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
资源ID:89755659
资源大小:763.3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A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播B文化交融掩盖阶级矛盾C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力D当时奴隶制度濒临崩溃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则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发明出来用以记事的。”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3下列关于古代文明成就与文明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神话、20进制两河流域文明B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发明了车轮古代埃及文明C佛教、种姓制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0到9的数字古印度文明D方舟传说、悲剧和喜剧、首创“历史”一词、修昔底德古希腊文明4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5公元前518年,他(大流士)再一次用兵埃及,巩固了对埃及的统治。公元前513年,他又率大军向西越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占领了色雷斯等地,波斯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这一帝国( )凭借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征服了欧洲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穆斯林担任最重要的职务ABCD6法国思想家贡斯当说:“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将整个城邦利益置于首位B放弃对公民财产的保护C没有表达政治意愿的自由D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极低7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 )A纸草文书B泥版文书C龟甲骨片D青铜铭文8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 )A商业经营领域扩大B商业管理制度完备C生活方式发生改变D商业契约备受重视9法国学者说:“(古希腊)城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空间一个以市政广场及其公共建筑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人们就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争论,权力不再限于王宫之中,而是置于这个公共的中心。”该论述强调的是古希腊城邦( )A带有人民主权的色彩B民众的凝聚力增强C注重营造民主的环境D公民参政意识高涨10希腊人在辩论、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们还从巴比伦、腓尼基、犹太等文明中汲取营养,最终成长为内涵丰富且成熟的文明,并对埃及文明施加影响,比如,希腊人教会了埃及人如何建造舰船等。到埃及文明后期,两个文明远远不再是父与子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比肩的兄弟。据此可知( )A埃及文化“希腊化”B文明之间有互鉴性C文明起源的多元性D希腊文化博采众长11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把皇帝宝库里的大量金银和金银奢侈品铸成货币投入市场,还用掠夺来的财富修筑水渠、兴建城市。在他征服的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商业中心、经济中心。这表明亚历山大的东征( )A使亚历山大帝国进入黄金时期B加强亚历山大大帝的专制C促进东西方的经济交流与发展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流12“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国王总要重新编撰新的创世神话,比如苏美尔时期创世主是恩利勒,巴比伦时期变成了马尔杜克,亚述时期则是阿淑尔。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政权的合法性B延续神话的传统C加强对祖先的崇拜D增强文化的认同13古希腊人从最早的伊奥尼亚学派开始,就特别注意观察天象、气象和生物世界,并发展起了气象学、动物学等实证科学。与此同时,希腊人也进行热和空气的实验,以及关于斜面、杠杆、滑轮的力学实验等最初的科学实验活动。据此可知,希腊早期科学( )A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发展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D突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14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是古印度等地文化相互交流汇合的结果。虽然这些地区文化都经历了自己的辉煌与繁荣,但特殊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文化交流中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希腊化”的性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是因为( )A马其顿通过征服处于统治地位B希腊的古典文化更为光辉灿烂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更具先进性D狭隘的城邦国家意识逐渐消失15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有如此描述:“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段描述反映了( )A罗马皇帝掌控国家权力B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C罗马法律制度更加完善D罗马城商品经济繁荣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伴随这阵阵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作物来到中国,葡萄和石榴的引种最为典型。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后来被传到地中海沿岸。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就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葡萄,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石榴原产于波斯,中亚、南亚、西亚也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古代波斯的女神阿娜希塔、西传地希腊的赫拉女神、南传地古印度的鬼子母神诃梨帝,都把石榴作为自己的圣物,而她们又都是生育女神。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材料二 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地区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无力西顾,逐渐丧失对中亚的控制。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物种交流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17史料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在国家治理上的特点。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圣者络绎不绝。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故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典故。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古代战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时指出:“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罗马人和野蛮人,封建主义和高卢人,东罗马帝国和土耳其人)。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说来,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概述两大帝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条大路通罗马”出现的原因和作用。(3)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三观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犍陀罗艺术在印度西北部的起源、形成以及希腊神话传说在希腊化远东地区的广泛传播是巴克特里亚(亚历山大帝国分支之一)文明圈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一般认为,犍陀罗艺术的繁荣和传播是在贵霜(中亚国家)迦腻色伽时期即公元1世纪左右,但它的萌芽却是在印度-希腊人统治时期。正是他们把希腊的神话故事、神人同形同性观念和雕塑造型艺术带入印度。当释迦牟尼的崇拜者们试图用一个人物形象表现他们的佛祖时,印度-希腊人中的佛教徒以及受雇于创作佛陀形象的希腊雕塑家首先想到了他们熟悉的希腊神。相当一部分学者把希腊的阿波罗神视为佛陀的原型,认为雕塑家们由此获取了创作的灵感。这种说法应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然,我们从早期犍陀罗艺术里那些佛教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中所感受到的希腊化因素,不仅仅有类似于阿波罗式的希腊神像,还有经过改造的斗林斯(古希腊城邦)式柱头和各种具有希腊艺术风格的装饰性纹饰。摘编自杨巨平远东希腊化文明的文化遗产及其历史定上(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印度犍陀罗艺术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犍陀罗艺术传播的影响。第5页 共6页 第6页 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可知罗马上层社会希望孩子接受希腊人的教育,较早的接触学习希腊文化知识,可见罗马上层社会对希腊文化的推崇,因此可说明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力,C项正确;“希腊化时代”指的是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古希腊文明逐渐影响西亚北非等地区,而罗马进入帝国时期是公元前27年,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到罗马上层社会委托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教育儿童,希望儿童较早的接触学习希腊文化,与阶级矛盾无关,排除B项;罗马上层社会普遍雇佣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乳母和教仆主要是奴隶身份,因此材料现象无法说明奴隶制度濒临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私有制出现,一些人脱离生产转而从事管理性工作,进而文字得以产生,这体现了农业为人类迈向文明创造了前提条件,B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因此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排除A项;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文字是祭司发明的,这是在说文字出现的过程,而非文明产生的原因,因此不能说“文明产生于祭司”,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农业的发展促使文明进步,而不是私有制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文明产生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文明的特点有:在宗教上的波罗门教和佛教,在社会等级上的种姓制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在数学上,创造了0到9的数字,C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并非20进制,排除A项;发明车轮的是苏美尔人,排除B项;方舟传说在两河流域诞生,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诞生了基督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则材料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基督教的诞生与传播;第二则材料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拉丁文的传播;第三则材料表明东罗马帝国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保存与传播起到过积极作用。三者都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D项正确;材料中的“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未涉及帝国起源问题,A项并非是从读书笔记中得出的结论,排除A项;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与读书笔记的“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不符,排除B项;罗马帝国实行君主专制统治,且奴隶主民主政治在材料“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说法正确,D项正确;古代罗马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些国家,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说法错误,排除AC项;波斯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不是“穆斯林担任最重要的职务”,错误,排除B项。故选D项。6A【详解】根据材料“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他必须服役于国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各城邦公民往往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材料内容体现了古代雅典将整个城邦利益置于首位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代雅典将城邦利益置于至高无上地位的现象,不代表对公民财产保护的放弃,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古代雅典史实可知,在古代雅典,公民有权利自由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代雅典将城邦利益置于最高的地位,不代表公民的政治参与度低,排除D项。故选A项。7B【详解】根据材料“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两河流域流传文字的载体是泥板文书,为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及西亚地区的重要史料,B项正确;纸草文书是埃及的产物,排除A项;龟甲骨片以中国的甲骨文为代表,排除C项;青铜铭文的主要载体是青铜器,排除D项。故选B项。8D【详解】根据“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可得出材料主旨强调古埃及人十分注重商业交易的契约关系,因此要有相关的证明,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范围大小,排除A项;完备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希腊公民可以在公共空间共同直接参与城邦事务讨论,有利于城邦公民主体意识的发挥,增强公民参政意识,D项正确;人民主权是指公民掌握城邦政权,与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公民参与城邦政治,不是民众的凝聚力增强,排除B项;注重营造民主的环境也是为城邦民主政治服务,排除C项。故选D项。10B【详解】根据材料希腊人“从巴比伦、腓尼基、犹太等文明中汲取营养”“并对埃及文明施加影响”“到埃及文明后期,两个文明远远不再是父与子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比肩的兄弟”可知文明之间有互鉴性,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1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亚历山大征服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商业中心、经济中心,他还用掠夺来的财富修筑水渠、兴建城市,说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交流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表明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东西方的经济交流与发展,未体现亚历山大帝国进入黄金时期,排除A项;材料内容未体现亚历山大大帝专制的加强,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2A【详解】根据材料“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可知,两河流域的国王宣扬君权神授,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政权的合法性,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13A【详解】材料“就特别注意观察天象、气象和生物世界,并发展起了气象学、动物学等实证科学”“希腊人也进行热和空气的实验,以及关于斜面、杠杆、滑轮的力学实验等最初的科学实验活动”体现的是古希腊早期科学发展对理性思维的助推作用,A项正确;古希腊早期科学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古希腊早期科学仍然处于科学发展的萌芽阶段,排除C项;当时早期科学并未突破宗教神学的桎梏,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依据“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是古印度等地文化相互交流汇合的结果”特殊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文化交流中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通过十年的征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是因为马其顿通过征服处于统治地位,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特殊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文化交流中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因此并不是因为希腊的古典文化更为光辉灿烂,排除B项;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只能说符合古希腊雅典等城邦的国情,不能说一定比其他地区的政治制度更具有先进性,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与狭隘的城邦国家意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根据“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可得出各方物资汇聚在罗马城,罗马城商品经济繁荣,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罗马帝国的政权状况,排除A项;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律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6(1)历史意义:物种交流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促进宗教和民俗文化交流,丰富当地文化;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和技术传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对世界:利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2)特点:以小国为主,互不统属;受中原王朝影响较大(深受中原文化辐射);一度受中原王朝的间接统治(一度成为中原政权的附属国、设机构管理);大帝国交锋、博弈的重要区域(缓冲区);中原政权的强弱关系到中西(域)关系的亲疏。原因:汉唐王朝的渗透和辐射作用(华夏文明的影响);古丝绸之路的推动;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亚欧之间,是各种文明的交汇碰撞,便于借鉴吸收外来先进;西域各国民众的勤劳智慧,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驱动;宗教信仰因素;物种交流,技术互鉴。【详解】(1)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作物来到中国”可知物种交流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根据材料一“古代波斯的女神阿娜希塔、西传地希腊的赫拉女神、南传地古印度的鬼子母神诃梨帝,都把石榴作为自己的圣物”可知促进宗教和民俗文化交流,丰富当地文化;根据材料一“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葡萄,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可知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和技术传播;从对世界的影响来看,物种交流利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2)特点:根据材料二“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可知以小国为主,互不统属;根据材料二“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可知受中原王朝影响较大(深受中原文化辐射);根据材料二“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可知一度受中原王朝的间接统治(一度成为中原政权的附属国、设机构管理);根据材料二“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可知大帝国交锋、博弈的重要区域(缓冲区);根据材料二“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无力西顾,逐渐丧失对中亚的控制”可知中原政权的强弱关系到中西(域)关系的亲疏。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可知汉唐王朝的渗透和辐射作用(华夏文明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交通方面来看,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从地理位置来看,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亚欧之间,是各种文明的交汇碰撞,便于借鉴吸收外来先进。从宗教信仰来看,宗教信仰因素也是推动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的因素之一。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方面来看,西域各国民众的勤劳智慧,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驱动。从物种交流方面来看,物种交流,技术互鉴,也是推动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的因素之一。17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行省权力较大;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重视法律的作用;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详解】根据“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得出建立了疆域广阔;根据“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得出人口众多的国家,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根据“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得出行省权力较大;根据“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得出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根据所学可得出重视法律的作用;根据“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得出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18(1)相似之处:都通过征服和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疆域都包括地中海东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和行省制度;同属农耕文明等。作用: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逐渐连成一片;(或进一步扩张了农耕文明区)促进古代世界各地区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或促进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2)原因:罗马帝国建立后,为巩固其统治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基督教成为国教,罗马城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境内政治相对和平稳定;罗马帝国境内使用拉丁语,并不断向外传播,为通向罗马扫除语言障碍。作用: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帝国的巩固。(3)战争既充满暴力,又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例如亚历山大帝国东侵,暴力征服了西亚等地后,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并推广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详解】(1)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一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帝国建立的方式分析,得出都通过征服和扩张建立庞大帝国;从疆域和政治制度分析,得出疆域都包括地中海东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和行省制度;从文明类型角度分析,得出同属农耕文明等。作用:依据所学,从文明交流和传播角度概述,得出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逐渐连成一片,促进古代世界各地区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2)原因:根据材料二“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得出罗马帝国建立后,为巩固其统治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依据材料“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圣者络绎不绝”,得出基督教成为国教,罗马城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从帝国的政治稳定分析,得出境内政治相对和平稳定;从文化角度分析,得出罗马帝国境内使用拉丁语,并不断向外传播,为通向罗马扫除语言障碍。作用:从交通对经济文化的作用分析,得出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从对帝国的巩固的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帝国的巩固。(3)观点:依据材料“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得出战争既充满暴力,又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亚历山大东征分析,得出例如亚历山大帝国东侵,暴力征服了西亚等地后,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并推广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19(1)特点:地域性强;糅合了古希腊文化;为宗教服务。(2)影响:促进了佛教的进一步传播;为佛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犍陀罗艺术在印度西北部的起源、形成以及希腊神话传说在希腊化远东地区的广泛传播是巴克特里亚(亚历山大帝国分支之一)文明圈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得出地域性强;根据“正是他们把希腊的神话故事、神人同形同性观念和雕塑造型艺术带入印度。”得出糅合了古希腊文化;根据“当释迦牟尼的崇拜者们试图用一个人物形象表现他们的佛祖时,印度-希腊人中的佛教徒以及受雇于创作佛陀形象的希腊雕塑家首先想到了他们熟悉的希腊神。”得出为宗教服务。(2)影响:根据“当释迦牟尼的崇拜者们试图用一个人物形象表现他们的佛祖时,印度-希腊人中的佛教徒以及受雇于创作佛陀形象的希腊雕塑家首先想到了他们熟悉的希腊神。”可得出促进了佛教的进一步传播,为佛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当然,我们从早期犍陀罗艺术里那些佛教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中所感受到的希腊化因素,不仅仅有类似于阿波罗式的希腊神像,还有经过改造的斗林斯(古希腊城邦)式柱头和各种具有希腊艺术风格的装饰性纹饰”得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答案第9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