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pdf

    • 资源ID:89815415       资源大小:12.59MB        全文页数:8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pdf

    第一课时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具图片和计数器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2、数数:1)从689 一个一个的数到71202)从 420一|-一-H的数到 5403)从910 一-1-卜的数到10004)从 2001 h的数到 1000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4、出示图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学生自由谈以组为单位按要求数数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观察图片,试着读数。10个一千是一万拨回去,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10个一万是十万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同桌互相数数10个十万是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 千 万 是 一 亿全班交流复习所学的数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O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认识大数的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亿级 万级 个级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万 万 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1 3 8 1 9 0 0 0t表示8 个十万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 4 个数位是一级。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三、巩固新知1、做 一做的1 题数数2、做一做的2 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3、练习一的第1 题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数级 说出数位顺序表数位学生说出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学生两人一组,按要求数数,互相检查。学生举例说明知 道 数 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理解位值的概念通过数数,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认识亿级 万级 个级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万 万 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1 3 8 1 9 0 0 0t表示8 个十万第二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读 写 法(例 2、例 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难点中间、末尾有0 的数的读教具卡片和计数器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复习引入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3564、407、1000,570、603、7216、10000,3003、5400、4009、5800、6040、5708、40009读数的方法是什么?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五 千 零 四 八 千 九 百 六 千 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写数的方法是什么?4、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例 2 读出下面各数千 百 十 回 千 百 十 个万 万 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2 4 9 62 4 9 6 0 0 0 06 4 0 7 0 0 08 5 0 0 0 3 0 0读作: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 有该怎么读?读数说组成总结读数方法在练习本上写数说出写数的方法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85000030读作:八千五百万零三十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 是 多 加 个级称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复习千以内数的读写法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O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概括出读数的方法,能正确的读数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师总结归纳:先度完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 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5)完成做一做2、例 3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 “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 “保护母亲河”行动。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万 万 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六千八百五十万:三千零八十万: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四万零九十学生试着写数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完成做一做写数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个单位也没有,写 0 占位。三、巩固新知1、练习一的2、3读出数2、练习一的第7 题写数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练习一 5、6、9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学生述说读数方法独立完成,全班订正读题找出数据学生尝试写数写 作:68500000写作:30800000写作:15693000写 作:6723113写作:40090学生讨论写数的方法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查。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概括出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写数。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读写法的理解,提高读写数的能力。第三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练习课型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数。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数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亿以内读数和写数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正确读写数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重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难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教具题卡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1、你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练习卡。2、内容:判断题:(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2)读出下面数4 872 5 3 0 1 0 0 0 3 1 680 0 0 0860 0 0 0 90 1 2 0 0 0 60 5(3)写出下面各数四千二百七 十 万 一百万七千七 万 零 九 十 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二、判断反思:(1)请小老师判断第题。反思: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X)读 作:四 千 八 百 七十 二(V)读作:三千一百六十八万(V)读作:八千六百万零零九十(X)读 作:五百三十万零一千(X)。读作:一千二百万六百零五(X )。写作:4 2 70 0 0 0 0 (V)写作:1 0 0 70 0 0 (J )写作:70 90 (X )写作:1 0 5 0 0 3 0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 的 字 面 的 区 别 是 没 有“位”字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O使 学 生 理 解计数单位、数级 等 数 学 概念,掌握亿以内 数 的 读 写法。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 反 思 的 意识。培 养 学 生 做事 认 真 负 责的态度。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5)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三、巩固练习: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 4 题,P108题,P11 11 题。2、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来应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我们学校有500多人;我们学校有十万人。3、用 0、0、0、1、2、3、4 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读两个0:读一个0:所有的0 都不读;读三个0。4.第 12页 第 12题;第 14题;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五、作业:第 12页 的 13题转盘练习读、写数。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零占位的问题读、写法注意四位一分级;做完回查学生自己评价正确读出和写出图下面的数判断说出原因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巩固亿以内读 数 和 写 数方法,提高学生正确读写数的能力培 养 学 生 对大数的数感,训练学生分析 判 断 的 能力以游戏形式呈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反思第四节课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数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情感、态度利价值观:通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难点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教具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大数的信息,请你把收集到的数和同学说说?2、引入新课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大?哪个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比较这些数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二、探究新知例 4 出示我国最大的6 个省份面积的情境图。黑龙江:4548000青海:720000内蒙古:1100000四 川:485000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师: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试一试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问;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师归纳概括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 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练习:比较数的大小925040103600 5014006314028906028890 6203000307300学生展示收集的数据观察图片,读出数据学生尝试在本上比大小,小组交流。1210000)72000454800(485001100000(16600001660000 11720000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自己组的比较方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比较大小的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数进行展示,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O通过迁移类推,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三、巩固新知书后练习二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98965 O 100000 208808 O 99999700600702013050000003050000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F面各数。50500 500500 55000 400053、写出几个大于99987的五位数?4、你知道比最大的五位数大,而且比最小的七位数小的数共有多少个吗?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五、作业:自主练习比大小的题独立完成,说出比大小的方法独立完成,全班汇报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练习,巩固比大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板书设计亿黑龙江:4548000青海:720000内 或新疆;16600001210000 720000 4548(数大1100000 17、18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观察线段图,确定方法。独立完成,指名汇报总结省略的方法独立完成后,同位互查。交流方法独立完成后,同位互查。交流方法判断并说明错因,改正过来使学生能正确用四舍五入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理解改写和省略的区别通过练习,巩固省略和改写的方法,能正确的解答提高学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第九课时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教具算盘、计算器、图片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计算工具。你知道哪些计算工具?2、学生介绍计算工具3、介绍古代计算工具: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的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 法 一 算 筹。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二、新授:(-)认识算盘:1、介绍算盘的由来: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 在 公 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略)学生介绍计算工具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是骨制或木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得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用算等表示数有纵、横两种形式。学生介绍算盘由来和特点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一 算 盘 的由来和特点。O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1)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2)两种不同的算盘:出示两种不同的算 盘(书2 3页图):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 一颗珠子。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 6进制,满1 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 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卜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3、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 这 档 起 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个上珠表示5。请你在算盘上表示出1一9(学生动手)同样,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例如(边说变操作)1 0、3 2 5、4 7 09、4、练习:老师说数,请你拨,比比谁拨的快2 4 6 8 6 8 9 0 5 6 3 2 7 6 8 9 03 4 5 6 7 8 9 4 2 09 4 8 2 3 09 8(二)计算器的认识】、导入:刚才介绍的我国古代的一些计算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己经不再使用这些工具了。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1)算盘各部分名称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学生动手在算盘1:拨珠学生进行拨珠比赛两人一组,相互出题拨数介绍计算器使学生了解算盘的结构和记数的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2、介绍功能键:计算器的种类很多,我们先来看看这简单的计算器。自主学习O n/c: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O f 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3、计算操作:师:都有谁会使用计算器?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 n/c键,显示:0 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 n/c键,清屏。4、利用计算器计算(1)3 8 6+1 7 9 8 2 5-1 3 8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儿?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练 练:4 4 6 8+1 7 92 3 2 0 1 0-8 92 5(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2 6 X 3 9 3 1 2-?8估算大约得几?怎样估算?5、练习用计算器计算6 3 X 7 8 4 2 3 6 5 X 7 3 4 3 2 7 1 8 0+4 92三、巩固练习:1、用计算器计算3 8 4 9+2 95 6 3 7 3 9X 2 5 42 4 0 1 0-1 8 92 5 2 97 7 5 6+91 96 3 8 9X 7 4 1 5 7 2 X 6 3 95 1 0 0 0-2 98 1 4 2 5 4 8 8+2 3 62先用计算器计算卜.面各题,再找一找规律。9999X 1=9999 9999X 2=9999X 3=9999X 4=9999X 5=9999X 7=9999X 9=四、小结: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五、作业:请你拿着计算器与妈妈一起去买一次东西。你帮助算一算应付的钱。由学生分小组演示介绍)这个键叫“开和清除键”,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计算的开始和全部清除。这个键叫做关闭键。作用是用于停止使用计算器。学生估计得数先输入题目,然后按=,显示结果。独立完成独立计算,汇报,小组内互相说怎样算的?你想怎样验算?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后交流计算结果计算后找规律。使学生掌握科学型计算器使用的些初步知识,满足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正确、迅速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通过练习,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算盘计算器:O n/c开和清除键O f f关闭键3 8 6+1 7 92 6 X 3 98 2 5-1 3 83 1 2-7-8第十课时课题“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具纸教学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过程一、情境导入:你 们 能 想 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阶段一:确立问题设计方案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2、确立研究的问题。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一亿滴水有多少?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4、定活动方案。(1)活动步骤。(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阶段二:动手实践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猜想一亿有多大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叙说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分 别 测 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阶段三:获得结论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阶段四:表达交流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2、活动小结。A 进一步想象亿有多大。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三、小节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亿张纸的高度。交流感受,进行评价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习惯。第一课时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课题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重点角的意义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具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直线1、复习线段的特点。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2、认识射线。(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2)射线有什么特点?(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3、认识直线。学生汇报直直的,有两个端殿,能测量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学生自由发言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太阳射出的光线等等。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1)课件显示,-无限延长就得到一(2 3)学生尝试ID(4)线段和直线4、线段、射线1联系和区别。出示表格:以小0学生感知线段两端一条直线。D直线。有什么关系?直线三者之间的i为单位填表线学生画直线得出: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小组合作填写表格。全班交流汇报学 生 独 立 判 断 后 全班订正使学生弄清楚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射线直线小组汇报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哪1)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二、认识角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什 么 叫 做 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2、建立角的概念。(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 线;写出各部分名称。用/I表示。(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N”表示。三、巩固练习:1、P36“做一做”1、22、P39、2、四、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回答:是角学生汇报。学生举生活中角的实例学生独立画角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画角的的方法。学生说角的概念及角的符号。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使学生掌握角的概念、角的写法和角的画法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知道什么?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五、课后作业:P40、8板书设计直线、射线和角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两个端点,可以度量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端点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第二课时课题角的度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 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刻度线、内外圈刻度。学生思考后汇报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从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 8 0 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 度刻度线、量角器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角的度量单位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 8 0 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 立 1 角的观念。(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 8 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 角。3、认识几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 0 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 0 的道理,图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 0、1 2 0 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 0 ,另一个却表示1 2 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3)量角器上找出30、1 0 0、1 35 的角。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下列角(P 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学生回答:是角学生汇报。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 成 1 8 0 份。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学生讨论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 角的顶点及两条边。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合作完成,完成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1 角的认识。使学生掌握读角的方法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第 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后让学生反馈)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 边 说 明 是 怎 样 量的)。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使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 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四、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 3 8 例 1)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五、巩固练习:1、P 3 8 “做一做”2、P 3 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3、P 4 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7 5 1 0 5 1 2 0 1 3 5 1 5 0 0 1 8 0 六、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P 4 0,5、7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学 生 在 小 组 内 讨 论后,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学生动手用三角板拼角。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第三课时课题角的分类课型新授教学知识与技能: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目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JIJ、导入: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市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时丁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学生汇报:角的知识学生回答角的概念学生观察汇报分类学生汇报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直角学生小结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学生画直角,并说明算法。三角板、量角器、折,借助有直角的物品画。同桌检查画的对不对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通过自学掌握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使学生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1八564/多角,面对这些角,)自进行分类。么这样分?你们知的角叫什么角吗?4角、钝角。:等 于90钝角:类的吗?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目比较特殊?(直角)91画一个直角。具?怎么画的?自、一个钝角。查的?(板书:目测、示准,来判断锐角、E示一个直角贴在黑知道什么角?你对平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二、探究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英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书板书:锐角:小 于90直保大 于90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夕师:你 们 量 了 吗?量 一量。点?在这三类角中,哪类夕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4.用 最 快 的 速 度 画 个 锐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量、比三角板)5.小 结:以9 0 的直角为彳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板上)6.认识平角和周角。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 4 1,自学例2.使学生学会根据角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角、钝角、平角和周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学生自由汇报后角补充:1平角=2个直角看书自学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动手操作折出平角、通过练习,能够把学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三、周角。到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认识: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的巩固复习。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2、P41、思考题3、P43、4看图填填班汇报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学生补充说明钝角四、课堂小结的概念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说。学生独立判断比较,五、课后作业:P43、3、5全班订正第四课时课题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面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种角。学生说出角的名称。复习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画角二、探究新知1、教学角的画法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出示例题:画一个6 5 的角(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2)试一试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说 一 -说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2、做 一 做(P42、2)分别画出7 5、1 0 5 的角学生汇报:量角器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自己尝试画角汇报画角的方法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三、巩固练习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10 45 60 901050 120。2、P44、6用 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 5、7 5、150 165 的角。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五、课后作业:P44、7画完后,说说画角的步骤。学生画角并判断是什么角。全班订正学生画出指定的角,并互相检查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板书设计画角A/第一课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乘法(例 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匕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图片、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人骑自行车1 小时约行16 千米。特快列车1 小时约行1 6 0千米。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问:3 0 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一练:1 8 X 4=2 4 X 3=2 5 X 2=1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