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pdf
课题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 课时1教 学目 的1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这大量的小数。2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点点重难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教用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一、谈话导入:在以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那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以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呢?我们教材上也句了一些小数的例子,和同桌说说这些小数都表示什么意义。二、探索新知1、小数的意义。(1)教 学0.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板书:十分之一=0.1(2)同样的方法教学0.3、0.0 1、0.2 3(3)如果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 0 0 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如果是千分之一百二十七,小数是多少?(4)观察刚才写的那些小数和分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小数的读写。教师出示计数器(1)教师请学生介绍计数器。(2)教师讲解小数点右边的数位。(3)读数。0.3 4 0.0 0 3 1 0.4 52.3 5 6 0.1 0 8 2 3.4 0 9三、本课小结。口答学生兴趣浓学生们拿出事先布置的作业,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把纸平均分成十份,给其中的一份图上颜色,说怎么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在班级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规律。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自己试着口答解决。学生认真听老师介绍。反 思课 题测量活动课 时2教目学的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中的应用。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者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重难点点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者几厘米用会小数的意义。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教用学具课前收集资料、图片教师活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星什么知沪吗?今天,们继续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二、教学实施1、复习提问:如果想测量物体的长度或者是物体的宽度,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做单位?前面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都有哪些?教师出示填空:1米=()分米1米=()厘米10分米=()米1分米=()厘米2、动手测量(1)问:如果你想知道黑板的长度该怎么办?(2)问:如果你想知道课桌的长度和宽度该怎么办?板书:长6分米、宽45厘米(3)问:为什么测量出的课桌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而宽度用厘米作单位呢?3、单位间的换算4、练一练,完成书上练习。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指名汇报。学生动手测 量 黑 板 的 长度。学生仍然动手去测量。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最后在班级内发表自己的见解。6分米=0.6米45厘米=0.45米反 思课 题比大小 课时1教 学目的1、使学生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2、使学生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的能力。点点重难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学具教用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复习导入:1、填空50分米=()米960克=()千克4 千克600克=()千克1 米8 分米=()米2、读出下面的小数0.68 0.85 1.456 3.450.01 0.12 0.001 0.10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小数有关的知识。二、探索新知:1、学习两个数比较大小在演讲比赛中,郑强得分是9.87分,李明得分是9.90分,你知道他们谁得的分高一些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学习三个数比较大小张华的成绩是9.96分,你能将他们三个的成绩按顺序排列吗?(看书的要求)问: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3、王平的成绩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她可能得了多少分?三、课堂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四、小结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小组讨论各持见解指名读一读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再汇报,总结自己的规律。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学生自己总结方法,从高位到地位一位一位的比较。学生按要求进行排列。反 思课 题比 大 小 练 习 课 课时2教 学目的通过本次练习使学生加强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点点重难使学生加强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学具教用计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宣布目标二、课堂练习1、在。里填上“或 =。2.8 5 0 2.0 8 5 0.2 0 8 0 0.2 8 08.3 5 0 8.5 3 3.0 7 0 7.0 36.9 8 0 7.9 8 0.9 6 元O 1 元8 米0 6.9 9 米 0.1 2 0 0.0 92、判断对错。正确画“J”、错误的画“X3.5 4)3.5 8 ()5.0 9 (5.9 0 ()0.0 9)0.0 4 ()8.2 0 5 8.2 ()3.4 (4.3 ()5.0 6=5.6 0 ()0.1 (0.0 9 ()7.3=7.0 3 ()3、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4 9 3.9 4 9.3 4 4.3 9 3.0 4 90.5 5 6 0.6 5 6 0.6 5 5 2.6 5 6 0.6 6 54、开放题:用 0、8、6、3这四个数字组成所要求的数。(1)大于8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2)小于1 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3)把你写出的小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三、课堂小结学生按要求去做,集体订正。学生认真分析,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序的。学生按提的要求做题,读懂题意,独立完成,小组内讨论,在集体交流。反 思课 题练习一 课 时1教 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意义,比较小数的大小等知识。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间的换算,能够用小数表示。3、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点点重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意义,比较小数的大小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间的换算,能够用小数表示。学具教用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前一段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复习一下。板书:练习课二、课堂练习1、填空4米=()厘米 3 6厘米=()米2 5 8克=。千 克3 5分米=()米6 5厘米=()分 米4 9厘米=()米2、在 O 里 填 上“”、“”、“=”。2.5 9 g O O.2 5 g 3.7 6 m O 3 m 6 c m8.6 0 m O 8.6 m 3 5 k m 8 0 m O 3 5 8 0 m6 k g 4 0 0 g O 6.0 4 k g 6 k g 8 0 0 g 0 6 5 0 0 k g3、算一算,比一比。童话故事1 2元5角/本,连环画1 2元8分/本,科普知识1 2元5角6分/本。(1)把三本书的零售价分别改成以“元”作单位的数。(2)说一说这三本书中那一本书最贵?哪一本书最便宜?把他们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4、开放题。(1)把2 0 0缩 小1 0 0倍,所得到的数比原数少多少?(2)1 0 0千克的大豆可以榨约1 5千克的豆油,1 0千克的大豆能榨油约多少千克的豆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自己的是怎么比较的。学生认真看题的要求,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认真读题,弄清数量关系。反 思课 题购物小票课 时2教目学的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探索(不进位)加 法 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能够正确的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探索(不进位)加 法 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能够正确的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用学具小黑板、计算卡片教师活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教学一、导入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 7 5+2 4 3 6 0-3 0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不进位)加法 和(不退位)减法时,又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二、探索新知1、教学小数加法。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讲解购物小票的看法。老师买了一瓶酸奶,花了 1.2 5元,一包饼干花了 2.4 1元,小票上显示老师买了这两样东西共花了 3.6 6元。老师想请同学们帮核算一下,对吗?根据已有知识回答问题(数位对齐)。学生认真看图,听讲解。学生试做,并说说自己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过程板 书:1.2 5+2.4 1=小结:小数加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在计算。2、教学小数减法。同学们,你们能在帮老师算一下,看刚才的加法对不对?板 书:3.6 6-1.2 5=三、课堂练习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2 6+2.7 3 8.6 8-4.6 61 4.7 8-4.6 7 1 0.3 7+8.2 29.7 7-6.3 4 1 3.5 8+7.4 1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同学在奔上计算,最后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反 思课 题量体重课时1教 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够应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点点重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具教用计算卡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教学过一、导入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1 4.6+2.3=8.8-1.1=3.5+4.4=1 4 6+2 5=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谁知道整式的加减法,谁知道整式的加减法应注意什么?二、探索新知1、学习小数(退位)减法。出示主题图提问:已知淘气重4 5 千克,丁丁重3 3.4 千克,求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用什么方法计算?板 书:4 5-3 3.4=1 1.64 5.0 3 3.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回答问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汇报自己的方法。与前几节比较有什么不同。程1 1.6为什么把4 5 写为4 5.0,它的大小不会改变吗?2、学 习(进位)加法。为了验证计算是否正确,我们采用减法的逆运算一一加法来验算。三、课堂练习。6+.口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其他同学在本上计算。2 4.3反 思课 题量 体 重 练 习 课 课时2教 学目的通过本次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 去 掉“0”,小数大小不变。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点点重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 去 掉“0”,小数大小不变。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学具教用习题卡、小黑板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宣布目标二、课堂练习1、用竖式计算。3.7 8+4.6 7=3.5 6+5.9 6=8.4 2-2.5 7=1 0.3 7-8.5 8=1 0.3 7+8.3 6=1 4.7-4.6 7=2、解决实际问题。(1)在学校第三届亲子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小雨跳了 4.0 5米,小娜跳了 3.5 6米,小雨比小娜多跳了多少米?(2)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 2.6千米,第二天修了 3.2千米,两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多少千米?(3)在跳远比赛中,冬冬跳了 3.1 6米,亮亮比冬冬多跳了 0.2 3米,强强比亮亮少跳了 0.1 9米,强强跳了多少米?3、开放题。爸爸今年4 7岁,女儿今年2 1岁,多少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女儿的3倍?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你和你的同伴说一说你的收获和体会。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读题,自己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完成、汇报,改正。认真审题弄清数量关系,再完成,汇报,交流。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反 思课 题歌 手 大 赛 课 时1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且能够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点点重难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且能够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学具教用角的模型、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一、复习导入1、请四名学生计算并说明计算方法。2.6+5.4=6.8+7.4=4.8-2.5=6-4.5=二、探索新知(1)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从主题图中看到了哪些信息?(2)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师问:要算出那位歌手的总分高,高多少。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同学们在计算过程中,喜欢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简便,就用那种方法。三、巩固练习1、用脱式计算下面各题。3.5 6-2.1 4+7.5 3+8.5-5.3 49-(3.2 8+4.7 2)9-5.4 5-3.4 51 2.3 4+(6.5 7-2.6 6)2,白菜每千克2.5元,西红柿每千克1.8元,青椒每千克1.6元。我买三种蔬 菜 各1千克,一共花了多少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开放题1 9 9 8 X 1 9 9 9-1 9 9 7 X 2 0 0 0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指名上黑板做题。学生说出从中自己获得的信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方法可以是多种的,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在本上,再自己解决。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反 思课 题练习二 课 时1教 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3、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点点重难使学生中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发的计算。学具教用三角板、直尺教学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宣布目标二、课堂练习1、口算13X9 6X70 23X7 4X562104-30 1804-4 8104-90205+64 4004-8 934-32、说出下面各题中先算的是那一步。3.5+8-3.6 4.6+2.4+0.59-(2.4+3.7)3、计反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82+6.93+2.07 9.58-2.46-3.123.82+(6.93+2.07)9.58-(2.46+3.1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2.3+2.37+2.7 5.26+4.51+3.740.7+3.4+0.6+2.3 9.6-3.38-2.6学生快速的答学生认真观察,寻找规律,集体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解决实际恒 题过程班级1234学生独立审题,解答问题,全班交流。认真观察,独立完成。钱数8 2.66 3.2 55 2.47 1.7 5(1)算一算4个班一共为贫困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多少元?(2)一班比二班同学多捐款多少元?(3)三班比二班同学少捐款多少元?(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5、开放题1998+199.8+19.98+1.998三、课堂小结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反 思课 题练习二 课 时2教 学目的1、使学生脏我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点点重难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学具教用习题卡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宣布目标::二、课堂练习: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陆地面积约是1.4 9 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是3.6 2 亿平方千米。(1)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是多少?(2)海洋面积约比陆地面积多多少?2、完成2 0 页第二题。3、想一想第七排怎么填。第八排呢?4、完成2 0 页第四题,比一比。教师引导学生看清图意。5、3.8+3.5 4 9.5+4.8 5-6.3 64.0 2-3.5+0.9 8 3.0 5-2.95.6+2.7+4.4 8 5-3 4.74.6-(1.7 5+2.0 8)5-4.1 9-1.7 56、完成书上6.7 题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进行回答。三、课堂小结。学生自己审题,独立完成。学生动手实践学生按要求进行连线。学生认真观察图先找到规律,再完成问题,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在练习本上练习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反 思课题二、认识图形图形分类 课时1教 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图形的分类。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点点重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学具教用各种图形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导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图形?你能把这些图分类吗?教师板书:图形分类。二、探求新知:1、请同学们仔细思考,这些图形可以怎么分类?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师:请两位同学拉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发现了什么?教师:再请两位同学拉一拉平行四边形的,又会发现什么?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非常容易变形。3、课堂练习(1)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性和平行四边形?(2)完成教材23页“实践活动”第三题。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想你的同学和伙伴说一说。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图形分类,并说说理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在同学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汇报。学生各抒己见,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学 生 独 立 完 成,解释其原因。反 思课 题三角形分类课 时2教 学目的1、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形、等边三角形。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点点重难通过分类活动,认识各种三角形。学具教用图画纸三 角 形 图 形教师活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教学一、复习导入:告诉同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分类。(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三角形的分类。把数学书第113页图2中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然后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板书:按三角形和三条边来分类。2、教学“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教师介绍三种三角形的定义。学生向同桌说自己的答案。学生按要求去做,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分类理由,汇报。3、教学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过程教师指名介绍这两种角的定义。(教师适时知道)你现在知道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是等边三角形了吗?4、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题。学生认真听,之后同桌互相检查是否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学生独立完成。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了什么收获,和同伴说一说。反 思课 题三角形分类练习课 时3教 学目 的在 各 种 练 习 中,使 学 生 更 深 刻 的 认 识 锐 角 三 角 形、直 角 三 角 形、钝 角 三 角 形、等腰 三 角 形、等 边 三 角 形 的 特 点。点点重难激 发 学 生 探 索 知 识 的 兴 趣。学具教用各 种 三 角 形、量角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教学一、宣 布 目 标:二、课堂练习1、(-)基 础 题,强 话 题。谁能说一说三角形可以是按照三角形的什么特点夕请 举 例 说 名 什 么 样 的.做 锐 角 三 角 形,什么样的三直 角 三 角 形,什么样的三角角 三 角 形,他们分别有什吆举 例 说 明 什 么 样 的 三,等 腰 三 角 形,什么样的三角做 等 边 三 角 形,他们分别2点??判断下面的三角形属于上4分 几 类?类 的。三角形叫角形叫做形叫做钝、特 点?角形叫做形极爱哦有什么特哪 一 类?学 生 根 据 自 己 的 理 解 回 答问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其 他 同 学 请 教。学 生 独 立 完 成,根据三角形的 特 点 进 行 分 类。过程7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开 放 题:O()锐 角 三 角 形()()等 腰 三 角 形()()OO点学进生行认找真规观律察。三 个 数 的 特三、课 堂 小 结。反 思课 题图形分类 课 时4教 学目的1、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2、通过动手一个平行四边形做成一个长方形,找到高,体验高的基本特征。点点重难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学具教用三角尺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创设情境: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想做成最大的长方形桌面。可以拼,该从哪里锯开呢?二、动手操作话题一:你认为应该沿着什么样的线条剪开?还可以怎样剪?这条线是怎样画出来的?三、数学概念:话题二:你发现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还有哪条边和这条高也垂直的吗?梯形和三角形有高吗?分别指出来。四、运用概念1、课内课外第 19页第一题2、第 2、3、4 题。3、5 题:算一算。五、总结。看图形思考问题,引起探究欲望。动手剪下附页1 图 2 中的图形。先独立裁剪,再小组探讨。汇报小组中的方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请你做一下设计师,用图形来表示设计意图。这条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边就叫做底。垂 直 底试一试合作自练:指名汇报展不。独立操作,小组交流。课堂小结反 思课 题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课 时5教 学目 的1、已知三角形两 个 角 的 度 数,会 求 出第三个 角 的 度 数。2、经 历 三 角 形 内 角 和 的 研 究 方 法,感 受 数 学 研 究 方 法。3、通 过 测 量 撕 拼、折 叠 等 方 法,探 索 发 现 三 角 形 三 个 内 角 和 的 度 数 是1 8 0。点点重难已知三角形两 个 角 的 度 数,会 求 出 第 三 个 角 的 度 数。学具教用三 角 尺、三角形模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教一、创设问题情境但 三 角 形 说:“我 的 个 头 大,所以我 的 内 角 和 一 定 比 你 大。”小三角形很 不 甘 心 地 说:“是 这 样 吗?我们来 做 一 回 裁 判。1、看图分析,思考问题情境。独立观察图形,小组交流。2、分小组测量、比较。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学过二、自主探究。话 题 一:你 发 现 了 什 么?话 题 二:那 如 果 把 三 个 交 撕 下 来,拼在一起,你 发 现 了 什 么?这是三角形的一个 很 隐 秘 的 特 征,你 记 得 了 吗?话 题 三:那 如 果 知 道 三 角 形 三 个 角 中 的两 个 角,可 以 知 道 另 一 个 角 的 大 小吗?3、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发现很接近平角了.4、归纳:三个角的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所有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度。5、交流成功经验。三、巩固与应用1、第2 8页第三题2、第28-29页 练 习 题。6、独立练习操作,小组交流。程四、总 结 与 拓 展。这 节 课 你 了 解 到 了 什 么?等腰三 角 形 是 对 称 图 形 吗?如 果 知 道 等腰 三 角 形 其 中 一 个 底 角 是50,你能 知 道 其 他 两 个 角 的 大 小 吗?7、课堂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思维拓展。反 思课 题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课 时2教 学目 的1、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点点重难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学具教用三角尺教具、三角形模具教师活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教一、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二、自主探究,创建教学模型思考问题情境独立操作,小组交流。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话 题 1: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用直尺量一量,总结规律,讨论原因。学话 题 2:三角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围什么?小组活动,画一画,算一算。填写书3 0 的表格,归纳自己的发现。过话 题 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归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程三、运用知识模型1、第 31页,练 一 练 1 选择2、3 题:摆一摆3、算一算,说出自己的想法。4、游戏:课内课外24页五题四、总结本节课收获。独立练习操作,小组交流。4 题有多种答案,学生给出一个即可。课堂小结谈自己的收获,思维拓展。反 思课 题四边形分类课 时1教目学的1、通过分类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正方形,体会每种四边形的特点。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3、通过对话交流,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重难点点通过分类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正方形,形的特点。体会每种四边教用学具三角尺教具、三角形模具教师活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一、创设情境今天,四边形的王国派来使臣,邀请我们去他们的王国参观,同学们喜欢去吗?出示各种四边形图。教二、自主探究,对话交流独立观察图形,小组交流话 题1:他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学话 题2:又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都看花了,但定眼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归纳:交流成功经验。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过话 题3: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你想研究些什么?话题4:你能说出你分类的情况吗?平行四边形中又特殊的两个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程三、巩固练习第3 2页-3 3页(所有练习)独立练习操作,小组交流3 3页1题:明确学过的图形的特征。四、总结,拓展在这节课的参观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课堂小结谈自己的收获。反 思课 题图案欣赏课时1教 学目的1、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2、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3、通过对话交流,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点点重难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教用挂图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一、欣赏图案教呈现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欣赏,漂亮吗?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出示各种美丽图形。独立观察图形,小组交流。二、自主探究,构建教学模型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学1、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你可以制作出来吗?2、其他图案的基本图案是什么?怎样制作的?归纳:交流成功经验。平移旋转过3、活动:教材第36页。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制作。独立练习操作,小组交流。三、总结明确学过的图形的特征。程1、在附页中设计你喜欢的图案。2、回家收集漂亮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到全班交流。课堂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反 思课 题数图形中的学问课时1教 学目的1、体会到在数图形中有许多规律可寻,有些可以与数列相对应。2、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3、通过对话交流,实际操作寻找规律。点点重难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学具教用挂图、图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一、创设情境教学出示小猫图案和人脸图案你看出这两个图案又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数一数又几个三角形,人脸图案中又几个正方形。小猫图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容易,但是人像图对于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独立观察图形,小组交流。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归纳:交流成功经验。过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数清楚,为什么?2、对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你有办法可以数得不重复、不遗漏吗?3、我们可以用分类的办法。(基本图形)4、练习:第36页练一练。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独立练习操作,小组交流。明确学过的图形的特征。课堂小结程三、总结谈谈自己的收获1、第36页第2题。发现什么规律?四、拓展数学游戏:层层叠反 思2、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3、通过学习小数乘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课 题小数乘法课 时11、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3艮的得数。点点宜隹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学具教用挂图反 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一、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吗?今天,我们来个网上模拟购物。学生看图进行购物。要求说出买什么,卖多少,付多少钱?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刚才同学们都购过物了,老师想买3跟棒棒糖,请你们帮老师算算。我该付多少钱?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算0.2X3的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计算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小数乘法的意义?2、完 成P41的涂一涂,做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3、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和 第3题四、总结对于学生提出的乘法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学生列式,尝试计算。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算0.2X 3的归 纳: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直接用乘法算;也又可能利用单位换算完成整数计算;也有可能直观地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交流成功经验。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独立练习操作,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课题小数点搬家(1)课时1教 学目 的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引导学生从特例中进行归纳,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3、通过生活实际的分析,对话交流理解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点点重难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学具教用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一、观察情境图,明确观察任务。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那种商品最贵,那种最便宜?2、(板书出三种价格:8.00元、0.80元、0.08元)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小怎样?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先观察两个小数0.80、8.00,小数点是向那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2、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变化?你是怎样想的?3、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尝试P42的算一算。2、练一练。完成书后的算一算,集体订正。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 题。四、总结谈谈你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交流。全班交流总结:它们都有数字 8 和 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论。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 大 1 0 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归 纳: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直接用乘法算,最后看是几位小;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缩小10倍、100倍独立练习,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反 思课 题街心广场 课时1教 学目 的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2、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3、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点点重难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学具教用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一、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一张测量表:这事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 据 算 出 它 们 的 面 积吗?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话 题1:街心广场面积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话 题2: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街心广场面积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话 题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试一试2、填一填3、根据上面的发现,完成练一练的 第1题、第2题。四、总结谈谈你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交流全班交流总结:它们都有数字8和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论。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 大1 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归纳: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直接用乘法算,最后看是几位小;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缩小1 0倍、1 0 0倍独立练习,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反反 思思课 题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课 时1教 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2、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3、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点点重难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学具教用挂图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教一、创设问题情境:读信息,呈现世界人口的几组数据(1 9 9 9 年 1 0 月 1 2 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 0 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按最近2 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 力 口 2.6 人。)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学过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话题1: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话题2:如果用竖式计算,你怎样列竖式?话题3: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列式:2.6 X6 0=(请几个学生板书)鼓励学生讨论“平均每秒增加 2.6”是什么意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根据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程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试一试2、填一填3、学生尝试计算3.4 X2 1 1.2 4 X1.74.4 7 X0.7 2 3.5 X2 8四、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谈你有什么收获?根据第1 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完后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又什么关系。谈谈自己的收获。反 思课 题包 装课时1教 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2、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养成节约意识。3、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点点重难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学具教用挂图教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创设问题情境为了鼓励学习进步的学生,班级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的同学自愿用零用钱买了一些奖品,买来奖品后,大家又想把礼品进行包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学装,可是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话 题 1:两个数都是小数怎么办加多少人?列式:2.6 X6 0=呢?(请几个学生板书)过话 题 2:如果用竖式计算,你在呢样列竖式?话题3:乘法的积一定比乘数大根 据 第 1 算式求下面2个算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程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的。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完后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1 试一试间又什么关系。2、练 一 练(1-6题)四、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也可以谈你又什么收获?反 思课 题包 装课 时2教 学目 的1、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2、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3,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点点重难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学具教用挂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一、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1、先让学生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教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2、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先估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学3、让学生完成“试一试”。让学加多少人?列式:2.6X60=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请几个学生板书)过4、小结竖式计算方法。根 据 第 1算式求下面2 个算二、练一练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完第 1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后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小数交流。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又什么关系。程第 4 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三、总结谈谈自己的收获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谈你有什么收获?反 思课 题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课 时1教 学目 的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2、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3、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点点重难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学具教用教学卡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问题情境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蜡蝙是目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教前人们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钟大约报。爬行2.1米,在树上爬行的速度是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地面上的2.15倍解决。二、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