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高考地理热重难点06人口-2021高考地理(解析版).pdf

    • 资源ID:89817659       资源大小:3.92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高考地理热重难点06人口-2021高考地理(解析版).pdf

    重难点0 6大口K重难点解读人口部分的考查重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是人口迁移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等。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新的时期,无论是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还是性别结构、知识结构等,又或者人口迁移等都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立足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人口迁移量、人口变化等数据资料,继续考查人口变化特点和人口问题,仍是命题热点趋势。这部分题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均以数据图表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地理数据与地理图表间的转化能力。K典例探究1 1(2020 全国卷三)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明、%嚎嚏嗯混尺/4.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A.20012005 年 B.19911995 年C.19811985 年 D.19711975 年5.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6.推 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 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答案】4.D 5.C 6.B【解析】【4题详解】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 是 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 正确,ABC错误。故选D。【5 题详解】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 正确。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A 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 错误。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太快,D 错误。故选C。【6 题详解】推 测 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 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 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 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 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 即 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 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再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 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 错误。故选B。(2020 江苏省高考卷)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双选)23.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2 4.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答案】23.AC 24.CD【解析】【23题详解】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1982年-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A 正确。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向上升后下降再上升,B 错误。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C 正确。但是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年-1987年较快,1987年-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D 错误。故选AC。【24题详解】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A 错误,C 正确。各地户籍则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B 错误。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D 正确。故选CD。(2020 天津卷)下表为2000和 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读表,完成下面小题。2000 年排名2010 年排名广东1505121501浙江369211822上海31338983江苏25447384北京24657055福建21564326天津73122997山东103102118新箱14171809辽宁104917910内蒙古55151441 1河北931 114012云南1168123138.据 表 1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 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 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9.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答案】8.B 9.D【解析】【8题详解】据表中数据分析,东部经济地带跨省流入数量较多,西部较少,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数量不均衡,A错误。表中东部经济地带省份2010年流入人数较2000年均在增加,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因此 B 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西部省份中新疆流入人数大于云南,因 此 C 错误。据表中数据计算,上海增速为约为186.9%,北京增速约为186.5乐 天津增速约为309.6%,天津增速最快,D错误。故选B。【9 题详解】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差距,广东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正确。交通发达、生态环境、政府鼓励等均不是最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I),【点睛】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 12个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 个省、区。该带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之间。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敏9 个省、自治区。本带地处我国的西部,深入内陆,地势较高,地域辽阔,人口较少。K备考秘籍人口专题在复习中针对基础知识要注意梳理清楚人口变化的类型(自然变化和机械变化),掌握一些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变化,如人口超过1 亿的国家名称及人口数量、中国人口前几位的省份等,并注意适当扩展一些课本外关于人口的概念,如人口红利、人口抚养比、人口净迁移率等。本部分试题多以数据图表等为考查方式,可见注重考查学生观察图表、分析数据的能力,因此在平时复习中要多呈以典型图表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学会准确归纳图表所传递的信息。K重难点突破X1.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考向透析本部分考题往往通过最新的社会热点如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等为背景资料,考查人口政策变化对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人口增长材料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增长模式,说明出现的人口问题并分析原因。而人口问题可以设问的角度比较多,如增长快慢的问题,人口结构问题(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等。其中年龄结构导致的社会问题(如老龄化)是一个重点方向,因此要多注意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带来的社会问题。学法指导(1)注重培养图表阅读能力,如多坐标曲线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等。要掌握人口增长特征相关的数字表征,如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的划分标准,如自然增长率现以上为高增长率,以下为低增长率;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是60岁以上占到10%,65岁以上占到7%为人口老龄化等;0-14岁划归为少年儿童,14-64岁为劳动力人口,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等。(2)判定人口问题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明确由于人口增长(或年龄结构)产生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和老龄化问题;二是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提取;三是对题目给定有关人口新概念的理解,如人口红利、老少比等,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2.人口迁移现象 考向透析考查重点围绕在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考查。试题以图文形式呈现的统计资料或区域图为载体,依托热点背景材料或者国家人口政策调整及区域经济、城乡发展成就,考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通过对人口迁移材料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空间变化,分析其原因与产生的影响。学法指导(1)宏观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现象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人口迁移现象人口迁移是由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拉力因素主要指迁入地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迁入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工业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等对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推力因素主要指迁出地促使人口迁出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恶化、经济落后等。阻力因素主要指交通不便等是阻碍人口迁移的因素。特别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下,站在不同角度,推拉力的含义有时会发生改变,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向外转移,大量的劳动力也随之发生迁移。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因此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2)微观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因此某具体案例中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应辩证地分析。如美国老年人向西部迁移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中国老年人迁移的主要因素可能更多地是家庭因素。及艮时检测(2 0 2 0 北京高三期末)下图为我国1 949年以来历年出生人口总数统计图。2 0 1 6年,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结合图,可知我国()A.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出生人口逐年下降B.本世纪以来人口出生率的降幅逐年加大C.本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D.当前人口总数逐年下降,就业压力减轻2.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不明显人口的迁移率迅速提高产业升级更需要高素质人才青少年的抚养成本增高A.B.C.D.【答案】1.C 2.D【解析】1.20世纪80年代年以来,出生人口波动下降,A错误。图中无法体现出生率的变化,B错误。本世纪以来新生儿数量不断减少,老龄化程度加剧,C正确。我国人口增长依然是正增长,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图中无法体现人口总数的变化,D错误。故选C。2.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明显,错误:人口的迁移率与二孩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关系不大,错误;产业升级更需要高素质人才,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投入更高,青少年的抚养成本增高,经济面临较大的压力,形成阻碍二孩生育的重要因素,正确。故选D。【点睛】“全面二孩”政策的遇冷和生育意愿的低迷,既是由于生育观念的改变,也是因为整个养育体系从成本到精力的奢侈品化。(2021 重庆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币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下 图 示 意 20002014年伦敦、成都、海口、唐山四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该时期人口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单(该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Q-S-:-1-0r一一-一()如华吗袈虻-T-7-6-5-4-3-2-1 0人口密度增长率()123.处于城市化进程后期的是()A.甲 B.乙 C.丙 D.T4.20002014年乙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变化,表 明 该 城 市()A.规模快速扩张 B.用地结构优化C.人口密度增加 D.城市化水平下降【答案】3.D 4.A【解析】3.考查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分析,城市化后期的特点是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据此进行分析在图中的甲乙内丁四城市中,甲城市人密度增长率为负值,加上其城市用地增长率最低,说明目前甲城市目前发展缓慢,加上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该城市处于城市化的后期,A 正确。丙城市人 口密度增长率虽然为负值,但与甲相比,数值较高,加上城市用地增长率大于0,说明丙城市目前城市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乙城市城市用地规模增加,未处于城市化后期;丁此阶段城市人口密度增加,说明城市化的进程增加,未达到城市化后期,因此 BCD错误。故 选 D。4.据图可知,2000 2014年乙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增长率最高,但是乙城市城市人口密度增长率下降,说明乙城市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 口密度减少,城市用地结构不优化;至于城市化水平应为上升,A 正确,BCD错误,故 选 A。(2 0 2 1 四川高三期末)城市景观格局对下垫面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下图为2 0 1 7年通过遥感得到的我国某平原地区省会城市夏季、冬季下垫面平均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示意图。研究证明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比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产生的热岛更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 一1【:I-1$52 6 10 14 18 22 26 30距市中心距离/km5 .该城市位于()A.松嫩平原B.华北平原C.江汉平原D.珠江三角洲6 .距市中心1 6 k m附近的城市功能区应是()A.住宅区B.仓储区C.商业区D.工业区7 .推断距市中心2 m范内的主体景观最可能是()A.林草 B.水域 C.建筑 D.广场【答案】5.C 6.D 7.B【解析】5.读图可知,该地冬季均温在6.5 -8.5 7之间,可以推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松嫩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温带,故A B错,江汉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故C正确,而珠三角纬度较江汉平原低,多数属于热带地区,冬季温度较高,故D错。6 .据图可知,距市中心1 6 k m附近冬季、夏季气温都较高,说明热岛效应较强,工业区排放的热量和废气较多,所以该区域应该是工业区,故D正确,自然排除A B C。7 .据图可知,距市中心2 m范围内,夏季均温较低、冬季均温较高,说明是水域调节了气温,水的比热容大,冬季降温慢,夏季增温慢,故B正确,自然排除A C D。(2021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下图示意安徽省2012-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及户籍常8.图示期间安徽省()A.人口迁移以净迂人为主 B.常住人口数量多于户籍人口数量C.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D.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距缩小9.安徽省户籍常住比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A.户籍制度调整 B.生态环境改善C.生育政策改变 D.就业机会增加【答案】8.D 9.D【解析】8.由图可知,2012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相比,常住人口一直小于户籍人口,说明人口向外流动,A 错误。人口迁移常住人口数量一直少于户籍人口数量,B 错误。由于人口向外流动,且流出的人口大多是青壮年,老年人口比例应该是增加的,C 错误。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数量差距在逐渐缩小,D 正确。故选Do9.由图可知,户籍常住比呈下降趋势,说明常住人口增加,出现劳动力回流现象,而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所以是安徽省就业机会增加,吸引劳动力回流,D 正确。故选D。(2021 河北高三期末)人 口变化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趋势。在一线城市上海市,人口的增减也体现了多级的特点,总体的趋势是市中心人口减少,城市边缘人口增加,偏远城镇人口减少。下图示意上海市区及郊县人口密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0 .上海市中心人口减少,反映出城市中心区()A.产业萎缩,环境质量差 B.人去楼空,趋于空心化C.房价昂贵,基础设施落后陈旧 D.商务用地扩大,住宅用地减少1 1 .上海市偏远城镇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A.生活状况差 B.经济发展缓慢 C.交通闭塞 D.基础教育落后【答案】1 0.D 1 1.B【解析】1 0 .上海市中心人口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传统工业的搬迁和老住宅区的拆迁,城市中心区发展高端服务业,商务用地扩大,住宅用地减少,D正确。1 1 .上海市偏远城镇,因远离上海市区,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经济发展缓慢,迫使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B正确。(2 0 2 1 甘肃高三)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衡量劳动年龄人口对于老年人口的负担程度,近年来,人们更多地用老年抚养比的倒数即人口潜在支持比,来度量就业人口的代际负担。下表示意2 0 0 0-2 0 1 9 年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四个国家人口潜在支持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00 年3.91 4.05.01 0.0201 9 年1.81 0.535.71 2.表中最可能表示日本的是(A.B.C.D.13.近二十年来,四国人口潜在支持比均为下降趋势,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人口基数大 B.死亡率上升 C.出生率下降 D.海外移民增多14.下列措施可显著提高人口潜在支持比的是()A.加快产业升级 B.提高医疗水平 C.进行跨国合作 D.延迟退休年龄【答案】12.A 13.C 14.D【解析】12.根据题干可知,人口潜在支持比即为劳动年龄人口数与老年人口数之比,比值越小,老年人口比重越大,人口老龄化程度越严重,反之,人口老龄化程度越小。表中四个国家中,I I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大,人口潜在支持比最小,且潜在支持比呈下降趋势,最可能是日本,A正确。美国最早进入现代模式,老年人口比重大,但由于外来移民多,青壮年比重后来又有所增加,人口潜在支持较低,是美国,C错误。印度人口处于高低高模式,青壮年比重最大,且现在人口潜在支持比最高,印度,B错误。中国正处于老龄化人口过程,中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人口潜在支持比较大,且潜在支持比呈下降趋势,是中国,D错误。故选Ao13.由图表可知,人口潜在支持比下降,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这与出生率持续下降有关,C正确。故选C。14.由所学知可知,可显著提高人口潜在支持比,可以延迟退休年龄,可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年非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进而提高人口潜在支持比,D正确。提高医疗水平,人口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增大,人口潜在支持比减小,B错误。加快产业升级、进行跨国合作均不能提高人口潜在支持比,A、B错误。故选D。(2021 江苏高三月考)我国某省级行政区面积为122.84万平方千米,2019年总人口 337.15万人,下图为现行发展模式下该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下表为该地区部分产业的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强度,其中COD为水化学需氧量,用于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多少。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产业水资源消耗(m3/万元)C0 D(kg/万元)土地利用(hm2/亿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79.41 2.0 933.1 9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90 8.460.692 0 0.0 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 0 6.54.881 1 2.63造纸及纸制品业450.3390.2 81 88.41旅游业2 4.639.852.8815.该省级行政区()A.水源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B.生态脆弱,以畜牧业为主C.地狭人稠,产业基础好 D.历史悠久,开发程度高16.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结果,该地未来大力发展的产业可能有()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旅游业A.B.C.D.【答案】15.B 16.C【解析】15.该省级行政区面积为122.84万平方千米,面积辽阔,按照水资源承载力来看,水资源承载力下可供养的人口为4.05亿人,说明该省水源充沛;土地资源承载力下可供养人口 0.04亿人,可推测适合耕作的土地面积小,结合该省2019年总人口 337.15万人等信息可推测,该省级行政区为西藏,水源充足,生态脆弱,以畜牧业为主;地广人稀,产业基础较差;开发程度较低。B正确,ACD错,故选B。16.注意材料信息“其中COD为水化学需氧量,用于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多少”。造纸及纸制品业COD高达90.28,对环境的污染大,不是该地未来大力发展的产业,错,排除BD;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旅游业的COD较小,同时,对水资源的消耗不是很大,适合发展,正确;相比于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而言,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水资源消耗较小,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对水资源消耗巨大,所以该地未来发展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更为适宜,正确,错。故选C。【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材料中土地面积、人口数量以及图示信息中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等信息明确区域位置;结合表格中资源消耗、COD大小等信息综合判断该地区未来可大力发展的产业,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2021 天津高三期末)根据每个县域单元占全区域的面积和人口百分比,可以绘制出 面积一人口洛伦斯曲线。下图中,实线表示我国某区域(324个县域单元)的“面积一人口洛伦斯曲线,虚线表示绝对均衡线。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080604020017.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判断是()A.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呈正相关 B.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C.人口比重小的县域,环境承载力更大 D.人口均衡分布更利于该区域的发展18.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江淮地区0 20 40 60 80 100人口累计比例(%)(塞七眼邕【答案】17.B 18.A【解析】17.据图中信息,8 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所以该区域人口分布极不均衡,曲线远离虚线均衡线,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不呈正相关,A错误,B正确 人口比重小的县域,可能生态环境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难以承载更多人口,C错误。该地区人口均衡分布极不均衡,不利于该区域的发展,D错误。故选B。1 8.图示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说明区域环境差异较大,最有可能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引发人口分布差异较大,A正确。华 北 地 区、华南地区和江淮地区县域单元间环境因素差异较小,人口分布区域差异较小,BCD 错误。故选A。【点睛】图中8 3%土地分布20%人口,8 0%人口分布在不足20%的土地上,说明区域人口密度悬殊,人口分布极不均衡。(20 21 北京高三期末)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 中国发展报告20 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中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下图为我国19 9 0 年210 0 年 6 5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比重变化趋势及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B.20 7 5年之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开始明显减少C.19 9 0 年我国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5%,进入老龄化社会D.未来40 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迅速2 0.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将会带来的影响有()社会负担加重法定退休年龄降低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为养老服务业带来机遇A.B.C.D.【答案】19.D 20.C【解析】19 .读图可知,我国6 5 岁以上人口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而 6 5 岁以上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错。我国 6 5 岁人口开始减少在20 60 年,B错。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比例应该是6 5 岁以上人口占比在7%,C错。未来 40 年时间里,我国6 5 岁以上老年人口由20 20 年 的 1.7 亿增加到20 60 年的4.2亿,增长迅速,D 对。故选 D。20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使得社会负担加重,法定退休年龄延迟,人们的养老和医疗占消费比例上升,消费结构变化,同时,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带来机遇,对,错。故选C。【点睛】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 0 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 0%,新标准是6 5 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 0 2 1 河北高三新高考模拟演练)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下图)是一条全国尺度最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它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1)说明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年降水量4 0 0 毫米等值线的原因。(2)说明兰州至武威一线人口密度突变线突破年降水量4 0 0 毫米等值线的原因。(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这条人口密度突变线今后能否被突破。【答案】21.(1)该段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且一年寒冷季节很长,地面冻土广布,不利于发展农业及人们生活,所以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2)兰州至武威一线位于黄河上游,虽然降水较少,但是有黄河流经,河流水量较大,生产生活用水较充足;该段纬度较低,位于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较适宜。(3)能够被突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密度突变线以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人H密度增加;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使得生活和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人口密度增加。不能被突破: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且西部地区居民不断向东部经济发达区迁移,使得西部地区人口更加稀疏;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牧区,草场退化,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详解】(D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说明该区域人口密度较低;而位于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以东,说明降水并非影响因素,主要原因应为该段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且一年寒冷季节很长,地面冻土广布,不利于发展农业及人们生活,所以人口密度较小。(2)本题主要考查兰州至武威一线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可以从水源、气候(气温)、地形等方面分析该地适宜居住的条件。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段位于黄河上游,河流水量较大,生产生活用水较充足;相较于东北地区,纬度较低;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较适宜。(3)本题需要回答正反两个方面。如果认为人口密度突变线能够被突破,可以回答的观点有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人口密度也相应增加,南水北调工程也能够缓解西部地区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如果认为不能被突破,可以回答的观点有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且还有不断向东部地区迁移的趋势,人口稀疏。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生态环境脆弱,盲目治理可能会使得当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环境人口容量降低,人口更加稀疏。22.(2021 北京高三期末)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2019年人口净迁入量/万人2019 年 GDP/亿元2018 年 GDP/亿元2019年GDP增长率/%杭,卜|55.415373.0513509.2深圳41.2226927.0924221.98成都25.117012.6515342.77(1)计算表中的GDP增长率,说出城市人口净迁入量与它们的关系。2 0 1 9 年成都由多年人口净迁入量负值城市变为全国前8的城市。(2)简析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答案】2 2.(1)增长率:1 3.8 0、1 1.1 7,1 0.8 8;关系:正相关。(2)东部相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活成本提高,竞争压力大:成都基础设施改善(政府政策吸引),大量产业转入,吸引大量人才和劳动力就近或返乡就业。【详解】(1)计算GDP的增长率,2 0 1 9 年 G D P 增长率/%=(2 0 1 9 年 G D P/亿元2 0 1 8 年 G D P/亿元)/2 0 1 8 年 G D P/亿元,依次代入即可。得出结果后,可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与G D P 增长率呈正相关。(2)本题考察成都经济发展的原因。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H的是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水平。而成都2 0 1 9 年以前,人口净迁入量为负值,人们外出打工较多,而近年来,东部地区生活成本提高,竞争压力增大,同时,成都市为了吸引人才就业和劳动力返乡,改善基础设施,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因此2 0 1 9 年成都由多年人口净迁入量负值城市变为全国前8的城市。2 3.(2 0 2 1 上海高三节选)2 0 2 0 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易地搬迁、东西协作、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黄土丘陵广布,人口超载,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了植被的普遍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大部分地方生存条件极差。1 9 9 6 年起,西海固地区人口大量外迁,部分迁至宁夏平原永宁县。材料二:永宁县地处贺兰山东麓,东临黄河,位于引黄灌区的中部。该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优惠的引商政策,提高酿酒葡萄的种植技术,改进酿造工艺,提升葡萄酒品质,全力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脱贫致富。近年来拟在原有户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养殖场及大型沼气建设。永宁县葡萄产业发展酿酒葡萄面积(万亩)建成酒庄面积2 0 1 99.2 61 42 0 2 0-2 0 2 5(规划)1 4.33 8葡萄种植产业链结构图(1)西海固地区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的角度,说明部分农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答案】2 3.(1)自然原因: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处在半湿润向半干卑过渡地带,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丘陵广布,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加剧水土流失;大部分荒山秃岭,缺少植被保护;土质疏松,极易被暴雨冲刷。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滥砍滥伐,超载过牧,以及不合理的开垦,使水土流失进步加剧。(2)使西海固地区人口减少,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详解】(1)西海固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要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角度分析。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人为原因主要是考虑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由材料“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黄土丘陵广布”说明该地位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度地带。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从地形看,多黄土丘陵,地势起伏大 水土流失严重。从人为因素看,“人口超载,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了植被的普遍退化,自然灾害频繁,”人口增长速度快,过度放牧、农垦等导致植被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2)西海固地区人口增长快,人口超载导致环境恶化,进而引发贫困。过去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存在恶性循环。人口外迁后,当地人口数量减少,有利于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活水平提高。从生态环境看,人口迁出,使得环境不会继续恶化。

    注意事项

    本文(2021高考地理热重难点06人口-2021高考地理(解析版).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