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pdf
高 二 语 文 期 末 考 试 试 题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 关 于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的内容,具体内容:期末语文试题测试具有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功能。下面是由我分享的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希望对你有用。一、(1 5 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各不相.期末语文试题测试具有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功能。下面是由我分享的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希望对你有用。一、(1 5 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A.稗 史 碑 碣 裨 益 俾 入 邑 庠 偏 裨 将 校B.束 缚 赋 闲 阜 盛 付 之 东 流 负 屈 衔 冤C.魁 梧 伏 然 抵 悟 厢 尻 游 廊 纷 繁 芜 杂D.宝 匣 狎 昵 猾 黠 囊 箧 萧 条 瑕 不 掩 瑜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典 精 减 机 构 誉 写 毁 誉 参 半B.安 祥 仔 细 端 详 谛 听 人 生 真 谛C.两 讫 迄 未 见 效 成 功 计 日 程 功D.缉 查 网 上 通 缉 赍 赏 慰 劳 赏 赍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靠义演而小有名气,没结婚而抱养多个孩子,演出所得几乎全部分给孩子们,死时自己胃里一无所有,丛飞的事迹至今广为留传。B.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机遇,扎实拼搏,力争取得成功;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C.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室,把几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D.尽管社会上一些人坑蒙拐骗花样翻新,我们稍不留神便掉进他们的陷阱,但我们就可全抛了博爱之心?就可对他人不幸冷酷无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 0 2 0年高考已向我们招手,让我们在通向理想学府的航道上阔步前进吧!B.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缺点,不应该袒护,而应该及时发现并提出批评,认真地加以帮助,力争尽快改正。C.车间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我们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D.学校邀请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走进学生中间,就加强师生沟通、缓解学习压力、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关系等问题进行辅导。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有个同学说,他的老师教给他们,以后再遇到 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我自己的程式来写,保准不会跑题。B.勇气”号依靠餐桌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在理想的情况下每天最多可在火星上漫步2 0米,它的观测预计持续9 0个火星日(相当于地球 上9 2天)oc.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原始绘画不是。绘画要求传情逼真,而图形文字只求达意明确。D.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二、(11分,6、7、8 题每题3 分,9 题 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 题。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又称清洁工艺或无害化工艺)不仅意味着生产的厂房环境要清洁,还有着比这深刻得多的内涵。它是指一种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输入的资源或能源获得最高限度的利用,即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最少,产生的废弃物自然也最少。具体的办法是实行闭路循环,把甲乙两个以上的流程合成一个闭路体系,使甲过程产生的废料和副产品成为乙过程的原料。这也就是将污染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零排放或最低排放,而不是过去那样制造了污染,回头再去治理。科技的日新月异使清洁生产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切实可行的理想的工艺。它既节约了资源和能源,降低了成本,又防止了污染,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真可谓一箭三雕。而且清洁生产使人类走出了工业文明的困境,给绿色文明注入无限生机。所以,清洁生产已成为西方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追求,而高技术的绿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清洁生产在我国有着特殊意义。我国要跳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两个怪圈,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工业生产中推广和普及清洁生产。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总体说来是个资源大国。但用1 3 亿去除,我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数的1/3;水资源为1/4;森林与林地为1/6;森林蓄积量为1/8;矿产为1/2,且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共生矿多,单一矿少。资源不足在经济起飞的现阶段就已十分突出了。另一方面呢,我国至今沿用能耗高的、粗放经营的、奢侈浪费的发展模式。请看下列的一些统计数字:煤炭热效率为2 0%3 0%,许多国家已达4 0%5 0%;工业用水重复率为2 5%,发达国家为7 0%8 0%;万元产值耗水近4 0 0 吨,发达国家为4 0 吨;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1 3 倍,比印度也高1.6 倍。此外,我国社会最终产品只占原料总投入量的2 0%3 0%。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已普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说明它们控制资源消耗取得很大的进步。我国1 9 5 2 1 9 8 7 年间国民收入增长8.6 倍,能源消耗却增长1 4.9 倍,有色金属消费量增长2 3倍,铁矿石增长2 4 倍。一方面是短缺,一方面又大排大放地浪费。6 .对文中清洁生产这个概念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清洁生产是一种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绿色工艺。B.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或最低排放。C.清洁生产工艺流程采用两个交互循环的闭路体系,把污染控制在生产过程中。D.清洁生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理想的工艺,它已经或必将成为各国工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和追求。7.下列数据,全都表明我国工业生产能源高消耗的一项是煤炭热效率为2 0%30%工业用水重复率为2 5%万元产值耗水近40 0吨单位能耗比印度高1.6倍有色金属消费量增长2 3倍能源消耗增长1 4.9倍A.B.C.D.8.下列表述符合文意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清洁生产,不仅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给环境带来污染,更重要的是生产的环境清洁。B .我国摆脱工业文明困境的出路,关键在于推广和普及清洁生产。C.清洁生产不仅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而且还将使地球生物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得到保护并和谐生存。D.发达国家采用清洁生产已经使能源消耗普遍低于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如果坚持这一发展方向,经济也可以起飞。9.本文主要运用哪两种说明方法说明清洁生产在我国有着特殊意义?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0 1 2题。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鹫,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封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注】浸灌:形容江水浩荡的样子。齐安:郡名,就是黄州。舍:三十里。武昌:湖北鄂州。故城:唐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曾搬迁州城)。风何与焉:与风有什么关系呢?病:愁苦,伤心。会计:指征收钱粮等事。1 0.下列各项前后两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玉之言盖有讽焉邹忌讽齐王纳谏C.将何适而非快适莽苍者,三餐而反D.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流奔放肆大B.冈陵起伏,草木行列C.至于长洲之滨,故 城 之 墟 D.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1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写法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从江势三变、越变越大,引出张梦得为览 江流之胜 而建亭、”余兄“名亭日快哉“,从而自然点题。后文就快哉”生发开来,指出风本无快与不快之分,快与不快全在于人能否 自得 坦然。B.主体部分先景后人,既扣题写亭上可纵览远近江山形胜、凭吊历史遗迹,又指出快与不快在己而不在物,赞扬勉励张梦得“不以谪为患”。C.本篇一再引古事:前引孙曹周陆之事,以证明黄州赤壁就是赤壁大战的古战场;后引楚襄宋玉之事,阐明快与不快在己而不在物,为下文赞扬鼓励胸怀旷达张本。D.本文主旨有两层:风景壮美值得快,是浅的一层;进而论快 靠 自得“,并赞扬身处逆境而能旷达的胸怀,才是深的一层。这样,写景文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四、(2 4 分)1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3分)(2)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3分)(3)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4分)1 4.阅读下面两首北宋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木兰花 鹏鸽天张先贺铸龙头昨躺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稼李伴人归。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香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 苒 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注】本词是作者8 6岁时乡居吴兴时作,描 写 寒 食【注】青年以后,作者长期辗转偏僻之地任些微小职,本词作于此节的图景,古人这一天有禁烟、插柳、上头、踏青、时。紫府:紫色象征华贵,此处紫府代指整个东京。扫墓、赛龙舟等习俗。笋柱:竹制的秋千架。放夜:解除夜禁。唐以后,逢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让人暝:日光渐渐暗下来。中庭:庭院之中。们尽情观灯游赏。步莲稼李:女子容貌娇美如株艳的桃李。(1)张先词以恬静的心情、欢快的笔调,写出了水乡一派欢歌笑语春意盎然的情景;贺铸词则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有志难展、郁闷孤独、怀才不遇的情感。在写景时,两词都很注意炼字炼词,请简要分析张词中 竞 并两字或贺词中五更”十里两词的表达效果。(4分)(2)两首词上下片之间都构成了对比衬托,请作赏析。(4分)15.作家、作品常识及诗文名句填空。(6分)(1)与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中国著名戏曲作家,是 牡丹亭的作者、明朝文学家。(1分)(2)中国古典诗文词曲中既有借写大雁抒情的名句,如 王 勃 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王 实 甫 西厢记中的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又有描写音乐的绝佳片段,如 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李 贺 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苏 轼 赤壁赋中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泣孤舟之釐妇”。(5分)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619题。壶口的黄河肖铁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的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注】埃米尔路德维希(E m i l L u d w i g,1 8 8 1-1 9 4 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 有 地中海传 尼罗河传等。1 6.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对这样安排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运用对比、层递等手法,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现主题,总领全文。B.运用反衬、比喻等手法,表明九寨沟、太湖的水不如黄河的水,凸现主题。C.运用夸张、反问等手法,阐述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凸现主题,总领全文。D.运用比拟、排比等手法,证明“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总领全文。1 7.第4自然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1 8 .怎样理解第6自然段 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意?(4分)1 9 .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作答。(6分)六、(1 3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所提供的特定情境,用谐音的办法在文中横线处填上一个得体的词语,帮助高青天完成对老婆由叹息到赞叹的转变。(2分)话 剧 雷雨中,作家曹禺设计了这样一处令人拍案叫绝的台词:“你是萍 萍 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用谐音的办法,巧妙写出了侍萍由对儿子的母爱亲情向对恶少的痛恶仇恨的感情挪移。古装喜剧电视片 明镜高悬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县令高青天是个秉公办事、深得民心的好官,怎奈其妻蛮不讲理。一次,他被老婆嘴里啪啦地训斥了一通,老婆刚离去,他忍不住叹气说:“真是个m t i”还没说完,老婆就跑回来追问:你说我是个m u什么?母老虎,还是母夜叉?”面对怒气冲冲的老婆,高青天深知,如果真枪实弹,锋芒毕露,定会闹得不成体统,不可收拾。高青天摇头否定了老婆的两个答案,灵机一动,说她是。这一下,老婆玉颜大展,乐不可支。其实她何尝不知道真实的答案呢!一个小小的机智,一下子就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了。2 1.阅读下面两则故事,补写后面的两副对联。(4分)四川乐山凌云寺,相传是苏轼年轻时读书之处。据说苏轼少年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博览群书,常受人称赞,因此不免年少气盛,曾在门前贴下一副对联道:“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不久有一白发老人持一小书前来请教,苏轼接过一看,不觉一惊,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老翁笑着说:还望博学的小苏赐教。苏轼面红耳赤,连连说道:“请老前辈原谅,小生一时狂兴。苏轼赶紧在原对联上下联的前边分别加了两个字,使得这副对联的思想境界和情趣与原对联截然两样。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人人仰慕渴求。相传每到年节,他家的春联一贴出来,很快就被人当作宝贝揭走。大过年的,家家大红春联贴在门口,喜气洋洋;可自己家,亲友上门了却没见春联,王羲之不免有点沮丧。这一年,他暗自思忖,想出了一个办法。大年除夕,王家早早贴出了一副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如此不吉利的联语,家家避之惟恐不及,谁还会去揭呢?可是,初一大清早,人们发现王家原对联上下联的后边分别加了三个字,新对联的思想情趣与原对联截然两样。在原对联的上下联中,苏轼和王羲之分别补写了哪两个字和哪三个字呢?请你补全这两副对联,表达苏轼后来要表达的意趣和王羲之真正想要表达的意趣。识遍天下字福无双至读尽人间书祸不单行2 2 .摘取下面文字中的适当词语,对应地填入答题卷三幅土地和花的示意图中,以直观地准确地显示本段文字的基本内容。(3分)正如不同的土壤中可以开出不同的花朵一样,信息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群体意识。浓厚的乡土意识是口头传播时代的产物。人们只能与本乡本土的小群体频繁交流,从而产生一种乡土依恋心理。强烈的民族意识是文字传播时代的产物。不同乡土的人群依靠共同的文字认同,共同的文字支撑着共同的文化。只有进入电讯时代,各民族之间的普遍的文化认同才能发生。面对卫星电视和电子计算机,人们接受的是全方位传递的文化,人们必须依靠异种文化为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发展自身的文化。人们越来越超越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从全球协调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问题,从而形成了普遍的全球意识。2 3.在下列小诗 秋实中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顺畅。(4分)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是怎样变得成熟?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不是雨,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我怕早已憔悴丑陋。,给了我成熟的筋骨,感谢光照日晒,。七、(6 0分)2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 0分)“中是中国人投注深厚思想感情的一个地理方位名词。古代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居天下之中,是开化最早文明最高的区域;当今湖北人深感自己“得中独厚”,决心实现中部崛起;中是中国人深藏脑海血脉骨髓的一个哲学文化概念。儒家力倡“中庸:既 认 识 到“过犹不及”,强调不为已甚,反对偏激、莽撞,也推弃懦弱、屈膝,主张奉行”中道而不偏不倚”;中更是中国人百年的梦想、奋斗的目标。使古老的华夏民族迎来伟大复兴,叫东方的苍龙再度昂首腾飞,实现炎黄子孙傲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梦想,让神州大地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和核心.中激发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卷上),自选文体,不少于8 0 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