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pdf
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全套规章制度2019-2020新标准完整版汇编文件XX咨询有限公司2029年 11月目录第1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识别与获取管理制度.51.1 附 表 1:企业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记录台账.1 41.2 附表2:法律法规的培训记录.1 51.3 附表3: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和制度变化台帐.1 6第2章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文件管理及修订制度.192.1 附 表 1: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规章制度评审表.2 02.2 附表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评审表.2 1第3章非煤矿山文件档案管理制度.233.1 附 表 1:企业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2 73.2 附表:2:档案室资料借阅台帐.4 0第4章领导现场带班制度.42第5章 班组安全达标管理制度.445.1 附 表 1:班组安全达标考核标准.4 75.2 附表2: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跟踪记录.4 95.3 附表3:员工安全意识抽样调查表.5 1第6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536.1 附 表 1:工作危害分析(J H A)记录表.6 2第7章消防安全管理制度.647.1 附 表 1:消防器材统计台账.6 77.2 附表2:消防器材检查表.6 8第8章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708.1 附 表 1:安全会议记录.7 1第9章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759.1 文件资料记录档案归档台帐.7 59.2 外部安全投诉记录台帐.7 69.3 供应商基本情况表.7 99.4 合格供应商审批表.8 09.5 合格承包商审批表.8 19.6 承包商服务过程检查记录.8 39.7 安全认可与奖励审批表.8 4第10章 风险管理.861 0.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8 61 0.1.1 附表1:危险源统计台账.8 81 0.2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管理制度.8 91 0.3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9 71 0.4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管理制度.1 0 61 0.5 任务观察管理制度.1 2 01 0.6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管理制度.1 2 21 0.6.1 附表1:重大危险源统计台账.1 2 5第1 1章 教 育 培 训.1281 1.1 员工安全意识识别与提升管理制度.1 2 81 1.2 员工安全意识提升管理制度.1 2 91 1.3 培训需求识别制度.1 3 11 1.4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 3 21 1.5 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1 3 51 1.5.1 附表1:三级教育.1 3 81 1.5.2 附表2:培训记录.1 4 01 1.5.3 附表3:员工安全学习培训签到表.1 4 11 1.5.4 附表:4:人员持证台账.1 4 3第12章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1461 2.1 设计管理制度.1 4 61 2.2 采矿工艺管理制度.1 4 81 2.3 运输系统管理制度.1 5 11 2.4 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1 5 21 2.5 系统管理制度.1 5 61 2.6 变更管理制度.1 6 0第13章设备设施安全管理.1631 3.1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 6 31 3.2 设备设施维护管理制度.1 6 91 3.3 特种设备检验管理制度.1 7 21 3.4 设备异常情况报告管理制度.1 7 21 3.5 设备设施风险识别与控制管理制度.1 7 41 3.6 特 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 7 61 3.7 设备档案管理制度.1 7 91 3.8 设备设施管理样表.1 8 01 3.8.1 设备异常情况登记表.1 8 11 3.8.2 设备事故调查记录.1 8 31 3.8.3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记录表.1 8 51 3.8.4 设备报废申请单.1 8 71 3.8.5 供配电系统巡检记录表.1 8 91 3.8.6 空气压缩机日常检查及运行记录.1 9 01 3.8.7 特种设备统计台账.1 9 3第14章 作业安全.1941 4.1 现场作业管理制度.1 9 41 4.1.1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1 9 41 4.1.2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1 9 51 4.1.3 穿孔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 9 61 4.1.4 爆破作业与爆破器材安全管理制度.1 9 81 4.1.5 铲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2 0 11 4.1.6 场内运输作业安全管理制度.2 0 214.1.7 交接班管理制度.20314.1.8 开采作业安全管理制度.20414.1.9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20714.1.1 0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0814.1.1 1 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21014.1.1 2 职业卫生监测管理制度.21114.2 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管理制度.21314.3 变更管理制度.21514.3.1 附表1:变更申请表.21714.3.2 附表2:变更验收表.21814.4 三违管理制度.22114.4.1 附表1:三违人员记录.22514.5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227第1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识别与获取管理制度1.1 对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意识识别、提升、跟踪的规定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获取、识别和更新适用于本企业的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及时传达。1.1.1 职责1)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标准化管理负责人负责审批本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获取、识别有关的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追踪新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3)其他部门负责获取、识别和传达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追踪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1.1.2 法律法规意识的识别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识别要涉及到所有层面的员工。2)对各部门的法律法规意识识别时,主要考虑各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它规定等的认识情况。3)对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识别时,主要考虑员工对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安全规程的获取情况。4)法律法规意识的识别方法:采用知识竞赛、问卷调查、事故事件分析及其它方法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进行调查。1.1.3 法律法规意识的获取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确定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途径和频次。2)其他各部门获取到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应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汇总并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标准化管理负责人批示,并按批示办理和发放;当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3)各单位收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分发的法规和其他要求,应及时传达实施。4)当施工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应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再获取和确认。1.1.4 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意识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提升计划。2)主要采取宣传、教育培训和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意识的提升。3)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意识提升的比例应达到1 0 0%。1.L 5 法律法规意识的跟踪1)通过当面谈话等方式,调查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意识提升的完成率及其效果。2)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意识提升跟踪的比例应达到6 0%以上。3)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员工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意识提出的改进建议,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的提升计划。1.1.6 法律法规意识的评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意识过程、提升计划、实施过程进行评审,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1.2 员工法律法规意识调查1.2.1 员工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计划为强化本矿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学习安全知识、遵守安全制度、按规程作业的氛围,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能够安全、健康、平稳进行,根据对员工安全意识的调查与评价,了解和获取了员工安全意识的认知情况,制定年度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1)每年的五月份要对全员进行一次安全意识培训。要分单位、分工种、分层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意识培训,保证在岗人员全部参加培训。1)员工培训主要内容:企业安全生产方针;操作规程;应急程序;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事故、事件报告程序;岗位职责;特定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人身安全的有关知识;防止伤害的纠正行动。2)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主要内容:安全意识;安全管理职责的特定意识;相关安全管理要求;岗位职责等。3)特殊工种培训内容:安全意识;岗位职责;安全操作规程;专业技术知识等。(2)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复训和到期培训要根据证件的复训和到期时间要求进行培训,由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复训和到期培训人员的统计工作,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负责向培训单位申请和安排培训事宜。(3)要做好本单位新工人入矿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入矿随时教育,并且要带新工人到工作现场进行安全意识培训。(4)各部门对离岗工作人员重返岗位工作时,要对其安全教育,并到作业现场进行特定的安全要求、作业要求、管理要求进行回顾培训。(5)每月在矿部、车间的板报上要刊登一期有关安全意识方面的内容来进行宣传,让员工随时都能学习安全知识。(6)在每年六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将要进行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宣传、安全知识竞赛或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演讲等系列活动,借此提高全员安全意识。(7)各部门要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安全意识宣传教育;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矿山安全报”上刊登的有关安全知识,并通过开展讨论来提高安全意识。(8)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对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安全意识教育,利用开会、电子显示屏幕标语以及楼前悬挂标语等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宣传。(9)各部门要制定本部门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有关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将根据各单位提升计划进行跟踪检查监督,对不按计划执行落实的单位要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1.3意识需求与获取1.3.1 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1)目的与适用范围为建立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渠道,及时识别和获取出适用于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并保持更新,根 据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2007)、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识别和获取。(2)职责分工安全环保部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于与本企业活动、产品、服务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并传递到企业办公室备案,经审批后实施。其他专业职能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和获取,并传递到安全环保部和企业办公室备案。办公室负责对全企业通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文件的登记、发放,发放方式包括以企业文件形式发放、原文发放和其他形式。各专业职能部门负责对本专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文件的登记、发放。办公室负责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企业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宣传和培训,安全环保部及其他专业职能部门配合实施,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其他涉及企业相关方的管理部门负责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对方,传达方式包括纳入合同、制作成宣传资料及其他方式。L4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获取1.4.1 获取的内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1.4.2 获取渠道:1)法律、法规、条例、办法及其他要求的获取渠道是全国人大公报、国务院公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政府职能部门;2)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获取渠道是各部、委或标准化组织等;3)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获取渠道是各上级主管部门;4)还可以与咨询机构等部门联系;5)通过报刊、书店、互联网等渠道。1.4.3获取方式和时机:1)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通过上述渠道以走访、电话、传真、信件、会议等方式获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同时建立必要的联系;2)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通过阅读和整理有关报刊收集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登记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记录表上,并及时传递到安全环保部和企业办公室备案。各管理部门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适用性判定,报主管企业领导审批后,立即实施。安全环保部每年整理一次企业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清单,保持所使用的法律法规处于最新状态。1.5适用性识别、传达和更新1.5.1 适用性识别判定依据:(1)企业活动、产品、生产要求;(2)所属行业;(3)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要求;(4)相关方有关要求。1.5.2 各职能管理部门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生产的特点,对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进行适用性判定,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登记在 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清单上,并将适用的条款摘录到清单上,经主管企业领导批准后实施。1.5.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传达(1)各职能部门将审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传递到安全环保部和企业办公室;(2)安全环保部及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清单及有关内容予以印制,然后文件管理程序要求的发放到本企业有关部门;以企业部文件形式传达执行的,由企业办公室按文件管理程序要求进行。(3)各单位将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进行传达贯彻,确保每位职工按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执行。1.5.4 各职能部门应随时掌握与本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最新信息,如有换版、更改等情况及时向安全环保部、企业办公室传递。1.5.5 为使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保持最新状态,各主管部门每年确认、登记、摘录获取的最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填 写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更新清单,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提供给安全环保部、企业办公室,由安全环保部、企业办公室按职责分工发放给相关单位。1.5.6各单位对作废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时标识,对新颁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时补充。1.6 执行情况检查与符合性评价1 6 1安全环保部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符合性评价,按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有关规定消除违法违规现象和行为,并保存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1 6 2如发现上级制度、标准与法律、法规不符合,可逐级或越级报告。1.6.3符合性评价的具体操作程序,见 企 业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有效性性评价表。法律法规意识的需求识别与获取图:1.7 融入1.7.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融入规定建立并保持程序,融入获取、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1.7.2 职责(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建立有效途径,便于员工和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获取。(2)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3)部门负责制定适合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4)办公室负责将各部门使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汇总下发。(5)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建立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影响安全生产地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制度。(6)内部人员可以获取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7)各部门遵守、实施本企业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1.7.2要求(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各岗位责任制、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并将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融入其中。(2)将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分类发放到各个部门、工区和员工。(3)按所识别的需求,分时期分阶段的对员工开展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分类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规定的培训,并进行考核。(4)设立宣传栏,并在宣传栏内张贴法律法规的知识,以及触犯法律法规的案例,详细分析案例,让员工从根本上意识到遵守法律法规重要性。(5)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及时根据更新的法律法规修订责任制、安全制度、操作规程中的部门条款,并将修订后的及时发放给员工。(6)员工要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尽可能的多掌握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清楚自己负有的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与义务。1.8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培训实施方案为全面提高本矿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力度,努力营造安全生产、学习安全知识、遵守安全制度、按规程作业的生产活动氛围,有力地促进全员安全素质的提升,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能够安全、健康、平稳进行。根据对员工安全意识的调查与评价,了解和获取了员工安全意识的认知情况,特制定年度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1.8.1 每年的五月份要对全员进行一次安全意识培训。要分单位、分工种、分层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意识培训,保证在岗人员全部参加培训I。(1)员工培训主要内容:企业安全生产方针;操作规程;应急程序;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事故、事件报告程序;岗位职责;特定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人身安全的有关知识;防止伤害的纠正行动。(2)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主要内容:安全意识;安全管理职责的特定意识;相关安全管理要求;岗位职责等。(3)特殊工种培训内容:安全意识;岗位职责;安全操作规程;专业技术知识等。1.8.2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复训和到期培训要根据证件的复训和到期时间要求进行培训,由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复训和到期培训人员的统计工作,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负责向培训单位申请和安排培训事宜。1 8 3要做好本单位新工人入矿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入矿随时教育,并且要带新工人到工作现场进行安全意识培训。1.8.4 各部门对离岗工作人员重返岗位工作时,要对其安全教育,并到作业现场进行特定的安全要求、作业要求、管理要求进行回顾培训。1.8.5 每月在矿部、车间的板报上要刊登一期有关安全意识方面的内容来进行宣传,让员工随时都能学习安全知识。1.8.6 在每年六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将要进行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宣传、安全知识竞赛或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演讲等系列活动,借此提高全员安全意识。1.8.7 各部门要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安全意识宣传教育;要定期组织员工学牙 矿山安全报”上刊登的有关安全知识,并通过开展讨论来提高安全意识。1.8.9 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对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安全意识教育,利用开会、电子显示屏幕标语以及楼前悬挂标语等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宣传。1.8.1 0 各部门要制定本部门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有关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将根据各单位提升计划进行跟踪检查监督,对不按计划执行落实的单位要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1.9评审与更新1.9.1 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变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规定进行识别、获取和评审。1.9.2 安全领导小组要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1.9.3 每年定期评审获取并使用的法律法规,确保其在有效期内。1.9.4 定期评审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规定。1.9.5 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及时将更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规定融入标准化系统,以及安全责任制、制度和操作规程中。1.9.6 通过行政主管部门、互联网等渠道获取变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规定。1.9.7 变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得以更新的比例应达到100%。1.9.8 列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规定的更新清单,将更新的法律法规形成文本,及时发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融入、评审与更新图建立文件化的制度融入、评1.1附表1:企业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记录台账企业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记录台账序号名称和编号生效日/最新修订日颁布部门适用条款适用部门备注1.2附表2:法律法规的培训记录法律法规培训记录培训部门培训1时间主讲人组织记录人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勤人数培训1主要内容参加培训1人员备注1.3附表3: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和制度变化台帐B期名称版本号新版本号变更日期归属备注注:归属指属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地方法规或企业制度”中的一种。第2章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文件管理及修订制度i .目的为确保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明确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的修订时间及频次,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适用于非煤矿山范围内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的评审及修订。3.内容3.1 成员与职责(1)本制度由安全环保部制定。(2)安全环保部安排专人密切关注国家最新的法律动态,及获取最新的法律、法规、规范。(3)评审小组由非煤矿山领导层组成。3.2 程序(1)评审程序1)由安全环保部牵头,正式评审前通知各部门,各部门根据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内容,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提出修订初步意见。2)召开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评审会议,由安全环保部及员工代表在会上提出修订意见,集中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形成文件。3)由安全环保部将评审结果报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以文件形式发布至各个车间、班组。(2)评审的频率1)正常情况下,安全环保部每年修订一次,即每年的1 2月份对非煤矿山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的符合性、有效性、可操作性进行一次评审,并出具符合性评价报告。2)安全环保部对评价报告中评价出的不符合项开展原因和责任分析,并提出整改计划及制定整改措施。3)当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时,或者发生工艺变更时,安全环保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2.1附表1: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规章制度评审表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规章制度评审表注:1.正常情况下,每年对非煤矿山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的符合性、有效评审时间:评审地点:参加评审人员:评审组长:序号不符合描述评审及修改意见评审组长意见:评审组长签字:性、可操作性进行一次评审,并出具符合性评价报告。2.当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时,或者发生工艺变更时,及时进行修订。2.2附表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评审表制度名称安全幺产方针管理制看评审部门要公土产颍导小俎主评审人陈元1评审原因J 新建;口修订;口废除;口其它其他评审人口贝二 狗3 秘健评审意见根据有关建衩修改党善后走福签字:二 箱3 日期:勿 右 年12月15 H主管领导思见签字:日期:年 月0非煤矿山负责人意见签字:双数日期:2ag 年 72 月 75H第3章非煤矿山文件档案管理制度i .目的为提高非煤矿山文件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结合非煤矿山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非煤矿山在筹备、成立、经营、管理及产权变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列入归档范围。3.内容3.1 非煤矿山下列主要安全生产资料应进行档案管理:主要安全生产文件、风险评价信息;培训记录;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事故调查报告;检查、整改记录;职业健康检查与监护记录;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法定检测记录;关键设备设施档案;应急演习信息;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维护和校验记录;技术图纸;人员资格证;安全评价报告等。3.2 非煤矿山各部门负责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定期交档案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拒绝归档。3.3 归档文件材料必须齐全、完整、准确、系统、签署完备。3.4 归档文件材料必须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科研、基建和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的真实内容和历史面貌。3.5 归档文件材料必须层次分明,符合其形成规律,保持同一案卷内文件材料的有机联系。3.6 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纸质、光盘、磁带、照片及底片、胶片、实物等各种载体形式。3.7 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为正本,本企业编制的文件应附发文底稿。3.8 归档的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应有相应的纸质文件材料一并归档保存。3.9 非纸质文件材料应与其文字说明一并归档。3.10 外 文(或少数民族文字)材料若有汉译文的应与汉译文一并归档,无译文的要译出标题后归档。3.11 为便于保管和利用,归档的文件材料用的纸张必须优良,纸面清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