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9759239
资源大小:334.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烧菜用过的铁锅,久置出现红棕色斑迹 B燃烧天然气以提供热量C牛奶在空气中酸败变质 D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制备胶体2、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BNa2O与Na2O2均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C钠切开后,光亮的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生成了Na2OD除去 NaHCO3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CO3,可加入适量NaOH3、当一束可见光通过下列分散系:有尘埃的空气 硫酸铜溶液 稀硫酸 稀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 B C D4、24mL 0.05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 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2B+3C+4D+5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物22.4 L,所含的分子数为NAB标准状况下,1 L汽油(分子式为C8H18)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为8NA/22.4C标准状况下,1 L SO3所含分子数为NA/22.4D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共8.96 L,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0.4NA6、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B生石灰被用作干燥剂后失效C过滤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D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7、按C、N、O、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大8、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a g,取 V 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mol/LBmol/LCmol/LDmol/L9、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H4)2Fe(SO4)2·6H2O 晶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l-、NOBNa+、 Mg2+、 Cl-、SOCK+、Ba2+、 OH-、I-DCu2+、CO、 Br-、ClO-10、在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6B3:8C2:3D3:2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气跟水反应:Cl2+H2O=2H+Cl-+ClO-B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C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CO32- + H+ = HCO3D铜与稀盐酸反应:Cu + 2H+ = Cu2+ +H212、已知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9:5B当反应中有1mol电子转移时,被还原氯气物质的量为1/18 molC每产生 1mol O2时,被氧元素还原的氯气物质的量为2 molD参加反应的水有 2/5 被氧化13、元素 X 的原子获得 3 个电子或元素 Y 的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后,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电 子层结构相同,则 X、Y 两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得到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Y3X2BX2YCX2Y3DY2X3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所含的原子数为0.5 NAB100 m L 0.1 mol/L的MgCl2 溶液中,所含微粒总数为0.02 NAC1.7 g的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D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15、在2KMnO4=2K2MnO4 + MnO2 + O2中,KMnO4所起的作用是A氧化剂B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还原剂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6、实验室需用2mol·L1氯化钠溶液450 mL,配置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 )A450 mL,52.7 gB500 mL,58.5 gC1000 mL,117 gD任意规格,111.2 g17、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错误的是A某溶液中加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滴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B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原溶液中有Ba2+18、有容积不同的X、Y两密闭容器,X中充满CO气体,Y中充满CH4、O2、N2的混合气体,同温同压下测得两容器中气体密度相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Y容器中CH4、O2、N2的质量之比可以为163BY容器中CH4、O2、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36C两容器中所含气体分子数一定不同D两容器中所含气体的质量一定不同19、过滤时不需要的玻璃仪器是A烧杯B玻璃棒C漏斗D试管20、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A BC D21、可以确定元素种类的是()A原子量B质量数C质子数D核外电子数22、既有颜色又有毒性的气体是 ( )ACl2 BHF CHCl DCO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K+、Ag+、Mg2+、Cu2+、Fe3+中的几种,请按要求填空:(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确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 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氨水(NH3·H2O),出现白色沉淀(已知:Ag(NH3)2 + 在溶液中无色),说明原溶液肯定有_,(4)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验证其是否存在可以用_(填实验方法)(5)原溶液大量存在的阴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_。ACl- BNO3- CCO32- DOH-24、(12分) (1)A、B、C三种无色可溶性盐分别是由Na、Ag、Ba2、Cl、NO、CO中不同的阴、阳离子组成。经实验验证知:A溶液、B溶液均可以与盐酸反应,其中A产生白色沉淀,B产生气泡。则A为_、B为_。将B和C的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从实验可以判断,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它的组成可能是_或_。25、(12分)混合物分离和提纯常用下图装置进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的名称_。(2)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分离明胶的水溶液与Na2CO3、Na2SO4的混合溶液应选用装置的为(用上图字母填写)_。如何证明SO42-已分离出来_。(3)在装置D中加入10 mL碘水,然后再注入4 mL CCl4,盖好玻璃塞,按操作规则反复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操作完毕后,为得到碘并回收CCl4可用_法。26、(10分)某固体物质可能由、NaCl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将固体物质溶于水中,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向中所得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将中所得沉淀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原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以上空格均填化学式)。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可向中过滤所得的滤液中滴加_溶液。(2)写出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7、(12分)需要0.2 mol·L1的Na2CO3溶液480 mL,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该溶液。(1)应称取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是_g , 配制过程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外,还有_。(2)根据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产生的影响,完成下列要求:Na2CO3·10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用“左码右物”的称量方法称量晶体(使用游码)碳酸钠晶体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称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容量瓶未经干燥使用。 其中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填序号,下同),偏低的有_,(3)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28、(14分)现有金属A、B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D、F、F,它们之间的转化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条件没有全部标出),黄绿色气体溶于水后的溶液有漂白性且能杀菌消毒,其中物质F的水溶液呈黄色,物质E在氧化剂作用下很容易转化为物质F,F能与物质C的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F的化学式为_(2)写出金属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黄绿色气体乙和水反应的离子化学方式:_实验室制备黄绿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3)金属单质A投入到下列溶液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出现的是_A、氯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铵溶液29、(10分)某化学小组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胶头滴管外,你认为本实验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_。(2)请帮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试剂:铁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锌片、铜片。实验记录(划斜线部分不必填写):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实验结论 在FeCl2溶液中滴入适量氯水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Fe2+具有还原性 在FeCl2溶液中加入锌片 ZnFe2+Zn2+Fe 在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 Fe2Fe3+3 Fe2+ Fe3+具有氧化性 Fe3+具有氧化性实验结论:_。(3)根据以上结论判断,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_。(填序号) A、Cl2 B、Na C、Na+ D、Cl E、SO2 F、盐酸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A.铁锅久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燃烧天然气,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 牛奶在空气中酸败变质,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是铁离子的水解,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故选D。2、D【解析】A从金属钠与水反应中很快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嘶的响声的现象,可知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A正确;B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故Na2O与Na2O2均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B正确;C钠切开后,迅速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故光亮的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生成了Na2O,C正确;D由于NaHCO3+NaOH= Na2CO3+H2O,故可用适量NaOH除去Na2CO3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HCO3,D错误;故答案为:D。3、C【解析】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有尘埃的空气、稀豆浆均属于胶体,当光速通过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硫酸铜溶液、稀硫酸不是胶体,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答案选C。故选C。4、B【解析】设还原产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x,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4L×0.05mol·L-1×2=0.0024mol;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L×0.02mol·L-1×(6-x)×2,氧化剂与还原剂恰好完全反应,即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有0.02L×0.02mol·L-1×(6-x)×2=0.0024mol,解得x=3,故选:B。5、A【解析】A.标况下O2与CO2的混合物22.4L,n=1mol,所以含分子数为NA,故A正确;B.标准状况下,汽油是液体,无法计算1L汽油的物质的量,所以无法计算完全燃烧所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故B错误;C.在标准状况下,SO3是固体,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C错误;D. 2H2O2=2H2O、2COO2=2C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H2、CO不管怎样混合,参加反应的O2体积是混合气体体积的一半,为4.48 L,则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是0.2 mol,分子数为0.2 NA,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A。6、B【解析】萃取、过滤、蒸馏都是物理变化,生石灰因吸水被常用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7、C【解析】C、N、O、F在周期表相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则: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选项A正确;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选项B正确;C、F的最高化合价为0价,无正价,选项C错误;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选项D正确。答案选C。8、C【解析】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a g,即Al3+物质的量,取V mL溶液,则取出的Al3+物质的量,稀释到4V mL,则Al3+物质的量浓度 ,根据Al2(SO4)3的化学式可知,Al3+ 与SO42的个数比是2:3,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故C正确。答案选C。9、B【解析】(NH4)2Fe(SO4)2·6H2O 晶体溶于水能电离出Fe2+、;ANO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Na+、 Mg2+、 Cl-、SO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且能与Fe2+、大量共存,故B正确;CBa2+与能发生离子反应生成BaSO4,且OH-与Fe2+和均能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铜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且ClO-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Fe2+也能与CO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答案为B。10、D【解析】8NH3+3Cl2N2+6NH4Cl中部分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有1/4的氨气参加氧化反应作还原剂,氯气作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3:2,故选D。11、C【解析】A次氯酸为弱电解质,保留化学式;B漏掉了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C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D铜与盐酸不反应。【详解】A. 氯气跟水反应,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故A错误;B. 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2H+2OH+Ba2+SO42=BaSO4+2H2O,故B错误;C.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离子方程式:CO32+H+=HCO3,故C正确;D. 铜与盐酸不反应,故D错误;本题选:C。12、B【解析】A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中,9molCl原子得电子,1molCl原子失电子,2molO原子失电子,则氧化剂为4.5mol,还原剂物质的量为0.5mol+2mol=2.5mol,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9:5,正确;B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中,5mol氯气反应时,被还原的氯气为4.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9mol,当反应中有1mol电子转移时,被还原氯气物质的量为0.5mol,错误;C每产生1mol O2时,O元素失去4mol电子,则氯元素得到4mol,所以被氧元素还原的氯气物质的量为2mol,正确;D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中H2O中5个O原子参加反应,其中有2个O原子失电子被氧化,所以参加反应的水有2/5被氧化,正确;故选B。【点晴】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的关键,注意Cl的得电子数等于转移的电子总数;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其中9molCl原子得电子,1molCl原子失电子,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molO原子失电子,以此来解答。13、A【解析】元素X的原子获得3个电子形成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则X元素质子数为7,为N元素;元素Y的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则Y元素质子数为2+8+2=12,为Mg元素,氮气和镁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故选A。14、C【解析】A. 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B. 在MgCl2溶液中,微粒包括离子、分子和原子等,所以必须指明具体的粒子名称;C. OH中含有10个电子,0.1mol OH含有1 mol电子;D. 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知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都约为6.02×1023,多原子分子中,分子数与原子数不同。【详解】A. 标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故A项错误;B. 100 mL0.1 mol/L的MgCl2中含有溶质MgCl2 0.01 mol,题中没有告诉具体的粒子名称,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数目,故B项错误;C. 1.7 g OH的物质的量为0.1 mol,0.1 molOH含有1mol电子,含有的电子数为NA,故C项正确;D. 多原子分子中,分子数与原子数不同,如1 mol氢气中含有6.02×1023个H2分子,但含有2×6.02×1023个H原子,故D项错误;答案选C。15、D【解析】2KMnO4=2K2MnO4 + MnO2 + O2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KMn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详解】A、K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KMn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B、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K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元素的化合价升高,KMn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错误;D、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KMn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16、B【解析】实验室需用2mol/L氯化钠溶液452mL,只能选用522mL容量瓶配制,实际上配制522mL2mol/L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m(NaCl)=cVM=15g/mol×2mol/L×25L=15g,所以配置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522mL、15g,故选B。17、D【解析】A某溶液中加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滴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应为二氧化碳气体,白色沉淀是碳酸钙,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A正确。B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存在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然后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B正确;C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说明一定含有Cu2+,C正确;D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原溶液中不一定有Ba2+,也可能含有钙离子,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检验实验的严密性。18、B【解析】A、两容器气体密度相同,将pV=nRT化为,可得同温同压下,与M成正比,所以两容器中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相同,即CH4、O2、N2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由于N2的分子量为28g/mol,则CH4、O2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设CH4的质量为xg,O2的质量为yg,则,所以,N2的质量不固定,所以CH4、O2、N2的质量之比可以为16:3,故A正确;B、根据选项A的分析可知,只要保证CH4、O2的质量之比为16,即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可保证三者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故三者比值不是一个定值,故B错误;C、同温同压下,PV=nRT,两个容器的体积不同,则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分子数不同,故C正确;D、已知两个容器的体积不同,而气体的密度相同,由m=V可知,质量不同,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要学会PV=nRT以及密度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进行公式变形。19、D【解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过滤时无需使用试管。故选D。20、C【解析】A. 不加热时FeCl3的水解程度小,难以得到Fe(OH)3胶体;B. FeCl3+2NaOHFe(OH)3+ 3NaCl,得到Fe(OH)3沉淀,不能得到Fe(OH)3胶体;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可以得到Fe(OH)3胶体;D. FeCl3+3NH3·H2OFe(OH)3+3NH4Cl,得到Fe(OH)3沉淀,不能得到Fe(OH)3胶体。故选C。点睛:本题涉及的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就是控制条件使得FeCl3溶液中的FeCl3在稀释和加热条件下充分水解得到Fe(OH)3胶体。21、C【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故C正确;故选C。【点睛】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是质子数和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22、A【解析】常见有颜色的气体为卤素单质、二氧化氮等。【详解】A、Cl2黄绿色,有毒性的气体,故A正确;B、HF无色有毒,故B错误;C、HCl无色有毒,故C错误;D、CO无色有毒,故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u2+ 、Fe3+ Ag+ Mg2+ K+ 焰色反应 B 【解析】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断。限制条件“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溶液中Cu2+显蓝色、Fe3+显棕黄色。加盐酸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由Ag+Cl-=AgCl说明溶液中含有Ag+;在(2)的滤液中加过量的氨水,氨水是可溶性弱碱,先与滤液中的酸中和,后产生白色沉淀,由Mg2+ 2NH3·H2O=Mg(OH)2+2NH4+可推断原溶液中含Mg2+;第(5)小题要从离子共存角度分析。【详解】(1)因为溶液是无色透明的,不存在显棕黄色的Fe3+和显蓝色的Cu2+,所以不做任何实验就可确定原溶液中不存在Cu2+、Fe3+;(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Ag+Cl-=AgCl,AgC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难溶物,可以确定原溶液中肯定存在Ag+;(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氨水(NH3·H2O),先中和滤液中的酸:H+ NH3·H2O=NH4+H2O,过量的氨水可发生反应:Mg2+ 2NH3·H2O=Mg(OH)2+2NH4+,说明原溶液肯定有Mg2+;(4)由上述分析知,无法排除K+的存在,所以溶液中可能存在K+;通过焰色反应实验可验证K+是否存在:用铂丝蘸取待测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火焰呈紫色则证明K+存在,否则不存在。(5)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一定存在Ag+和Mg2+,因为Cl-、CO32-、OH-可与Ag+、Mg2+发生反应:Ag+Cl-=AgCl,2Ag+CO32-=Ag2CO3,Ag+OH-=AgOH,Mg2+2OH-=Mg(OH)2,所以原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Cl-、CO32-、OH-,4个选项中只有NO3-可以大量存在,答案选B。24、AgNO3 Na2CO3 Ba2+CO32-=BaCO3 CuSO4 CaCO3、Na2SO4、KNO3 CaCO3、BaCl2、KNO3 【解析】(1)由离子共存可知,Ag+只能结合NO3-形成硝酸银、剩下的离子中Ba2+只能结合Cl-形成氯化钡、最后的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钠,然后根据A、B能够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判断A、B组成,从而明确A、B、C的名称,书写B和C的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固体粉CaCO3、Na2SO4、BaCl2、CuSO4溶于水有沉淀、无色溶液,则能排除CuSO4,因为CuSO4溶于水显蓝色;难溶物溶于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详解】(1)A、B、C为三种无色可溶盐,则Ag+只能结合NO3-形成AgNO3、剩下的离子中Ba2+只能结合Cl-形成BaCl2,另一种物质则为Na2CO3;A溶液、B溶液均可与盐酸反应,其中A产生白色沉淀,则A为AgNO3;B与盐酸产生气泡,所以B为Na2CO3,C不与盐酸反应,则C为BaCl2,将B和C的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故答案为AgNO3;Na2CO3;Ba2+CO32-=BaCO3;(2)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BaCl2、CuSO4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取样品加水,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能够溶于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且硫酸钠与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得到无色溶液,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因为CuSO4溶于水显蓝色,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SO4,该固体粉末含有的三种物质可能为:CaCO3、Na2SO4、KNO3或CaCO3、BaCl2、KNO3,故答案为CuSO4;CaCO3、Na2SO4、KNO3;CaCO3、BaCl2、KNO3。【点睛】本题考查了未知物的检验,注意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明确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均可 E 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没有气体,再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SO42-已分离出来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或颜色变浅)下层紫色或紫红色 蒸馏 【解析】(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的名称是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2)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由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则分离明胶的水溶液与Na2CO3、Na2SO4的混合溶液应采用渗析法,则选用装置的为E。由于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又因为碳酸钠会干扰硫酸根离子检验,则证明SO42已分离出来的操作是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没有气体,再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SO42已分离出来。(3)在装置D中加入10 mL碘水,然后再注入4 mL CCl4,盖好玻璃塞,按操作规则反复振荡后静置。由于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或颜色变浅)下层紫色或紫红色:由于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则操作完毕后,为得到碘并回收CCl4可用蒸馏法。26、 、 NaCl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解析】(1)根据中的“无色透明溶液”可知原固体物质中无。根据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碳酸钠或硫酸钠或两者都有,由于氯化钙和碳酸钠、硫酸钠都能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一定没有氯化钙。根据可知该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故原固体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一定没有硫酸钠和氯化钙。NaCl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若要进一步确认NaCl是否存在,可向中所得滤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物质中有氯化钠。故答案为: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硝酸酸化的硝酸银。(2)中白色沉淀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钡而溶解,离子方程式是。27、28.6 玻璃棒、500mL容量瓶 BCD 【解析】(1)根据n=cV计算溶质Na2CO3的物质的量,利用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等于Na2CO3的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Na2CO310H2O的质量;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所需仪器;(2)根据c=n/V,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来分析误差;(3)容量瓶是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定容仪器。【详解】(1)根据n=cV可知需要的Na2CO3的物质的量n=0.5L×0.2mol/L=0.1mol,即需要的Na2CO310H2O晶体也为0.1mol,质量m=nM=0.1mol×286g/mol=28.6g;配制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根据题目提供的仪器可以知道,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28.6;玻璃棒、500mL容量瓶; (2)Na2CO310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后,Na2CO3的质量增大,故物质的量增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用“左码右物”的称量方法称量晶体(使用游码),会导致所称量的固体的质量偏小,故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碳酸钠晶体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会导致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故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生锈的砝码质量偏大,而m物=m砝+m游,故称量出的固体的质量偏大,则配制出的溶液的浓度偏高;容量瓶未经干燥使用,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所以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偏低的有,无影响的有,故答案为;(3)容量瓶是精密仪器,是用于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定容仪器,不可用于储存和溶解固体,不能用于稀释浓溶液,也不能测量除其规格以外容积的液体体积,故选BCD,故答案为BC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误差分析,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易错点是计算溶质的质量,很多同学将溶液的体积认为是480mL而导致出错。28、FeCl32Na+2H2O=2NaOH+H2Cl2+H2OH+Cl-+HClO MnO2+4HCl(稀)MnCl2+Cl2+H2OC【解析】金属A焰色为黄色,证明A为钠单质,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甲为氢气,物质C为氢氧化钠,黄绿色气体溶于水后的溶液有漂白性且能杀菌消毒,说明乙为氯气;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的气体丙为氯化氢,气体丙溶于水得到的物质D为盐酸,其中物质F的水溶液呈黄色,物质E在氧化剂作用下很容易转化为物质F,F能与物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金属B与氯气反应生成F,综上可判断B为铁,F为氯化铁,E为氯化亚铁。(1)物质F为氯化铁,其化学式为FeCl3;(2)金属A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黄绿色气体乙为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化学方式为:Cl2+H2OH+Cl-+HClO;实验室制备黄绿色气体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稀)MnCl2+Cl2+H2O;(3)金属单质A为钠,A钠投入氯化钠溶液中,钠只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选项A不符合;B钠投入碳酸钠溶液中,钠只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选项B不符合;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铜沉淀的硫酸钠,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CuSO4=H2+Na2SO4+Cu(OH)2,选项C符合;D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氨气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NH4Cl2NaCl+2NH3+H2,只产生气体不产生沉淀,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C。29、试管 Cl22Fe2+2Cl2Fe3+ Fe2+有氧化性 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在FeCl3溶液中加入铜片 Cu+2Fe3+= Cu2+2Fe2+ 实验结论:Fe只有还原性,Fe3+只有氧化性,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A E F 【解析】(1)物质性质实验是取少量试剂进行反应,根据反应现象分析判断离子性质,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2).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氯化亚铁溶液加入锌片,锌片溶解,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