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备课.pdf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认识圆柱、圆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3.了解圆柱、圆锥的体积及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4.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其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利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能从统计图中准确的提取统计信息,综合运用统计知识。6.对小学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数学思考:1.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用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解决问题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自如的运用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3.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情感与态度1.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积极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有关,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3.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原意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二、全册教材简析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全册教学要求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 识 圆 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全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五、全册课时安排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 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1.负数.3课时2.圆柱与圆锥(9课时)(1)圆柱.6课时左右(2)圆锥.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3.比 例(14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4.统计(2 课时)节约用水.1 课时5.数学广角(3 课时)6.整理和复习(27课时)(1)数与代数.7 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4 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4 课时左右(4)综合应用.2 课时左右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第一单元 负数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1.选取的素材具有典型意义。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学生对正、负数比较陌生,但是对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常常在电视的天气预报中见到。基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教材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融陌生的知识了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中,便了学生理解掌握。3.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编排教学内容。借助温度计和海拔高度示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正、负数,然后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归纳概括出意义。这样,在知识的编排与呈现上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般的认知规律。二、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性目标: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数学衔接。为进步学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正、负数的意义。四、课时安排:3 课时。第1课时认识负数主备人:王 凌 云 李 守 文 时 间:2 0 1 3.2.个人备课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P 2 P 3例1、例2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 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 .负数的意义。2 .理 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引入实例。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2)尝试。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3)展示交流。2 .认识正、负数。引入正、负数。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写完后,交流、检查。3 .联系实际,加深认识。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4 .进一步认识“0”。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一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c又表示什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你能很快找到1 2 、一3 吗?(3)提升认识。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 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 .负数的历史。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基础练习(1)练一练。读一读,分一分。(做一做第1 题。)(2)表示海拔高度。(“做做”第 2 题。)(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4)“净含量:100.1kg 表示什么意思?2.达标检测: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 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 O练习一 1-3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学生交流收获。2.总 结。第2课时认识负数主备人:王 凌 云 李 守 文 时间:2013.2.个人备课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P5P6例 3、例 4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数轴上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0 和负数。2.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借助数轴来比较正数、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难点: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 .课件出示完成练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0.9-+0 -8 2(2)如果+2 0%表示增加2 0队 那么-6%表 示()。(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 7摄氏度,这天傍晚 黄 山 的 气 温 是()摄氏度。2 .导入: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于负数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什么有关与负数的知识?学生提出。教师总结导入。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教学例3:1 .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2.出示例3:(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6)引导学生观察:A、从0 起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 0 起往左依次是什么数?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 和-1.5 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 和T.5处,应如何运动?(二)教学例4:1 .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 .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3 .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4 .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 在-6 的左边,所以-8 -6”5 .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 6,但是-8 -6 ,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6 .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 大,负数比正数小。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做一做的第1、2、3 题。2 .达标检测:课本练习一的4题到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总结齐渎:1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 .负数比0 小,正数比0 大,负数比正数小。第3课时认识负数主备人:王凌云 时间:2 0 1 3.2个人备课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8页一9 页练习-教学目标:1 .能认读负数,会结合具体的量进行大小比较,懂得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2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 .在练习中渗透有关科学的知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难点: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训练导入,回顾再现1.判 断。(1)负数不一定比正数小。()(2)6 比一1 热。()(3)3 1 3 0 ()(4)数轴上0 右边的数是正数,0 左边的数是负数。()2.比较大小。-3 和 2 5 和一40 和一8 一0.5 和-1.56 和一60 和 8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数,是什么数呢?(负数)经过前几次的学习,你现在知道负数的哪些知识了?(回忆整理负数的内容)今天,我们来进行相关的练习。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基本练习师引入:我们的“天气预报员”给我们调查了明天几个城市的天气情况,我们一-起听一听,当当记录员。(1)一个学生报天气预报,其他的学生进行记录。(2)从记录的情况中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反馈。(复习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写法,比较温度的高低,知道温差的大小)(4)同桌合作,互相启发,提出数学问题,请同桌解答。2.对比练习: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会用到正数和负数,请同学们一起来举例说说。学生:知识竞赛扣分用负数表示。学生:向前走用正数表示,向后走就可以用负数表示。学生:收入和支出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课件出示:1.如果80 m表示向东走80 m,那么一60 m表示.2 .如果水位升高3 m时水位变化记住+3 m,那么水位下降3 m时水位变化记作.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_ _ _ _ _m.3.月球表面的白天平均温度零上1 2 6,记作_ _ _ _ _ ,夜间平均温度零下1 5 0,记作.3.提高练习: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 m或(0 k 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1.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 m,海拔高度为+4 5 0米,表 示(),海拔高度为一1 0 2米,表 示()。2.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一1 8分表 示(),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 作()。3.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边。4.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 数 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 数 是()。5.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1 .5 3 5 5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1 .这节课对于正负数又有什么收获?2 .课下再搜集有关负数的实际应用。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属于几何与图形模块,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扩大了对新的几何形体的学习,并且从几何图形的特征上增强了对几何形体的直观感受。通过几何形体的分解推导出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求导公式,初步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并且掌握公式的运用,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本单元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2.圆锥而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四、课时安排:共 9 课时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主备人:王 凌 云 李 守 文 时 间:2013.2个人备课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PIOP12例1、例2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3.14X22=3.14X32=12X0.25=生成问题3X3.14X2=3.14X9=334-70=5X3.141.24-0.3=2.5X30X21.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的物体,认识一下。问: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圆柱形的物体?2.如果把这些圆柱形的物体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认识圆柱的特征整体感知圆柱自学提纲:1 .圆柱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圆柱有什么特征2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3 .圆柱的底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4 .圆柱有几条高,它的高有什么特点?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圆柱有什么特点?2 .圆柱的表面3 .圆柱的高(1)两个底面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2)师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3)找圆柱的高。(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4 .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1)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纸圆柱形模型、剪刀、尺等,把圆柱形模型的侧面剪开,再打开,观察形状。(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判断(1)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或正方形.()(2)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直径,宽 等 于 圆 柱 的 高.()做练习二1一32.达标检测,了解学情(1)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能得到一个()形,也可能得到一个()形.(2)把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3)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又知道了什么?谁还有补充吗?第2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主备人:王 凌 云 李 守 文 时间:2 0 1 3.2.个人备课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P 1 3 P 1 4例3、例4教学目标:1 .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圆柱体、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算3.1 4 X 1 0 2=5 X 3.1 4 X 4=3.1 4 X 0.2 2=3.1 4 X0.5=3.1 4 X 1 2=2.师:拿出圆柱体纸盒,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厂制做这个纸盒是怎样下料的?(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说说自己的猜想)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出示自学提纲:1.什么叫圆柱的表面积?它包括哪几部分?2.什么是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后是什么形状?3 .圆柱包括几个底面?它是什么形状?1 .圆柱的侧面积。(1)什么是圆柱的侧面积?(2)动手操作探究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思考: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小组汇报: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如何计算侧面积呢?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长乂宽=底面周长X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用字母表示)s侧=c X 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又可以怎么表示?S 侧=2 n r X h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2.圆柱的表面积(1)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摸一摸手中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给小组的同学看(2)让学生把圆柱模型展开平铺,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课件展示: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3)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独立解决,小组交流。)汇报: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十底面积X 23.教学例4(1)(课件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3)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讨论:计算结果如何保留?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基本练习:计算下现各圆柱的表面积。(单位:厘米)2 .当堂达标练习:一个圆柱形木棒,底面半径2厘米,高3厘米,沿底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之和增加()平方厘米。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树的().A.底面积 B.侧 面 积C.表面积 D.体积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3课时圆柱的表面积主备人:王 凌 云 李 守 文 时 间:2013.2.个人备课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P 1 6 P 1 8练习二教学目标:1 .进一步巩固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2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探索过程,加深学生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能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求变化中的圆柱表面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训练导入,回顾再现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进行练习,加深理解圆柱表面积在实际中的应用。2.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自制的圆柱,先用手摸一摸,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圆柱的表面是由哪几个面围成的?如何求每个面的面积?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又该如何求出呢?全班交流。(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3 .师: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板书:r h d h c h老师这有三个圆柱,每个圆柱都有两个不同的条件,我们来分组练习:(1)c=9.4 2 厘 米,h=5 厘米(2)d=8 米,h=3 米(3)r=2 分 米,h=6 分米。分组试做后评议。提问:虽然已知条件略有不同,但他们的思路却有共同的地方,谁能给大家说说?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重点练习。(1)师:圆柱表面积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能举例谈谈看吗?生举例。(2)师:刚才大家的举例非常好,请看求这些问题与哪些面有关?出示:圆形水池的占地面积。求圆柱形粮屯的占地面积。做一个圆柱形烟囱需要多少铁皮?做一个汽油桶所需的铁皮表面积。做一个无盖水桶所需铁皮的面积。给大厅里的柱子涂油漆,求油漆部分的面积。师:同学们反应真快,看来大家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迅速判断出所求的问题是求哪些面的面积。(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一个圆柱体的蓄水池,底面直径是2米,深1 5分米,在这个蓄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抹水泥,求抹水泥部分的面积。一个圆柱形汽油桶,底面直径是1 0分米,高 是2 0分米,做这样一个汽油桶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一辆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 宽1.6米,直径是0.8米,每分钟前轮转1 2周。A.每分钟前轮压路的面积有多大?B.每分钟前轮滚多远?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谈话:刚才我们解决了3道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特殊”圆柱是由哪些面围成的,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综合练习。(1)谈话:我们还可以通过切割使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发生变化,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橡皮泥,小组合作按要求切一切,再相互说说表面积有什么变化。(2)师: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变化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段圆柱形木材的底面半径是2 0厘米,高 是2米,将这段木材从中间锯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一根圆柱形状的木料,底面直径是1 6厘米,高是2 0厘米。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和高,从上到下把这块木料分成相等的两块,这根圆柱木料表面积增加了多少?一根圆柱形的木料,截 去1 0厘米长的一小段后,剩下圆柱形木料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 6 2.8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基础训练练习二相关题目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讨了圆柱表面积在实际中的应用,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主备人:王凌云 李守文 时间:2 0 1 3.2.个人备课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书P 1 9-P 2 0例5、例6及补充例题。教学目标: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探究圆柱的体积出示示自学提纲1 .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 .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根据什么推导出来的?把圆柱的体积转成谁的体积?3.长方体的高就是谁的高?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相当于圆柱的什么?(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提示:我们能不能也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3)(教具演示):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 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4)思考: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5)你能利用长方体的体积求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5)小结: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2.教学补充例题。(1)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 c n f,高是2.1 m。它的体积?(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50X2.1=105c n f 2.1 米=2 10c m 50X210=10500(立方厘米)50 c m2=0.5 m2 0.5X2.1=1.05(立方米)50 c m2=0.005 m2 0.005X2.1 =0.0105(立方米)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4)做 第20页 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 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n r2h)4.教学例6(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2)学生尝试完成例6。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 求 体 积.)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第20页 的“做一做”。2.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 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3.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高为4.5分米,体积为8 1立方分米。另一个高为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5课时圆柱的体积主备人:王 凌 云 李守文 时间:2013.2.个人备课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P 21P 22练习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训练导入,回顾再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千变万化。1.回想关于圆柱学习过哪些计算?2.根据生活情境选择和哪些计算有关?A、侧面积B、表面积C、容积D、体积(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O(2)做一只圆柱形油桶至少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0(3)做一只圆柱形通风管,至少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4)求一段钢条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3.这节课我们就针对圆柱的体积进行练习。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基本练习(1)把圆柱切开、再拼起来,能得到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用字母表示是()(2)求一个圆柱形水池的占地面积,是求这个水池的();求一个圆柱形水池能装多少水,是求这个水池的()。(3)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25 平方厘米,高4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4)圆柱体的侧面积是25.1 2平方米,底面直径是2 米,它的高是()米。(5)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边长6.28 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2.综合练习(1)练习三第7 题。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2)练习三第5 题。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 h,所以h=V +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解答第1 0 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5.4 立方分米,已知高是3.6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4)将一段棱长是20 厘米的正方体木材,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削去的木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1 .填空:(1)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乘高,圆柱的体积等于()乘高。(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 2平方米,高是3 米,它是体积是()立方米。(3)一个长方形和-个圆柱体积相等,高也是相等,则它们的底面积()o(4)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半径是2 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平方米,体积是()立方分米。2.求下面圆柱的体积。(1)底面积0.6 平方米,高0.5 米。(2)底面半径4厘米,高 1 2厘米。(3)底面直径5分米,高6 分米3.一个圆柱体汽油桶,从里面量底面半径20 厘米、高 1 米。如果每立方米汽油重0.7 3千克,这个油桶最多能装汽油多少千克4 .把一个棱长6 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5 .将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钢材熔铸成底面半径为3 分米的圆柱体,这个圆柱有多长?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汇报收获)2.这节课你认为该给自己打多少分?你对自己满意吗?第6课时圆锥的认识主备人:王凌云 李守文 时间:2 0 1 3.2.个人备课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书P23P24练习四1一4 题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圆锥的认识(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 0)(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2 .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 .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4 .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5 .虚拟的圆锥(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基础练习题1.做第2 4 页“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2.练习四的第1题。(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3 .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当堂达标练习题1.判断(1)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也是长方形。()(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4)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2.指出下面各图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图(略)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第 7课时圆锥的体积主 备 人:王凌云 李守文 时间:2 0 1 3.2.个人备课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书P 2 5 P 2 6,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 8题。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