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份试卷合集】衡水市名校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pdf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i.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 0 NB.一间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3 0 k gC.潜入水中的学生排开水的质量约为5 0 k gD.两个鸡蛋对桌面的压强大约为I P a2 .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的首选材料,这些优点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热性 D.较好的延展性3 .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利用凹透镜制成的B.幻灯机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C.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4.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A前应先点燃B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5.在没有其他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6.小 刚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 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甲 B.甲 C.甲 D.甲7 .小王在探究熔化实验时,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将温度随加热时间(环境情况和加热源是相同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时间/m i nA.甲和乙都是晶体B.固体时甲的比热容比乙小C.甲的熔点比乙低D.乙固体时的比热容比液体时小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冰比0 的水冷B .-6 C 读 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 5 c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 0 0 9 .如图所示的“复读鸡”是一款会说话的毛绒鸡,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重复你的说话内容。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复读鸡”发出声音不是靠振动产生的B.“复读鸡”和你说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C.两者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传播速度不同D.若你声音太小,“复读鸡”没有反应,说明频率不够高1 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个现象说明了A.水可以传播声音 B.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C.固体能够传声 D.液体也可以成为声源二、填空题1 1.地球上的物体被宇航员带到太空后,质量_ _ _ _ _ _ 变 化(填 写“会”或“不会”).1 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2 0 1 6 年,本市对1 2 0 万余中小学生进行了视力筛查,视力不良率为5 3.0 2%,其中小学3 7.0 4%,初中6 9.0 0%,高中8 5.1 2%.上海市中小学生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料二)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迅速攀升,并且近视发病呈现初始年龄提前.专家指出,近视的成因为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目前已经可以肯定,过多近距离用眼和户外活动时间过少,是导致儿童近视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最新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儿童暴露在大自然光线环境下,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资料三)日本媒体报道,5岁 至 1 7 岁 3 5 0 万在校生中,裸视力不满1.0 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分别占3 1.4 6%、5 4.6 3%和 6 5.9 8%.学生近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普及,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1)如图,属 于 近 视 眼 的 示 意 图 是 (填“A”或 B”或 C”).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所成的像落不在视网膜上,导致在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因 而 需 要 用 (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或“凹面镜”或“凸面镜”)进行矫正.(2)根据以上资料内容,请提出一条预防近视的可行建议:.1 3 .人 眼 是 世 界 上 最 精 密 的 (选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 眼(选 填“近视”或“远视”).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 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1 4 .如图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 图 象 中 可 以 看 出 这 种 物 质 是 (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r,在熔化的过程中它处于 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温度不变,(选 填“需要”或“不需要”)从外界吸热。1 5 .在 2 0 0 8 年 5 月 1 8 日晚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罗京突然插播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告,宣布5月 1 9 日、2 0 日、2 1 日为全国哀悼日,他声音低沉、震撼、感染力强.声音低沉是指 低.罗京的声音与其他人不同,主要是 不同.1 6 .请你给下列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填符号)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L 1;三、计算题1 7 .如图所示,体积为5 X 1 0%?的长方体木块没没在装有水的柱形容器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2 N,g取 1 0 N/k g 求:(D 木块受到水的浮力F;(2)木块的密度;(3)若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后,剩余木块的重力。1 8 .一辆汽车以速度v向一座山开去,离山7 0 0 米时,鸣笛。经过了 4 秒钟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的行驶速度?(当时声速为3 4 0 米/秒)四、实验题1 9.小红想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工具测量蜡块的密度。Q88:1 5*=1噌造噌(1)小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发现指针如图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接着将蜡块放在左盘,通过增减祛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时,右盘中的祛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蜡块的质量是 g o(2)测量蜡块体积的过程如图所示,多余的步骤是:(选 填“甲”、“乙”或“丙”),蜡块的体积是 c m3;计算得到蜡的密度是 k g/m3(3)测完蜡块的密度后,接着小红又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叫;B.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叱;C.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D.计算出酸奶的密度P。小 红 这 种 方 案 由 于 测 量 体 积 偏,会 导 致 测 出 的 密 度 偏 (选 填“大”、或“小”)2 0.在 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50 60 Cffl、g IQ 40 H D *0|d*甲E(i)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 光 屏 上 能 形 成、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实验发现,通过凸透镜既可成实像也可成虚像,从物体相对凸透镜的位置来看,凸透镜的(选 填“光心”,“焦点”或“二焦距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 将 蜡 烛 适 当 向 (选 填“左”或“右”移动)。(4)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 在 光 屏 上 观 察 到 的 像 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2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爱米用玻璃板、两支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在桌面上进行实验,如图所示。I g;l咳7(1)不用平面镜而选用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透明,便于_O(2)对蜡烛A和 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这 样 要 求 的 目 的 是(3)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 睛 应 该 在 蜡 烛 (选 填 A ”或 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4)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不能看到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5)将蜡烛A逐渐远离平面镜,调整蜡烛B的位置后仍可以看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这说明2 2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o(2)图乙中(选 填“”或“)是水沸腾时的气泡上升情况。(3)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 的 沸 点 是 C,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实 验 收 集 多 组 数 据 是 为 了 (填 序 号)。时间/m i n12345678温度/9 39 59 79 99 99 99 99 9得到可靠的结论 减小实验误差2 3 .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图所示与声有关的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甲 乙 丙图甲: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乙: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图丙: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 调 或“音 色 )。2 4.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35.3(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表格中要填数据哟)(2)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 球 沿 斜 面 下 滑 的 速 度.(填越来越快或者越来越 慢)该实验的原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路段距 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A B4 0.02B CA C9 0.03(3)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4)斜面选择的斜度不能过大,以免,也不能过小,以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题号1234567891 0答案CCACDDDBBB1 1 .不会.1 2 .B 凹透镜 不要长时间玩电脑或手机(或增加户外活动时间)1 3 .照相机 近视 凹1 4 .晶体 9 0 固液共存 需要1 5 .音 调 音 色1 6 .cm g m/s三、计算题1 7 .(1)5 N(2)0.6 X1 03kg/m3(3)1.8 No1 8 .1 0 m/s o四、实验题1 9 .零刻度线 左 1 8.6 甲 2 0 0.9 3 X1 03 小 大2 0 .倒立 照相机 焦点 左 C2 1 .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A 虚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且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2 2 .B 9 9 停止加热 2 3 .变大 回声 音调2 4.路段距 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A B4 0.022 0越来越快.(2)V=S/t(3)便于测量时间、(4)坡度太大时时间太短,不好测量、坡度太缓下车可能滑不动B C5 015 0A C9 0.033 0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i.今年元旦节前夕长沙人民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大雪.一夜之间,大地被茫茫白雪覆盖.小花想估测出积雪的密度来.于是她在平整地面厚度均匀的积雪上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若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小花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能实现估测目的A.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D.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2.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B.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C.b物质的密度是ZXIO kg/n?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3.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 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实像 B.倒立、缩小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 D.正立、缩小虚像4 .测量视力时,人距视力表5 m。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小明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检查视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6 mB.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5 mC.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小明4 mD.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3nl5.一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无法呈现清晰的像 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6.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 9、-3 0、-1 1 7 ,要测量零下8 0 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7.A.B.C.D.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吉林冬天树上的“雾淞”水蒸气在凉玻璃上形成水珠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假 如 1 5 空气中的声速变为5 0 0 m/s,以下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听到回声所需的时间更短了B .打雷时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C.声音的传播速度将比光速快D.宇航员在太空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9 .如图所示,用超声波查看胎儿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能检测胎儿的血型B.这主要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C.利用超声波能查看胎儿的手脚是否发育正常D.准妈妈听不到超声波,主要是因为它的振幅较小1 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的传播速度是3 X1 0 1/SC.光能在真空中传播D.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二、填空题1 1 .已知P 冰=0.9 X1 0 3 kg/m 3,质量为9 0 kg 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体积将增大1 2 .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透镜,所成的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 0 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1 3 .小红爷爷在岸上A处看到水中B处有一条鱼在云朵里游泳,鱼是 现象,云朵是 现象,(均 选 填“光的折射”或“光的反射”).若小红爷爷拿着鱼叉准备叉鱼,他 应 该 对 准 射 出(选填“鱼”“鱼上方”“鱼下方”)。1 4 .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 A到 D整个过程是 的(选 填“吸热”或“放热”),B C段是个 过程,物质处于 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 8 表 示 此 晶 体 溶 液 的。1 5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音乐芯片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 到 声 音 逐 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出现相反的变化,这个现象经过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声音不能在_ _ _ _ _ _ 传播。1 6 .如图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做的是 运动;第 3 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 具 有 相 同 的。三、计算题1 7 .一重为3 0 0 N的平底水缸,底面积为0.2 m 2.现在水缸中注入质量为2 7 0 kg 的水。g 取 1 0 N/kg。求:(1)注入水的重力;(2)求水缸对地面的压强:(3)若有9 0 cm 3 的水结成冰,求冰的体积.(P =0.9 X1 03kg/m3)1 8 .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求:(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到站时间07:257:427:588:40发车时间07:0007:277:448:00里程/km084126165300(2)列车从苏州到无锡和从常州到南京,哪一路段运行得较快?四、实验题1 9.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 为单位标度的,最 小 分 度 值 是;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 液 体 体 积 与 真 实 值 相 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2 0.用焦距为1 0 cm 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小豪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随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原 因 可 能 是(2)重新调整后,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选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 发 生 了 (选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3)接下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倒立(选 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与 这 种 成 像 原 理 一 致 的 光 学 仪 器 是 (选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5)在图甲中,小豪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6)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 E D 灯、光屏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O2 1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纸板和水平放置的平面镜M垂直,将光线沿A C 照射到平面镜M上:(1)第一步:沿 O N 转动纸板右半平面,在 转 过 去 的 平 面 内 (选 填“能看见”或“看不见”)反射光线,发现只有左、右两个面在同一平面时,才能在右半平面找到反射光线0 B,这说明;(2)第二步:将纸板右半平面复位使左、右两个面在同一平面上,并让入射光线A 0 逐渐向法线靠拢;观察到;(3)第三步:测量N A 0 N 和N N 0 B,发现;实 验 中 让 光 贴 着 纸 板 照 射 的 目 的 是。2 2 .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甲(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选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读数时视线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 _ _ _ _。(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 水 滴 是 高 温 水 蒸 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这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n h、叱,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2(选 填“”、V”或“=”)。2 3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铃声又逐渐变大,此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真空(选 填“能”或“不能”)传声;ABcDEoe(2)如图乙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 乓 球 被 弹 开 的 幅 度.2 4 .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明用两个相同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M、N 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q1E 令 守(1)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该选择图(选 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2)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丁所示。能 反 映 出 该 纸 锥 下 落 速 度 与 时 间 的 关 系 图 象 是(选填图戊中的选项字母)已知照相机每隔0.2 s 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3 0,则纸锥经过C 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 m/s o(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为此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锥角的大小有关:猜想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的轻重有关:小明在某次实验中看到N 纸锥先落地,从而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对此你认为小明所得的结论(选 填“可靠”或“不可靠”),你 判 断 的 理 由 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 0答案DCBBCBCACC二、填空题1 1 .0 11 2 .凸 缩小 实 2 01 3 .光 的 折 射 光 的 反 射 鱼 下 方1 4 .放热 凝固 固液共存 凝固点1 5 .变小;真空中1 6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三、计算题1 7 .(1)2 7 0 0 N;(2)1 5 0 0 0 P a:(3)1 0 0 c m31 8 .(l)1 8 0 k m/h (2)列车从常州倒南京比从苏州到无锡快四、实验题1 9 .m L 2 m L 偏大2 0 .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缩小 漫反射 放大 投影仪 C远离 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2 1 .看不见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0 B 也逐渐靠近法线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显示光路2 2 .自下而上 相平 液化 V2 3 .不能 振动 越大2 4 .乙 A 1.5 不可靠 没有控制纸锥的轻重相等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i.今年元旦节前夕长沙人民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大雪.一夜之间,大地被茫茫白雪覆盖.小花想估测出积雪的密度来.于是她在平整地面厚度均匀的积雪上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若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小花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能实现估测目的A.B.C.D.2.(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实心的铜球和铝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如果把它们全部按入水银里,静止不动,所用的向下的作用力)A.铜球比铝球的大 B.铜球比铝球的小C,两球的作用力一样大 D.难以判断3.利用透镜可以制成不同功能的眼镜。在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利用透镜成功矫正远视眼的是4 .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5.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7.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雪飘8 .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9.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68 dBA.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B.此处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C.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10.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A.响度 B.振幅 C.音调 D.音色二、填空题11.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之比是V甲:V z=2:5,某同学将它们放到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发现天平依然平衡,则 两 物 体 的 质 量 之 比 是,密度之比是。12.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 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cm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13.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只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此 时 入 射 角(大于/等于/小于)角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 _ _ _ _ _ (增加/减少/不变),若BC间距离为3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大于/等于/小于)3cm.1 4 .小明在做碘升华实验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 0 0 C,碘的熔点为1 1 3.7C.如图有甲、乙两种方式加热方式,你 认 为 采 用 (选 填“甲”或“乙”)方式较好,不选用另一种加热方式的原因是.1 5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特 征 来 辨 别 的.“引吭高歌”中 的“高”指的是声音大.“女高音歌唱家”中 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高.1 6 .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1 7 .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甲和乙,它们的边长分别为1 c m、3 c m,质量分别为3 g、5 4 g,若它们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请回答:(1)通过计算判断哪个正方体是空心的;(2)空心正方体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1 8 .甲、乙两车从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是1 0 m/s,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 倍,甲车出发1 m i n 后,乙车才出发去追甲车。求:(1)乙车出发时距甲车多远?(2)乙车追上甲车需用多长时间?(3)乙车追上甲车时离出发点多远?四、实验题1 9 .如图所示,请你和小明同学一起完成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甲乙0.1 2 3&内6 fi30g 20R(1)如图甲是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是 o(2)如图乙所示,用量筒量取适量体积的盐水,然后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人空烧杯中(已知空烧杯的质量为2 8.4 g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 g,盐水的密度 为 g/c m 用该实验方案得到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 _ _ _ _ _ _ _ _ _ _ _(选 填“偏大”或“偏小”。(3)为了减小误差,小明改进了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以下步骤的操作,请你补充完整。在烧杯中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加;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读出体积V;;测得盐水的密度的表达式。=(用本小题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请 你 指 出 小 明 操 作 过 程 中 的 不 妥 之 处:。2 0 .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 5 c m。(1)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成固定在5 0 c 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 5 c 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选 填“I”“H”或“卬”)区域内左右移动,才 能 在 光 屏 上 得 到 清 晰 的 (选 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其中 遵循此成像规律。(2)若将一个不透明小于透镜的小圆纸片贴在凸透镜的中央,则在另一侧的光屏上_ _ _ _ 得到完整的像(选 填“能”或“不能”)。(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 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 _ _ _ _ (选 填“近视”或“远视”)眼。(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从很远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 像移动的速度(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 1 .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B(1)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 表 明 平 面 镜 所 成 像 的 大 小 与 物 的 大 小;(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 说 明 平 面 镜 所 成 的 像 是 (填“实”或“虚”)像;(3)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 c 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 m,同 时 发 现 像 的 大 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2 2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温 度/c温 度/c0(1)根据图乙可知,蔡的熔点约是;(2)乙 图 中C D段物质处于(填“固态”“液 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分析图乙可知,蔡 在A B段状态的比热容(填“大 于”、“等 于 、“小 于”)蔡 在C D段状态的比热容;(4)某 同 学 在 实 验 中 发 现 秦 熔 化 时 恒 温 过 程 不 明 显(如 图 丙).出 现 这 种 现 象 的 可 能 原 因 是(写 出 一 种 即 可)。2 3 .几位同学如图甲、乙所示实验装置做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图甲(1)如图甲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 个 现 象 说 明;(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o(3)如果在月球上完成图乙所示的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小球 像图甲那样弹起。(填“会”或“不 会”)2 4 .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后驾驶员踩下油门,汽车速度均匀变化,车速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1)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中描点画 出 汽 车 的v-t图象。()(2)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 度 大 小 为。(3)车 速v与 时 间t的关系式为=(不 必 写 单 位)。v.(m s)*时 间t/s123456速 度(m/s)81 01 21 41 61 8t/s【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 0答案DBCABDCCCC二、填空题1 1 .1 :1 5 :21 2 .凸 8 0 实1 3 .等于 增加 大于1 4 .甲 避免碘熔化1 5 .音色 响度 音调1 6 .甲 1 0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三、计算题1 7 .(1)乙;(2)9。加1 8 .(1)6 0 0 m;(2)1 2 0 s;(3)1 8 0 0 m.四、实验题1 9 .调节平衡螺母之前没有将游码归零 2 2 1.1 偏小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加2 矢也 烧杯装满盐水,易洒出,不方便操作2 0 .I I 缩小 照相机 能 左 凹 近视 大于2 1 .(1)相等;(2)虚;(3)4;不变;(4)发现像不能和蜡烛完全重合.2 2 .液态 小于 直接用酒精灯加热2 3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不会24v/(m s)5 6t/sS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i.下列情况中密度不发生变化的是()A.水在0-4 0c之间B.正在形成风的空气C.一直在沸水中的铁块D.把铁板放到夏季烈日下暴晒2.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则从杯中溢出水最多的是A,铜块 B.铁块C.铝块 D.溢出水一样多3.下列光路图中错误的是4.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保持不动,将镜子转过9角度,则此时A.入射角为2 8B.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2 9C.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6.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8 .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9.如图所示,在 探 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0.敲响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对钟的撞击后,钟 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大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二、填空题11.在影视剧拍摄中,常 用“巨石”道具从高处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呈现出惊险的情景,这些“巨石”道具的材料密度_ _ _ _ _ _ 真实石头密度(选 填“大于”“等于”或 者“小于”)。请说明理由12.如图所示,一束光原来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入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甲透镜是透镜;若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甲/乙)透镜.若在虚线区域内放上一块有一定厚度的玻璃砖,这束光将会聚于b点的 侧(选填左/右).MN1 3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应该是,但它示数是6 ,放 入 1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应该是1 0 0 C,但它的示数是9 6 C,若它的示数是4 2 时,实际温度是o1 4 .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无锡气温迅速降到0 以下,试解释进入冬季后常见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1)学校要求早上各班级暂停拖地,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发生_ _ _ _ _,避免同学摔跤受伤。(2)冬天人们在户外晒太阳,太阳的热主要是以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3)一场大雪后,万籁俱寂,蓬松的雪在_ _ _ _过程中减弱噪声的。1 5 .如图光的反射现象中,反 射 角 等 于 ;在 漫 反 射 现 象 中 (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 6 .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 m,图 乙 中 体 温 计 的 示 数 是 ,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三、计算题1 7 .酒店的泳池面积约7 0 0 n lz,装满水时平均水深约1 2 m。(已知:P水=1.OX K g/m?)(1)装满一池水,水的质量约是多少?(2)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可看作相等,老王的质量7 5 k g,当他跳入装满水的泳池中潜游时,泳池排出水的体积(可粗略看作是老王的体积)约是多少?1 8 .百米赛跑时,发令员在起点处使用发令枪发出起跑指令,终点计时员看到 白烟 时开始计时。发令员与计时员相距1 0 0 米,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的实际用时要少多少秒?(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