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pdf
四川省雅安中学2 0 1 4-2 0 1 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选 择 题(第I卷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有的有几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6分)关于电磁波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麦克斯韦首先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电磁波是横波且能够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C.电磁波的接收要经过调谐和调制两个过程D.微波能使食物中的水分子热运动加剧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2.(6分)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球的质量增大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单摆振动的()A.频率增大 B.频率减小 C.振幅增大 D.振幅减小3.(6分)一列筒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甲是t=3 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中某质点P的振动图象(两图用同时间起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P在廿3 s时正向y轴负方向振动B.质点P在t=3 s时的速度为零C.质点P的平衡位置可能是x=0D.质点P的平衡位置可能是x=2 m4.(6分)如图,无内阻的交流电源E的电动势瞬时式为e=5 0、历s i n (1 0 0 n t)V,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交流电流表A的示数为0.2 A.则()A.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B.图中灯L、L z及变阻器R的总功率为1 0 WC.当滑片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不变D.当滑片P向下滑动时,灯L的亮度增大5.(6分)如图所示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的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为波峰面,虚线为波谷面.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 c m,波速2 m/s,波长8c m,E点是B D和A 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处两质点是振动加强的点B.B、D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4cmC.E点处质点是振动加强的点D.经0.02s,B点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8cm6.(6分)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C的带电量q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在1X10飞 到2X 10飞 内,关于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正确的是()A.放电过程,波长为1200MC.充电过程,波长为1200mB.放电过程,波长为1500mD.充电过程,波长为1500m7.(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点,t+0.6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T0.6s,a、b、c、P、Q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波速为50m/sB.质点a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等于30cmC.质点c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20cmD.t+0.5 s时刻,质点b、P的位移相同二、填 空 题(每空3分,共18分.)8.(18分)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1)甲组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为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除秒表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应该选用;(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a.长度接近1 m 的细绳b.长度为3 0 c m 左右的细绳c.直径为1.8 c m 的塑料球d.直径为1.8 c m 的铁球e.最小刻度为1 c m 的米尺f.最小刻度为1 m m 的米尺该组同学先测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然后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用所测物理量表示)在测量摆长后,测量周期时.,摆球振动过程中悬点。处摆线的固定出现松动,摆长略微变长,这将会导致所测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选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乙组同学在图甲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速度传感器,如图乙所示.将摆球拉开一小角度使其做简谐运动,速度传感器记录了摆球振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的v-t图线.由图丙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s;更换摆线长度后,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丁-L (周期平方-摆长)图线,并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4.0 4 L+0.0 3 5.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m/s2.(取 2=9.8 6,结果保留3 位有效数字)若其他测量、计算均无误,则用上述方法算得的g 值和真实值相比是的(选 填“偏大”、“偏小”和“不变”.)三、计算题9.(1 5 分)如图,a 是一列正弦波在t=0时刻的波形曲线,P 是波形曲线上的个质点.b是 t=0.4s 时的波形曲线.(1)求这列波的波速;(2)若这列波是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试说出质点P在 t=0时刻的运动方向.1 0.(1 7 分)如图所示,线框ab ed 的面积为0.05 m)共 1 00匝,线框电阻为1 Q,外接一个电阻为4 Q 小灯泡,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特斯拉),当线框以3 00r/m i n 的转速匀兀速转动时.(1)若从线框处于中性面开始计时,写出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2)小灯泡两端电压.X X XX XX X X X XX lx X X I X1 1.(1 8 分)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0=3 0 ,间距L=0.5 m,上端接有阻值R=0.3 Q 的电阻,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0.4T,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一质量m=0.2 kg,电阻r=0.1Q 的导体棒M N 在平行于导轨的外力F作用下,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当棒的位移d=9 m 时电阻R上的消耗的功率为P=2.7 W.其它电阻不计,g 取 1 0m/s2.求:(1)此时通过电阻R上的电流;(2)这一过程通过电阻R 上电电荷量q;(3)此时作用于导体棒上的外力F的大小.四川省雅安中学2 01 4-2 01 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 择 题(第 I 卷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有的有几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 分)L(6分)关于电磁波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麦克斯韦首先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电磁波是横波且能够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C.电磁波的接收要经过调谐和调制两个过程D.微波能使食物中的水分子热运动加剧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考点: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利波速;电磁波的产生.分析: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是横波且能够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电磁波的接收要经过调谐和解调两个过程,调制属于发射电磁波的阶段.微波能使食物中的水分子热运动加剧而使食物加热.解答:解:A、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首先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A错误.B、电磁波能发生偏转现象,电磁波是横波,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故B正确.C、电磁波的接收要经过调谐和解调两个过程,故C错误.I)、微波炉的工作应用了 种电磁波-微波.食物中的水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加剧了热运动,内能增加,温 度 升 高.故D正确故选:B 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产生、发射、传播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都是一些记忆型的,难度不大,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多积累.2.(6分)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球的质量增大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单摆振动的()A.频率增大 B.频率减小 C.振幅增大 I).振幅减小考点:单摆.专题:简谐运动专题.分析: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只与摆长有关,与摆球的质量、振幅无关.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说明振幅减小.解答:解:依题,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振幅减小.单摆做筒谐运动的周期公式是T=2 K可见,单摆的周期只与摆长有关,与摆球的质量、振幅无关,所以振幅改变时,周期不变.故选:D.点评:对于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可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理解记忆.基础题3.(6分)-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甲是t=3 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中某质点P的 振 动 图 象(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质 点P在t=3 s时正向y轴负方向振动B.质 点P在t=3 s时的速度为零C.质 点P的平衡位置可能是x=0D.质 点P的平衡位置可能是x=2 m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分析:由乙图读出t=3时刻质点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再在甲图上找出与之情况相同的质点,质点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在波峰或波谷处速度为零.解答:解:A、由乙图读出t=3 s 时刻质点位于平衡位置速度方向向上,沿 y 轴正方向振动,故 A 错误;B、质点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不为零,故 B 错误;C、在 甲 图 匕 简谐横波沿x正方向传播,位于平衡位置而且速度方向向上的质点有:x=0处的质点和x=8 m 处的质点,所以质点P的平衡位置可能是x=0,故 C正确,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要抓住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联系,振动图象反映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而波动图象反映在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移情况.4.(6 分)如图,无内阻的交流电源E的电动势瞬时式为e=50、历s i n (1 0 0 n t)V,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交流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则()A.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1 0&VB.图中灯L Lz 及变阻器R 的总功率为1 0 WC.当滑片P 向上滑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不变D.当滑片P 向下滑动时,灯 L 的亮度增大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根据瞬时值的表达式可以求得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再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即可求得结论.电路的动态变化的分析,总的原则就是由部分电路的变化确定总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再确定其他的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即先部分后整体再部分的方法.解答:解:A、由瞬时值的表达式e=5 0&s i n (1 0 0 兀t)V 可得,原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为 50 V,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可得副线圈的电压为1 0 V,所以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1 0 V,故 A 错误.B、交流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原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为50 V,所以输入功率为10%山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所以输出功率1 0 W,故 B正确.C、在滑动变阻器触头P 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增大,由于电压是由变压器决定的,输出的电压不变,所以副线圈电流变小,所以原线圈电流变小,所以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故 C 错误.D、当滑片P 向下滑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输出的电压不变,所以副线圈电流增大,所以灯L,的亮度增大,故 D正确.故选B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变压器的知识,要能对变压器的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以及变压器变压原理、功率等问题彻底理解.5.(6 分)如图所示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的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为波峰面,虚线为波谷面.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 m,波速2m/s,波长8c m,E点是B D 和 A C 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处两质点是振动加强的点B.B、D 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4c mC.E点处质点是振动加强的点D.经 0.0 2s,B点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8c m考点:波的叠加.分析:两列频率相同的两列水波可形成稳定的干涉,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减弱,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加强,振动加强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振幅的两倍.解答:解:A、A、C处两质点是两列波波峰与波谷叠加的地方,振动减弱.故A错误.B、B、D 两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振幅都是4c m,此时B点处于波峰,B点处于波谷,则 B、D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8c m.故 B错误.C、B、D两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它们的连线上各点振动也加强,形成振动加强的区域,所以 E点处质点是振动加强的点.故C正确.D、由 v,得,2s=0.0 4s,时间t=0.0 2s J,则 B点处质点通过的路程T v 2 2是 S=2A=2 X 4c m=8c m.故 D 正确.故选C D点评:木题考查对波的叠加原理及规律的理解能力.两列波叠加振动加强时,振幅增大,等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振幅之和.6.(6 分)在 LC 振荡电路中,电容器C的带电量q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在 1 X 1 0飞 到 2X 1 0 飞 内,关于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正确的是()A.放电过程,波长为1 20 0 m B.放电过程,波长为1 50 0 mC.充电过程,波长为1 20 0 m D.充电过程,波长为1 50 0 m考点:电磁波的产生.分析:电路中由L 与 C构成的振荡电路,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就是电场能与磁场能相化过程.q 体现电场能,i 体现磁场能.并 根 据 A=vT,结合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即可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电容器在1 X 1 0-1 到 2X 1 0-6$内,电量在不断增加,说明正在充电;由图可知,T=4X10-6S,根据 X=CT=3X 1 08X 4 X 1 01=1 2001 1 1,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点评: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荷的作用,而线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同时掌握充放电过程中,会判定电流、电量、磁场、电场、电压如何变化.7 .(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点,t+0.6 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T 0.6 s,a、b、c、P、Q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波速为5 0m/sB.质点 a 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等于30c mC.质点c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20c mD.t+0.5 s 时 刻,质 点 b、P的位移相同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分析:根据波形传播的距离和时间求出波速.通过经历的时间与周期的关系,通过s=5 X 4 A 求出质点通过的路程,注意该公式适用于平衡位置和最大位移处的质点 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分析在t+0.5 s 时刻质点b、P的位移关系.解答:解:A、在 0.6 s 内,波形传播的距离x=30m,因为T 0.6 s,则波速=故 A 正确 t 0.6B、波 长 X =40m,则周期 T=3-华 s=0.8 s ,则 o.6 s 内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的质点的路v 5 0程 5=又驮=3人=3。6,因为质点a不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可知在这段时间内路0.8程不为30c m.故 B 错误.C、波形传播到c 位置的时间3 以2 s=0 2 s,知 0.2s 后质点C 开始振动,在 0.4 s 内的路1 5 0程 s=2A=20c m.故 C 正确.I)、经过0.5 s,波形向前移动的距离x=5 0X 0.5 m=25 m,此时b、P关于波峰对称,位移相同.故D 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波动图象的理解能力.知道两个时刻的波形时,往往应用波形的平移法来理解.二、填 空 题(每空3 分,共 1 8 分.)8.(1 8 分)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1)甲组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为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除秒表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应该选用迪;(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a.长度接近1 m 的细绳b.长度为3 0 c m 左右的细绳c.直径为1.8c m 的塑料球d.直径为1.8c m 的铁球e.最小刻度为1 c m 的米尺f.最小刻度为1 m m 的米尺该组同学先测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然后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2 2间 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71 3、(用所测物理量表示)在测量摆长后,测量周期时,摆球振动过程中悬点0处摆线的固定出现松动,摆长略微变长,这将会导致所测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偏小.(选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乙组同学在图甲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速度传感器,如图乙所示.将摆球拉开 小角度使其做简谐运动,速度传感器记录了摆球振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的v-t图线.由图丙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2 W s;更换摆线长度后,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 2-L (周期平方-摆长)图线,并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 2=4.0 4 L+0.0 3 5.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7 6 m/s2.(取/=9.86,结果保留3 位有效数字)若其他测量、计算均无误,则用上述方法算得的g 值和真实值相比是丕变的(选 填“偏大”、“偏小”和“不变”.)考点: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单摆问题.分析: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确定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所需的器材和测量工具;结合单摆的周期公式,根据周期的大小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通过表达式,分析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根据简谐运动的图线得出单摆的周期,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求出TL关系式,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r-2解答:解:(1)根据T=27TJ3得:g/.,知需要测量摆长,摆长等于摆线的长度V g T2和摆球的半径之和,所以选择长近1 m 的细线,直径为1.8c m 的铁球,需要测量摆长和摆球的直径,所以需要最小刻度为1 m m 的米尺和螺旋测微器.故选:a d f.、因为丁=上,则 g/兀.户.n t2、测量周期时,摆球振动过程中悬点。处摆线的固定出现松动,摆长略微变长,则摆长的测量值偏小,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2)、根据简谐运动的图线知,单摆的周期T=2.0 s;、根据T=2冗J 3得:V s g知图线的斜率:1 1,2,)0.4若波沿着x 轴负方向传播,则在0.4 s 内传播的距离为:(n+心)X;4(n4)入故波速为:v k-=2 0 n+1 5 (m/s)(n=0,1,2,)0.4(2)若这列波是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利用波形平移法,P点向+y方向运动;答:(1)若波沿着x 轴正方向传播,这列波的波速为w=2 0 n+5 (m/s)(n=0,1,2,);若波沿着x 轴负方向传播,这列波的波速为V 2=2 0 n+1 5 (m/s)(n=0,1,2,);(2)若这列波是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P点向+y方向运动.点评:本题是多解问题,传播方向的不确定和传播距离的不确定造成了多解,要分情况讨论.1 0.(1 7 分)如图所示,线框a bed 的面积为0.0 5 m 共 1 0 0 匝,线框电阻为1 Q ,外接一个电阻为4 Q小灯泡,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特斯拉),当线框以3 0 0 r/m i n 的转速匀兀速转动时.(1)若从线框处于中性面开始计时,写出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2)小灯泡两端电压.X X XX XX X X X XX lx X X I X考点:交流的峰值、有效值以及它们的关系.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先求出最大电动势,写出电压的瞬时表达式,再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流的瞬时表达式;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的是有效值.解答:解: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表达式为:E,=n B S w=100X _ L x 0.05 X 10n V=5 0VK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e=5 0s i n l 0n t (V);电压的有效值为U=39V=2X&V,小灯泡和线圈的串联电阻为5Q,所以电流表示数为:i=_ y=25叵 5 扬R 5 _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 L=I R=5&X 4=28.3V;答:表达式为e=5 0s i n l 0n t (V):(2)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8.3V.点评:本题考查交变电流最大值、有效值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对于交流电表的测量值、计算交流电功率、电功等都用到有效值.11.(18 分)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0=30 ,间距L=0.5 m,上端接有阻值R=0.3 Q 的电阻,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0.4 T,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一质量m=0.2k g,电阻r=0.1 Q 的导体棒M N在平行于导轨的外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当棒的位移d=9 m 时电阻R 上的消耗的功率为P=2.7 W.其它电阻不计,g 取 10m/s2.求:(1)此时通过电阻R 上的电流;(2)这一过程通过电阻R 上电电荷量q;(3)此时作用于导体棒上的外力F 的大小.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1)根据P=/R求解电阻R 上的电流;(2)根据公式:口=求解R(3)由(1)中电流求出此时的速度,再根据匀变速运动:v =2a x,求出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外力F.解答:解:(1)根据热功率:P=1R,解得:鹏曲=3A(2)回路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后=丝,由欧姆定律得:=且,A t R a电流和电量之间关系式:赤嗡粽气瑞分4.5 C,(3)由(1)知此时感应电流I=3A,由解得此时速度:yj-(R+r)_ J x o.47 B L 0.4 X 0.5 公由匀变速运动公式:,=2a x,2 公 2解得:之 二正二-二 2m/s ,2d 2X 9 /对导体棒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 安-m g s i n 30=m a,即:F-B I L -m g s i n 30=m a,解得:F=m a+B I L+m g s i n 300=0.2X 2+0.4 X 0.5 X 3+0.2 X 10 x l=2N,2答:(1)通过电阻R 上的电流3A;(2)通过电阻R 上电电荷量q为 4.5 C;(3)导体棒上的外力F 的大小为2N.点评:本题考查电功率,电量表达式及电磁感应电动势表达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难度不大,本题中加速度的求解是重点.另附:初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l/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7.可听声:频 率 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 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 为l o3 .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 5 c至42,每一小格是0.1o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 1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 2 .上图中A D 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 B 段处于固态,在 B C 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 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 E段于液态,E F 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 G 处于固态。1 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1 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 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1 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 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 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1 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3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4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义1。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 X 1()8米/秒。3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4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7 .平面镜应用:成像;改变光路。8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 凹 面 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凸透镜成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 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v 2 f),如照相机;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u 2 f)o如幻灯机。物体在焦距之内(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6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7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8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9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10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 5 米。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 千米=10 0 0 米=1。3 米;1 分米=0.1米=10:米1 厘米=0.0 1米=10 米;1 毫米=0.0 0 1米米1 米=1。6 微米;1 微米=10-6 米。4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平移法:方法如图: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1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14.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1 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1 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遇一沙漏一摆钟一石英钟一原子钟。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 千 克=1(5 6克=1 0 9毫 克(进率是千进)3 .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4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5 .天平的正确使用: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镜子向右盘加减祛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祛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6.使用天平应注意:不能超过最大称量;加减祛码要用镣子,且动作要轻;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P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 0 0 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9 .水的密度P=L0 X l 0 3千克/米31 0 .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求质量:m=P V o 求体积:1 1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 .汤姆逊发现电子(1 8 9 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 9 1 9年);查 德 威 克 发 现 中 子(1 9 3 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 9 6 1 年)。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 5 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 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第 八章力知 识 归 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 合 是N o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 g,(式 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 关 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止 匕 1 o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用滚动代替滑动;加润滑油;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 .压强公式:P=F/S ,式 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 牛/米2,压 力 F 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 单位是:米24 .增大压强方法:S 不 变,F t;(2)F 不 变,S I (3)同时把F t,S i o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5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6 .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