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精华版教案7 静夜思.docx
-
资源ID:89773371
资源大小:17.1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精华版教案7 静夜思.docx
7 静夜思教学目标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人文主题体会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教学准备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2朗读古诗,读通顺。课时目标1通过生活中识字、语境中识字等方法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前、光、乡”4个字。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节奏。3朗读古诗,想象画面,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出诗题1复习已学过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节选)赠汪伦。2师生互动,说说对李白的了解。3引出诗题并板书静夜思。4引导学生识记“夜”和“思”,理解诗题。设计意图:由课题中的生字出发,把同一类别的字或词以组块的形式进行学习,增加积累,习得方法。同时在对生字的识记交流中理解生字的意思,并联系插图初步了解题目的意思。(1)识记“夜”。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夜”字是上下结构。看图拓展带“夜”的词语:很黑的夜晚黑夜,有月亮的夜晚月夜,夜里上班夜班,夜里吃东西夜宵(2)引导学生发现:李白这首诗描写的是怎样的夜晚?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3)指导读准平舌音“思”,并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思”。(4)聚焦心字底并启发学生发现带有心字底的字的规律。让学生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带有心字底的字,如“想、念、忘”等。引导学生发现心字底的字和思想、思考有关,这样造字是因为古人误认为人是用心思考的。(5)引导学生联系插图和字义理解诗题,了解这是李白在某一个安静的夜晚想到了什么而写下的诗。5学生齐读诗题。二、初读诗句,学习生字设计意图:封闭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从“零”教起,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而在开放的古诗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他们学习古诗的资源。1.引导学生读诗句,背诗句。(1)请会读、会背的几个学生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正确评价。(2)请会读、会背的学生读给同桌听。2认读生字。请已经认识部分生字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并告诉大家是怎么认识的。采用“生活中识字”“熟字加偏旁”等多种方法识字。预设:(1)生活中识字:夜黑夜光灯光、月光举举重、举手(2)熟字加偏旁:田思木床古故(3)形近字比较:底低凝疑(4)字理识字:出示“举、疑”的古文字,讲解字的意思,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举:,一个大人用双手把一个小孩子往上举。疑:,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3自主读诗句,认读生字。出示学习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初步读出古诗的节奏。反馈:(1)同桌互读要求会认的9个生字。读对了,在生字表右边画一颗星;读错了,帮助纠正,然后再读一读。(2)把古诗读正确,初步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思、床、光”。(3)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随机出示停顿符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三、想象画面,了解诗意1想画面,说意思。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2交流反馈。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字的注释。如,疑:好像。举:抬。思:思念。3同桌互相说一说,只要意思大致对即可。4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整首诗的大致意思。5鼓励学生尝试背诵。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识字后,可以在语境中巩固、在语境中运用。在语境中巩固复习生字和词语,能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四、练习书写,语境填空1指导书写“思、前、光、乡”。(1)引导学生写好上下结构的字“思、前”。思:书写时注意“田”字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三个点要注意位置。前: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2)指导书写“光、乡”。重点指导“乡”,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撇折的撇和折都互相平行。(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评。2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古诗填空:静夜 唐李白床 明月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床、低、故”3个字。2通过观察图片、想象景象,初步体会诗人的心情,读出古诗的节奏。3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朗读古诗1出示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2引导学生通过给生字“找朋友”组词来复习生字。3指名朗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二、品读前两句诗,想象夜景1引导学生朗读前两句诗,想一想:你知道李白写这首诗的夜晚是怎样的吗?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这样一个静静的、有月光的夜晚?用横线画出来。2学习“床前明月光”。(1)引出望月的地点:诗句里写到李白在哪里看月亮?(2)课件出示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床前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样的情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3)学生齐读诗句。3学习“疑是地上霜”。(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一个静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了一地,你觉得那满地的月光像什么?(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地上霜”:李白觉得这一地的月光像什么?你知道霜是什么吗?(3)引导学生理解“疑”就是“好像”的意思。4指导朗读前两句诗。三、品读后两句诗,感知诗人心情1导入后两句诗:看着明月,李白想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2指名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设计意图: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心情能帮助学生读好古诗。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入境入情。3.学习诗句中的一对反义词:举头低头。(1)引出反义词:这两句诗中有一对反义词,你找到了吗?(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卡“举头”“低头”。(3)感知“思念”。引导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说李白举头看到了什么,低头又想起了什么。4在情境中感知李白的思乡之情。(1)引导学生想象:李白望着明月会想些什么?(2)配乐配图,学生自由想象,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李白想到了故乡的景,想到了故乡的人,想到了故乡的事。(3)拓展:李白为什么望着明月会思念故乡?提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明月象征家人团圆。诗人望着明月,想起自己身在外地,远离亲人,顿感失落,自然会思念故乡。(4)学习“故”。出示字卡“故”,请学生自主给“故”组词。四、背诵古诗1指导背诵古诗。可以配乐、配动作加强记忆,也可以通过定位填空法帮助背诵。2指名会背的学生背诵古诗,或让几名学生比赛背诵;不会背的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加深理解与记忆,再练习背诵。五、复习巩固,书写练习1归类巩固生字。黑夜月夜举头举手故乡故事低头低下指名四位学生朗读,同桌互读。2指导书写“床、低、故”。(1)写好左右结构的字“低、故”。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书写注意点:左右结构的字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关键笔画。通过辅助框和辅助线帮助学生写好生字。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反文旁。学生书写。投影展示,集体讲评。(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床”。重点指导广字旁的横不宜过长,撇要长。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静夜思这首古诗广为流传,有部分学生在学这课之前已经会读、会背了。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会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领读课文。生生互动,互为师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指导朗读环节,我通过图画的渲染,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读出了古诗的韵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在识字教学环节,因为对孩子们的充分信任,一开始,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识字,互帮互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凭借对诗歌早已耳熟能详的自信,没有认真学习生字,以至于后面复现生字时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个失误让我明白了,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应该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另外,这堂课的纪律不是很好,坐在前面的大部分孩子都能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但是后排的一些男孩子就有些管不住自己。怎样掌控好低年级课堂纪律,让孩子们动而不乱、活而有序呢?我想这还有待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取更多的教学智慧和更好的教学设计。尽管教学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就可以把缺陷减少一点,再减少一点。把文本与孩子的生活拉近,孩子就会喜欢就会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