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乐都县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9759671
资源大小:48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乐都县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工业上常用如下的方法从海水中提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的主要反应为:Cl2+2BrBr2+2ClB物质X为HBrOC步骤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D步骤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2、我国古代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反应为Fe+CuSO4=Cu+FeSO4。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Fe是氧化剂BCuSO4是还原剂CFe被氧化DCuSO4发生氧化反应3、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还原剂的是A2Na+2H2O=2NaOH+H2B3NO2+H2O=2HNO3+NOC2Na2O2+2H2O=4NaOH+O2D2F2+2H2O=4HF+O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D2、T2互为同位素BNa2CO3电离方程式Na2CO3 2Na+ + C 4 + + 3O 2 -C20g D2O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D14462Sm与15062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5、在K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1,则混合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5 molL1B0.45 molL1C0.3 molL1D0.6 molL16、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HNO3 = H+ + NOBNaHCO3 = Na+ + HCOCBaCl2 = Ba2+ + ClDNa2SO4 = 2Na+ + SO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能够大量共存的( )ACa2+、Cl、K+、CO32 BFe3+、Cl、H+、SO42-CFe2+、OH、NO3、SO42- DCO32、Na+、H+、K+8、1L 1mol·L-1Na2SO4溶液中,下列各量正确的是Ac(Na+)=1mol·L-1Bn(Na+)=3molCc(SO42-)=2mol·L-1Dm(Na2SO4)=142g9、可以用离子方程式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硫酸和Ca(OH)2溶液的反应 B盐酸和Cu(OH)2的反应C醋酸和NaOH溶液的反应 D硫酸氢钠溶液和KOH溶液的反应10、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g H2O中含的质子数为10 NABH2O2+Cl2= 2HC1+O2反应中,每生成32gO2,转移2NA 个电子C3.6gCO和N2的混合气体含质子数为1.8 NAD1mol 冰醋酸溶于水中,所得溶液中H+数为NA11、关于Zn+2HCl=ZnCl2+H2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Zn中Zn的化合价升高,被还原,是氧化剂BHCl中H的化合价降低,被氧化,HCl是还原剂CH2是还原产物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12、下列装置与操作能与实验目的对应的是A分离水和酒精B收集氢气C 分离碘和苯D实验室制取蒸馏水13、为了验证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ABCD14、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体积是4.48 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28.4 g B28.4 g·mol1 C71 g·mol1 D14.2 g·mol115、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Na、Ca2、SO42 BAg、K、NO3CBa2、HCO3、NO3 DNa、NO3、CO3216、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稀盐酸溶液没有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1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二氧化碳、BaSO4B盐酸、蔗糖CKNO3、乙醇DNaOH、氯气18、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子可能为AClBBa2+CNa+DMg2+19、下列反应中,H2O只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BCD20、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H2OH=2H2OBFeCl3溶液和Fe反应:Fe3Fe=2Fe2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O42Ba2OH=H2OBaSO4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u2H2O21、实验室中可用如下反应制取氯气: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此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个数比为A1:3B3:1C14:1D6:12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的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用的溶液是A硫酸溶液B盐酸溶液CNaOH溶液DNaNO3溶液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某溶液的溶质离子可能含有Mg2、Ba2、CO32、Cl、SO42、NO3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向实验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2)写出和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3,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只存在Cl;Cl、NO3同时存在;_。已知实验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的实验方法:_。24、(12分)有一包固体混合物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SO4、K2CO3、CuSO4、BaCl2、NaCl,现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取部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振荡,得无色透明溶液;取所得溶液,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原固体混合物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 (以上空格均填写化学式)。(2)写出步骤中的离子方程式_。(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_ (填字母)。aHCl、BaCl2、AgNO3 bHNO3、Ba(NO3)2、AgNO3 cAgNO3、HNO3、Ba(NO3)2 dAgNO3、HCl、BaCl225、(12分)SO2是一种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但它也有很多用途。.(1)SO2易溶于水,能部分与水化合生成一种二元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根据硫元素化合价预测,SO2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3)已知:SO2不能与盐酸和硫酸反应,但可以与硝酸反应,配平该反应:_ SO2 + _NO+ _H2O = _SO+_NO + _H+.现在小新和小关同学对SO2与漂白粉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1)Cl2和Ca(OH)2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白粉溶液具有的性质是_(3)小新推测现象i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并进行如下实验,请写出相应的现象:a.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检验白雾,_b.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_小新同学认为可以得出结论:白雾是盐酸小液滴。但是小冠同学查阅资料,发现Ag2SO4,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不溶于硝酸,小冠结合SO2的性质,分析小新的实验,他认为小新的结论不可靠,小冠的理由是:白雾中可能也含有SO2,_。(4)现象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增强,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_。(5)将反应后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和滤液Y。取滤液Y,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液Y中含有的离子是_,沉淀X为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_。26、(10分)在下在下面的装置中,A是Cl2发生装置,C、D为气体的净化装置,C中装有饱和食盐水,D中装有浓H2SO4,E是硬质玻璃管,其中装有细铁丝网;F为干燥的广口瓶,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试回答:(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2)C装置作用:_;(3)E中的现象为_;生成的物质是_。(4)写出G装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7、(12分)为了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杂质K2SO4和MgSO4,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操作为_;(2)操作加入的试剂可以为:操作_;操作_; 操作_;(3)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简述实验_;(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理由是_。(5)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28、(14分)NaNO2 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 NaNO2能发生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 NaNO2 和 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水、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白酒、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填序号)。(3)请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_AlNaNO3 NaOH=NaAlO2 N2H2O若反应过程中转移 5 mol 电子,则生成标准状况下 N2 的体积为_L。 “钢是虎,钒是翼,钢含钒犹如虎添翼”,钒是“现代工业的味精”。钒对稀酸是稳定的,但室温下能溶解于浓硝酸中生成 VO2。(4)请写出金属钒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V2O5 是两性氧化物,与强碱反应生成钒酸盐(阴离子为 VO43),溶于强酸生成含钒氧离子(VO2)的盐。请写出 V2O5 分别与烧碱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_、_。29、(10分)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T、R为两种常见的用途很广的金属单质,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C是无色无味的气体,H是白色沉淀,且在潮湿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固体。(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D:_,R:_。(2)按要求写下列反应方程式:H在潮湿空气中变成M的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B和R反应生成N的离子方程式_;D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检验气体C的方法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A步骤是利用氯气氧化海水里的Br-,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l2+2Br=Br2+2Cl,故A正确;BSO2和Br2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H2SO4+2HBr,物质X为HBr,故B错误;C利用步骤的操作,目的是富集溴元素,故C正确; D步骤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通过升温促进溴蒸汽挥发,故D正确,答案为B。2、C【解析】A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为还原剂,故A错误;B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uSO4是氧化剂,故B错误;C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故C正确;DCuSO4是氧化剂,被还原,CuSO4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睛】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在Fe+CuSO4Cu+FeS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3、D【解析】A. 2Na+2H2O=2NaOH+H2,反应物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水做氧化剂,故A错误; B. 3NO2+H2O=2HNO3+NO,反应物水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B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只有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水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C错误;D. 2F2+2H2O=4HF+O2,反应物水中的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水作还原剂,故D正确;答案选D。4、C【解析】A. 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而H2、D2、T2使单质,不是原子,故不能为同位素,故错误;B. Na2CO3电离方程式Na2CO2Na+ + CO32 -,故错误;C. 20g D2O的物质的量为20/20 mol=1mol,每个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所以1mol该物质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故正确;D. 14462Sm与15062Sm的核外电子数为62,中子数分别为144-62=82和150-62=88,两者中子数不同,故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同位素的定义,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单质或化合物不能称为同位素。掌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5、C【解析】根据电荷守恒,c(K+)+3c(Fe3+)=c(Cl-),即c(K+)=c(Cl-)+3c(Fe3+)=0.6molL13×0.1 molL1=0.3 molL1,故选C。6、C【解析】AHNO3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是HNO3 = H+ + NO,故A正确; BNaHCO3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是NaHCO3 = Na+ + HCO,故B正确; CBaCl2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钡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是BaCl2 = Ba2+ + 2Cl-,故C错误; DNa2SO4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是Na2SO4 = 2Na+ + SO,故D正确;选C。7、B【解析】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详解】A.组中Ca2+与CO32-发生反应:Ca2+CO32-=CaCO3,所以A组中Ca2+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B.组中各离子之间没有反应发生,可以大量共存,B项正确;C.组中Fe2+与OH-发生反应:Fe2+2OH-=Fe(OH)2,所以C组中Fe2+和OH-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D.组中CO32-与H+发生反应:CO32-+2H+=CO2+H2O,所以D组中CO32-与H+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答案选B。8、D【解析】A、c(Na)=2 mol·L-1,A错误;B、n(Na+)=2mol,B错误;C、c(SO42-)=1mol·L-1,C错误;D、m(Na2SO4)=1mol×142g/mol=142g,D正确;答案选D。9、D【解析】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和水的反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钡、硝酸和氢氧化钾等。【详解】稀硫酸和Ca(OH)2溶液生成的硫酸钙是沉淀,硫酸钙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A错误;氢氧化铜是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B错误;醋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C错误;NaHSO4溶液为强酸的酸式盐,书写时要拆写为H+,硫酸氢钠溶液和KOH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式的拆分是否正确。10、D【解析】A每个H2O分子含有10个质子,18g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质子数为10 NA,故A正确;B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故生成32g氧气即1mol氧气时,转移2NA个电子,故B正确;C氮气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故3.6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mol,且两者均含14个质子,故mol混合物中含mol×14×NAmol-1=1.8NA个质子,故C正确;D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则1mol 冰醋酸溶于水中,所得溶液中H+数小于NA,故D错误;故答案为D。11、C【解析】A、Zn的化合价升高,Zn作还原剂,被氧化,A错误;B、HCl中H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Cl作氧化剂,B错误;C、HCl作氧化剂,被还原,故H2为还原产物,C正确;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D错误;故选C。12、D【解析】A.酒精与水混溶,不能使用分液漏斗分离,A错误;B.H2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要用向下排空气方法收集,B错误;C.碘单质的苯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分离要用蒸馏方法,C错误;D.水的沸点低,水中溶解的物质沸点高,用蒸馏方法制取蒸馏水,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3、C【解析】铁离子与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亚铁离子,故正确;铁离子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显示红色,据此能够检验铁离子,故正确;硫酸铜与氯化铁不发生反应,混合后溶液不会变成无色,故错误;氯化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该性质不是铁离子的性质,故错误;铁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据此可以检验是否存在铁离子,故正确。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故答案选C。14、C【解析】根据n=V÷Vm、M=m÷n解答。【详解】气体的物质的量n=V÷Vm=4.48L÷22.4L/mol=0.2mol,气体的质量是14.2g,因此气体的摩尔质量M=m÷n=14.2g÷0.2mol=71g/mol,选项C正确。答案选C。15、B【解析】根据常见离子间的相互反应判断。【详解】A项:Ca2与SO42会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项:Ag、K、NO3彼此不反应,且都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中。B项正确;C项:HCO3不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中。C项错误; D项:CO32不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中。D项错误。本题选B。16、C【解析】A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含碳酸根,还有可能是SO32-、HSO3-、HCO3-等,发生反应为SO32-+2H+=SO2+H2O、HSO3-+H+=SO2+H2O、SO2+Ca(OH)2=CaSO3+H2O或HCO3-+H+=H2O+CO2、CO2+Ca(OH)2=CaCO3+H2O,A项错误;B溶液中可能含有Ag+与氯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AgCl,B错误;C先加入盐酸,溶液无现象,排除了Ag+和SO32等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SO42-,C项正确;D溶液中可能含有Ca2+等,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应注意假设存在其他离子时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现象,注意检验时加入试剂的顺序,排除可能存在的离子。17、C【解析】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详解】A. 二氧化碳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硫酸钡熔融状态导电属于电解质,A错误。B.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盐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蔗糖为非电解质。B错误。C. 硝酸钾在水溶液可以导电是电解质,乙醇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C正确。D. 氢氧化钠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可以导电,是电解质,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为C。18、D【解析】根据电解质混合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确定M离子所带电荷,并利用离子之间的反应来判断存在的离子。【详解】溶液中,单位体积内已知的阳离子所带电量为:2mol/L×1=2mol/L,单位体积内已知的阴离子所带总电量为:2mol/L×1+1mol/L×2=4mol/L,阴离子所带电荷多,故M为阳离子,设M离子的电荷为x,由电荷守恒可知:4=2+x×1,解得x=+2,结合选项可知,M为Ba2+或Mg2+,又SO42-与Ba2+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则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Mg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离子共存,利用电荷守恒确定M所带电荷是关键。19、B【解析】A在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2O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H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H2O是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A不符合题意;B在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2O中的-2价变为反应后O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H2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B符合题意;C在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N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而H2O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不符合题意;D在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升高,H2O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0、D【解析】A、离子方程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为最简单的整数比;B、从电荷是否守恒的角度分析;C、从二元酸、二元碱的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分析;D、CuO不溶于水,写成化学式。【详解】A项、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故A错误;B项、FeCl3和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B错误;C项、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H+SO42+Ba2+2OH-=2H2O+BaSO4,故C错误;D项、CuO不溶于水,写成化学式,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特别是物质的化学式、电荷守恒等问题。21、B【解析】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该反应中铬元素化合价降低,K2Cr2O7显氧化性是氧化剂,1molK2Cr2O7中被还原的铬原子有2mol;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有14molHCl参加反应的时候,其中6mol显还原性,被氧化的氯原子有6mol;所以此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个数比为6:2=3:1,故选项B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22、B【解析】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32-等干扰离子判成SO42-,所以应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BaCl2溶液,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O32、SO42 Mg22OH=Mg(OH)2、Ba2SO42=BaSO4 只存在NO3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Mg2+,则不存在CO32-;.过滤,向实验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Ba2+,则不存在SO42-,据此解答。【详解】.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Mg2+,则不存在CO32-;.过滤,向实验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Ba2+,则不存在SO42-,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无法确定。则(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32、SO42;(2)和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Mg2+2OH-Mg(OH)2、Ba2+SO42-BaSO4;(3)根据假设:只存在Cl-;Cl-、NO3-同时存在,因此假设应该为只存在NO3-;要证明是否存在氯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即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如果有白色沉淀,则说明存在氯离子,如果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不存在氯离子。【点睛】注意掌握破解离子推断的四条基本原则,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24、K2CO3 、Na2SO4 CuSO4、BaCl2 NaCl BaCO32H=Ba2CO2H2O b 【解析】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无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可能含硫酸钠或碳酸钠,由于硫酸钠或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而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详解】(1)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题干给出的物质,所形成的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硫酸钡,所以混合物中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综合(1)得到无色溶液(2)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而碳酸钠或硫酸钠可与氯化钡形成沉淀,故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故答案为Na2CO3;Na2SO4、BaCl2、CuSO4;NaCl; (2)碳酸钡是可以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实质是:BaCO3+2H+=Ba2+CO2+H2O;(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必须先加入过量硝酸与碳酸钾反应以除去碳酸根离子,再用硝酸钡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最后加入AgNO3检验是否存在氯离子,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为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要抓住题干叙述的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推测其他物质,从而得出结论。25、SO2+H2O= H2SO3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 2 1 3 2 2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碱性、漂白性 试纸变红 生成白色沉淀 SO2可以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硫酸根与银离子反应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银 Cl-+ClO-+2H+=Cl2+H2O SO CaSO4 SO2+Cl2+2H2O=4H+ SO+2Cl- 【解析】(1)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化学方程式为SO2+H2O= H2SO3;(2)SO2中S元素为+4价,既可以升高为+6价,也可以降低为0价、-2价,所以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O2氧化成SO,S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根据题意可知硝酸被还原成NO,化合价降低3价,根据电子守恒可知SO2和NO的计量数之比为3:2,再结合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3SO2+2NO+H2O=3SO+2NO+2H+;(1)Cl2和Ca(OH)2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说明溶液呈碱性,后颜色褪去,说明又具有漂白性;(3)小新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白雾是盐酸小液滴,酸可以使石蕊变红,所以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检验白雾,可以看到试纸变红;盐酸含有氯离子,所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白雾,可以看到白色沉淀;SO2可以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硫酸根与银离子反应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银,所以白雾中可能也含有SO2;(4)溶液变为黄绿色说明产生氯气,即酸性环境中漂白粉中次氯酸钙与氯化钙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5)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液Y中含有的离子是SO,则沉淀X为CaSO4;黄绿色褪去说明氯气被反应,而溶液中含有SO,说明Cl2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SO2+Cl2+2H2O=4H+ SO+2Cl-,26、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充满棕黄色的烟 FeCl3 Cl2+2OH-Cl-+ClO-+H2O 【解析】实验制备氯气中含杂质气体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易溶于饱和氯化钠溶,而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大容量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通过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过浓硫酸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利用干燥的氯气与铁反应制取氯化铁,据此分析。【详解】(1)实验室制取氯气是利用二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实验制备氯气中含杂质气体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易溶于饱和氯化钠溶,而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大容量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通过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3)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棕红色的烟,生成氯化铁固体,故答案为:充满棕黄色的烟;FeCl3;(4)G装置装有NaOH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27、(1)(加水)溶解(2)Ba(NO3)2、K2CO3 、KOH或KOH、Ba(NO3)2、K2CO3或Ba(NO3)2、KOH、K2CO3;(3)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已除尽;(4)不需要;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 可一次性过滤,如果分步过滤会使操作复杂化。(5)不合理;调节溶液的pH若用盐酸,会引入Cl-杂质,应用硝酸。【解析】试题分析:沉淀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以便充分反应,并使杂质完全沉淀,所以首先应当将固体配制成溶液除去SO42-、Mg2+离子的方法一般是使它们分别形成BaSO4和Mg(OH)2沉淀,所以需要加入稍过量的Ba(NO3)2和KOH溶液,过量的Ba2+可用K2CO3溶液除去,因此实验时必须先加入Ba(NO3)2溶液,后加入K2CO3溶液,同时要注意不可加入BaCl2、Na2CO3和NaOH溶液进行除杂,也不可用稀盐酸调节溶液的pH,否则会引进Na+和Cl-杂质。(1)后续实验是在溶液中进行的,需要加水溶解,操作需要配制成溶液,需要加水溶解,故答案为加水溶解;(2)先加硝酸钡,除去硫酸根,再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再加碳酸钠,除去多余的钡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先加氢氧化钾,除去镁离子,再加氯化钡,除去硫酸根,再加碳酸钾,除去多余的钡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先加入硝酸钡,除去硫酸根,再加碳酸钾,能把钙离子和多余钡离子除去,再加氢氧化钾,除去镁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故答案为Ba(NO3)2、K2CO3、KOH或KOH、Ba(NO3)2、K2CO3或Ba(NO3)2、KOH、K2CO3;(3)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可静止片刻在上层清液处,滴加一滴Ba(NO3)2溶液,不出现浑浊就说明硫酸根离子已经除尽,故答案为静置,取少量上层澄清溶液,再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已除尽;(4)几个沉淀分别为BaSO4、BaCO3、Mg(OH)2,这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因此只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程序,故答案为不需要;因为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因此只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程序;(5)因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进Cl-,制不到纯净的KNO3溶液(E),所以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中该步并不严密,故答案为不严密,因为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进Cl-。考点:考查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