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pdf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目录1 白鹭2 落花生3 桂花雨4 珍珠鸟5 搭石6 将相和7无8 猎人海力布9 牛郎织女(一)1 0 牛郎织女(二)1 1 古诗三首1 2 少年中国说(节选)1 3圆明园的毁灭1 4 木笛1 5无1 6 松鼠1 7 慈母情深1 8无1 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 0 古诗词三首2 1无2 2 鸟的天堂2 3 月迹2 4无2 5 忆读书2 6 我的“长生果”1.白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6 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了解白鹭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5.了解作者开头和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及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一)动物世界是一个奇妙世界,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了解吗?(二)我们将一同走进动物世界,阅读郭沫若的 白鹭,感受白鹭的奇妙吧。(三)板书课题,解题。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课文。(-)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词意。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小组汇报交流。(三)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教师指名回答)1.关于生字,读准字音,辨别字形。2.多音字辨析。3.理解词义。精巧、悠然、铿锵4.关于内容。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的脉络:第一部分(13):概括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二部分(48):具体描写了白鹭的美丽色彩和优雅的姿态。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三、再读课文。(-)学生自读、质疑问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二)小组讨论交流。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三)读课文,感悟。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一)听写生字,理解词语。(二)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二、朗读、欣赏。(一)学生自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白鹭?突出白鹭的哪些特点?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2.小组讨论。3.班内交流汇报。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描写白鹭。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白鹭的特点。如:“白鹤太大而嫌生硬而且太不寻常了”。“增一点儿则而嫌长深一点儿则嫌黑”。还描写白鹭的优雅的姿态。如文章的第68 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把白鹭描写得十分鲜活。(-)作者仅仅是为了突出白鹭的特点吗?1.学生读开头、结尾,在课文中圈点批注。2.小 组讨论探究。3.班内交流汇报。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开头、结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表达赞美之情。(三)朗读课文,升华情感。1.思考: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给我们什么启迪呢?2.交流讨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激发我们的生活热情,去关注生活,关爱生活中美的事物。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结一下,与同学们共享。【板书设计】精巧的诗色素身段适合白鹭悠然首尾呼应散文诗2.落花生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落花生的媒体资料。学生准备: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农村的学生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城市的学生可借助阅读书报、上网,请教他人等途径了解。在此基础上,思 考“落花生”这个名字的由来。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花生(出示花生),大家都吃过。它 又 叫“落花生”(教师板书课题:落花生)。谁通过课前的预习,知道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资料)小结: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 以 叫“落花生”。(二)学习新知。过渡:落花生给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件事情呢?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1)出示词卡,学生认读。吩 咐 茅 亭 价 钱 榨 油 石 榴 爱 慕 矮 矮 地(抽卡片学生读)(2)经过认读,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还有哪个字容易出错,你可以提醒大家。(随着学生说,老师板书生字)如:“茅”字,下 面 不 是“予”,应 是“矛”;“慕”字,下 面 不 是“竖钩、点、提、撇、点”,应 是“竖钩、点、点、点”。2.检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找出其中的主要部分。(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回答: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2)你能不能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想想课文的哪部分是主要的。(教师板书)种 花 生 ()()()(3)小组同学议一议。(4)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问题,补充完整板书: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三、小结四、板书设计:落花生种花生(收花4/(吃花生A(议花生)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理 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 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3.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 得 做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难点: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联系起来,进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指名三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华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过渡: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着特定的含义,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为什么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呢?板书:落花生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以此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1.默读课文学习质疑。(1)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2)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一画,试着提问题。(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3)指名朗读,全班交流。(4)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词、句、段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简单的其他学生能解答的当时解答,有深度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可写在副板书的位置上,待解决后擦掉。)2.抓住重点学习课文(1)出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幻灯出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1)指名读这段话,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板书:桃子石榴苹果2)从对比中,你体会出落花生有什么特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通过对这段话的学习,体会出花生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3)从父亲说的这段话中,你们已经感悟到:花生有着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父亲接下去说的话,又给了你什么启示呢?“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使学生从这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2)学习重点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抓 住“体面”一词深入理解,层层追问。1)“体面”是什么意思?2)“讲体面”是什么意思?3)“只讲体面”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板书:有用 只讲体面没有好处(3)分清课文的主次。阅读时,怎样分清课文的主次呢?(通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确到,分清课文的主次,一是看每部分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的关系,联系紧密的就是主要的,否则就是次要的;二是看记叙的详细程度,一般来说,哪部分写得具体,就是主要的,否则也就是次要的。)3.自己再读一遍课文,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三、讨论升华。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四、板书设计:桃子落花生 石榴苹果有用 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3.桂花雨【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4.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桂花的怀念之情,对母亲、故乡的怀念之情。2.感受作者儿时的“摇花乐”。【教学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自由读、指名读、认读生字词、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字典工具书理解词语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写写、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设计题。(见后附件1)教师:(1)作者琦君的一些资料及相关文章以及桂花的知识。(2)预习设计题、教学课件等,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一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激趣导入新课1 .同学们,每当金秋十月的时候,桂花树满树生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整个被它包围的环境都沉浸在香甜的气氛里,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桂花,认识桂花。(相机出示媒体:桂花小知识)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花为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种 类有金桂(金黄色)、丹 桂(橙 黄)、银 桂(较白)、四 季 桂(稍白)。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2 .板书、齐读课次课题一一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与桂花有关,请同学读课题。3 .呀,好美的题目。读了课题,同学们会想到些什么呢?据题质疑。(桂花怎么会下雨呢?桂花下雨时香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琦君走进桂花香里,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收获的。4 .简介作者:琦君,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 0余种,内 有 烟愁 桂花雨 读书与生活 琦君寄小读者 七月的哀伤以 及 琦君自选集等。设计意图:学生对桂花知道的并不多,从桂花的外形、味道上,感受作者对它的喜欢,也为进一步走入文本做好铺垫。使学生的主动意识得到启发。(-)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造字识、写。(1)出示预习单第一题,组织学生书写本课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教师要给予示范,指导。对书写好的同学给予及时评价鼓励。(2)展示学生书写,及时评议,给予肯定。2.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自由练读。仔 细 左 右 尤 其 吩 咐 帮 助 拣 去 糕 饼 沉 浸 姿 态 檀 香笨笨拙拙 口占一绝 湿漉漉 炉烟袅袅 诗兴大发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2)指读生字新词,相机正音。(3)齐读词语。3.检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情况。(1)拣一一挑出好的,适合的。挑三拣四 挑挑拣拣(2)口占一绝绝,绝句。口占,作诗文不起草稿,随口吟诵而成。(3)笨笨拙拙一一不灵活。(4)诗兴大发一一有了写诗的兴致。(5)沉浸一一完全浸泡当中。4 .指名轮读课文,再次正音,并指导读好长句。5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学生默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作者在童年时代最难忘、最快乐的是什么事情?相机板书:喜欢桂花摇桂花 收桂花 爱桂花(2)并分出段落第 一 段(第1-2节):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第 二 段(第3-6节):回忆童年时代“摇桂花”和“收桂花”情景。第 三 段(第7-8节):母亲爱家乡金桂。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在扫除阅读障碍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且联系实际生活读好相关句子,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有效的语文课堂。【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一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感受作者的“喜欢桂花情”过渡语:童年时代摇桂花树的乐趣 让作者难以忘怀,那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又有别样的一番情趣。作者童年时代记忆中的桂花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我们来读读,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1.出示段落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学 生 讨 论(相机比较桂花与梅花姿态的不同)(1)想 一 想“我”为什么喜爱桂花?画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说。的确,桂花的姿态笨笨拙拙,不开花时满树的枝叶,开花时也得仔细找才能找到细花,那么朴实,那么不起眼,它不与繁花争艳,可是它把那浓郁芳香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们。其实作者在真正地赞美桂花。这也是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吧!(2)指导朗读。(四)感受作者的“摇花乐”“收桂花”过渡语:我们知道作者多年来难忘家乡的桂花,难忘摇桂花给她带来得快乐。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写了作者“摇桂花”。再用心读一读课文,你从那些词语感受到“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把你读懂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写上自己的理解。出示段落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爹。送一萝给得家老爷爷,送一萝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 应 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 .学生交流:重点指导品读以下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师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具体说说那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心情的迫切?问什么?怎么问?抓 住“缠”指导读出急切的心情)2.母亲是怎么说的?大家轻声读读母亲的话,看看这句话应该怎样读?(1)学生反复朗读。(2)学生交流,再读。(3)分角色朗读。3 .想一想,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如何呢?(学生交流)4.过渡: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看到桂花成熟,想摇桂花的心情自然迫切。那母亲对“摇桂花”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有没有读出来?(学生交流)5.小 结、过渡:“摇桂花”不仅对我是件大事,对母亲来说也是件大事: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企盼以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时作者的心情怎样?6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学生交流:从那些词语表现了作者的快乐?(帮着、抱、使劲地摇、喊)让学生演一演“摇花乐”。7 .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拿出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写出来。再交流。8 .同学们想的,说的非常好,难怪小琦君被陶醉了,带着你的感受,好好读读,把内心的快乐喊出来。学生配乐朗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通过让学生扮演小作者来催一催、喊一喊,效果很好,对于朗读指导得也很到位,最后配乐引读,使学生的学习渐入佳境,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9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快乐的事,对大人们来说同样是一种喜悦。作者的父母是怎样做的?学生齐读: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首诗请各自再读一读。(生读)谁来读?1 0.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桂花的香,而且写出了儿童摇桂花时非常-决乐,快乐的甚至晚上回去还会-一做梦,那么小琦君会做什么梦呢?谁来说说?出示:在摇桂花的这一天,白天,花雨缤纷。晚上,夜深人静,小琦君梦见(),多甜啊!1 1 .正如你们所说,作者梦见了摇桂花的喜悦,桂花的丰收,摇桂花时一家人的欢乐。齐读第三自然段。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父亲的桂花诗进行品味和理解,再次体会桂花那淡淡的清香、感受那醉人花雨,然后又通过欣赏古代桂花的诗词这一环节,让人更觉意境深远,蕴味无穷,不但使课堂有了横向的拓展和纵向的延伸,也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和享受。(五)品味桂花的香,感受生活的香浓过渡语:摇桂花,摇花乐,摇的花雨缤纷,摇的满树生香,弥漫四方,课文中又有哪些语句描写了桂花那迷人的香味儿的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句)1 .学生交流,出示语句:(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读 一 读,品一品,这两句话中各有一个词最能体现桂花的香,找一找。(板书:浸、沉浸)理 解 第 一 个“浸”,练习朗读桂花盛开的时候香味真浓,但花开总有花落的时候,可作者为什么偏偏要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读读,想想。(指名回答)小结:当桂花盛开的时候,走进小琦君家乡的村庄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当桂花落了,母亲把桂花晒干,收到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一直享用到来年一一桂花盛开时,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读: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六)感受乡愁、深化情感1.作 者1 2岁那年,就跟随父母离开了家乡,到了外地。从此,童年的摇花。乐没有了,丰收的喜悦又那么遥远。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一一学生齐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的金桂。”)(1)从母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难道是外地的桂花不好吗?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2)小结:是啊,桂花承载着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母亲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3)假如,我们来到作者母亲的身边,我对她说:如果有人对你说:“这里的桂花真香!你会说:“,O如果有人对你说:“这里的山真美!”你会说:“,O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O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O哎,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与其说母亲爱桂花不如说母亲爱故乡。母亲难忘作者我也难忘一所以作者说一一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七)品读体会“爱桂花”1.出示: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出示幻灯片)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 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 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设计意图:教师在这一环节抓住母亲说的话,在理解品读中来体会桂花香的丰富内涵,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通过补充练习把情感推向高潮。环节三、回归整体一一积累拓展,读写训练1 .出示预习单第四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出示预习单第五题,集体讨论交流。3 .出示预习单第六题,让学生谈理解。【作业布置】同学门,在咱们的家乡,你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它给你带来哪些快乐?课后仿照课文 桂花雨,写一篇小练笔,写出你的观察和感受。【板书设计】桂花雨桂花收爱附预习设计:桂花雨预习设计题班级:姓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1 .自学生字词语。我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我还不认识、读不准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1)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笨拙 一撮 檀香 桂花卤 湿漉漉 铺竹席(2)我会写:我要把课文中难记难写的字认真地写在下面。2 .朗读课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至少朗读3遍课文。3 .课文内容我知道。我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 .我能将课文中的句子写完整。桂花树的样子(),不 像()o不 开 花 时(),开 花 时()。5.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比喻 拟人(1)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2)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 花 雨()(3)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7.我知道。“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课堂上,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多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学生只有在充分地朗读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出来。只有把问题提到要点上,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才能更好地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足之处:1 .在收桂花这部分,学生对于桂花的用途知道的不够多,更应该多介绍些桂花的用途。2 .学生感悟的太少,从文本中感悟美的情感还有待提高。【教学建议】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应该是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是学生对文本深邃的基本途径。教师的引导是开启学生创新的钥匙。把自主学习的权利放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与文本相融。美美地读,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更能体现出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情感,更能体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珍珠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二、过程与方法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了 解“我”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信赖”又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为什么笔尖泻下这样的感受。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自己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教学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教学难点】理 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练习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教学过程】(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2.学 习“巢”的笔画,订 正“框”的笔顺。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3.全班交流。(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作业布置】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齐读课题。先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一 一“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二、学习课文: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 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2)“屋里飞”: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一一柜顶上一一书架上一一灯绳旁一一画框上一一窗框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 了 三 个“一会儿”)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呀?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自由读,指名读。(3)“喝茶水”: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指名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5)“肩头睡”: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三、回读第1-6自然段:1 .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越来越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2 .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的哪些段落?默 读1 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3 .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工学生朗读所画语句。(1)“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2)“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3)“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1 .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读,体会 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一一不管一一不伤害一一不停一一不写2 .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2.是呀,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大家都对信赖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心中多一份信赖,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吧!【作业布置】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板书设计】珍珠鸟大鸟信赖探脑袋。珍珠鸟。一一人屋里飞。小鸟爱喝茶水。啄笔尖肩头睡。5.搭石【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 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 知“美”。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二、精读课文,感 悟“美”。出示自读提示:读2 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一”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2 .理 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3.师 范 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学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4)你们还从哪些词里感受到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美?(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朗读来感谢他们。(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 是 一 道(无私奉献)的风景。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 是 一 道(互相谦让)的风景。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2)理 解“理所当然理“伏理(3)透 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4)朗读感受美。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小练笔:假如来走搭石,,。三、总结升华,赞 颂“美二(-)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一齐读最后一句。(二)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三)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四、拓展延伸,发 现“美工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在身边,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作业布置】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6.将相和【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 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2.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 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2)“和”是什么意思?(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 .全班交流:(1)“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1 T 0 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1 1 T 5 自然段讲的是“濯池相会”的故事;1 6-1 8 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3 .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和”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