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9760535       资源大小:28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物质熔点/ 沸点/ 密度/ g·cm3水中的溶解性甲-9857.50.93可溶乙-84770.90可溶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方法是A蒸馏法B升华法C萃取法D过滤法2、过滤时不需要的玻璃仪器是A烧杯B玻璃棒C漏斗D试管3、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标准状况下,2.24L四氯化碳含碳原子数为0.1NA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含有的分子数约为aNA/22.40.1molFeCl3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生成0.1NA个胶粒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1 L 0.5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2NAA B C D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B25 、1.01×105 Pa状态下,1 mol S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C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D1L1.0 mol·L1盐酸中含有NA个HCl分子5、在某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AK+ 、MnO4、Na+、Cl BK+、Na+、NO3、CO32CBa2+、H+、NO3、HCO3 DMg2+、Na+、Cl、SO426、常温下,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16H 10C 2XO4 = 2X2 5C2 8H2O; 2A2B2 = 2A32B; 2BC2 = B22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C2 2A2 = 2A3 2C 可以进行B元素C在反应中被氧化,在反应中被还原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C2>B2>A3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A2>B>X27、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AlCl3=Al3+3Cl-BNaClO= Na+ Cl-+O2-C Ba(OH)2=Ba2+2OH-D H2SO4=2H+SO42-8、下列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K、Cl、CO、Ca2BOH-、Cu2+、NO、NaCH、SO、K、OHDNa、NH、Cl、NO9、向溴化钠、碘化钠的混合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后,加热,再将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残留物是ANaCl、NaBr、NaI BNaBr、NaI CNaCl、Br2 DNaCl10、在0.5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 )A0.5B6.02×1023C3.01×1023D1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精盐 B蒸馏水 C盐酸 D漂白粉1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指的是( )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13、可以用离子方程式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硫酸和Ca(OH)2溶液的反应 B盐酸和Cu(OH)2的反应C醋酸和NaOH溶液的反应 D硫酸氢钠溶液和KOH溶液的反应14、在无土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 mol NH4Cl、16 mol KCl和24 mol 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A64、2、24 B2、64、24 C32、50、12 D16、50、2415、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B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C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22.4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D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16、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151 mL1 mol/L NaCl溶液 B51 mL2mol/L NH4Cl溶液C151 mL 15 mol/L CaCl2溶液 D51 mL l mol/L AlCl3溶液17、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u2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18、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标准状况下某O2和N2的混合气体m g 含有b个分子,则n g 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L)应是A B C D19、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无色溶液中:Na+、Fe3+、Cl、SO42B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Ba2+、K+、NO3、OHC在强碱性溶液中:Na+、K+、NO3、CO32D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K+、Fe2+、Cl、CO3220、下列常用食品添加剂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NaClBC2H5OHCCH3COOHDNaHCO321、下列溶液中Cl 浓度与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A100mL 1 mol·L1 NaCl溶液 B100 mL 1 mol·L1 CaCl2溶液C50 mL 2 mol·L1 BaCl2溶液 D50 mL 2 mol·L1 AlCl3溶液22、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A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B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热水中,至溶液呈深黄色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D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NaHSO4、 KHCO3、 Ba(NO3)2、 CaCl2、 NaNO3、 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步骤如下:取少量固体投入水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产生。过滤,取少量滤液加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再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也无沉淀产生。(1)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一定没有_,不能确定的是_。(2)请写出实验步骤中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3)请写出实验步骤中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24、(12分)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T为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C是无色无味的气体,H是白色沉淀。(1)物质A的化学式为 _。(2)H在潮湿空气中变成M的实验现象是_,化学方程式为_。(3)A和水反应生成B和C的离子方程式为_,由此反应可知A有作为_的用途。(4)步骤的离子方程式_,请写出检验步骤得到的溶液中主要阳离子(除H+外)所需要的试剂:_、_(填化学式)。25、(12分)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Mn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D中放入浓H2SO4,其目的是_。(3)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对比E和F中现象的差异可得出的结论及解释是_。(4)G处的现象是_。(5)画出H处尾气吸收装置图并注明试剂_。(6)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清洁卫生。某品牌消毒液包装上说明如下图。“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需“密闭保存”的原因_。(7)现在有一种名为“净水丸”的产品也能对饮用水进行快速的杀菌消毒,药丸通常分内外两层。外层的优氯净Cl2Na(NCO)3先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杀菌消毒作用;几分钟后,内层的亚硫酸钠(Na2SO3)溶出,可将水中的余氯(次氯酸等)除去。亚硫酸钠将水中多余次氯酸除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26、(10分)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提示:C+CO22CO C+H2O(g)CO+H2)(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装置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3)若实验中没有装置C,使装置B与装置D直接相连,会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_。(4)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5)根据实验中的_现象,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6)若要根据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应在图中装置_与_之间连接图中的_装置(填序号)。NaHCO3溶液 碱石灰 NaOH溶液 浓H2SO427、(12分)某实验小组欲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的性质。(1)称取两种固体各2g,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继续向各试管中滴加10mL蒸馏水,用力振荡,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后,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试液。 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到结论_。 同学们在两试管中还观察到了其它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填字母序号)_。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无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2)如图所示。若能用装置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若用实验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上述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II两个气球中分别放入1gNaHCO3和1gNa2CO3固体,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盛有3mL 1 mol·L-1盐酸的试管中。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装NaHCO3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Na2CO3的气球体积较大C生成气体的体积均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均根据固体计算若采用装置测定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质量分数,其计算所需的数据有反应前固体样品的总质量和_。28、(14分)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1)x表示_,y表示_。(2)当xy > 10时,该微粒是_(选填“阳离子”或“阴离子”或“原子”) (3)当时,该微粒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微粒的符号为_,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_(4)当y2的中性原子M跟y7的中性原子N化合时,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29、(10分) (1)将2.4gNaOH溶于水配成300 mL的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取出该溶液30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取出的溶液中含氢氧化钠_mol,把取出的溶液稀释到120mL,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若用0.1 mol/L的硫酸中和稀释后的NaOH溶液,需用去硫酸_mL。(2)电解水的实验中,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5.6L,其物质的量_mol,有_g水分解。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A【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以看出,甲和乙两物质的熔点相差不大,密度相差不大,均可溶于水,互溶,但是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通过控制沸点的不同来实现二者的分离。故选A。2、D【解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过滤时无需使用试管。故选D。3、D【解析】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四氯化碳中含碳原子数,错误;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的物质的量是a/22.4 L,因此含有的分子数约为aNA/22.4,正确;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则0.1molFeCl3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胶粒数小于0.1NA个,错误;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原子数不相等,原子数之比是2:1,错误;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是“NO2”,则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原子数为3NA,正确;1 L 0.5 mol·L1 Na2SO4溶液中硫酸钠是0.5mol,但溶剂水分子还含有氧原子,则含有的氧原子总数大于2NA,错误;答案选D。4、B【解析】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标况下体积为22.4 L,故A错误;B.1 mol S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3×NA=3NA,故B正确;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等于22.4L/mol,11.2 L Cl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C错误;D. HCl溶于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盐酸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5、B【解析】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不能发生氧化还原等来判断离子的共存,并注意离子在水中的颜色来解答。【详解】A、本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MnO4-在水溶液中为紫色,选项A不选;B、本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且在水中均为无色,选项B选;C、本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OH-与H+结合生成水,且HCO3与OH-、H+均能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不选;D、本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OH-与Mg2+结合生成白色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不选;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即可解答,难度不大。6、D【解析】16H 10C 2XO4 =2X2 5C2 8H2O反应可知氧化性:XO4>C2;还原性:C> X2 ;2A2B2 = 2A32B反应可知氧化性:B2 >A3;还原性:A2>B;2BC2 = B22C反应可知氧化性:C2 >B2;还原性:B>C;由此可知氧化性顺序为:XO4>C2>B2>A3; 还原性顺序:A2> B>C> X2;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16H 10C 2XO4 = 2X2 5C2 8H2O反应可知氧化性:XO4> C2;还原性:C> X2 ;2A2B2 = 2A32B反应可知氧化性:B2 >A3;还原性:A2>B;2BC2 = B22C反应可知氧化性:C2 >B2;还原性:B>C;由此可知氧化性顺序为:XO4>C2>B2>A3; 还原性顺序: A2> B>C> X2; A.由以上分析可知,氧化性:C2>A3,所以该反应C2 2A2 = 2A3 2C 可以进行,A正确;B.元素C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正确;C.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C2>B2>A3,C正确;D.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 B>C>X2;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7、B【解析】A项、AlCl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Al3+离子、Cl-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故A正确;B项、NaClO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Na+离子、ClO-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ClO= Na+ ClO-,故B错误;C项、Ba(OH)2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Na+离子、ClO-离子,Ba2+离子和OH-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C正确;D项、H2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H+离子、SO42-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D正确;故选B。8、D【解析】ACO、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BOH-、Cu2+反应生成Cu(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COH-、H+反应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DNa、NH、Cl、NO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答案选D。9、D【解析】向溴化钠、碘化钠的混合液中通入氯气发生的反应有:2NaBr+Cl2=2NaCl+Br2,2NaI+Cl2=2NaCl+I2,因为氯气足量,溴化钠和碘化钠完全转化为NaCl、Br2、I2,将溶液蒸干、灼烧过程中,由于Br2常温下为液态,加热转化为溴蒸气,I2易升华,所以最后残留物是NaCl。答案选D。10、B【解析】Na2SO42Na+,0.5mol Na2SO4中Na+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 N(Na+)=nNA=1mol×6.02×1023mol-1=6.02×1023,故选B。11、B【解析】A、精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蒸馏水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是混合物,故C错误;D、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12、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运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析。【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这里的碘、钙、硒、氟指的是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 答案选A。13、D【解析】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和水的反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钡、硝酸和氢氧化钾等。【详解】稀硫酸和Ca(OH)2溶液生成的硫酸钙是沉淀,硫酸钙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A错误;氢氧化铜是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B错误;醋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C错误;NaHSO4溶液为强酸的酸式盐,书写时要拆写为H+,硫酸氢钠溶液和KOH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式的拆分是否正确。14、A【解析】由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配制的营养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与含50molNH4Cl、16molKCl和24molK2SO4的营养液中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营养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NH4+ )=50mol,n(Cl-)=66mol,n(K+)=64mol,n(SO42- )=24mol,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可知,需要n(NH4)2SO4=24mol,再由铵根离子守恒得n(NH4Cl)=50mol-24mol×2=2mol,由氯离子守恒,则n(KCl)=66mol-2mol=64mol,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可以根据离子守恒的思想来解决,即根据只有(NH4)2SO4可以提供硫酸根,24mol K2SO4中硫酸根为24mol作为解题的入手点15、D【解析】A. 5.6g铁(即0.1mol)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FeCl2,铁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错误;B.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所以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小于2NA,错误;C. 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22.4L氟气均为1mol,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所含原子数为NA,氟气是双原子分子,所含原子数为2NA,错误;D. 常温下,2.7g(0.1mol)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AlCl3,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正确;故选D。【点睛】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注意给出的温度和压强,如果是常温常压,则不能用22.4L/mol,同时还要注意对象是否是气体。但如果没有用到22.4L/mol,则无论什么状态,都不受温度和压强的限制,如D选项,不管是在常温下还是标准状况下,2.7g铝都是0.1mol。16、D【解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与体积无关,离子浓度等于物质的浓度乘以化学式中离子的数目。【详解】A.1 mol/LNaCl溶液中Cl-的浓度为1mol/L,故A不符合题意;B. 2mol/L NH4Cl溶液中Cl-的浓度为2mol/L,故B不符合题意;C. 15 mol/L CaCl2溶液中Cl-的浓度为mol/L=1mol/L,故C不符合题意;D. l mol/LAlCl3溶液中Cl-的浓度为3mol/L,故D符合题意。故选D。17、C【解析】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l或CO32-等,A不正确;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Cl或CO32-等,B不正确;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生成的为氢氧化铜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u2,C正确;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或HCO3-,D不正确;答案为C。18、A【解析】试题分析:令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Mg·mol1,根据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M=m×NA/bg·mol1,因此ng混合气体的体积为n×22.4/(mNA/b)L=22.4nb/mNAL,故选项D正确。考点:考查物质的量、微粒数、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等知识。19、C【解析】离子间如果不发生化学反应,则可以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和题干限制条件分析解答。【详解】A、在溶液中铁离子为黄色,不是无色,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铁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强碱性溶液中,这些离子都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的溶液应该显酸性,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且亚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C。【点睛】掌握离子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发生下列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发生复分解反应,即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化性离子,比如Fe3+、NO3(H+)、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比如S2、I等不能大量共存。20、B【解析】试题分析: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水和活泼金属氧化物等。【详解】ANaCl为盐类,属于电解质,错误;BC2H5OH为非电解质,正确;CCH3COOH为酸,属于电解质,错误;D、NaHCO3为盐类,属于电解质,错误;故选择B。21、B【解析】50.0mLlmolL-1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为1mol/L×2=2mol/L,结合物质的浓度和组成分析解答。【详解】A、100mL1.0mo1L-1NaCl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1mol/L,与题意不符,A错误;B、100mL1.0molL-1C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1mol/L×2=2mol/L,与题意相符,B正确;C、50mL2.0mo1·L-1B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2mol/L×2=4mol/L,与题意不符,C错误;D、50mL2molL-1A1C13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2mol/L×3=6mol/L,与题意不符,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明确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离子个数是解本题的关键,与溶液体积无关。22、C【解析】氯化铁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加热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则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到出现红褐色液体;若继续加热会发生聚沉,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 H+ + HCO3- = H2O + CO2 Ba2+ + SO42- = BaSO4 【解析】取少量固体投入水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钾,可能含有硝酸钡或氯化钙。过滤,取少量滤液加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不含有氯化钙,则一定含有硝酸钡。再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也无沉淀产生,说明不含硫酸镁。【详解】(1)根据分析可确定含有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钾和硝酸钡,肯定不含氯化钙和硫酸镁。不能确定硝酸钠。 (2)步骤中产生气体是碳酸氢钾和硫酸氢钠反应,即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H+ + HCO3- = H2O + CO2; (3)溶液中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Ba2+ + SO42- = BaSO4。24、Na2O2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Na2O2 + 2H2O = 4Na+ + 4OH- + O2 供氧剂 Fe3O4+8H+ = Fe2+2Fe3+ + 4H2O KSCN K3Fe(CN)6 【解析】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B和C,A为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C为气体,则C为O2、B为NaOH,T为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T为Fe,Fe能与O2在点燃时反应生成D为Fe3O4,Fe3O4先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3和水,再加入足量铁粉,Fe与Fe3反应生成Fe2,则E为FeCl2,Fe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为Fe(OH)2,Fe(OH)2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M为Fe(OH)3。【详解】(1). 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故答案为Na2O2;(2). Fe(OH)2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M为Fe(OH)3,实验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OH)2 + 2H2O + O2 = 4Fe(OH)3,故答案为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4Fe(OH)2 + 2H2O + O2 = 4Fe(OH)3;(3).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O2 + 2H2O = 4Na+ 4OH + O2,由此反应可知Na2O2可以用作供氧剂,故答案为2Na2O2 + 2H2O = 4Na+ 4OH + O2;供氧剂;(4). Fe3O4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3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 = Fe2+2Fe3+ + 4H2O,所得到的溶液中主要阳离子除H+外,还含有Fe2+、Fe3+,可选用KSCN检验Fe3+,用K3Fe(CN)6检验Fe2+,故答案为KSCN;K3Fe(CN)6。25、MnO24HCl(浓)MnCl2Cl22H2O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E中不褪色,F中褪色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出现蓝色Cl-+ClO-+2H+Cl2+H2O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SO32-+HClO=SO42-+H+Cl-【解析】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水,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杂质,依次通过干燥有色布条、湿润有色布条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再通过G装置验证氯气的氧化性,氯气有毒,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据此解答。【详解】(1)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中浓硫酸作用为干燥氯气,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对氯气漂白性检验造成干扰;(3)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E中红色干布条,F中红色湿布条,看到现象为E中布条不褪色,F中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4)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碘遇到淀粉变蓝,所以看到现象为棉花团变蓝;(5)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氯气能够与碱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氯气,装置如图所示;(6)次氯酸根离子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盐与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所以应该密封保存;(7)亚硫酸根离子与次氯酸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032-+HClOS042-+H+Cl-。【点睛】本题以氯气的制备为载体考查了氯气的性质,题目综合性较强,侧重考查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为易错点。26、CaCO3+2H+Ca2+H2O+CO2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没有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高温下水蒸气与炭反应生成H2和CO,H2也能还原CuO,从而干扰对CO还原性的验证 检查装置气密性 E装置中黑色CuO变成红色 CO+CuOCu+CO2 D E 【解析】本题是探究CO还原性的实验设计题,利用C和CO2反应生成的CO还原氧化铜,结合氧化铜变红色粉末和石灰水变浑浊来推测CO的还原性,但因CO2中混有的水汽也能和C反应生成CO和H2,生成的H2有还原性对实验有干扰,因此CO2必须干燥处理。【详解】(1)装置A中是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2)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盐酸挥发,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为除去氯化氢气体,选取的试剂应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则只能选取可溶性的饱和碳酸氢盐,一般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3)实验中没有装置C,使装置B与装置D直接相连,则CO2中混有的水汽会与碳反应生成还原性的H2,影响CO还原性的判断;(4)因存在气体制备,整套实验装置需密封,故实验前,需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5)利用E装置中的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可知道氧化铜被还原为铜,推测CO具有还原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6)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二氧化碳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所以从D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为防止原来二氧化碳的干扰,应先把D出来的二氧化碳除去,再将一氧化碳气体通过E装置,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所以用碱性物质除去,所以选。27、同温度下,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D NaHCO3 A、C 沉淀总质量 【解析】(1)常温下,同质量、同体积的溶剂,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说明Na2CO3较NaHCO3易溶;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吸热,溶液呈碱性;(2)给碳酸钠直接加热,碳酸氢钠不直接加热,不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能分解而直接加热的碳酸钠不分解更能说明碳酸氢钠不稳定;当右边试管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而左边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无论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无法鉴别;而利用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同可以鉴别,可以通过分别加热碳酸钠、碳酸钠,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二者,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中,鉴别原理为: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中,根据关系式Na2CO3CO2、NaHCO3CO2可知,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多,采用实验,加热后利用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可以测定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质量分数。【详解】(1)称取两种固体各2g,分别放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滴加10mL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邱**)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