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
资源ID:89790854
资源大小:13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一、项目实施背景2二、项目实施目标与建设标准4三、项目实施内容5(一)牧草种植方案及标准5(二)项目经济效益8四、投资概算与筹措9五、项目单位、任务分工与进度安排10六、项目组织和保障措施11七、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意见13附表:项目承担单位情况14一、项目实施背景为了提高我国奶业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2012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并制定了2012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在苜蓿优势产区和奶牛主产区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通过组织苜蓿标准化生产加工,强化科技支撑、突出产品质量、转变传统饲草生产加工方式,实现苜蓿增产提质,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新型的苜蓿饲草产业体系,为奶牛生产提供优质牧草,为现代奶业建设和奶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项目建设是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优质苜蓿草产品,从根本上提高了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没有牧草产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苜蓿产业的发展壮大,发展健康高效养殖便无从谈起。*以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为主,养殖业主要的饲料来源是干玉米秸等,其营养价值极低,是非常粗放的能量饲料,没有任何的蛋白饲料,很少饲喂苜蓿等高蛋白饲料,主要原因是草原面积虽然很大,但是人工种植苜蓿的农牧民原非常少,苜蓿草产品远远满足不了养殖业的需要,本项目建成后,苜蓿单产水平明显提高,旱作条件下年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灌溉条件下年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苜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达到国家标准2级以上,粗蛋白含量达到18%以上,相对饲用价值达125%以上。苜蓿草产品数量满足了周边养殖业特别的当地奶牛的需要,奶牛饲喂示范片区苜蓿草产品以后,生鲜乳质量明显提高,乳蛋白含量达到3.0%以上,乳脂肪达到3.5%以上。*受草原“三化”的影响,天然草地超载过牧,饲草料供不应求,致使草原的生态、生产和农牧民的生活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和提高。建设并合理利用草牧场不仅可以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满足家畜对饲草料的营养需求,提高抗灾保畜的能力,同时也成为农牧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进入“十一五”以后,草牧场建设在生产、生态、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针对我区目前草原退化、畜牧业与生态恢复协调发展等问题,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手段,科学管理草原、合理利用草原。因此,采用合理先进的技术措施持续不断地加大人工草牧场建设力度,高效生产足量的优质草产品,增加饲草供给,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至关重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出了退牧还草,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而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数量不断增加,要保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人工种草是当务之急。*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九曲黄河三面环抱。全旗辖6个苏木镇59个嘎查村,行政区划东西104公里,南北194公里,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2800-3000小时,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2800-3000,年平均温度6.7,年降雨量为300-400毫米,年蒸发量2200-2800毫米,年平均风速3.4米/秒,无霜期130-140天。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部*镇原八一牧场,水土条件优越,适合人工苜蓿种植。项目区内渠、路、林、电、水基础设施齐全,现已开发集中连片牧草种植基地8000多亩,其中已种植优质苜蓿3800亩,亩产干草300公斤,干草年总产量在1200吨左右。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草原综合开发治理,饲草饲料综合开发利用,又符合鄂尔多斯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所以该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二、项目实施目标与建设标准(一)项目任务指标项目区承担苜蓿草种植任务1500亩,种植品种为金皇后。按照每亩600元补贴标准,补贴资金总计为90万元。使示范区苜蓿单产水平得到提高,灌溉条件下亩产达到850公斤。苜蓿草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粗蛋含量达到18.3%以上,相对饲用价值达到128%。奶牛饲喂示范区苜蓿产品后,乳蛋白含量达到3.2%,乳脂肪达到3.7%。(二)项目实施地点按集中连片天然草地面积建设原则,选择适合种植苜蓿草的土地6000亩。项目区地址在鄂尔多斯市*镇八一牧场。基地片区四至边界拐点数据分别是X=4214626,Y=297421;X=4213196,Y=299073;X=4211258,Y=297204;X=4212430,Y=296110。(三)建设标准1、建设面积。按集中连片天然草地面积建设原则,选择适合种植苜蓿草的土地6000亩。项目实施后在原有基础上,新增3000亩苜蓿草种植基地,总面积达到6000亩,种植品种为金皇后。2、产量总体提高。示范区建成后,预计灌溉条件下亩产达到850公斤,苜蓿草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粗蛋含量达到18.3%以上,相对饲用价值达到128%。奶牛饲喂示范区苜蓿产品后,乳蛋白含量达到3.2%,乳脂肪达到3.7%。3、产销结合。苜蓿草产品除供本企业用外,还与奶牛养殖小区签订供销合同。饲喂苜蓿后,使产出的生鲜乳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乳蛋白含量达到3.2%,乳脂肪达到3.7%。4、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基本形成标准化种植、科学管护、合理利用和良种入田的生产模式。通过5年项目建设,项目实施区内人工草牧场牧草产量比非项目区牧草产量提高15%以上。推广应用优良牧草种子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案或规程;推广应用干草调制、青贮料制作、草颗粒研制草产品加工技术方案或规。5、完善相关制度。包括建设、实施、生产、管理、汇总等方面制度,形成书面材料,存档备查。并把种植方法及取得经验编制成手册,供学习培训用。(三)项目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产出效益,并实现畜牧业增效增产增收。项目将建成6000亩优质牧草基地,亩产可达850公斤以上,年产牧草达5000吨。企业年纯利润在300万左右。社会效益:通过培肥地力、完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改善农民劳作条件,提升劳动生产率;通过改善耕地土壤结构、拓宽了耕地宜种范围,有利于项目区种草养羊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完善项目区灌排体系,增强抗旱抗涝能力,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发生带来的损失。项目区建成后,项目直接受益农民150多户1000多人,每年人均收入可增加3000元。环境效益:项目通过完善渠路林电水基础设施、种植牧草等工程措施,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三、项目实施内容(一)项目单位原有基础情况项目区现有集中连片的土地10000亩,现已平整开发出5300亩苜蓿草种植基地,已有苜蓿草种植面积4000亩,架设高压线路板11里,低压线路7公里。现在机电井31眼,铺设管道13000米,现有保尔喷灌13台,人工喷灌24大套。架设变压器4台,电增容320千瓦。渠路林电基础设施基本齐全。牧草种植、收获机械不完善,储草棚、青贮窖、农机库需要继续扩容。(二)2012年项目建设单位内容2012年苜蓿草建设以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为主,建设重点是增加苜蓿草种植收获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引进先进的苜蓿草种植新技术,提高苜蓿种植标准化水平。1、牧草种植方案及标准根据*干旱少雨、土壤沙化的种植条件,更新品种,推广使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苜蓿优良品种。推广应用苜蓿种子丸化包衣、根瘤菌接种、地膜精量穴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高产集成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刈割收获、压扁、田间快速脱水、茎叶同步干燥、收割机械组装配套、田间快速打包、高密度草捆加工等关键设备和技术。(1)草种的选择草种:根据*土质气候特点,选择返青早,枯黄晚,利用期长的牧草种子金皇后;一年可刈3次,产量高而稳定;紫花苜蓿叶宽、叶量多,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耐瘠、耐寒、适应性强。草种来源:为确保草种质量,在*农牧业局统一购进。(2)种子处理豆科牧草用甲基纤维素作粘合剂拌根瘤菌,所有草种播前都有灭鼠药浸种。(3)基肥准备播种前应施底肥,多数用羊粪作底肥,少量肥料为复合肥和磷肥(发酵后),用肥量依土肥现状亩施510kg,豆科牧草还应施磷肥及钾肥。(4)播种技术播种季节,以春播为主,春播应在56月进行,否则过早播种地温低不利于萌发,过迟杂草丛生影响牧草幼草幼苗生长。草种用量,按单播牧草理论量播种即可,按人工饲草地1.5kg/亩。(5)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集成技术推广和应用需肥特点:苜蓿是豆科作物,可以固氮,因此对氮的需求低于磷和钾,磷对苜蓿增产有重要作用。苜蓿对钾的需求量很大,缺钾造成苜蓿蛋白质含量降低、品质下降。钙、镁、硫对苜蓿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反应有一定的作用,目睹对钙敏感,苜蓿体内镁的分布不均匀,缺镁苜蓿就会褪绿,影响生长。苜蓿对硫的需要量很大,硫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受阻。苜蓿对锌属于中等敏感作物,硼是影响苜蓿种子形成的重要微量元素,钼是影响共生的固氮微生物所必需,对固氮有重要作用。施肥技术:中等肥力水平下紫花苜蓿年生育期每亩施肥量为农家肥150020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50300千克),氮肥810千克、磷肥79千克、钾肥89千克。氮、钾肥分基肥和二次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化肥和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混合施用。基肥:亩施农家肥15002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50300千克,尿素56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氯化钾78千克。推荐接种根瘤菌。追肥:每次刈割都会带走一定的养分,因此在刈割后应进行施肥,一般追肥二次,每次亩施尿素4千克、氯化钾45千克。根外追肥:如发生缺素症状,可采用页面喷肥,有针对性的喷施0.3%磷酸二钾、0.02%钼酸铵或0.2%硫酸锌或0.2%硼砂水溶液,以补充磷钾和微肥的不足。病虫防治:对草地合理施肥,除去草地周围的杂草,进行合理管理。不采用化学除杂方法,避免药物留量超标,使生产的草产品成为绿色产品。一是加强植物检疫,防止病虫随种子一起引入;二是若发生病虫害,施用化学药剂,使用杀菌剂、杀线虫剂、杀虫剂消灭危害牧草的病菌和害虫。(6)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田间灌溉排供体系建设数量及规模该项目区打深水井31眼用于灌溉,采取喷灌灌溉的方式。主要用卷盘式喷灌机20台,主要采取节水措施如下:(1)喷灌管道长,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是重要的能源消耗。增大管径可以降低能耗,但同时也增加了投资费用,因此在管径涉及时,兼顾考虑这两方面。(2)加强喷灌的科学管理,严格控制喷水时机和喷水量,对增产节水都有重要意义。适当增加喷水次数,降低喷水的喷水量,注意天气预报,看天喷水,以充分利用天然降雨,也可收到节水的效果。(3)专人专责。设专人负责喷灌情况,视土壤情况而定喷灌时间喝喷灌量,减少不必要水资源浪费。四、投资概算与筹措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土地流转费用300万元;渠路林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600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500万元,前期调研、咨询、培训费用为10万元,其他前期费用90万元。 资金筹措:申请银行货款600万元,占总投资的40%;申请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的20;项目单位自筹资金600万元,占总投资的40,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来源于经营的企业自有资金。 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项目单位将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合理安排使用资金,确保不留资金缺口,使项目按期投产。公司承担项目任务量1500亩,按照每亩600元补贴标准,补贴资金总计为90万元。补贴资金具体分配情况:购进先刈割收获、压扁、等关键设备80万元扩容储草棚、堆储场、青贮窖、农机库5万元购进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苜蓿优良品种5万元五、项目单位、任务分工与进度安排1、项目单位、任务分工内蒙古*农林牧水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15日,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一家集蔬菜、花卉种植、园林绿化和农产品开发、观光农业等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农牧业民营企业。公司现有总资产5000万元,现有从业职工130人,其中有高中初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人,涵盖了畜牧、农业、有机产品加工、信息技术、财经、营销等领域。聘请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崔世茂教授为公司的技术总负责人,负责推广农牧实用科学技术。公司拥有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四驱动拖拉机、悬耕机、牧草种子播种机、大型喷灌等农业机械。项目区内渠、路、林、电、水基础设施齐全。配套有青贮窖、机械库、围栏、肉猪养殖、肉羊养殖、肉牛养殖、土鸡养殖等配套工程。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规模化种植经营模式,带动项目区周边5000多农户致富,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是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公司选派政治思想好,业务技术精,奉献精神强的业务骨干作为成员。在项目实施中,采取公司+ 基地的运作模式组织实施,实行绩效考核、目标管理,采取企业运作的方式,负责项目实施。同时成立项目协调小组,为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2、进度安排(1)2012年完成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在原来基础上新增苜蓿草种植基地1000亩,同年完成4000亩苜蓿基地建设及种植计划。(2)2013年确保原有4000亩苜蓿成活率的情况下,新增1000亩苜蓿草种植基地,灌溉条件下亩产达到850公斤。(3)2014年新增1000亩苜蓿草种植基地,总面积达到6000亩,提高苜蓿产量,使苜蓿草各种指标达到种植目标。(4)2015-2018年,筹建苜蓿草加工厂,力争当年形成生产能力逐步带动周边苜蓿种植产业,真正成为一项支柱产业。六、项目组织和保障措施1、项目组织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专门成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管理、资金筹集、监督检查等工作;安排技术人员驻点指导,组织技术培训,编印下发技术资料。同时聘请了内蒙古农业大学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为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推广农牧实用科学技术。按照项目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到位,保证施工质量。项目将实行目标管理,分级负责,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保证项目有序开展。2、保障措施资金保障措施:采取1:1的资金配套比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增加对工程建设的投入。技术保障措施:建立技术支撑机制。建立专家指导组,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保证建设质量。机制保障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管理制度。对项目一律要实行监理,严格把好各项目每一个关口,全面提高项目质量。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11.2编制依据11.3编制目的21.4编制原则21.5编制范围31.6可行性研究结论3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6第二章 城镇概况7第三章 垃圾量现状及预测103.1环卫管理系统现状103.2垃圾处置流程103.3垃圾处理产业情况103.4生活垃圾成分分析113.5垃圾量现状123.6垃圾量预测13第四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44.1 必要性144.2 可行性16第五章 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及贮存管理185.1垃圾收集方式185.2生活垃圾的贮存管理20第六章 垃圾转运系统设计226.1垃圾转运站的设置规划226.2垃圾转运站结构型式的选择236.3垃圾转运站方案设计246.4转运站防渗方案306. 5 工程规模30第七章 建筑与结构设计347.1建筑设计347.2 结构设计36第八章 公用工程设计398.1给排水398.2消防408.3电气及控制408.4 交通道路428.5 绿化42第九章 辅助设施以及生产管理与生活中心449.1 地磅房449.2 洗车台449.3 机修间449.4 加油设施449.5 通讯和自动化仪表449.6 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459.7 主要电气设备45第十章 环境保护4610.1 环境保护规定4610.2 水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5010.3 大气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5110.4 噪声、扬尘污染影响及控制措施5110.5 除臭与防臭措施52第十一章 职业安全、卫生、防疫5411.1 设计依据5411.2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5511.3 安全卫生防范措施5611.4 卫生防疫措施57第十二章 节能、节水及防腐蚀5812.1 能耗概况5812.2 节能措施5812.3 节水措施5912.4 防腐蚀60第十三章 项目的实施、管理6313.1 实施原则及步骤6313.2项目管理65第十四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6714.1 管理机构6714.2 项目定员6714.3 人员培训6714.4 环卫管理系统68第十五章 工程招投标6915.1 概述6915.2 发包方式6915.3 招标组织形式7015.4 招标方式71第十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316.1 投资估算7316.2 资金筹措及用款计划75第十七章 经济效益分析7617.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7617.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7617.3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7717.4 财务分析7917.5盈亏平衡分析8117.6财务评价结论82第十八章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8318.1社会效益8318.2环境效益84第十九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