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数学教案(人教版)09-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pdf

    • 资源ID:89817917       资源大小:17.80MB        全文页数:17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数学教案(人教版)09-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pdf

    立体几何序言课教案设计一、充分认识序言课的重要性,是上好立体几何序言课的前提。立体几何序言课以课本中的“引言”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立体几何这门功课有一个粗略的整体性了解,在学习具体内容之前有一个积极的思想准备。通过序言课的教学,学生明白了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及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就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有的老师对序言课却不够重视,把已经十分抽象概括的“引言”进一步抽象概括,开课后草草儿句便开始了“平面”的教学。教师急急匆匆,学生稀里糊涂,极易给后继学习带来消极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在充分认识序言课重要性的前提下,认真组织教学,努力完成序言课的教学任务,对提高立体儿何课的教学效益是至关重要的。二、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是立体几何序言课的主要任务。部分学生认为立体儿何比平面儿何难学,存在畏惧心理;多数学生对能不能学好这门功课信心不足,对怎样学习这门功课心中无数。这种消极心理状态必然会给学习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在序言课教学中,应把排除上述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作为首先任务。1.尽量引用实例。“引言”中指出,“建造厂房、制造机器、修筑堤坝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空间图形的问题。”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立体几何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我们在序言课上展示学校教学楼的建筑图纸,学生争相观看,兴趣盎然,并能辨认出:“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教者由此指出:“没有立体几何知识,这张图纸是画不出来的。”“同学们能从图纸上看出是我们的教学楼,这说明大家已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正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有这样好的基础,何愁学不好它?”听到这些鼓励,学生常露出自信的微笑。2.巧用教具、模型。要求学生自制简单几何体的模型这样在序言课上就可以让学生观看前届学生自制的各种模型。那些自制的模型,有纸质的,有木质的,有用铅丝做的,也有用粘土做的,看颜色,五彩缤纷,望形状,新颖别致。学生看了这些精美的并留有制作者姓名的模型后,赞叹不已,大 有“跃跃欲试”之势。借助模型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平面图形时产生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例如,在黑板上画出图1,不少学生乍一看认为这是一个平面图形,当教师指出这是一个空间图形的直观图时,有的学生认为小平行四边形凹在后面,有的学生认为小平行四边形凸在前而,因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很快意见趋于统一:两种情况都可能存在。接着教师出示用硬纸板做的模型,学生观物思图,看图想物,终于形成了强烈的立体感。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2和 图3,并用模型示范,学生不仅分清了两种不同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立体几何新鲜有趣,就 能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加强知识联系。立几知识与学生已掌握的平面几何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序言课中有目的地加强这种联系有助于消除学生怕学、厌学的心理障碍,增强学好立体儿何的信心。当教师把模型放上讲台时,学生认出模型中的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教师指出:这些儿何体在小学大家就已经学过,现在学习立体儿何,就是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几何体的性质。”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立体几何并不陌生。教师还可以问学生:“两条直线相交有儿个交点?两个平面相交有儿条交线?”用教具演示后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再问:“几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几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学生会不加思索回答:两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两个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这时教师用两个指头试图将一块硬纸板顶住,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位置总不能成功,引得学生一阵哄笑,不少学生也拿出作业本做试验。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告诉学生:“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有密切的联系,它们研究的对象虽然不同,但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内容(性质、画法、计算和应用)基本相同。”这就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立几是学习平几的自然延续。三、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学好立体几何是序言课教学的落脚点。有些老师常在序言课上板着面孔提出要“认真听讲,认真做好作业,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的要求,这些自学生跨进校门之日起就听惯了的老调,并没有多少效果。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因为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被点燃以后,便自然想到:“我们怎样才能学好立几知识呢?经过讨论以后,教师再归纳得出学好立儿的主要方法:加强与平儿知识的联系,注意用对比的方法区别异同,掌握实质;注意对实物、教具和模型的观察和分析,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自己动手制作模型,以加深对立儿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了学好第一章,我们要求学生准备好硬纸板三块(代平面用),竹针或铅丝四根(代直线用),在学习中随时进行模型演示,以逐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平面立体几何课程是初等几何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在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以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以及它们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演绎法为研究方法.通过立体几何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平面图形延拓至空间图形,完成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平面的概念和平面的性质是立体几何全部理论的基础.平面,是现实世界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形态的数学抽象,在立体几何中是只描述而不定义的原始概念,但平面是把三维空间图形转化为二维平面图形的主要媒介,在立体几何问题平面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 .“平面”是空间图形的基本元素,很多空间图形的面都是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及其性质是初中平面几何的主要学习内容,因此,要建立起 空间问题平面化”的观点.2 .虽然日常生活中的平面物体有一定的局限,但作为立体儿何中的“平面”无大小之分,是无限延展的.3 .平面可用图形表示,也可用符号表示,应理清与其它图形表示法的联系与区别.(-)能力训练点1 .通过“平面”概念的教学,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如平面的无限延展性.2 .由叙述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培养语言转换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通俗意义上的平面到数学意义上的平面的学习,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由点、直线、平面间内在的联系逐渐形成“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辩证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I.教学重点(1)从客观存在的平面物体抽象出“平面”概念.(2)掌握点、直线、平面间的相互关系,并会用文字、图形、符号语言正确表示.(3)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2 .教学难点(1)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2)集合概念的符号语言的正确使用.3 .解决办法(1)借助实物操作,抽象出“平面”概念.(2)运用正迁移规律,将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类比于平面的无限延展性.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准备好纸板三块,纸盒一个,小竹签四根.纸板作为平面的模型,纸盒用于观察平面的位置,以便同画出的图形比较,小竹签用于表示直线.五、教学步骤(-)明确目标1 .能够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中所说的“平面”.2 .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3 .正确地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整体感知“立体儿何”作为一门学生刚开始学习的学科,其内容对学生来说基本上是完全陌生的,应 以“讲授法的主,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空间想象力.本课是“立体几何”的起始课,应先把这一学科的内容作一大概介绍,包括课本的知识结构,“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立体几何的方法和作用等.而后引入“平面”概念,以类比的方式,联系直线的无限延伸性去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突破教学难点.在 进 行“平面的画法”教学时,不仅要会画水平放置的平面,还应会画直立的平面和相交 平 面(包括有部分被遮住的相交平面).在用字母表示点、直线、平面三者间的关系时,应指明是借用了集合语句,并用列表法将这些关系归类,以便作为初学者的学生便于比较、记忆和运用.(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A.引言师:以往我们所学的几何是平面几何,研究的是平面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应用.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立体几何.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及应用.它使得我们的学习内容从二维平面上升到三维空间,因此,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把三维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二维平面图形问题,这也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一个重要方法.立体几何一书共分两章:第一章“直线和平面”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第二章“多面体和旋转体”是理论知识的运用,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之中.B.平面1.平面的特点师:现在我们来看手中的纸盒,它是由几个面构成的?生:6个面.师:对,这六个面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还有哪些面留给我们平面的形象呢?生:桌面、黑板、地面、海平面等.师:对,这些物体是生活中所说的平面,但还不能算是数学意义上的平面,因为它们是有限的面.再如海平面上有波涛,当我们想象它是一平如镜时,它有什么特点呢?生:很大、很平.师:对,平面是个不加定义的概念,具 有“平”、“无限延展”、“无厚薄”的特点.一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两部分,这正如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一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两部分,我们所画的只是一条直线的 部分.因此,刚才所说的物体如果是平的,也只是它所 在 平 面 的 部分.2.平面的画法师:同学们从小就会画平面,是否记得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生:平行四边形.师:对,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但有时不,如四面体(图1 T),又如三个平 面 相 交 且 交 于 一 点(图1 2).注意,在画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时,所表示的平面如果是水平平面,通常把锐角画成4 5 ,横 边 画 成 邻 边 的 两 倍(图1-3);如 果 是 非 水 平 平 面,只要画成平行四边形,如 直 立 平 面(图1 4);如 果 儿 个 平 面 画 在 一 起,当一个平面有一部分被另 一 个 平 面 遮 住 时,应 把 被 遮 部 分 的 线 段 画 成 虚 线 或 不 画(图 5).请看课本中有关内容.3 .平面的表示法师:平面的表示法有如下几种:(1)在 一个希腊 字 母a、0、Y的 前 面 加“平面”二 字,如 平 面a、平 面8、平 面Y等,且字母通常写在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锐角 内(图1 3、图1 5);(2)用 平 行 四 边 形 的 四 个 字 母 表 示,如 平 面A B C D(图1-4);(3)用 表 示 平 行 四 边 形 的 两 个 相 对 顶 点 的 字 母 来 表 示,如 平 面A C(图 1-4).4.点、直 线、平面之间的基本关系师:空间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直线、平面.从运动的观点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从而可以把直线、平面看成是点的集合,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除了用文字和图形表示外,还可借用集合中的符号语言来表示.规定直线用两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点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而平面则用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以下各种情形要用小竹签和纸板示范).参 图1 6.师:可见,集 合 中“e”的符号只能用于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的关系,“u”和n”符号膜用于亶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虽然借用于集合符号,但在读法上仍用几何语言.【练习】练习一 1.能不能说一个平面长4 米,宽5 米?为什么?能不能说矩形长3米,宽2 米?“这个矩形是平面的一部分”的说法是否正确?2.观察图1一7、图 1一8 的甲、乙两个图形,用模型来说明它们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并用字母表示各平面.点A在直线让(或直线避过点A )aAW a素集间关元与合的系点A在直线的卜(或直线a不经过点A )AaA任a点A在平面a内(或平面盘过点A )/“/点A在平面a外(或平面a经过直线a)AA芸a直线a在平面a内(或平面经过直线a)&u a直线a在平面a外(或直线a与平面a不相交)-a7ad a直线a与平面a相交于点AaA a 二A个合的系两集间关_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AaOb=A平面a与平面p相交于直线aa A P=a附注:(1)讲评图1 7 时,用书作示意,对直线的可见部分与不可见部分加以区别.图1-7 图1-8(2)讲评图1 8 时,出示模型,对可见棱与不可见棱加以区别.练习二 试用集合符号表示:(1)点A在直线1 上,点B不在直线上;(2)点A在平面a 内,而点B不在平面a 内.(四)总结、扩展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立体几何是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上对几何的继续研究,研究的对象是空间图形,主要研究空间图形的画法、性质、计算以及应用.今天首先学习了平面的画法和表示法,以及点、直线、平面间基本关系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关系的转换,为下一节课学习平面的基本性质作准备.六、布置作业1 .阅读立体几何课本有关“平面”的内容.2 .试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列各语句,并画出图形:(1)点A在平面a内,但不在平面B内;(2)直线a 经过不属于平面a的点A,且a不在平面a内;(3)平面a与平面6相交于直线1,且 1 经过点P;(4)直线1 经过平面a外一点P,且与平面a相交于点M.7.根得以下集合语言,分别径出留影.(I)A W a.CAB.(2)A a.a c aMAtfai(3)aHb=P,ed Q,bu a.4.预 习“平面的基本性质”.七、板书设计0 1-3、3914 图 1-5C 1 )(2)(3).平8 f f点(4)(5)(6)2.平的 法里(示;去fiat-K ffll-2(7)(S)(9)3.圣 宜 晚 刊 这 阿 两 事 关 箓S U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演绎推理的逻辑依据.平面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三条公理及其重要推论来刻划的,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从具体的直观形象到严格的数学表述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从直觉思维上升至分析思维,使学生的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平面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三个与平面的特征有关的公理来规定的.1.公 理1说明了平面与曲面的本质区别.通过直线的 直”来刻划平面的“平”,通过直线的“无限延伸”来描述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它既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又是检验平面的方法.2.公理2揭示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主要特征,提供了确定两个平面交线的方法.3.公理3及其三个推论是空间里确定一个平面位置的方法与途径,而确定平面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重要条件,这个转化使得立体儿何的问题得以在确定的平面内充分使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决,是立体几何中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的主要的思想方法.4.“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分两部分理解,“有”说明图形存在,但不唯一,只有一个 说明图形如果有顶多只有一个,但不保证符合条件的图形存在,“有且只有一个 既保证了图形的存在性,又保证了图形的唯一性.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确定一个”,“可以作且只能作一个”与“有且只有一个 是同义词,因此,在证明有关这类语句的命题时,要 从“存在性”和“唯一性”两方面来论证.5.公理3的三个推论是以公理3为主要的推理论证的依据,是命题间逻辑关系的体现,为使命题的叙述和论证简明、准确,应将其证明过程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表述.(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由模型示范到三条公理的文字叙述培养观察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2.通过由公理3导出其三个推论的思考与论证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将三条定理及三个推论用符号语言表述,提高几何语言水平.(三)德育渗透点借助模型和实物来说明三个公理,进 行“数学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通过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 三 个 推 论 的 学 习,逐步渗透事物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更 由 于 对 三 个 推 论 的 证 明 培 养 言 必 有 据,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和公理法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I.教学重点(1)体现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其作用.(3)两 条 公 理 及 公 理3的 三 个 推 论 中 的“有 且 只 有 一 个”的含义.(3)用 图 形 语 言 和 符 号 语 言 表 述 三 条 公 理 及 公 理3的三个推论.(4)理 解 用 反 证 法 和 同 一 法 证 明 命 题 的 思 路,并会证一些简单问题.2 .教学难点(1)对“有 且 只 有 一 个 语 句 的 理 解.(2)对 公 理3的三个推论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的证明及书写格式.(3)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3 .解决办法(1)从 实 物 演 示 中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和 实 验,阐明公理的条件和结论间的直观形 象,加 深 对“有 且 只 有 一 个”语句的理解.(2)通 过 系 列 设 问,帮 助 学 生 渐 次 展 开 思 维 和 想 象,理解公理的实质和作用.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图1-9准备好两块纸板,一块薄平的泡沫板,四根长1 5 c m左右的小竹针,其中三根一样长,一根稍短.针对三条公理设计不同的活动,对 公 理1,可作如下示范:把直尺的两端紧按在玻璃黑板上,完全密接;对公理2,可用两块硬纸板进行演示(如图1 9);对公理3,使用图1 1 0所示的模型进行演示.五、教学步骤图 1-10(-)明确目标(1)理解井熟记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2)掌握这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互译.(3)理 解“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以公理3为主要依据,推证其三个推论.(4)能够用模型来说明有关平面划分空间的问题.(5)理解并掌握证明命题的常用方法反证法和同一法.(-)整体感知本课以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为主要内容,既有学生熟悉的事实,又有学生初次接触的证明,因此以“设问实验归纳”法和讲解法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进 行 教 学.首 先,对 于 平 面 基 本 性 质 的 三 条 公 理,因为是“公 理”,无 需 证 明,教 学 中 以 系 列 设 问 结 合 模 型 示 范 引 导 学 生 共 同 思 考、观 察 和 实 验,从而 归 纳 出 三 条 公 理 并 加 以 验 证.其 中 公 理1应 以 直 线 的“直”和“无 限 延 伸”来刻 划 平 面 的“平”和“无 限 延 展”;公 理2要抓住平面在空间的无限延展特征来讲;公 理3应 突 出 已 知 点 的 个 数 和 位 置,强 调“三 个 点”且“不 在 同 一 直 线 上”.通过 三 条 公 理 的 教 学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和 空 间 观 念,加 深 对“有 且 只 有 一 个”语句 的 理 解.对 于 公 理3的 三 个 推 论 的 证 明,学 生 是 初 次 接 触“存 在 性”和“唯一性”的 证 明,应 引 导 学 生 以 公 理3为 主 要 的 推 理 依 据 进 行 分 析,逐渐摆脱对实物模 型 的 依 赖,培 养 推 理 论 证 能 力,证 明 过 程 不 仅 要 进 行 口 头 表 述,而且教师应进行 板 书,使 学 生 熟 悉 证 明 的 书 写 格 式 和 符 号.最 后,无 论 定 理 还 是 推 论,都要将文 字 语 言 转 化 为 图 形 语 言 和 符 号 语 言,并且做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且忠于原意.三、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与完成过程A.公理师:立体几何中有一些公理,构成一个公理体系.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把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归纳成三条公理.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用幻灯显示).问题1:直 线1上 有 一 个 点P在 平 面a内,直 线1是 否 全 部 落 在 平 面a内?问题2:直 线1上 有 两 个 点P、Q在 平 面a内,直 线1是 否 全 部 落 在 平 面a内?(用竹针穿过纸板演示问题1,用 直 尺 紧 贴 着 玻 璃 黑 板 演 示 问 题2,学生思考回答 后 教 师 归 纳.)这就是公理1:如 果 一 条 直 线 上 的 两 个 点 在 一 个 平 面 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 的 点 都 在 这 个 平 面 内.这 里 的 条 件 是 什 么?结 论 是 什 么?生:条件是直线(a)上 有 两 点(A、B)在 平 面(a )内,结 论 是:直 线(a)在 平 面(a )内.师:把条件表示为A C a,8 1 3且人6(1,BGa,把结论表示力a u G.所以结论也可以说平面。包 直 线 品 用 图 峥 示 为(阴1-图 1-11这条公理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也可用于验证一个面是否是平面,如泥瓦工用直的木条刮平地面上的水泥浆.在这里,我们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那么平面是不是只有平行四边形这么个范围呢?生:不是,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师:对,根据公理1,直 线 是 可 以 落 在 平 面 内的,因 为 直 线 是 无 限 延 伸 的,如果 平 面 是 有 限 的,那 么 无 限 延 伸 的 直 线 又 怎 么 能 在 有 限 的 平 面 内呢?所以平面具有无限延展的特征.现在我们根据平面的无限延展性来观察一个现象(演示图1一9一(1)给 学 生 看).问:两 个 平 面 会 不 会 只 有 一 个 公 共 点?生甲:只有一个公共点.生乙: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应当有很多公共点.师:生乙答得对,正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所以有一个公共点,必有无数个公共点.那么这无数个公共点在什么位置呢?(教师随手一压,一块纸板随即插入另一块纸板上事先做好的缝隙里).可见,这无数个公共点在一条直线上.这说明,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此时,就说两平面相交,交线就是公共点的集合,这就是公理2,其 条 件 和 结 论 分 别 是 什 么?生:条件是两平面(a、B)有一公共点(A),结论是: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直线.师:条件表示为A e a ,A W B ,结 论 表 示 为:a D 3 =a,A E a,图形表示为图 1一9一(2)或图 1一12.公理2是 判 定 两 平 面 相 交 的 依 据,提供了确定相交平面的交线的方法.卜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用幻灯显示):问题1:经 过 空 间 一 个 已 知 点A可 能 有 儿 个 平 面?问题2:经 过 空 间 两 个 已 知 点A、B可 能 有 几 个 平 面?问题3:经 过 空 间 三 个 已 知 点A、B、C可 能 有 几 个 平 面?(教师演示图1一10给 学 生 看,学 生 思 考 后 回 答,教 师 归 纳).这 说 明,经过 不 在 同 一 直 线 上 的 三 点,有 且 只 有 一 个 平 面,即 公 理3,其 条 件、结论分别是什 么?生:条件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结 论 是:过 这 三 点(A、B、C)有 且 只 有 一 个 平 面(a ).即,条件我示为C f直线A B,结论表示为,存在唯一的平修,便A S a ,B a,C E a ,图 形 表 示 为 图1-13,公 理3是确定平面位置的依据 之 一.图 1-13以上三个公理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其中公理2和 公 理3中 的“有 且 只 有 一 个”有两 层 含 义,在 数 学 中,“有 一 个 是 说 明 存 在 、但 不 唯 一;“只 有 一 个”是说 明“唯 一”,但 不 保 证 图 形 存 在.也 就 是 说,如 果 有 顶 多 只 有 一 个.因 此,在证 明 有 关“有 且 只 有 一 个”语 句 的 命 题 时,要证明两个方面存在性和唯一性.B.推论师: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除公理3外,还有它的三个推论.推 论1:经 过 一 条 直 线 和 这 条 直 线 外 的 一 点,有 且 只 有 一 个 平 面.说出推论1的条件和结论.生:条件是:-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结论是:经过这条直线和这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师(板书),已 加 直 线 退AWa.求证:经过a和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证明:“存在性”即存在过A、a的 平 面,在 直 线a上 任 取 两 点B、C.图 1-14*.Aa a.C6 a.:.A、B、C三 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A、B、C三 点 有 且 只 有 一 个 平 面a (公 理3)./.B e a ,C G a .A a c Q .即过直线a和 点A有 一 个 平 面a .“唯一性”,假设过直线a和 点A还 有 一 个 平 面B .*/a C P f a,C a,.B e B ,c e P .过不共线三点A、B、C有 两 个 平 面a、B,这 与 公 理3矛盾.假设不成立,即过直线a和 点A不 可 能 还 有 另 一 个 平 面B ,而只能有一个平面a .这里证明“唯一性”时用了反证法.推论2:经 过 两 条 相 交 直 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其条件、结论分别是什么?生: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结论是:经过这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师(板书):已知:直线a n直 线b=A.求证:经过a、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证明:“存在性”.在a、b上分别取不同于点A的点B、C,得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则过A、B、C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a (公 理3).*.*Aa,B E a,A a,B a,/.A B ca lp a a a .同理bu Q.平面a是经过相交直线a、b的一个平面.“唯一性”.设过直线a和b还有另一个平面B ,则A、B、C三点也一定都在平面B内.二过不共线三点A、B、C就有两个平面a和B.平面a与平面p重合.过直线a、b的平面只有一个.这里证明唯一性时,用的是“同一法”.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 且 只 有 一 个 平 面.(证明作为思考题)C.练习I .下面是一些命题的叙述语(A、B表示点,a表示直线,a、。表示平面)A.V A G a,B W a,A A B E a .B.V a G a ,a G B ,a A B =a.C.VA JE a.a c a,.AC a.D.a u。.其中命题和叙述方法都正确的是.2 .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A.A I,A a,I,B a=ic aB.他 生 A P,B a,B D=a n e =ABC.le a,A in A隼aD.A、B、C G a ,A、B、CB,且 A、B、C 不共线O a与。重合.3 .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一部分,两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一部分,三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一部分.4 .确定经过A、B、C三点的平面与已知平面a、B的 交 线.(图1 1 6)四、总结、扩展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平面的基本性质,有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推论.其中公理1用于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公 理2用于判定两平面相交,公 理3及三个推论是确定平面的依据.“确定一个平面”与“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是 同 义 词.“有”即“存在”,“只有一个”即“唯一”.所 以 证 明 有 关“有且只有一个”语句的命题时,要证两方面存在性和唯一性.证明的方法是反证法和同一法.图 1-17五、布置作业1 .复习课本有关内容并预习课本例题.2 .课 本 习 题(略).3 .确定经过A、B、C三点的平面与已知平面a、B、丫的交线.4.思 考 题:(1)三个平面把空间可能分成儿部分?(2)如何证明推论3?六、答案练习:1.D,2.C,3.图 1一18.作业:3.图1-19.图 1-18七、板书设计平面的基本性质符号语言图形作用公理1:公理2:公理3:推论1EI推论2推论3日平面的基本性质(二)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立体几何中演绎推理的逻辑依据.以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诸点共线、诸线共点、诸点共面是立体几何中最基础的问题,既加深了对平面基本性质的理解,又是今后解决较复杂立体几何问题的基础.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掌握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诸点共面、诸线共面、三点共线、三线共点问题的一般方法.1.证明若干点或直线共面通常有两种思路(1)先由部分元素确定若干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如例1之;(2)先由部分元素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余元素在这平面内,如例1之.2.证 明三点共线,通常先确定经过两点的直线是某两个平面的交线,再证明第三点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即该点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如例2.3.证明三线共点通常先证其中的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然后再证第三条直线经过这一点,如练习.(二)能力训练点通过严格的推理论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对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了解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间的关系,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从有理有据的论证过程中培养严谨的学风.二、教学重点、难点、疑问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1)证明点或线共面,三点共线或三线共点问题.(2)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与规则.2.教学难点(1)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2)选择恰当的公理或推论作为论据.3.解决办法(1)教师完整板书有代表性的题目的证明过程,规范学生的证明格式.(2)利用实物,摆放成符合题意的位置.三、学生活动设计动手画图并证明.四、教学步骤(-)明确目标1 .学会审题,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写“已知、求证”.2.论据正确,论证严谨,书写规范.3.掌握基本方法:反证法和同一法,学习分类讨论.(二)整体感知立体几何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推理论证训练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首先应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包括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其次,推理的依据是平面的基本性质,要引导学生确定平面.由于学生对立体几何中的推理颇不熟练,因此宜采用以启发为主,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时,应充分展开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空间问题的能力,在板书时,应复诵公理或推论的内容,加深对平面基本性质的理解.(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A.复习与讲评师:我们已学习了平面的基本性质,那么具备哪些条件时,直线在平面内?(生回答公理1,教师板画图1-20 示 意.)师:具备哪些条件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生4人回答,教师板画图1-21示 意.)师:上-节课后布置思考证明推论3,现在请同学们共同讨论这个证明过程.图 1-22已知:直线a b.求证:经过a、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证明:“存在性”.a、b在同一平面a内(平行线的定义).“唯一性”在直线a上作一点A.假设过a和b还有一个平面。,则A G B .那么过b和b外一点A有两个平面a和B .这与推论1矛盾.注:证唯一性,用了“反证法”.B.例题与练习师:先看怎样证几条线共面.例1求证:两两相交而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分析: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可能有两种:一是有三条直线共点;二是没有三条直线共点,故而证明要分两种情况.(1)已知:d A a=P,d D b=Q.d C l c=R,a、b、c 相交于点 0.求证:a、b、c、d共面.证明:.,d C l a=P,过d、a确 定 一 个 平 面a (推 论2).同理过d、b和d、c各 确 定 一 个 平 面B、Y .V O G a,O G b,O E c,A O G a ,0 C B ,0 G Y.平 面a、0、丫都经过直线d和d外 一 点0.二 a、B、Y 重合.;.a、b、c、d 共面.注:本题的方法是“同一法”.(2)已知:d C l a=P,d C b=Q,d C c=R,an b=M,b A c=N,a A c=S,且无三线共点.求证:a、b、c、d共面证明:d C a=P,;.d和a确 定 一 个 平 面a(推 论2).V aA b =M,d C b=Q,/.M e a,Q e a.MQuQSPbua.同理Cu a.;.a、b、c、d四线共面.注:让学生从实物摆放中得到四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分类讨论时,强调要注意既不要重复,又不要遗漏.结合本例,说明证诸线共面的常用方法.例2如 图1 2 5,已 知 空 间 四 边 形A B C D中,E、F、G、H分 别 是A B、A D、B C、C D上 的 点,且E F交G H于P.求证:P在 直 线B D上.分析:易证B D是 两 平 面 交 线,要 证P在 两平面交线 上,必 须 先 证P是两平面公共点.已知:E F A G H=P,E d A B、F G A D,G e B C,H G C D,求证:B、D、P三点共线.证明:V A B n B D=B,;.A B和B D确 定 平 面A B D (推 论2).V A G A B,D G B D,,ADu 平BIABD(纲 I).V E e A B,F S A D,.EFCHABD.E F A G H=P,;.P G 平面 A B D.同理,Pe平 面 B C D.VBDCYBABD.BDu 平面BCD,平面 A B D A 平面 B C D=B D.P W B D 即 B、D、P三 点 共线.注:结合本例,说明证三点共线的常规思路.练习:两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若其中两条相交于一点,证明第三条交线也过这一点.分析:虽说是证三线共点问题,但与例2有 异 曲 同 工 之 处,都 是 要 证 点 P是两平面的公共点.已知:如图 1-2 6,a A B =a,BAy=b,a n y =c,b C l c=p.求证:p C a.证明:V b D c =p,p G b.3 n Y=b,/.b e。.A pe B.同理,pd a.又,:a n B=a,.pGa.师:以上例、习题分别证明了四线共面.三点共线和三线共点问题,这只是证明这类问题中的个例,根据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也具有一般的思路和方法.除了例1、例2两 类 问 题 的 常 用 方 法 外,本 练 习 是 证 三 线 共 点 问 题,也有常 用 证 法(将 知 识 教 学 点 中 所 列 三 条 用 幻 灯 显 示).(四)总结、扩展本课以练习为主,学习了线共面、点共线,线共点的一般证明方法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证明依据是平面的基本性质,数学方法有反证法和同一法,这也是这一单元的主要证明方法.在证明的书写中,要求推论有据,书写规范.五、布置作业1.课 本 习 题(略).2.求 证:两 两 相 交 的 三 条 直线必在同一 个 平 面内.3.已知:AABC在 平 面a外,三 角 形 三 边AB、AC、BC所 在 直 线 分 别 交a于M、N、R,求 证:M、N、R三 点 共线.4.如 图1-2 7,在 正 方 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 别 是 接AA1、CC1的 中 点,求 证:点Dl、El、Fl、B共面.图 1-27(提示:证明空间若干个点共面,通常先由其中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它的点也在这个平面内.本题先连结D1E并 延 长 交DA延 长 线 于G,连 结D1F并 延 长 交DC延长 线 于H,可 证GH是Dl、E、F三 点 确 定 的 平 面 和 平 面AC的交 线,然后再用平面 儿 何 知 识 证 点B在GH上.)六、板书设计能S3及其三EiM班XQ CQ l-21)sm:RI(l(H l c 2)3JM7平行直线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公理4,即平行公理.2.等角定理及推论.(-)能力训练点1.利用联想的方法,掌握并应用由平面内引伸到空间中的平行公理.2.充分利用构造的方法证明等角定理,为下一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提供了可能性与唯一性.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结论或定理等,在用于非平面图形时,须先证明.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行公理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等角定理证明的掌握及其应用.3.教学疑点:正确理解等角定理中命题的条件: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这两个角的方向相同.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的过程设计(-)复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幻灯显示)师: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生:三种:相交、平行、异面.异面直线是指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师:异面直线的画法常用的有哪几种?生:三 种.如 图1 3 8,a与b都是异面直线.师: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生:(1)间 接 证 法:根 据 定 义,一般用反证法.图 1-38(2)直 接 证 法:根 据 例 题 结 论: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 平 面 内 不 经 过 该 点 的 直 线 是 异 面 直 线.B隹a.AC a,au a,A喧%fh与AB为异面直线.图 1-39(二)平行公理师:在平面几何中,如 图1 4 0,若2 1),c b,则a与c平 行 吗?b图 1-40图 1-41生:平行.师:也就是说,在平面中,若两条直线

    注意事项

    本文(数学教案(人教版)09-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