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猫》教学意图.pdf
猫教学意图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2.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3.体会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形成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二、教学重点: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2.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对 话 法 情 境 法 品 析 法第五单元解析人文主题:本 单 元 围 绕“生命之趣”的内容主题编排了 猫 动物笑谈 狼3篇 课 文,这是一组写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 学 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语 文 要素:学习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画出重要语句,学会做摘录。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况文章的中心意思。从而巩固默读的技巧,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在默 读 中,要将注意力从字句逐渐过渡到句子主干,再进一步抓住段落的中心句,理解所读文章的深层意蕴。猫解析人文主题:体会作者对生命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深沉思索。语 文 要素:学习默 读,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语言:空有兽王之脉,却行逮鼠之差。(打一动物)谜 底:猫。(投影仪播放猫的图片或短视频)通过刚才的几幅图片(小视频),我们能够了解到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小动物。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设计意图】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语言:文中写了几只猫?每只猫的来历和结局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关键要素,思考并回答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 确:写 我 家 三 次 养 猫 的 经 历:猫病死我辛酸,猫丢失我怅然,猫冤死我悔恨。文章围绕中心续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 失 一 再 得 猫 再 养 猫 一一 再 亡 失 一 复 得 猫 复养猫复 亡 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这三次在内容上也是疏密相间的,第二次比第一次详细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又详细一些,文章波澜起伏,感情色彩越来越浓厚。2.阅读课文,自主完成下表。第一只猫 第 二 只 猫 第 三 只 猫来历外形性情家中地位结局教师语言:全文写了“我 养的三只猫,请你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选取不同角度,以 从方面来看这是一只 的猫 这句话来谈谈小猫。明 确:从颜色方面:如雪的花白猫,黄 猫,脏兮兮的花白猫从性情方面:很活泼的猫,更活泼的猫,很忧郁的猫。从家中地位方面:招人喜欢的猫(被宠爱的小猫),宠爰有加的猫,若有如无的猫(遭冷遇的小猫)。从结局方面:病死的小猫,丢失的小猫,冤死的小猫。从养猫人的心情:让人心酸的小(白)猫,让人怅然的小(黄)猫,让人自责的小(花)猫。对于学生说出的符合题意的句子均予以肯定。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明确: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 我 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 我 耿耿于怀。【设计意图】整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三个跟养猫有关的故事。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学生活动:比较分析三只猫的遭遇,深入探究,理解内容。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明确:如 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 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2.第二只猫的 更有趣,更 活 泼 ,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 不怕生人 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了它的性情;会爬树 捉蝴蝶 会捉鼠”等表现了它的本领。3.第三只猫的 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明确: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 毛被烧脱好几块 忧郁 懒惰。4 .我 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实际上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明确: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根 据 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设计意图】比较中,了解三只猫的异同及作者一家的情感倾向。主旨探究,拓展延伸学生活动:圈画关键语句,交流讨论。1.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提供背景资料: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 逢“五四 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 观 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明 确: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2.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 从 我 和 第 三 只 猫 两 个 角 度 谈 一 谈。明 确:从 我 的 角 度: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2)从 第 三 只 猫 的 角 度: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因此要免遭厄运,需自我完姜口 O【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全面把握文章的主题。课后活动课 后 活 动:根据文章内容,发挥你的想象推断一下第三只猫凝望鸟时可能会想些什么?【设计意图】补白文章内容,深化理解。探究第三只猫教 师 语 言: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 多?学 生 活 动:精 读 赏 析:153 4自然段,完成以下案件审查。(1)案发现场:明 确: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2)犯罪嫌疑人:明确:那只丑猫。(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明确:A 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B 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明确: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明确:事实真相是,鸟被另外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这只丑猫!(6)案件定性:明确:冤案!(7)案件反思:在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后,我 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造成冤案,我的过失是什么?明确:根本原因就是我对那只丑猫有偏见!对三只猫,我和家人的感情是有区别的。正因为我的偏见,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难过。【设计意图】关注第三只猫,复盘案件,理解作者的反思与悔恨。品味语言,探究情感教师语言: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妙,最有表现力。学生活动:梳理思路,回答问题。示例一: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示例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示 例 三:“扑过来抢,又 扑 过 去 抢,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示 例 四: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跃 跑 这 两 个 动 词 传 神、形象地写出了第二只猫的轻捷活泼。2.第二只猫死后,作 者 写 道:自 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 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明 确: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好久不想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 任 在 我。我 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并最终致其死亡,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了永不养猫的想法。【设计意图】从语言入手,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分析写作技巧1.请 将 芙 蓉 鸟 事 件 的 始 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明 确:有六个情节,小 标 题 可 依 次 拟 为 买 鸟 凝 望 被 疑 蒙 冤 受 罚 真 相 。前五个情节是详细叙述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 示 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2.本文多处设置了伏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明 确: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不怕生人、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有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 作 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3.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 只 猫?明 确: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 情 忧 郁,不喜欢玩游戏与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形成对比。因 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 是 只 若 有 若 无 的 动 物 ,连最爱猫的三妹”对 于 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 我 的 过 失 之 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4.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明 确:作 品 中 的 我 ,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 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这 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 我 在文章中的 地 位,借 我 之 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设计意图】从写法上进一步把握内容。课后活动课 后 活 动: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者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大家讨论一下,如何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设计意图】以写促读,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