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pdf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H)一、选择题(共 7 小题,每小题6 分,满分42分)1.(6分)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 2 O 5 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2.(6分)某竣酸酯的分子式为Cl 8 H26。5,Im o 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Im o l 竣酸和2 m o i 乙醇,该竣酸的分子式为()A.Cl4Hl8。5 B.Cl4Hl6。4 C.C 16H22O5 D.C 16H20O53.(6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氮相同,b和 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L和1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 和其他3 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 b aC.d 和其他3 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4.(6分)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 0 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IONAB.IL O.l m o H/i 的N aH CCh溶液中H C O 3 和CCh?.离子数之和为0.1 NA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 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INAD.2 3 5 g 核素 9 22 3 5U 发生裂变反应:9 2 2 U+()i n 是E s 8 9 S r+5 4 6 X e+1 0()i n 净产生的中子(o n)数为IONA5.(6分)分子式为C5HI()O2且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化合物有()A.3 种 B.4种 C.5 种 D.6 种6.(6分)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hA.向苦卤中通入C 12是为了提取澳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滨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漠,再用S02将其还原吸收7.(6 分)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中溶液滴入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中物质中物质预测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镐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A.AB.BC.CD.D二、解答题8.(14分)酸性锌镒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二氧化镒,氯化锌和氯化镂等组成的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表所示:溶解度/(g/100g水)温度/化合物020406080100NH4cl29.337.245.855.365.677.3ZnC I2343395452488541614化合物Zn(OH)2Fe(OH)2Fe(OH)3Ksp近似值10 1710 1710 39回答下列问题:(1)该 电 池 的 正 极 反 应 式 为,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持续电流强度为0.5 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消耗锌 g.(已经F=96500C/mol)(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 12和N H k l,两者可以通过 分离回收,滤 渣 的 主 要 成 分 是MnC h、和,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 nCh,最 简 便 的 方 法 是,其原理是。(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作ZnSO47H2O的过程中,需除去铁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入稀H2s0 4和H 2O 2,溶解,铁变为 加碱调节p H为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X10 5moi4/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p H为 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i?.浓度为O.lmol-L-1)o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的后果是,原因是 o9.(1 4分)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 O、C O2和H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C O(g)+2H2(g)MC H30H(g)AH1C O2(g)+3H2(g)WC H30H(g)+H2O(g)AH2C O2(g)+H2(g)WC O(g)+H2O(g)AH3回答下列问题:化学键H-H C-0 C=OH-0C-HE/(kJ.m o l1)436 343 1076 465 413(1)已知反应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Hi=kJ.m o l 1,已知H2=-5 8 k J.m o l 1,则七二k J.m o l 1(2)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的 表 达 式 为;图 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 K 随 温 度 变 化 关 系 的 曲 线 为 (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3)合成气的组成n (H2)/n (C O+C O 2)=2.6 0 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 所示。a (C O)值 随 温 度 升 高 而(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 o图 2中 的 压 强 由 大 到 小 为,其判断理由是_1 0.(1 5 分)二氧化氯(C 1 O 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1 )工业上可用KC 1 O 3 与 N a 2 s 0 3 在 H2 s 0 4 存在下制得C 1 0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 原 剂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为.(2)实验室用N H4 C 1、盐酸、N a C 1 0 2 (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 1 0 2:盐酸 NaClO:溶液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溶液X中 大 量 存 在 的 阴 离 子 有.除去C 1 0 2 中的N H3 可 选 用 的 试 剂 是(填标号)a.水 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3)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 1 0 2 的含量:I .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 5 0 m L水溶解后,再加入3 m L 稀硫酸:II.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HI.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IV .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V.用 O.l O O O m o 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 S2O32 2 1+S 4 O 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 0.0 0 m 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锥形瓶内C 1 O 2 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V中 加 入 的 指 示 剂 通 常 为,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测得混合气中C 1 O 2 的质量为 g.(4)用 C 1 O 2 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 列 物 质 最 适 宜 的 是(填标号)a.明矶b.碘化钾c.盐酸d.硫三、化 学 一 选 修 2:化学与技术。(满分15分)1 1.(1 5 分)苯酚和丙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其反应和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o+-A/7=-116kJ mol_1OOH异内苯过氧化氢H*米酚OH+CH3COCH3 AH=-253kJ mol,丙酮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化合物的物理常数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密 度(g/cm 3)沸点/异丙苯1200.8640153丙酮580.789856.5苯酚941.0722182(1)在反应器A中通入的X是 o(2)反应和分别在装置_ _ _ _ _ _ _ 和 中 进 行(填装置符号)。(3)在分解釜C中加入的Y为少置浓硫酸,其作用是,优点是用量少,缺点是。(4)反应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温 度 过 高 的 安 全 隐 患 是。(5)中和釜D中加入的Z最适宜的是(填编号。已知苯酚是一种弱酸)。a.NaOHb.C aC Osc.NaHC Oad.C aO(6)蒸 储 塔F中 的 储 出 物T和P分别为 和,判断的依据是。(7)用该方法合成苯酚和丙酮的优点是四、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满分15分)1 2.(1 5 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和 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D为同周期元素,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 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1)四 种 元 素 中 电 负 性 最 大 的 是 (填元素符号),其 中 C原子的核外电 子 排 布 式 为.(2)单 质 A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 中 沸 点 高 的 是 (填分子式),原因是;A和 B的氢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分别为 和.(3)C和 D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1:3的化合物E,E的 立 体 构 型 为,中 心 原 子 的 杂 化 轨 道 类 型 为.(4)化合物D 2 A 的 立 体 构 型 为,中 心 原 子 的 价 层 电 子 对 数 为,单质D与湿润的N a 2 c 0 3 反应可制备D 2 A,其 化 学 方 程 式 为.(5)A和 B能够形成化合物F,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边长a=0.5 6 6 n m,F的 化 学 式 为;晶胞中A原 子 的 配 位 数 为;列式计算晶体F的密 度(g-c m 3)(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五、化学一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满分15分)1 3.(1 5 分)聚戊二酸丙二醇酯(P P G)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P P G 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 0,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化合物B为单氯代始: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C 5 H 8E、F为相对分子质量差1 4 的同系物,F是福尔马林的溶质R 1 CHO-R 2 c H CHO稀N aO H Rkr_ r-R2 V i l -V i l/HO CHO同答下列问题:(1)A 的 结 构 简 式 为.(2)由B生成C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3)由E和 F生成G的 反 应 类 型 为,G的 化 学 名 称 为.(4)由D和 H 生成P P G 的化学方程式为:若P P G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0,则 其 平 均 聚 合 度 约 为(填标号).a.4 8b.5 8c.7 6 d.1 2 2(5)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 种(不含立体异构):能与饱和N aHCCh 溶液反应产生气体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3 组峰,且峰面积比为6:1:1 的是(写结构简式)D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在下列一种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该仪器是(填标号).a.质 谱 仪 b.红外光谱仪c.元素分析仪d.核磁共振仪.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H)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7 小题,每小题6 分,满分42分)1.(6分)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考点】KF: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分析】A.硅胶具有吸水性,无毒;B.P2O5吸水转化为酸;C.六水合氯化钙不能吸水;D.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解答】解:A.硅胶具有吸水性,无毒,则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A正确;B.P2O5吸水转化为酸,导致食品变质,则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B正确;C.六水合氯化钙不能吸水,则不能作食品干燥剂,故C错误;D.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正确;故选:C o【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食品干燥剂,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2.(6分)某竣酸酯的分子式为C l8H26。5,Im 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Im ol竣酸和2m oi乙醇,该竣酸的分子式为()A.C 14H18O5B.C 14H16O4C.C 16H22O5D.C 16H20O5【考点】I B:真题集萃;H3: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M 8: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分析】I m o 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I m o l 竣酸和2 m o l 乙醇,则说明酯中含有2个酯基,结合酯的水解特点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解答解:某竣酸酯的分子式为C i 8 H2605,I m o 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I m o l竣酸和2 m o i 乙醇,说明酯中含有2 个酯基,设竣酸为M,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 1 8 H2 6 O5+2 H2 O-M+2 c 2 H6。,由质量守恒可知M 的分子式为C l4Hl8。5,故选:Ao【点评】本题为2 0 1 5 年高考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酯化反应中碳原子个数变化、官能团的变化为推断的关系,侧重酯的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3.(6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的电子层结构与氨相同,b和 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一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 和其他3 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 b aC.d 和其他3 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考点】8 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氢相同,则a 为H 元素;b 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只能有3 个电子层,则 b为 S 元素,c为 C L 1和 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d 为 K元素.A.H 元素与K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KH,属于离子化合物;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中H元素为正价,其非金属性最弱;C.K元素与其它元素可以形成KH、KzS、KC 1;D.H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1、最低负化合价为-1,S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最低负化合价为-2,C 1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7、最低负化合价为-1.【解答】解: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氢相同,则a为H元素;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只能有3个电子层,则b为S元素,c为C L 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d为K元素。A.H元素与S元素、C 1元素放出形成HzS、H CL二者属于共价化合物,但与K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K H,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中H元素为正价,其非金属性最弱,故非金属性C1 S H,故B正确;C.K元素与其它元素可以形成KH、K2S、K C1,均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H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1、最低负化合价为-1,S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最低负化合价为-2,C1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7、最低负化合价为-1,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故D正确,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题目涉及金属氢化物是中学知识的盲点,难度不大.4.(6分)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IONAB.1L 0.1 molL-1的NaHC C h溶液中HC O3和C O32一离子数之和为0.1 NA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INAD.235g 核素 922 3 5U 发生裂变反应:92235u+()ln要三389Sr+54l36Xe+l(Vn 净产生的中子(o n)数为IONA【考点】1B:真题集萃;4F: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5 1 8: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丙醇中含7 个 C-H 键、2 个 C-C键、1 个C-0键和1 个 0-H键;B.HC 0 3 一水解生成碳酸,结合原子守恒分析;C.钠发生氧化反应后,N a 元素的化合价由0 升高为+1 价;D.9 22 3 5U+o n J l E3 89 OSr+5 4,3 6Xe+l Ooln 净产生的中子为 10 -1=9 个.【解答】解:A.6 0 g 丙醇为I m o l,丙醇中含7 个 C-H键、2 个 C-C键、1个 C-0键和1个 0-11键,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U NA,故A错误;的N a H C C h 溶液中H C O3-和C C V 一离子数之和小于0.1 NA,碳酸分子中含C原子,故B错误;C.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二2 LX(1 -0)X NA=1NA,故 C正确;23 g/m o lD.9 223 5U+o1n 3 89 OS r+5 4,3 6Xe+l Oo1n 净产生的中子为 10 -1=9 个,则 23 5 g 核素9 223 5 U发生裂变反应净产生的中子(0%)数为9 NA,故 D错误;故选:C o【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及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中的化学键、物料守恒、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计算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5.(6分)分子式为C 5 H 10 O2且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化合物有()A.3 种 B.4种 C.5 种 D.6 种【考点】H 6: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专题】5 3 2: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分析】分子式为C 5 H 10 O2且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则该有机物中含有-C O O H,所以为戊酸,戊酸的种类等于丁基的种类,写出丁基的种类即可.【解答】解:分子式为C 5 H 10 O2且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则该有机物中含有-CO O H,所以为戊酸,戊酸的种类等于丁基的种类,丁 基(-C4H9)的异构体有:-C H2cH2cH2cH3,-C H(C H3)C H2C H3,-C H2C H(C H3)C H3,-C (C H3)3,故戊酸的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为4,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分异构体书写、官能团的性质与确定等,难度中等,注意利用丁基异构判断.6.(6 分)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hA.向苦卤中通入C I2是为了提取澳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漠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漠,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考点】1B:真题集萃;E7: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分析】A.向苦卤中通入Cb置换出澳单质,分离得到澳;B.粗盐中含有C a2、Mg2 SO42一等杂质,精制时应加入试剂进行除杂,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再进行重结晶进行提纯;C.工业常选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作沉淀剂;D.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澳,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H B r,达到富集的目的.【解答】解:A.向苦卤中通入C 12置换出澳单质,分离得到澳,通入C 12是为了提取漠,故 A 正确;B.粗盐中含有C a、Mg2 SO42一等杂质,精制时通常在溶液中依次中加入过量的BaC b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和过量的Na2c。3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再进行重结晶进行提纯,故 B 正确;C.工业常选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作沉淀剂,故c错误;D.海水提取漠一般用氯气置换滨离子转化为浸单质,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溟,再 用S02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H B r,达到富集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 o【点评】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注意掌握中学常见的化学工业,侧重对化学与技术的考查,难度不大.7.(6分)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中溶液滴入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中物质中物质预测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锦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A.A B.B C.C D.D【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先发生盐酸与NaOH的反应;B.常温下,A1遇浓硝酸发生钝化;C.NaOH过量,开始不生成沉淀;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先发生盐酸与NaOH的反应,然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最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则现象不合理,故A错误;B.常温下,A1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则不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现象不合理,故B错误;C.N a O H过量,开始不生成沉淀,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氯化钠,开始无现象,故C错误;D.草酸与高镒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褪色,现象合理,故D正确;故选:D o【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为2 0 1 5年高考真题,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反应与现象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二、解答题8.(1 4分)酸性锌锦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二氧化镒,氯化锌和氯化铉等组成的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 n O O 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表所示:溶解度/(g/100g 7K)温度/化合物02040608 0100N H4c l29.337.245.855.365.677.3Zn CI234339 545248 8541614化合物Zn(OH)2Fe(OH)2Fe(OH)3K sP近似值10 1710 1710 39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M n O 2+H+e =M n O O H,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 n O 2+Zn+2H=2M n O O H+Zn 2*。(2)持续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 论 消 耗 锌0.05 g.(已经F=9 6500C/m ol)(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 Cb和NH KL两者可以通过加热浓缩 冷却结晶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C h、碳 粉 和MnOOH,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 nCh,最简便的方法是空气中加 热,其 原 理 是 碳粉转变为二氧化碳,MnOOH氧化为二氧化锦。(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作ZnSO47H2O的过程中,需除去铁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入稀H2s04和 H2O2,溶解,铁 变 为 F b 加碱调节pH为2.7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义10-51口 011/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pH为6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浓度为0.1molL-,)0 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的 后 果 是 Z/一 和 Fe2一分离不开,原 因 是 Zn(OH)2、Fe(OH)2 的 Ksp 相近。【考点】1B:真题集萃;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P8: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分析】(1)该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nC h被还原生成MnOOH;负极锌被氧化生成Zi?,以此书写电池总反应式;(2)持续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则电量为0.5AX300s=150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一至匹一,以此计算消耗锌的质量、物质的量;96500C/mol(3)填充物含有碳粉、二氧化锌,且生成MnOOH等,在空气中加热时,碳粉、MnOOH可被氧化;(4)铁加入稀H2s04和 H2O2,可被氧化生成F e*铁刚好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小于1X 10 sm o l*L-结合Ksp=l()T9计算p H,并根据Ksp计算锌开始沉淀的pHo【解答】解:(1)该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nC h被还原生成MnOOH,电极方程式为MnO2+H+e=MnOOH,负极锌被氧化生成Zi?,电池总反应式为2MnO2+Zn+2H=2MnOOH+Zn2,故答案为:MnC h+H+e=MnOOH;2MnO2+Zn+2H=2MnOOH+Zn2;(2)持续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则电量为0.5AX300s=150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一至匹一,则消耗Z n 的质量为一至匹一X lx96500C/mol 96500C/mol 265g/mol=0.05g,故答案为:0.05;(3)滤液中主要有Zn C12和 N H4。,可通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晶体,填充物含有碳粉、二氧化锦,且生成M n O O H 等,在空气中加热时,碳粉、M n O O H可被氧化,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锦,故答案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碳粉;M n O O H;空气中加热;碳粉转变为二氧化碳,M n O O H 氧化为二氧化镐;(4)铁加入稀H2s 04和 H2O 2,可被氧化生成Fe 3,铁刚好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小于 1X10-m o H/i,因 K s p=l()39,I-39则 c (O H)=3M2 _ _ _ _ m ol/L 0.5X10 m ol/L,此时 pH=2.7,V1X10-5如锌开始沉淀,则c (0田),叵21m ol/L=l O m oi/L,此时pH=6,V 0.1由表中数据可知Zn (O H)2、Fe (O H)2的K s p相近,如不加H2O 2,则Zi?一 和Fe 2,分离不开,故答案为:Fe3;2.7;6;Z/和 Fe?分离不开;Zn (O H)2、Fe (O H)2 的 K s p相近。【点评】本题为2015年新课标卷考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以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9.(1 4 分)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 C O、C O2 和 H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C O (g)+2 H 2 (g)MC H 3 0 H (g)A H 1C O2 (g)+3 H 2 (g)MC H 3 0 H (g)+H 2 O(g)AH2C O2 (g)+H 2 (g)W C O(g)+H 2 O(g)AH3回答下列问题:化学键 H -H C -0 H -0 C -Hc=oE/(kJ.m ol1)436 343 1076 465 413(1)已知反应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H尸-99 k J.m o l1,已知a七二-58k J.m o l1,则H 3=Lk J.m ol 1(2)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C(CHH)一_;图1中能正确c(C O)X C2(H2)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 由 是 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3)合成气的组成n (H2)/n (C O+C 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a (C O)值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其 原 因 是 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 转 化 率 减 小。图2中 的 压 强 由 大 到 小 为P 3 P 2 P 1 ,其判断理由是 相同温度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考点】B B:反应热和焰变;C B: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根据盖斯定律:反应-反应=反应,反应热也进行相应的计算;(2)化学平衡常数指可逆反应得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幕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累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进而判断温度对平衡常数影响;(3)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升高温度对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CO转化率变化原因;相同温度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解答】解:(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H i=1 0 76k J.m ol+2 X 4 3 6k J.m ol 1-(3 X 4 1 3+3 4 3+4 65)k J.m ol =-99k J.m o l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反应二反应,故-印二-58k J.m ol-1-(-99k J.m o l1)=+4 1 k J.m ol1,故 答 案 为:-99;+4 1;(2)反应C O(g)+2 H 2(gA C H 3 0 H(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一(风。由_;c(C O)X C2(H2)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曲线a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故答案为:3 _.a;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c(C O)X C(H2)高而减小;(3)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相同温度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故压强:P 3 P 2 P i,故答案为:减小;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P3P2Pl;相同温度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 o的转化率升高。【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有关计算、平衡常数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综合应用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10.(1 5分)二氧化氯(C1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齐I,回答下列问题:(1 )工业上可用KC 1O3与Na2s03在H2s04存在下制得C 1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实验室用NH4C 1、盐酸、NaC 10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 1O2:盐 酸 NaC Kh溶液山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 1+2HC 1 N C1 3+3H2T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OH.除去C 1O2中的NH3可 选 用 的 试 剂 是(填标号)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3)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 1O2的含量:I.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II.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III.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IV.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V.用0.1000molI/i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1+S 4 O 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 0.0 0 m L 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锥 形 瓶 内 C 1 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C I O 2+I O I +8H-2 c l+5 I 2+4 H 2 O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C O 2 气 体(避免碘的逸出)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 粉 溶 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测得混合气中C 1 O 2 的 质 量 为 0 0 2 7 0 0 g.(4)用。2 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d (填标号)a.明矶b.碘化钾c.盐酸d.硫酸亚铁.【考点】R D: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U 3: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1 8:实验分析题.【分析】(1)K C 1 O 3 在 H 2 s o 4 存在下与N a 2 s 0 3 反应,S C V 一被氧化成S O42 ,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该离子反应为2 c 1 O 3-+S O 3 2-+2 H =2 C 1 O 2+S O 4 2-+H 2 O;(2)由生产流程可知氯化镂在盐酸溶液中进行电解,阴极生成氢气,阳极生成N C b,电解方程式为N H 4 0+2 H C 1电肝N C 13+3 H 2 T,在 NCh溶液中加入N a C I C h,可生成C I O 2、N H 3 和 X,X中含C、O H ;由信息可知,C 1O 2 易溶于水,所以不能利用水溶液吸收,氨气为碱性气体,利用性质差异分离提纯;(3)由题目信息可知,C 102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氧化为12,自身被还原为C,同时生成水;玻璃液封装置可防止有害气体逸出;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根据关系式2c1。2 5L lONa2s2O3计 算n(CIO?),再根据m=nM计 算m(C 1O2);(4)亚氯酸盐具有氧化性,Fe2,将C 1O2还原成C l,Fe2+被氧化为铁离子.【解答】解:(1)KC 1O3在H2s04存在下与Na2s03反应制得C Q,可知SO?2一被氧化成S(V一,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该离子反应为2c1O3-+SO32-+2H 2C IO2+SO42-+H2O,氧化剂为K C103,还原剂为Na2so3,由离子反应可知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2)由生产流程可知氯化铁在盐酸溶液中电解,阴极生成氢气,阳极生成N Ch,电解方程式为NH4c1+2HC 1电 解NC 13+3H2T,故答案为:NH4c1+2HC 1-电解.NC b+3H2f;在N Ch溶 液 中 加 入 NaC 102,可 生 成C 102、N H 3和X,发生NC b+NaC lC h+FhO-C lO2+NH3+NaOH+NaC l,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l OH,故答案为:Cl、0H;a.C IO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氨气,故错误;b.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故错误;c.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且不影响C102,故正确;d.C IO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水吸收氨,故错误;故答案为:c;(3)由题目信息可知,C 102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氧化I一为12,自身被还原为C 1,同时生成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 102+10+8 H-2C+5L+4H2O,故答案为:2C 1O2+10L+8H 2c+5L+4H2O;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C IO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故答案为:吸收残留的C 10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V 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含有 Na2s2。3 物质的量为 0.02 LX0.1mol/L=0.002 m o l,则:根据关系式:2c102 5L lONa2s2。3,2 10n(C IO2)0.002mol所以 n(C IO2)=0.0004m ol,所以 m(C IO2)=0.0004 molX67.5g/mol=0.02700g,故答案为:0.02700;(4)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ac均不能还原亚氯酸盐,b 中 K I具有还原性但氧化产物不适合饮用水使用,只有d 中 Fe2+将C 102.还原成C,Fe2+被氧化为铁离子,且铁离子水解生成胶体可净化饮用水,则最适宜的是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含量的测定,为高频考点,为 2015年高考真题,把握物质的性质、制备流程、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