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同步练习第22课 出师表1.docx
-
资源ID:89770581
资源大小:718.9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同步练习第22课 出师表1.docx
6出师表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2017·广东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躬耕于南阳_(2)夙夜忧叹_(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告之于帝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以其境过清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若无兴德之言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32017·广东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42017·遵义结合第二、三段,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_52017·广东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出师表(节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B亲贤臣,远小人 香远益清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不宜偏私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72016·安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_(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8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_”;二是“_,_”。(用原文词句回答)92016·衡阳选文最后一段中“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倾尽毕生精力去完成先帝的托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感恩”的理解。_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 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 隆中对(节选)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躬耕于南阳_(2)先帝不以臣卑鄙_(3)由是先主遂诣亮_ (4)此人可就见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2)将军宜枉驾顾之。_3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进行评价。_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 出师表(节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 自表后主(节选)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布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注 治生:经营产业。以长尺寸:来增加一点点财产。盈财:多余的财产。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猥自枉屈_ (2)遂许先帝以驱驰_(3)约己爱民_ (4)悉仰于官_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_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7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_8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_课外阅读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后出师表诸葛亮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后出师表被认为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公元227年,诸葛亮上前出师表率军北伐,蜀军在占有陇右三郡后,以街亭、箕谷失利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公元228年冬十一月,诸葛亮获悉魏军曹休攻吴兵败、张郃东下,关中虚弱,于是上后出师表决心再次北伐,急率军数万,走古道,出散关,围攻陈仓。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故托臣以讨贼也_(2)然不伐贼,王业亦亡_(3)寝不安席,食不甘味_2对“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同“熟”,形容词。B“谁”,疑问代词。C“何如”,表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 D“为什么”,疑问代词。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_4本文在内容上写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_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诸葛亮围祁山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 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本文写曹真与诸葛亮这位神机妙算的军事家作战,能屡屡获胜,而且作战前都有分析,有部署,说明他是个有战略眼光、战功卓著的人;又写他是如何对待士卒的,可见他是一个爱护士卒的人。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帝遣真督诸军军郿_ (2)迁大司马_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真以亮惩于祁山不以物喜B真进军围之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真以亮惩于祁山 行者休于树D帝从其计 其真无马耶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_(2)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_8阅读选文和下面给出的材料,回答问题。链接材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链接材料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动?请依据选文内容作答。_ (2)依据选文和链接材料,分别概括曹真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_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课内精读1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所有词语均为课内重点词语,要联系日常所学,结合上下句进行解释。答案 (1)亲自。(2)早晨。(3)怠慢,疏忽。2解析 D此题是对文言文虚词的考查。A项,第一个“于”是“在”的意思,第二个“于”是“向”的意思;B项,第一个“以”是“把”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因为”的意思;C项,第一个“而”表并列,第二个“而”表转折;D项,二者都为助词,翻译为“的”。3解析 此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翻译。依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并要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如第(1)句是倒装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达”的倒装。第(2)句是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是”或“就是”。答案 (1)(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做的分内之事。4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从文中的“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先帝的“尽忠”,从“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回报,从“不效,则治臣之罪”可以看出诸葛亮严于律己。答案 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做事谨慎,知恩图报。5解析 C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辅助刘禅“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D7(1)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2)(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8内外异法亲小人远贤臣9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理解:略。(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比较阅读1(1)亲自。(2)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3)拜访。(4)接近、趋向。2(1)(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2)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乙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们都不赞同这一点。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4(1)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2)奔走效劳。(3)约束。(4)全部,都。5我死的时候,(应当)不让家里有多余的丝绸,外面有多余的财产,(那样)会辜负陛下的。6D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8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就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参考译文乙 我感到自己禀赋不灵巧,加上遇到动乱的艰难时代,北上出兵伐魏,没有获得成功,怎料到得了重病,生命危在旦夕。我希望陛下能使心境纯洁,克制享乐的欲望,约束自己,关爱百姓,对先主力尽孝道,对天下的老百姓施仁爱之心,选拔任用隐居不仕的贤人,来增加朝廷内的贤良人才,罢免邪恶不正的坏人,以使得风俗敦厚。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靠这些,)子孙们的衣食,自给是有富余的。(至于)我在外边,不再有另外的调度,平时的吃穿用度,全部靠官府供给,不再去经营产业来增加一点点财产。我死的时候,(应当)不让家里有多余的丝绸,外面有多余的财产,(那样)会辜负陛下的。课外阅读1(1)托付。(2)可是。(3)睡觉。2C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参考译文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魏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我去讨伐曹魏。凭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我的才能,本来就知道我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委任我,一点也不犹疑。我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我并不是不爱惜自己啊,而是考虑到帝王之业不能局限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目前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说趁敌人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进军的时机啊!现在慎重地将这些事陈述如下: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安定。现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议论安守策略时,动辄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大家疑虑满腹,胸中充斥着疑难,今年不出战,明年不征讨,让孙策安然强大起来,终于并吞了江东,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第二点。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好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何况我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任夏侯渊而夏侯渊却败逃了,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才能,可还是有这些挫败,何况我才能低劣,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第四点。自从我进驻汉中,已一年了,期间就丧失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将领及部曲将官、屯兵将官七十多人,突将、无前、叟、青羌、散骑、武骑等一千多人,这些都是几十年内从各处积聚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一郡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会损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去对付敌人呢?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第五点。现在百姓贫穷,兵士疲乏,但战争不可能停息。战争不能停息,那么待在那里等待敌人来进攻和出去攻击敌人,其劳力费用是相等的,不趁此时去攻击敌人,却想拿益州一地来和敌人长久相持,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第六点。最难于判断的,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那时候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联合,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估计错误,看来兴复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后来孙吴又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很难预料。我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我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5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考查的词虽属于课外,但在课内都学过,结合语境,学会迁移,也可以准确答出。“军”字除了常用的“军队,部队”的意思,还有动词“驻扎”的意思,“帝遣真督诸军军郿”中有两个“军”字,第一个“军”应该是“军队”的意思,第二个“军”后面接的是地点名词,应该是个动词,因此可以确定第二个“军”是“驻扎”的意思。“迁”在古汉语中常用的意思有“升职”或“降职”,根据语境,应该是“升职,升迁”的意思。答案 (1)驻扎。(2)升迁,升职。6解析 C本题考查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平时要结合课文熟记必考的16个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第一个“以”的意思是“认为,以为”,第二个“以”的意思是“因为”。B项,第一个“之”是代词,指“杨条等人掳获的官吏、百姓”;第二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两个“于”后面接的都是地点名词,意思都是“在”。D项,第一个“其”是“他的”的意思,第二个“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因此,可以确定答案是C。7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准确连贯。(1)句翻译时要注意“反应”一词的意思,在句中,“反”是“反叛”的意思,“应”是“响应”的意思。(2)句在翻译时要注意“明年”是“第二年”的意思,“克”是“攻克”的意思。还要注意“已有备而不能克”这一句缺少句子成分,谁“已有备”,谁“不能克”,要根据语境补充主语“曹军”和“蜀军”。答案 (1)诸葛亮围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守军叛魏响应诸葛亮。(2)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8(1)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归纳、概括能力。正确解答此题,既要读懂文章的意思,还要熟悉诸葛亮所说的“北定中原”的具体行动就是“出祁山,取汉中”。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曹真与诸葛亮的三次较量:第一次是“亮围祁山”,曹真“三郡皆平”;第二次是“明年春,亮果围陈仓”,曹军有备,蜀军不能克;第三次是“蜀连出侵边境”,曹真献计,遇雨,诏还。因此也就可以确定诸葛亮“北定中原”的行动就是“围祁山”“围陈仓”“连出侵边境”。答案 诸葛亮围祁山诸葛亮围陈仓蜀屡次骚扰魏国边境。(2)解析 要准确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必须抓住人物所做的事件,以及言行。曹真的特点要参照选文概括,他与诸葛亮这位神机妙算的军事家作战,能屡屡获胜,而且作战前都有分析,有部署,说明他是个有战略眼光、战功卓著的人,又根据文章中他如何对待士卒的内容可以知道他还是一个爱护士卒的人。诸葛亮的特点主要参照链接材料概括,根据平时的积累即可准确作答。答案 曹真富有战略眼光,爱护士卒,战功卓著。诸葛亮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参考译文诸葛亮围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守军叛魏响应诸葛亮。明帝派遣曹真指挥各路军队驻扎在郿县,派遣张郃迎战诸葛亮的将领马谡,大获全胜。安定城的百姓杨条等人掳了一些官吏、百姓守卫着月支城,曹真包围了他们。杨条对众人说:“大将军亲自来,我愿意早些投降。”于是将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叛向诸葛亮的三郡都平定了。曹真认为诸葛亮在祁山受挫,以后必会出兵陈仓,于是派将军郝昭、王生守卫陈仓,加固城池。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朝廷给曹真)增加封邑,连以前的共二千九百户。四年(230),(曹真)在洛阳朝见天子,升迁为大司马。(天子)赐予他佩剑穿履上殿,入朝参见时不必小步快走(的极高待遇)。曹真认为“蜀军接连出兵骚扰边境,应当立即前去征伐,(如果)将诸将分兵几路并进,可以大获全胜”。明帝听从了他的计策。曹真带兵西征,临行时,明帝亲自前往送行。曹真八月份从长安出发,经子午道向南进军。司马宣王逆汉水前进,两军约定在南郑会合。其他几路人马,有的从斜谷道进军,有的从武威入蜀。适逢大雨连绵,三十多天不停,入蜀的栈道断绝,(皇帝)诏令曹真等人撤兵。曹真每次出征,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饷不够,就将家产拿出来赏赐(将士),士卒都愿为他效劳。曹真因病回到洛阳,明帝亲自去他的府邸探视他的病情。曹真逝世后,谥号为元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