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 资源ID:89754784       资源大小:7.07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高一历史 纲要·下教案 乐业专精 启慧躬行 单元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课型新授公案备课人课题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1个案备课人课程标准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把握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实质,用历史的眼光认识西欧城市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中古时期的欧洲教科书,认识中古时期的欧洲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概述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方式,理解城市兴起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与对外战争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学科育人):通过教学让学生梳理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查士丁尼法典形成的过程,培养对中古时期的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过程【单元课标解读】2020年课标解读:本专题进入世界中古时期,人类历史延续了古代世界的农本经济,各个地区基本独立发展,因此,不同地区产生了相当不同的文明。在日耳曼因素、基督教和罗马因素的基础之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在东欧,一方面,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古典文化的遗产,编订了罗马民法大全;另一方面,俄罗斯在反对蒙古的斗争中逐步兴起。到十七世纪末,已经形成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非洲和美洲或在外来影响下,或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东非沿海出现了一批国家;西非先后出现了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帝国;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分别建立了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题比较具体的展现了中古世界区域文明发展的多元面貌。中古时期(5-15世纪),欧亚文明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其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了各地区独立发展、多元并存的状态,陆续形成了天主教文化圈、东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印度教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圈,非洲和美洲的文明也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成果。中古时代整个世界都形成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其中,西欧还孕育出了近代因素,开始逐步向近代化演进,早期殖民者对亚非拉的侵略,导致东西方文明开始错位发展,最终改变了世界整体面貌。【教材分析】1、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本专题属于世界中古史,即通常所说的中世纪史。其学习要点有两个:一是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二是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第一个要点同时也是本专题的重点,揭示了中古时期世界不同文明的发展和变化。在西欧,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在罗马帝国生产力、基督教与日耳曼人传统的共同作用下,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成为西欧中古时代的基本景观。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行政、经济和司法等各种权利,造成了政治上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由封建主控制的庄园成为基本生产单位,庄园内的主要生产者是农奴,他们在耕种自己的份地的同时,还需要为领主服务。另外还有一些农民。10-11世纪城市的兴起,最初也处在领主的控制下,但通过斗争,城市大多赢得程度不等的自治权。东欧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的遗产。查士丁尼主持编订的民法大全,系统整理了罗马法律的遗产,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对西欧和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后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基础上兴起的莫斯科公国成为近代俄罗斯的前身,到17世纪后期已经形成地跨欧亚洲的大帝国。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基督教出现了分裂,西欧形成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东欧则形成东正教。阿拉伯帝国兴起于公元7世纪,到8世纪后期发展成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于小亚细亚,他们灭掉拜占庭帝国,再度建立起一统东部地中海地区的帝国。南亚次大陆上前后兴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成为印度重要的信仰之一。东亚的日本从7世纪开始模仿隋唐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但随着班田制的瓦解和庄园制的形成,日本从以天皇为中心的公家政治进入了封建社会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治时期。在非洲大陆上,班图人发明了非洲的农业,并引进了部分外来农作物。东非的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活跃,西非控制了黄金资源和商路,先后兴起了马里、桑海等强国。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与旧大陆隔绝的状态的情况下,独立发明了农业。在使用木石工具的时代,那里产生了玛雅人的城市国家,以及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帝国。第二个要点是中古世界各文明区的多元面貌。这是本专题的难点。中古时期的文明仍以农本经济为基础,它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了文明仍然呈现的是各个地区基本独立发展、多元并存的状态。即使在文明历史悠久、联系相对密切的亚欧大陆上,各个地区的文明仍保持着鲜明的地区特色。例如,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非洲虽受到与阿拉伯人贸易的影响,但其国家组织和宗教信仰仍主要源自当地;东非产生了城市国家,西非兴起了马里等帝国;美洲的印第安人在木石工具的基础上创造了文明,培育出新大陆特有的多种农作物,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通过扩张建立了疆域相对广大的帝国,并在15-16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注意概括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文明的不同特点,明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并不是世界的普遍现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整个世界形成的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理解各个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理解今日世界的一些现象,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古时代。2、 第3课主要内容:第3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作为整个古代史最为典型的欧洲,影响了后几课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时要明了不同国家的不同特点,明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并不是普遍现象。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是“西欧封建社会”,第二个子目是“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第三个子目是“拜占庭和俄罗斯”,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思维,首先说明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即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与农奴制,随后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城市的兴起和王权的加强。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作为补充,丰富和完善了中古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总体面貌。西欧封建社会:黑暗中孕育着曙光东欧封建社会: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东欧本课结构:中世纪的欧洲【学情分析】本课处于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下学期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学生对世界史尤其是世界古代史比较陌生。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城市发展和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内容,但对封君封臣制度之下封君封臣的关系及其影响了解不深。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地图与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时空定位】中古时期的世界【概念解释】中世纪与中古时期:材料一 中世纪,为什么是中?那是说,上面接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下面接着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进入近代了。所以中间这段就叫做中世纪。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二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钱乘旦西方那块土“中古时期”又称"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它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封建制度占据统治地位。封建制度的形成、 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也有一种说法是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中国相对应的是南北朝到明朝。"中世纪"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中世纪时期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事实上,关于中世纪的争论很多,曾经"黑暗时代"等同于"中世纪",1904年后,这个术语更多的限于"中世纪早期"。【导入新课】创设情境阅读教材中“罗马人与日耳曼人”这幅的罗马雕刻图,请你观察雕刻中的罗马人与日耳曼的区别。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罗马人装备精良,日耳曼人没有带头盔和护腕保护,装备原始,只能靠体力。日耳曼的落后,还体现在背景中的茅屋。它典型反映了罗马人对日耳曼人的鄙视和自我优越感。反映了476年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那么,这一时期的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何表现呢?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一、 西欧的封建社会 西欧历史的时空定位:公元25世纪,亚欧大陆的年平均气温逐年下降,物候南移。北部草原地区由于气候寒冷、雨水稀少,牧草的生长受到极大影响,几乎完全依靠自然环境生活的牧民只有不断南迁。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势南迁几乎给欧亚大陆地处北纬40°以南的农耕文明造成了严重的外部边境危机,3世纪以后的罗马帝国正是在国内统治危机与外族入侵的境外危机双重打击下,从395年走向分裂到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正是这一结果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在奴隶制帝国的废墟上封建王国纷纷兴起,王权与宗教的斗争与暗合催生了这一时期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1. 产生:西欧封建社会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日耳曼人陆续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西哥特王国、法兰克王国等。西罗马帝国的终结使得西欧国家林立,秩序大乱,也由此进入到封建社会。西欧中世纪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公元5世纪到公元11世纪,称为中世纪的前期,那么从11世纪到14世纪,可以视为中世纪的后期。那么我们可以先描绘一下西欧中世纪前期社会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法兰克王国(Frankish Kingdom),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分为墨洛温王朝(481-751年)和加洛林王朝(751年-843年),加洛林王朝全盛时期称查理曼帝国。486年,日耳曼人首领克洛维率军在苏瓦松之战中击败了罗马人在高卢最后的残余势力,征服了整个高卢,建立起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法兰克国家,建立了墨洛温王朝。(法兰克大概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前身)2.制度架构: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的制度框架有哪几部构成呢?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度、农奴制度三部分构成。(1) 政治特征: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国家制度的基石,它由两个要素构成:封君封臣关系和封土制。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封君封臣制是欧洲中世纪实行的一种分封制度。这一制度中,最为关键的是封土。最初分封的土地称为“采邑”,在墨洛温时期(481751年)已经存在;到了查理·马特时期(715741年任法兰克王国宫相),由于和阿拉伯人作战,于是大规模地封臣。原因: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从政治上来看,西欧长久的分裂带来不可避免的频繁混战,在这种情况下,领主寻求武装士兵维持自己的权势,而士兵寻求生存和发家致富的机会,二者一拍即合,催生出西欧独特的封君封臣制。该制度的内容并不复杂:国王为保障兵源,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要求他们按照土地规模提供相应数量的兵员,大封建主也大体依照这一模式,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属下,属下继续分封,直到骑士。封君赐予封臣土地和保护,封臣献上军队和效忠,土地可以被层层向下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的占有者,享有司法、行政、经济各方面的权力。查理设计的这一制度是那个时代诸多习惯和条件的自然产物。查理征募能干的武士他们变成了他的封臣,领主的封臣。他赐予每个人采邑一大块足够养活他们的地产。只要作为战士为查理很好地服役,他就能够持有此地产。如此,查理解决了他的军事难题。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还有提供金钱等形式。封君要保护封臣,如提供司法建议或在封臣遭到侵犯时保护封臣。封君封臣制度中,最为关键的是封土。最初封臣和封土并非一一对应。封君有保护封臣生存的义务,一开始是通过请封臣回家中宴请,或者赏赐封臣实物来表现;但是随着战争的扩大,这种报酬开始无法维持,封君所需的封臣人数上升,报酬方法也开始改变,以赐予人们相应的土地使其获得生存这一手段来维系双方之间关系,这一做法很快流行。最初分封的土地称为“采邑”,在墨洛温时期就已经存在;到了查理·马特时期,由于开始和阿拉伯作战,于是大规模的封臣。同时“采邑”也开始变为封土,获得封土的条件逐渐以军事义务为主旨而固定下来。【学思之窗】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付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一卷这段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答案提示:封君和封臣之间互有义务:封君要善待封臣,并且按照规定赏赐封臣,这里主要指赏赐土地;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与封君同敌共友,而且对封君的命令不能违背。 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思考】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封君封臣制度有何特点?你如何评价该制度?特点: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封主和封臣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不能越级管理;以契约为纽带,双向权利义务;地方领主相对独立,王权有限。评价:一方面国王通过这一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地方较大的独立性使得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割据分裂局面。【中西对比】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过渡】相对于西周封建制,封君封臣制极容易引发的不良后果是极容易造成分裂割据的状态,很难形成集权和统一的政权。如果我们把视野缩小,仅仅观测某一个封君或某一个封臣在领地之内的生活,是以怎么样的经济活动展开的话,那么西欧时期的经济状态主要就是庄园制。(2) 经济特征:庄园与农奴制度【概念阐释】庄园:中古西欧的庄园最初称“维拉”,来自罗马共和国后期奴隶制的农庄,后被运来泛指封建主拥有的地产。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村庄属于某个领主,则该村连同其土地被称为一个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也有草地、森林、池塘等,因此它首先是一个封建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封建主依靠农奴的无偿劳动获得收成。庄园内有教堂,由堂区神父主持宗教仪式,显示了基督教在中古时期无所不在的影响。庄园内由法庭负责审判庄园内部的治安案件,主持人经常是领主或其代理人,但农奴也会参会听审,有时也会通过鼓噪施加压力,保存着某些日耳曼人原始民主的特征。14至15世纪,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农奴制瓦解,庄园逐渐走向衰落。庄园性质: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基本的社会政治单位。庄园有自己的法庭,负责处理庄园内部事务,包括农民之间或农民与领主之间的案件。法庭由领主或其管家主持,并非每天开庭,而是在一年中相对固定的日子开庭。开庭时全体农民都可以出席,并通过鼓噪影响法庭的裁决,带有一定日耳曼人原始民主的传统。但多数情况下,法庭被领主或他的代表控制。特点有: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统治权;王权衰微,只是名义上的。每个领主在其领地内享有独立的经济、行政和司法特权,王室官吏包括国王在内也不能随便干预这些领主的领地事务,甚至国王本人未经允许也不能随便进入。 西欧封建制度的立宪主义内蕴 观察图片,庄园中的耕地分为几种?哪些人耕种这些土地?结合教材第16页简述西欧封建庄园的运作方式及其特点。 内容:庄园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此外,庄园内还有公共牧场、草场、林地或池塘,供全体居民使用。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拥有绝大多数农具和牲畜,一般不从外界购买物品。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包括农民之间和农民与领主之间的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庄园可大可小,但是里面的机构却非常完善。有土地、有草地,关键是里面有谷仓、教堂还有法庭,还有一些没有展现在图片中的比如说烘烤间、铁匠铺等等人们生活需要的生产设施,在这个庄园里都一应俱全。这说明这个庄园的设施是不是足够完备?可以不和外界产生任何经济联系就可以自己生活并生存?这种经济形态是什么?有没有同学能回答?是的,自给自足的一种经济形态。而且,我们可以看到领主居住的是城堡,城堡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建城堡?军事防御功能。因此,如果庄园遭遇外敌入侵,他可以把所有农奴和农民迁入到城堡中,具有军事防御的效果。所以,一个庄园几乎是一个独立和封闭的经济和政治实体,这只是一个庄园,那么如果在一个国家里面有十个、一百个甚至更多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庄园,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分裂割据。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力。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区分三种身份:自由农、农奴和奴隶 【中西对比】比较西欧庄园经济与东汉田庄经济的异同(3) 文化特征:基督教会占统治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社会)“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 教皇英诺森三世表现:政治上,利用教阶制度(等级制度),成为当时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西欧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经济上,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并通过什一税的征收获取巨额财富;思想上,控制基督徒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人性发展;地位: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一方面,王权希望依靠基督教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而教会也希望依靠强大的蛮族国王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在最高权力的拥有问题上,教皇与封建君主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明争暗斗。政教合作:查理大帝加冕图(补充:公元800年12月底,在意大利的罗马城,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事情:教皇立奥三世为答谢查理的支持,决定以特有的方式报答他。当查理跪在圣彼得堡教堂做弥撒时,立奥三世便为查理戴上一顶金皇冠,封他为“罗马人的皇帝”。关于查理加冕称帝的问题,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查理根本无意被加冕,那只是教皇的一厢情愿的报恩行为。查理对“加冕”一事毫无所知,他认为自己并不需要被授予尊贵荣誉。对此现代许多西方历史学家表示怀疑。不管查理是否愿意罗马教皇为他加冕,他在实质上已经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这次加冕是中世纪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奠定了教廷和王廷对西欧进行双重统治的政治思想基础。)政教冲突: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脚披毡站在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而这位教皇出身于皮鞋手工制作之家,这就是"卡诺莎之辱"。此后,"卡诺莎之辱"在西方世界成为屈辱投降的代名词。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到基督教在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此后,基督教不断发展,到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会在西欧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欧社会的人的一生都和基督教有关。洗礼、结婚、临终时期的涂香油仪式以及死后的葬礼,都会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它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期相互平行的教权和王权,即政教二元化权力体系。 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西欧封建制度是在法兰克的影响下完成的。查理曼帝国的分裂奠定了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基础;诺曼征服将法国的封建制度带到了英格兰;从公元8世纪开始,西欧各基督教国家支持下的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使法兰克的封建制度逐渐推广到伊比利亚半岛;在东部,德国封建主通过向东的领土扩张,又将法兰克的封建制度传入捷克、波兰和匈牙利。二、 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1.政治上,王权加强,议会兴起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取得了在自己土地上行使行政和司法权力的特权,实际成为割据势力。但无论封臣地位多么稳固,势力多么强大,名义上和法理上他们都必须服从国王和封君,因此只要国王拥有足够实力并采取坚决行动,就有可能迫使封臣臣服。欧洲各国王权又是如何实现强化的呢?原因: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及至10、11世纪城市与工商业复兴之后,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始获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表现:英格兰是通过诺曼征服,国王在征服过程中陆续分封土地,因此封臣的土地分散在全国各地,很难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国王本人则拥有全国最多的地产,对封建主具有优势,经过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渐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影响:这些王国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概念阐释】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形成于1648年威斯特法利亚会议之后,是资本主义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形态,具有四个要素名词解释:定居的人民、固定的领土、有权统治人民和领土的政府、主权(国际承认,即对内最高统治权、对外平等权)。共同体的核心基础是政治文化认同,种族、血缘、经济等关系的重要性都在下降。而文化认同的核心是语言、文化倾向、生活地域关系。2.经济上,城市兴起,市民自治架起西欧走向近代社会的桥梁城市本来诞生于国家和文明产生时期,在古典时代的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西欧已经有众多城市。但到中古初期,仅有少量城市幸存,多是作为封建主的驻节地或堡垒存在。背景:政治稳定为城市兴起提供和平环境。经济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利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城市再度在欧洲广泛出现。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被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是刚出现,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开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斗争方式: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或者以领主的身份干涉城市的经济生活,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城市自由的程度,取决于领主特别是国王赐予城市的特权证书,基本内容包括城市土地自由、居民人身自由和司法独立等。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市民财产私有制。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影响:城市从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发展。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城市的自由冲击了农奴制度,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富有的商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一些城市新办大学,培养符合城市需要的实用人才,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培养点人才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中古中后期,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3.文化上,大学兴起,思想解放【拓展提升】中世纪的大学中世纪大学一般有四个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艺学院。神学、法学和医学都是专科院系,以专门职业为取向。完成艺学院学习后,才能进入到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去进修。中世纪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即“七艺”;专业课程则有法学、医学和神学。小结:极度黑暗的时候,反而能看到星光东欧封建社会主要看谁呢?看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我们在课堂开始之前已经提到,西欧封建社会分裂割据的局面时建立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罗马帝国的文化将由东罗马帝国继续发扬光大,那么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经济等内容,我们在初中曾学过。我们今天将从土地或领土的视角,来看拜占庭帝国。三、 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 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美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1.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1)发展历程:由来: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鼎盛:6世纪查士丁尼时期 灭亡:1453年,奥斯曼人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后,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灭亡。(2)统治概况:经济: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政治: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撰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合称罗马民法大全。军事: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公元前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一年,在这一年,东罗马帝国的领地主要集中在爱琴海地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公元前564年,他的帝国变大了,意大利地区、伊比利亚半岛的一部分以及北非的一部分地区,拜占庭帝国的土地再次横跨欧亚非三个大洲,几乎看到了罗马帝国中兴的希望。那么,如此庞大的帝国,依靠什么来统治和治理是有效的?“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在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他继承并汇总、发展了罗马帝国的法律,形成罗马民法大全,在这个时代,法律成为了帝国统治的支柱,而且法律的光辉不仅照耀了当时那个时代,他是现代西方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可以看作是罗马法律发展的高峰或完结的表现。但是,成也扩张,败也扩张。由于扩张的速度较快,领土面积扩大,激化了拜占庭帝国过捏的矛盾,加之外族的入侵,公元前七世纪后期,土地就开始萎缩,新征服的地区没有了,原先占有的地区也没有了,所以最终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其首都,东罗马帝国灭亡了。文化:古典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包括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统)、新兴的基督教文化因素、近东文明古国的文化因素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中世纪的拜占廷文化。(3)罗马法发展历程:民法大全的地位与作用:万民法与市民法的主要区别:适用范围不同【史料阅读】 法理概要对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定义为:市民法与万民法有别,任何受治于法律和习惯的民族都部分适用自己特有的法律,部分则适用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公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民族国家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 【古罗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法学阶梯阅读课本P18史料阅读,思考:万民法与市民法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提示:市民法是每一个民族国家特有的,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万民法是出自自然理性,为全人类制定的法,适用于一切民族。所以两者的最大区别是适用范围不同。(4)灭亡原因:6世纪中期之后,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再加上游牧部落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1453年,奥斯曼人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后,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灭亡。东欧封建文明,则因其自身历史条件的关系,发展的进程又别具特色。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事征服,阻断了拜占庭与西欧的联系,窒息了拜占庭一度露头的资本主义幼芽,从而最终改变了它社会演进的方向。而蒙古人的人侵,也大大延缓了俄罗斯封建文明的成熟化过程,给东欧广大地区后来的发展带来影响。 -节选自王斯德等主编:世界通史注:历史上并无“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人”的概念,所谓“拜占庭帝国”是16世纪之后的学者为了将其与罗马帝国及神圣罗马帝国相区别,引入的称呼。这个称呼来源于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但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不曾因为灭亡而消失,它深深影响了另一个国度,俄罗斯。图中展示的是拜占庭的纹章、俄罗斯的国徽。这样的纹章因为一次联姻被带到了俄罗斯,拜占庭帝国最后一任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公主嫁给了俄罗斯的大公伊凡三世。就把帝国的纹章、宗教信仰带到了俄罗斯,并且传播下去。2.俄罗斯(1)发端:基辅罗斯(882-1240)69世纪,东欧大平原上的斯拉夫人进入原始社会解体阶段,逐渐形成一些公国,其中以基辅和诺夫哥罗德最为重要。862年,北欧诺曼人首领留里克成为诺夫哥罗德王公,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留里克亲属占领基辅,并迁都于此,形成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基辅罗斯”。一面剥削和掠夺本地斯拉夫人,一面与波罗地海地区和拜占庭进行贸易,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在政治和文化上,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如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宗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12世纪,基辅罗斯陷入分裂,逐渐衰落。(2) 中断:蒙古属臣:1240年,蒙古远征军攻陷基辅,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3) 复兴:13世纪,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对外扩张。(4) 17 世纪末,俄罗斯成为跨欧亚的帝国。【本课小结】同源殊途:中世纪的欧洲文明实为地域性封建文明,它源于罗马古典文明,并因基督教的传播具有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西欧封建文明传承了拉丁文化和天主教传统,并与日耳曼蛮族传统结合,构建了封君封臣制、庄园农奴制,稳定了早期的社会,催生了中期的城市、强化了后期的王权,推动了多元文明的形成。东欧封建文明根植于拜占庭希腊文化和东正教传统,形成了君主独尊、中央集权的一元文明体制,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和其他地区的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呈现出了许多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不同的发展特征,在欧洲中古文明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近代欧洲文明,因此理解了中古时期的欧洲文明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问题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异同,说明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思路引领】由于奴隶在法律上是主人的财产,没有任何权利,所有劳动成果都归于主人,因此缺乏生产积极性;农奴虽然被固定在土地上,但义务相对固定,履行义务后多余部分归自己,能够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一定利益,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答案提示】奴隶制是古代普遍的奴役形式。奴隶是主人的财产,依附于主人,没有任何自由。除非主人单方面宣布解放奴隶,否则他或者他的子女永远是奴隶。由于他所有的劳动创造

    注意事项

    本文(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