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doc
各单元知识点分解2.1 第一单元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分解 1.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基数、序数 生活中的数 2.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3.小猫钓鱼-(0的认识与书写) 4.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2课时:试一试10的认识 新增:5.快乐的午餐分餐具中比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思想 6.动物乐园认识“>”“<”和“=”,并会书写可爱的校园(数数):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 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小猫钓鱼(0的认识):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 界点。 2.学会读、写“0”。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快乐的午餐(分餐具比多少): 1.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2.学会用“配对”进行比较,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数数”进行比较,掌握比较谁多谁少的两种策略。动物乐园(认识“”、“”、“=”): 1.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 会写法。 2.学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2.2 第二单元知识点分解 1、(动物乐园)过生日-(比大小与比多少) 比较 2、(高矮)下课啦-(比高矮、比长短) 3、(轻重)跷跷板-(比轻重)过生日(比大小与比多少): 1.体验 “多”、“少”、“最大”、“最小”的含义。 2.学会比较的策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下课啦(比高矮、比长短):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 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 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跷跷板(比轻重)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 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2.3 第三单元知识点分解 1.一共有多少-(加法的认识)2课时 2.还剩多少-(减法的认识)2课时 3.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 4.练习一 5.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6.背土豆-(7的加减法) 加减法(一) 7.跳绳-(8,9的加减法) 8.可爱的企鹅-(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9.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乘车-(解决连加、连减问题)2课时 11.练习二 12.做个加法表 13.做个减法表一共有多少(加法的认识):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 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4.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 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5.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 的异同。还剩多少(减法的认识): 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 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 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1.学会“6”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4.在数的组成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背土豆(7的加减法): 1.学会“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4.在数的组成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可爱的企鹅(8和9的加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3.巩固“69”的加、减法。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4 第四单元知识点分解一起来分类(2课时):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整理分类 的必要性 。 2.让学生懂得把图形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 的多样性。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2.5 第五单元知识点分解 1.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位置与顺序 2.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3.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4.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 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 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2.6 第六单元知识点分解 认识图形 1、认识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 2、我说你做-(立体图形认识的练习)认识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知道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准分,是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我说你做(立体图形认识的练习): 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做的”都有一定要求:说的一方要清晰、有条理地描述眼前立体图形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做的一方则要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中建构空间图形的表象,一边用相应立体图形的模型把它摆出来。双方还要就做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确定。2.7 第七单元知识点分解 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2课时 2、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不进(退)位加减法) 3、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加减法(二) 4、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5、有几只小鸟-(7加几等的进位加法) 练习三 6、做个加法表-(20以内的加法)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 1.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 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2.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 “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注意区分 “十进制”与“位置值”。 3.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不进(退)位加减法):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理解顺数做加法,倒数做减 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 相加或相减。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 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有几只小鸟(7加几等的进位加法):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8+?”的经验探索“7+?”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7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7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7加几等。2.8 第八单元知识点分解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 1.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的数字以及长短针的作用,知道指针转动的方向。 2.正确认读钟面上整时、半点的时刻。并说出时针和分针在整时和半点的指向特点。 3.了解计时的书写方法。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2. 数的组成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数,第二位是十数一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3、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4、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5、“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6、几和第几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7、相邻数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第二单元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第三单元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三)整 理 与 复 习10以内的加减法第四单元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如:按形状分:1、 2、3、按颜色分:1、有颜色 2、没有颜色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3、常见题型有:(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第五单元 1.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位置与顺序 2.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3.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4.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第六单元(一)立体图形1、长方体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2、正方体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3、圆柱体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4、球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3、圆形:没有角4、三角形:三条边(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第七单元(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1+6(个位相加,1+6=7)11+6=17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第八单元1、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4: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1:30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2:30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3:30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4:30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5:30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6:30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