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教师招聘面试可用).docx
-
资源ID:89770961
资源大小:15.1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教师招聘面试可用).docx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教师招聘面试可用)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月亮上的足迹。根据我校的课题实验的指导思想,针对所任七年级一班学生的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及教学过程等。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月亮上的足迹是人教课标版教材第四单元第19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知识有关,学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本课所讲的内容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过程,目前,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从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到2003年我国将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再到今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每一次的发射都激发着每位中国人的爱国之心,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具有现实意义,更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l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l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l 情感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本文的难点是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四、说教学对象 初一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还需引导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思考不够深入等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拓展延伸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七、说教学过程 运用“版块式”教学思路,将教学环节主要分为: “导入”、“快速阅读,概括要点”、“精读课文,研讨细节”、“拓展延伸”和“课题小结”五版块。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我将用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20分钟) 快速阅读要点: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不逐字阅读。抓住关键点阅读。 (1)阅读中,勾画出生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2)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两个问题: 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用示意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注明时间、距离、速度等)。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3)分小组自由复述事件过程,并依时间顺序列出事件进程表,小组成员讨论完成。教师分组下发纸质表格。 时 间 事 件 进 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 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午7点32分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 登月舱打开舱门 11点51分20秒 阿姆斯特郎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飞船进入大气层 (4)在文中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 (5)师生共同归结课文思路: 文章采用“概括评说”的结构方式:(板书) 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三)精读课文,研讨细节(10分钟) 1朗读课文的12语段对登月事件及意义的概说,根据文章语言环境的提示,筛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 2对本文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 提出问题: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6分钟) 提问:你知道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吗?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的文字、图片。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思考:航天探险活动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其意义何在?其中反映了怎样的航天精神?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课外活动(1分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