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体解剖生理学(药学用)课后习题详解.pdf

    • 资源ID:89822974       资源大小:8.39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体解剖生理学(药学用)课后习题详解.pdf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2013.06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1)内 环 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 括 皿 的 血 浆,羽的组织间液,还有少量的淋巴和脑髓液。(2)稳 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渗透压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3)刺 激:内、外环境的所有变化。(4)反 应:机体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某种功能状态的改变。(5)神 经 调 节: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6)反 馈: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7)反 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8)兴 奋:受到刺激时,功能活动从无到有,或由弱到强。(9)抑 制:功能活动从有到无,或由强到弱。(1 0)体 液 调 节:机体的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运输到所作用的影响其功能组织、细胞。2.解 剖 学 和 生 理 学 研 究 的 对 象 和 任 务 是 什 么?(1)解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一门学科,任务是揭示构成人体的这些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2)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任务是揭示这些功能活动对维持人的生命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这些功能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3.生 理 学 研 究 的 三 个 水 平 及 各 自 解 决 的 主 要 问 题 是 什 么?有 何 联系?生理学研究分为以下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理功能以及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的理化机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揭示生命本质(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这些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阐述其发生机制、活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3)整体水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环境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的研究;联系: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只有层次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4.生理学与医药学有什么关系?生理学和医药学的关系:医药学的发展有赖于人体解剖学的生理学的发展,而医药学领域的实践也必然反过来促进解剖和生理学领域的研究。5.机体如何维持稳态,稳态对于生命的意义何在?机体调节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维持稳态;意义:稳态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简述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一)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二)体液调节: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三)自身调节: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7.正负反馈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生理意义?负反馈:如果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结果最终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原有活动的相反的方向变化正反馈:如果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结果最终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在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生理意义:正反馈,使机体的某项生理功能不断加强,直至最后完成;负反馈,对机体稳态的维持发挥着重要作用8.描述人体基本的解剖方位和解剖面方位:上和下、前和后或腹侧和背侧、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解剖面:矢状面、冠(额)状面、水平或横切面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L名词解释(1)质膜:人和动物的最外层结构是细胞膜,因其由原生质层特化而来,故叫质膜;(2)过氧化物酶体:也称微体,含多种与过氧化氢代谢有关的酶;(3)细胞骨架: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由蛋白质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包括微丝,微管及中间纤维;(4)染色体和染色质:主要成分均是核酸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的不同存在形式;(5)细胞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的时期。(6)减数分裂:细胞的DNA仅复制一次,但要连续分裂两次,从而使形成的精子与卵子的染色体数减少一半;(7)同源染色体:两条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形态、大小和结构相识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相互配对;(8)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的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的自我毁灭,因其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质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9)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具有感受受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10)郎飞结:髓鞘和神经膜呈节段性,相邻两个节段之间无髓鞘的狭窄处称郎飞结;(11)内分泌腺:有的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血。2.细胞膜有何结构特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液态镶嵌模型,以脂质双分子层作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3.细胞中主要有哪几种细胞器,各细胞器有何结构和生理功能?细胞器:内质网,蛋白质和脂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复合体,蛋白质进一步加工、修饰,形成糖蛋白,糖脂等;溶酶体,对处理细胞内衰老、损破结构及内吞的病毒、细菌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含多种与生物氧化有关的酶,是细胞有氧呼吸和供能的场所。4.说明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区别常染色质:螺旋化程度小,分散度大,其中有活性的DNA分子,能够活跃惊营行复制和转录;异染色质:凝集状态的DNA与组蛋白的复合物,螺旋化程度Kjo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何不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发生分裂的细胞类型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夏制与分裂次数夏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曳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二次子细胞数目21或4子细胞类型体细胞生殖细胞染色体数变化2n-4n-2n2n-n 2。一 口染色单体数变化0-4n-00-4n 2n-0DNA分子数变化2c-4c-2c2c-4c-2c-c染色体行为不联会、无四分体形成联会后形成四分体可能发生的变异基因突变(频率极低)、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6.简述细胞增殖周期的时相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间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数分裂的细胞周期:间期,第一次减数分裂(包括前中后末期),第二次减数分裂(包括前中后末期)。7.阐述细胞凋亡及其生物意义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的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的自我毁灭,因其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质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生理意义:对于多细胞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有重要的意义。8.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细胞多而密,具有极性,组织内无血管,代谢依赖深层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9.简 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上皮组织:细胞多而密,具有极性,上皮组织上无血管,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主要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结 缔 组 织: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细胞散居于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淋巴,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按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肌组织: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骨骼肌,肌纤维呈细长圆柱状;心肌,心肌纤维呈短柱状,也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核呈卵圆形位于肌纤维中央,可见双核并偶见多核。肌原纤维也有明带和暗带,因而也具有横纹;平滑肌,平滑肌纤维呈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位于肌纤维中央神 经 组 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通过突触发生联系,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营养、绝缘、保护作用。10.三种肌纤维在光镜下有何结构特点?骨骼肌纤维:在光镜下呈长圆柱形,沿肌纤维的纵轴,可见明暗相间的横纹,肌膜外面有基膜贴附,细胞核呈扁椭圆形,核染色质少,着色较浅;心肌纤维:光镜下短圆柱状,有分支相互连接成网;平滑肌纤维:光镜下呈梭形有肌丝无横纹。1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征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征: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突起由胞体发出,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较多,粗而短,反复分支,逐渐变细;轴突一般只有一条,细长而均匀,中途分支较少,末端则形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所进行的跨膜转运;(3)原发主动转运:是细胞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即离子泵直接水解ATP获得能量,帮助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4)继发主动转运:是一些物质借助于原主动转运建立的的某种离子浓度梯度所具有的势能,在载体帮助下逆浓度梯度所进行跨膜转运;(5)极化:通常把静息电位下膜电位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6)去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7)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8)兴奋:指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9)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阈值: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11)阈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12)等张收缩:收缩时先产生一定的张力以克服阻力,当产生的张力足以克服阻力,肌肉开始;(13)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只产生张力。2 .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物质如何通过细胞膜?主 动 运 输 被 动 运 输 入胞和出胞3 .来自细胞外的信息如何影响细胞内的功能活动?除了少数脂溶性的信号分子或药物如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可以直接进入细胞,大多数必须先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通过膜受体影响细胞膜上另外一种或几种功能蛋白质以实现跨膜信号传导,进而改变细胞内的功能活动。4 .简述G蛋白藕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息传导的主要过程外来信号分子即配体与G蛋白藕联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由激活的G蛋白进一步影响效应器分子的功能进而引起细胞的生物效应。5 .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他们是如何形成的?静息电位: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当膜电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引起动作电位。6.给予一次电刺激,如何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一次刺激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从而引起动作电位7.为什么动作电位能够沿着细胞膜不衰减传递?动作电位的传播其实沿着细胞膜不断产生新的动作电位,因此能保持原有的波形和波振幅,而不会衰减。8.细胞产生兴奋的必需条件是什么?(1)细胞要有兴奋性;(2)所给刺激的性质。取决于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以及刺激轻度对时间的变化率。9.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1)当动作电位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接头前膜电压门控的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入神经末梢内;(2)钙离子触发囊泡向接头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释 放 乙 酰 胆 碱(3)乙酰胆碱与终板膜的受体结合,钠离子内流,终板膜电位去极化;(4)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以电紧张扩布的方式使临近的肌细胞去极化,爆发动作电位;(5)乙酰胆碱很快被终板膜上的胆碱酯酶水解,使终板电位及时终止。10.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区别?动作电位表现为全或无,迅速、不衰减的传播的特点而局部电位不表现全或无,没有传播不衰减的特性,担忧总和现象。11.一次兴奋后,细胞兴奋性会发生什么规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2)相对不应期;(3)超常期;(4)低常期12.当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增加时,如何引起机械收缩活动?(1)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导致其分子构象的改变,也使与之紧密相连的原肌球蛋白分子构象也发生改变;(2)原肌球蛋白分子构象的改变的扭动,使肌动蛋白分子上与粗肌丝横桥的位点得以暴露;(3)粗肌丝横桥与肌动蛋白分子相互作用进入横桥周期;(4)横桥周期的横桥扭动使肌小节收缩,使桥臂伸长而产生张力,引起机械收缩。13.何谓兴奋-收缩藕联,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藕联的主要环节肌细胞电兴奋与其后的机械收缩有一个中间过程将两者联系起来,这就是兴奋-收缩藕联主要环节:(1)肌膜上的动作电位通过局部电流沿肌膜传导到T管膜;(2)动作电位至T管膜,导致其上的L形钙通道的分子构象改变,发生钙触发的钙释放;(3)胞质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进一步发动骨骼肌的机械收缩。14.肌肉收缩表现形式和主要影响因素形式: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的收缩能力第四章、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1.名词解释骨膜: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椎间孔:邻位椎骨的上、下的两个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翼点:颍窝最薄弱处在额、顶、颍、蝶4骨的回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S t t:人类脊柱由24块 椎 骨(颈 椎7块,胸 椎1 2块,腰 椎5块)、1块能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2.简述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支配。3.骨是如何分类的?按部位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躯干骨4.什么是胸骨角?有什么意义?胸骨柄和胸骨体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为胸骨角,胸骨角可作为计数肋骨系数的标志。5.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个包括什么?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辅助结构:韧带、关节唇、关节盘、半月盘6.什么是椎间盘?如何构成?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部的纤维环和中央部髓核组成。7 .简述肩关节的构成、特点及运动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连结构成。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薄而松弛。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以及环转运动。8 .简述髓关节的构成、特点及运动髅关节由股骨头与髅臼连结构成。髅臼周缘附有髅臼唇,以增加髅臼的深度,关节囊紧张而坚韧。运动振幅远不及肩关节,而是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以适应支持功能,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以及环转运动。9.膈上有哪些孔或裂孔?其中通过什么结构?(1)主动脉裂孔,有降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空,有食管和迷走神经的前、后干通过;(3)腔静脉,有下腔静脉通过。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红细胞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体积很小,直径为7-8 u m,形如双凹圆蝶状,红细胞胞质中无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2.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白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称为白细胞的渗出,还具有朝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称为趋化性。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的吞噬活性,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及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内含有组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组胺可以改变毛血细管的通透性,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过敏性慢反应物质能引起平滑肌收缩,与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有关;单核细胞: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发育为成熟的巨噬细胞,有更强的吞噬和消化能力,单核-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还能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对其他细胞的生长的调控;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3.造血过程及调节血细胞在造血器官中产生并发育成熟的过程称为造血,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过程分为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和前体细胞三个阶段,最后发育为各类血细胞。定向祖细胞只能定向分化为一种血细胞;前体细胞在形态学上已是可以辨认的各系幼稚细胞。幼稚细胞再经历原始、幼稚及成熟三个发育阶段最后发育成熟。4.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重要作用(1)释 放5-羟色胺、T X A 2等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2)血管损伤后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从而形成血小板血栓;(3)在血栓形成的同时,血小板表面可吸收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使损伤血管局部凝血因子浓集,同时血小板自身也释放一些凝血所需的因子,进而在血管损伤的局部启动血液凝固过程,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使血栓得以加固。5.生理止血的基本步骤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使血栓进一步巩固6.血凝基本过程及内外凝血系统的主要异同点血凝的基本过程:首先是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凝血原酶在凝血酶原复合物作用下激活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异:(1)反应步骤和速度不同,外源性凝血比内源性凝血的反应步骤少,速度快(2)凝血因子的数量和来源不同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数量多,且全在血液中;外源性凝血的因子少,来自血管外组织产生的组织因子。同:(1)有某些相同的凝血因子;(2)过程中都有正反馈效应7.纤维蛋白溶解于血凝之间的动态平衡的意义意义:保证血流畅通,又可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8.交叉配血试验及其结果分析交叉配血试验: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的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合主侧,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的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合次侧结果分析: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若主侧不起凝集反应,次侧有凝集反应,只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少量、缓慢输血。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名词解释体循环:当心收缩时,血液从左心室射入主动脉,再经主动脉的各级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与组织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成为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回流,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肺循环:由体循环回右心房的静脉血进入右心室后,从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并在此进行气体交换,成为饱和的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一次心跳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心指数:单位体表面积的计算的心输出量。窦性心律:窦房结每发生1 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 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异位心律:如果心跳不是由窦房结的激动引起的,而是由其以外的细胞群,比如心房的其他部位的细胞、心室的细胞等自行发出的电冲动引起的心跳。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的最高值。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在心舒张末期降到的最低值。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力量重吸收的力量之差。心血管中枢: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2.心脏各腔形态,结构如何心脏为一中空的肌性器官,由中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后上部为左心房和右心房,两者间以房中隔分开;前下部为左心室何有信使,两者间以室中隔分开。房室口边缘有房室瓣,左房室之间为二尖瓣,右房室之间为三尖瓣。右心房有上下腔静脉口及冠状窦口。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左心房右四个静脉口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在肺动脉和主动脉起始部的内面,都 有3半月瓣,分别称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3.心的传导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当窦房结兴奋是,其兴奋通过什么途径传导至整个心脏?答:心的传导系统有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等。其功能是产生或传导冲动,以维持心的节律性收缩。窦房结兴奋时,一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4.肝门静脉及其属支是什么?答: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上行至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肝的左右叶,并在肝内反复分支汇入肝血窦,肝血窦最后汇入肝静脉。其属支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5.淋巴结,脾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答:淋巴结一侧隆起,另一侧凹陷,凹陷处有淋巴结的血管和神经出入。与淋巴结凸侧相连的淋巴管称输入管,与凹侧相连的是输出管,输出管的数目少于输入管。其具有滤过淋巴的功能,还与脾和胸腺等淋巴器官及上皮下淋巴组织一起产生淋巴细胞,参与身体的免疫功能,构成身体的重要防御装置。脾的被膜较厚,有富含弹性纤维及少量平滑肌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膜的致密结缔组织深入脾内形成小梁,构成脾的网状支架。脾的实质是白髓、边缘区和红髓三部分。主要功能是参与全身性的免疫反应。6.心 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是什么?答:。期(去极化过程):去极化速度快历时l2m s,幅度很大;1期(快速复极初期):快速,历时约10ms;2期(平台期):停 滞Om v,历 时100150ms;3期(快速复极末期):复极化速度加快,历时约100150ms;4期(静息期):膜电位恢复并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7.试述心肌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特点。答:心肌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特点是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8.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容积,瓣膜和血流的变化。答: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和主动脉瓣关闭,室内压大幅度迅速升高,容积不变,无血流;射血期: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开启,心室内压先增加后下降,容积减小,血液流入主动脉;等容舒张期: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关闭,室内压下降,容积不变,无血流;心室充盈期:主动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室内压下降,容积增大,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9.试 述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原理。答:心脏泵血功能主要受心率和搏出量的影响。,搏出量主要与心脏前负荷(心脏前负荷指心室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通常用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或容积来反映)、心肌收缩力和心脏后负荷(心脏后负荷指心室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通常用动脉血压来反映)有关。心率受自主神经的控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心率增快,迷走神经活动增强时,心率减慢。10.动脉血压是怎么样形成的?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答:心脏收缩的产生的动力和血流阻力产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主要因素。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小动脉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所以心室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液不可能全部通过小动脉,不少血液停留在动脉中,充满和压迫动脉管壁,形成收缩压。同时,由于大动脉管壁具有很大弹性,随着心脏射血,动脉压力升高而弹性扩张,形成了一定的势能贮备。心室舒张时,扩张的动脉血管壁产生弹性回缩,其压力继续推动血液向前流动,并随着血量逐渐较少而下降,到下次心缩以前达到最低,这时动脉管壁所受到的血压测压力即为舒张压。1 L测量中心静脉压在临床应用上有何意义?答: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心脏射血能力较强,能及时地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中心静脉压就较低。反之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就升高。另一方面,如果静脉回流速度加快,中心静脉压也会升高。因此,血量增加、全身静脉收缩和微动脉舒张使血液回流增强时,中心静脉压都可能升高。可见,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又一指标。12.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有哪些?答:滤 过 力 量(生成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重 吸 收 力 量(回流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13.试述支配血管,心脏的主要神经及其功能特点?答: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 5胸段,节后神经纤维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心肌细胞膜生的受体为B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当去甲肾上腺素与B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腺甘酸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继而激活了细胞内蛋白激酶,使蛋白磷酸化,心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激活,Ca2+内流增加,提高了心肌收缩力。去甲肾上腺素还能加快肌浆网钙泵的转运,从而加快了新技术张速度。此外,去甲肾上腺素能加强4期内向电流,使自动除极速度加快,自律性提高。通过提高Ca2+内流,使房室结细胞动作电位幅度增大,房室传导加快。因此,交感神经能使心脏出现正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心迷走神经起源于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发出的节前神经纤维与心内神经节细胞发生突触联系,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抑制腺甘酸环化酶的活性,使肌浆网释放Ca2+减少。乙酰胆碱还可抑制钙通道,减少Ca2+内流;激活一氧化氮合酶,产 生 N O,通过胞内鸟甘酸环化酶受体,使细胞内 CAMP增多,降低钙通道开放的概率,减 少 Ca2+内流。由于Ca2+内流减少,使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房室交届慢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最低,传导速度减慢。在窦房结细胞,乙酰胆碱与M 型胆碱能受体结合,经 G k蛋白促进K+外流,抑制 4 期 以 Na+为主的递增性内向流,从而降低自律性,心律减慢。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心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可分为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神经在全身血管广泛分布,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a 肾上腺素能受体,可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而 与 B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则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去甲肾上腺素与a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较与B 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强,故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兴奋时引起缩血管效应。交感舒血管神经主要分布于骨骼肌血管,这类神经的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 用于 M 型胆碱能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副交感输血管神经只有少数器官分布。14.试述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答: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减弱,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加强,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15.比较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和血管的作用有何异同?答:肾上腺素核区甲肾上腺素均能使心律加快,心脏活动加强,心输出量增加。但两者最终作用的结果取决于靶细胞上的受体类型及与受体的亲和力。肾上腺素可使某些器官的血管收缩,而另一些器官的血管舒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抑制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的直接加强效应。故心律减慢。16.试述血管紧张素I I 的生理作用。答:(1)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也可使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2)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后者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并使细胞外液量增加。引起或增强渴觉,并导致饮水行为。(3)作用于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的接头前血管紧张素受体,使交感神经末梢释递质增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些神经元的血管紧张素受体,使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加强;使肾上腺素和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第七章、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名词解释肺通气:包括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内的吸气和经呼吸道自肺内流出的呼气过程肺 换 气:混合静脉血流经肺毛细血管时,肺泡气中的氧气由于分压差而向血液净扩散,血液中的P02逐渐上升。二氧化碳则向相反的方向净扩散从血液到肺泡,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肺 活 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呼出的最大气量成为肺活量;用 力 肺 活 量: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用 力 呼 气 量(时 间 肺 活 量):是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在尽力尽快呼气,计算在第 1、2、3 秒末呼出的气体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做好指标;肺 通 气 量:分为每分通气量和最大随意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最大随意通气量:是指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肺 泡 通 气 量:每次吸气时真正到达肺泡的新鲜气体量为潮气量减去无效腔容量,它是真正的有效通气量;比 顺 应 性:单位肺容量的顺应性,反映弹性阻力的大小;H b 的 氧 容 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2量称为H b的氧容量;H b 的 氧 含 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2称 为 Hb的氧含量;H b 的 氧 饱 和 度:H b的氧含量和Hb的氧容量的百分比。2.试 述 上、下 呼 吸 道 的 划 分 和 肺 内 导 管 部 的 结 构 特 点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3.呼 吸 过 程 有 那 几 个 环 节 构 成?肺 通 气 的 直 接 动 力 和 原 动 力 是 什么?呼吸过程有吸气和呼气两个环节,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呼吸运动。4 .试述 胸 膜 腔 内 负 压 的 形 成 及 生 理 意 义形成:胸腔膜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生长速度比肺快,从出生第一次呼吸开始,肺便被充气而处于被动扩张状态,而胸廓因为肺的牵拉容积小于其自然容积,因而在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始终受到肺和胸廓两个弹性体所产生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回缩力的作用,肺的弹性回缩力的方向向内,而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外,其结果使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负压生理意义:(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并随胸廓的运动而收缩,保证肺通气和肺换气顺利进行;(2)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淋巴液和静脉血回流。5.何 谓 顺 应 性?顺 应 性 与 弹 性 阻 力 的 关 系 如 何?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6.肺 表 面 活 性 物 质 的 来 源、主 要 成 分、作 用 及 生 理 意 义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并释放,主要成分为二软脂卵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生理意义:(1)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2)减小因表面张力对肺质泡间的“抽吸”作用致组织液生产增加,防止肺水肿;(3)降低吸气阻力,减小吸气做功,保持肺的扩张。7.何 谓 通 气/血 流 比 值?该 比 值 正 常、增 大 或 减 小 有 何 意 义?指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正常是表示通气量与血流量配比适当;增大则意味通气过剩,血流不足,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减小意味通气不足,血流过剩。生理意义:可作为衡量肺换气功能的指标。8.影 响 气 道 阻 力 的 因 素 有 那 些(1)气道的跨壁压;(2)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3)神经系统对气道管壁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节;(4)体液中化学物质的影响。9.血 中 氧 气 和 二 氧 化 碳 的 运 输 形 式 及 影 响 的 因 素 有 哪 些?血液中的氧气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主要是化学结合,主 要 以HbO2形式运输,二氧化碳也是化学结合为主,化学结合的主要形式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以碳酸氢盐为主氧离曲线影响因素:PH、PC02和温度的影响、2,3-二磷酸甘油酸、一氧化碳的影响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因素:。2与 Hb结合对二氧化碳运输的影响10.试述 氧 离 曲 线 各 段 的 特 点 及 生 理 意 义1.氧 解 离 曲 线 上 段:相当于 PO2在 60-100mmHg,是 Hb与 0 2 结合的部分,这段曲线较平坦,PO2的变化对Hb的氧饱和度影响不大;2.氧 解 离 曲 线 中 段:相当于PO2在 40-60mmHg,该段曲线较陡,反映安静状态下向组织供氧的情况;3.氧 解 离 曲 线 下 段:相 当 于 PO2在 15-40mmHg,是曲线坡度最陡的一段,反映代谢增强时向组织增加供氧的情况。1L体内缺氧气,二氧化碳增多、PH下降时对呼吸有何影响?动脉氧C02分压和 H+的升高以及。2分压降低,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对肺通气的影响即可发生总和而加大,也可相互抵消而减弱。第八章、消化体统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消化:把食物成分中不能溶解、结构复杂的、不能渗透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可溶的小分子物质,使其能透过消化管上皮,再由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为组织细胞利用。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同时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将食物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进的过程。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食物分解后产生的营养物质经消化管上皮细胞膜进入血液与淋巴的过程。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产生的节律性的去极化和复极化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胃肠激素:由胃肠道粘膜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脑-肠肽:有些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可以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统称为脑-肠肽。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液由胃粘膜表面的皮上细胞、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化学成分为糖蛋白,可形成凝胶层覆盖在胃粘膜表面。黏膜与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HCO,一起 构 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二、问答题1.消化道平滑肌慢波和动作电位的特点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兴奋性较骨骼肌低、不规则的节律性、紧张性、伸展性、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即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而对切割、电刺激等不敏感。消化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的平衡电位形成,但N a+、C l 等离子在安静时也有少量通透性,加之生电钠泵也发挥作用,故静息电位值较低且不稳定。(2)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是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电变化,是细胞自发性节律性去极化形成的。慢波起源于纵行肌,它是局部电位,不能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但动作电位只能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因此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控制平滑肌收缩的节律。消化道平滑肌慢波有如下特点:慢波是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缓慢的节律性去极化波;胃肠道不同部位慢波的频率不同;它的产生与细胞膜生电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不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慢波的波幅通常在1 0 1 5m V之间。(3)动作电位是慢波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引起平滑肌收缩。参与平滑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主要是G a?+和K+o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简要归纳为: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的,而动作电位是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2.胃肠的神经支配特点消化系统受植物性神经系统和肠内神经系统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对胃肠运动和分泌起抑制作用,付交感神经通过迷走神经和盆神经支配肠胃,释放乙酰胆碱和多肽,调节胃肠功能。内在神经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既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也包括中间神经元,能完成局部反射。目前认为,胃的容受性舒张,机械刺激引起的小肠充血等,均为神经兴奋释放V I P所致,V I P能神经的作用是舒张平滑肌,舒张血管和加强小肠、胰腺的分泌活动。3.胃液的主要成分、生理作用和各自的分泌细胞(1)盐酸,又称胃酸,基础酸排出量为0.5m m o l/L,最大酸排出量为20 25m m o l/L。盐酸由壁细胞分泌,其排出量与壁细胞数目成正比。(2)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在胃腔内经盐酸或已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作用变成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膘、豚及少量多肽。该酶作用的最适p H为2,进入小肠后,酶活性丧失。(3)粘液,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起润滑和保护作用。(4)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其作用是在回肠部帮助维生素B 1 2吸收,内因子缺乏将发生恶性贫血。4.正常情况下,胃内胃酸和胃蛋白酶为何不会消化胃黏膜自身?5.影响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乙酰胆碱、促胃液素、组胺6.胰液和胆汁的性质和分泌调节胰 液:碱性液体(中和进入小肠内的胃酸)。主要成分有碳酸氢盐和多种消化酶。这些消化酶均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分泌。(1)碳酸氢盐:由胰腺的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能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胃粘膜,

    注意事项

    本文(人体解剖生理学(药学用)课后习题详解.pdf)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