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pdf
总课题乘 法 总课时 7 第1课时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 型 新 授 授 课 日 期月 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2、能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自主探索,进一步认识笔算过程。3、让学生体会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教学难点在计算中掌握相乘的顺序和乘法笔算的灵活性教学准备直尺,小黑板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引新1、计算。22 3 5 23 8 1 24X 1 8 X 1 4 X 6 X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在小组中说说各是怎样计算的?(每人选一题)认来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笔算?2、教师引入新课:我们已掌握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方法,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教学新课。出示例题:月星小区有15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44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1、要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根据题中的条件,你们会列出算式吗?2、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呢?要计算144X15是多少,谁能摆出计算的竖式?可能出现的竖式有144 1 5XI 5 X I443、在小组中独立尝试计算并交流各自的算法是否正确,教师巡视指导。4、谁来说说有什么发现?5、教师指导:两种方法都得到2 1 6 0,说明什么?你 认 为 哪 种方法比较简便呢?我们以后在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时,应该怎样摆竖式呢?6、重 点 研 究 144 XI 5 的笔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的,每次算得的数应写在哪里?三、巩固练习。1、完 成“想想做做”1。2、完 成“想想做做 2o3、完 成“想想做做 3o4、完 成“想想做做 4o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总课题乘 法总课时7第 2 课时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课型练习课授课日期月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达到较熟练程度,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拓展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教学难点在计算中掌握相乘的顺序,理解方法。教学准备直尺,小黑板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口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5 口算。分别说一说 600X870X20 3X230是怎样口算的?二、竖式计算练习。1、出示补充题。375X24 608 X 134256X51 34X282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70先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独立解答。使学生明确速度X时间=路程。3、完 成“想想做做 8o学生读题,理解题意。4、完 成“想想做做 9o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中说说解题思路。5、完 成“想想做做”10。思考:要求共收入多少元?应该选择哪两个条件?让学生明白正确选择的条件再独立完成。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6总课题乘 法总课时7第 3 课时课题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课型新授授课日期月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 的笔算经(尝试,初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 的三位数乘两彳正确计算。险基础上,通过交流与立数的简便方法,并能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口算末尾有0 的乘法教学难点乘数中间有0 的笔算教学准备直尺,小黑板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引新。1、口算。60X2 200X6 20X20 30X6040X5 20X60 700X5 300X6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题的乘数有什么特征,并指名口答。想一想:在口算这些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时,怎样算比较简便?2、列竖式计算。240X8 350X5(指名板演,其余自做)教师巡视竖式的摆法,予以指导。学生出现:2 4 0 2 4 0 这种方法,教师要追问X 8 X 8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毛二、教学新课。1、板书课题: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2、出示例题:绿草能更新空气。1 平方米绿草地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区共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2)要求每天能释放出多少克氧气,应选择哪两个条件?怎样列式?850X15(3)这题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与前面所学有何不同?(乘数末尾有0)用竖式怎样算呢?先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学生可能再出现的竖式有:8 5 0X I 54 2 58 51 2 7 5 08 5 0 1 5X 1 5 X 8 5 04 2 5 0 7 58 5 0 1 2 01 2 7 5 0 1 2 7 5 0将学生可能出现的竖式展示出来,引发讨论,判断正误。三道竖式的结果都是1 2 7 5 0,说明什么?你认为哪一道竖式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呢?说说你的理由。(4)引导归纳。谁能说说,如果碰到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乘数末尾有0时,竖式怎样摆比较简便?算出的积应该注意什么?(以第一竖式为例)8 5 0X I 54 2 58 51 2 7 5 0(5)完成例题。3、完成“想想做做 1 的(1)(3)小题。4、教 学“试一试”:明月小区共有8 0 0 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1)怎样列式?8 0 0 X 2 0=(2)你能试着用最简单的方法列出竖式吗?学生可能再现的情况有:2 0X 8 0 08 0 0 8 0 0 2 0X 2 0 X 2 0 X 8 0 0(3)比较:你认为哪种列法在计算过程中会更简单一些?为什么?800 20X 20(乘数中共有几个0?)X 800(乘数中共有几个0?)16000 16000-这两个竖式在计算中只要算什么?(8X2)积末尾的0 应该写几个呢?(4)完 成“试一试”。5、完成“想想做做 1 的(2)(4)小题。说说每道题积的末尾0 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三、巩固练习。1、完 成“想想做做 2 的(1)(4)小题。2、完 成“想想做做 3o分组计算,比较每组中的乘数有什么特征?积有什么特征?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 2 的(8)小题。总课题乘 法 总课时 7 第4课时课题乘 数 末 尾 有0的乘法练习课型练习课授 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通 过 针 对 性 练 习,使 学4位 数 的 笔 算 方 法,掌握灵活共提 IWJ。三熟练掌!七口算方)屋 乘 数 末 尾 有0的三位数乘两去。学生的计算能得到进一步教学重点掌 握 三 位 数 乘 两 位 数 的 笔 算 方 法,能 正 确 笔 算、口 算 末 尾 有0的乘法教学难点乘 数 中 间 有0的笔算教学准备直 尺,小黑板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口算练习。90X20 35X200 15X300 6X800 200X7032X300 360X30 50X400 60X700 800X40为 了 使 每 一 位 学 生 得 到 训 练 效 果,可 集 体 口 答。问:35 X 200可 看 作 什 么 乘 什 么?(35X2)积 的 末 尾 添 几 个0?(2个)800X40可 看 作 什 么 乘 什 么?(8X4)积的末尾添几 个0?(3个)二、下 面 每 组 中 的 哪 个 竖 式 计 算 时 比 较 简 便?1、1 80 1 80X45 X 452、700 5 8X 58 X 7003 95 8 20X 820 X954、3 5 604X 604 X 35学 生 先 在 小 组 中 判 断,再 交 流 计 算 结 果。三、完 成“想想做做 4o1、先完成书上的表格,再观察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2、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教师可以设问:有必要对每一题都进行计算吗?为什么?四、完 成“想想做做”6。五、完 成“想想做做”70六、课堂小结。七、课堂作业。“想想做做”5教学过程总课题乘法总课时|7第5课时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型新授授课日期月 日教学目标1、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2、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熟练地估算,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指导生活实际。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二次备课一、复习引新口算。36X200 400X 12 90X700 500X403X180 240X4 98X20 800X100二、教学新课。1.引入新课:今天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2.出示例题:一幢楼有112户,每户一年的保洁费用是48元,这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大约是多少元?指名读题,理解题意。(2)计算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应该怎样计算呢?48X112(3)你能估算出这个结果大约是多少吗?在小组总讨论估算的方法以及估算的结果。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48 X 100=4800(元)50X 1100=5500(元)50 XI 00=4800(元)费用比4800元多一些。费用在5500元左右。费用比5000元多一些。汇报估算方法及结果,师讲评。学生出现的方法可能不止教科书上的两种,只要学生的思路是正确的,都要予以确认和肯定。(4)用计算器检验估算结果。看看自己估算的结果是否接近准确值,误差大吗?(5)归纳方法。怎样估算,方法又好,结果又很接近准确值呢?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 6。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第6 7 页“想想做做”2、4、5、6 题。总课题乘法 总课时 7 第 6 课时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1)课型 呼 习 授 课 日 期 月 日教学目标1.针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重点练习,帮助学生归纳方法,掌握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计算的价值。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三位数和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直尺,小黑板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口算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集体口算,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对于像200 X 70、60 X 900等这样乘数末尾有0的口算要追问应该怎样想比较简便?教师小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可以先不看0,在乘积的末尾直接添0。二、笔算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1)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2)指名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怎样摆?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乘数末尾有0怎么办?集体校对,教师讲评。2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先说说应把每个数看作儿百儿十乘儿十估算。243 X 18可看作240 X 20估算。131X34可看作130X30估算。205 X 4 8可看作200 X 50估算。估算后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三、应用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2.完成练习一的第5题。3.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的第2 6题。总课题乘法 总课时 7 第 7 课时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2)课型 曹习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基础上,掌握乘法计算的一些规律。2、通过练习,启发学生自主优化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基础上,掌握乘法计算的一些规律。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自主优化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准备直尺,小黑板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计算练习。1 .完成练习一的第7 题。(1)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的两题结果相同吗?(2)哪一道算式计算时简便一些?(3)这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吗?1 2 5 X1 6=1 2 5 X8 X2(4)通过练习,有是什么启发?2.完成练习一的第8 题。学生独立完成。二、应用练习。1 .完成练习一的第9 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师指出:一套单人课桌椅指什么?(2)学生可出现的算式有两种:(1 2 8+5 2)X4 5 1 2 8 X4 5+5 2 X4 5(3)分别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列,每一步算式求的是什么?(4)通过计算,发现一道算式在计算时比较简便?(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完成练习一的第1 0 题(1)通过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指导学生年青公园对不同人数的购票价格的规定。方法一:每班分别购票什么意思?应怎样列式解答呢?一班:2 5 X4 8=1 2 0 0 (元)二班:2 5 X4 9=1 2 2 5 (元)三班:2 3 X5 2=1 1 9 6 (元)你能说说为什么三班人数比二班多,购票所需要的钱数反而比二班少呢?你认为怎样购票所需的钱数可以更少呢?方法二:三个班合起来购票有什么优点?你会算吗?48+49+52=149(人)20X149=2980(元)可以和三个班分别购票所需的总数比一比,看看可以少付多少元?1、完成思考题。可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的第8 10题。教后记总课题升和毫升总课时 5 第 1课时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弱 理 新 授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讲师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 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 体 会 1 升有多少。2 让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准备容 量 单 位 1升的认知表象的建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透明玻璃茶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说明:哪一个杯子能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能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2、出示两个水壶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两个水壶相差不大)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验证。演示实验:将小一点的水壶中装满水,后倒入大一点的水壶中,发现大一点的水壶并没有装满,以此说明两个水壶容量的大小之分。你能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3、出示一个水壶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儿杯?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认识升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 或 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 认 为 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 着 1 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7、板书:棱 长 是 1 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想想做做1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2、图上的3 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3、指名生上台操作。想想做做2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想想做做31、指名读题2、指名口答。四、拓展延伸、发展概念。想想做做4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 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总课题升和毫升 总课时 5 第2课时课题继续认识升 课 型 新 授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操作活动再次加深对“升”的认识,加强对常见容器容量表象的建立。2提高学生根据任务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提高估计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教学重点在操作中加强对常见容器容量的表象建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猜测,并使用自制的容量是1升的容器验证猜测的结果。教学准备大可乐瓶、纸杯、碗、盆、锅等及其它生活中常见容器图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制做量器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升,升,升各辱多少。二、抽象斯括、是 成 概 念5、请每不小组翼出课前淮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儿个纸杯?(小组活动)6、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8、(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想想做做11、师拿出6 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6 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儿个容器中。(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四、拓展延伸、发展概念。想想做做2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想想做做3(课前布置完成)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To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收获?您对升的认识有什么提高?总课题升和毫升总课时5第3 课时课题认识毫升课型新授授课日期月 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理解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F作单位,并形成1 毫升的容量观念。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继续力见容器容量表象。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目毫升口 强 常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准备1 升容器、50 0 毫升和2 50 毫升量杯、2 5毫升量筒、滴管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1)认识毫升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可见,毫升是在其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 L”或“m l”来表示。(板书:m L,m l)6、师拿出装有1 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 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 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 毫升。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2)升与毫升的进率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 0 0毫升,1 50 毫升,2 50 毫升,40 0 毫升和50 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 率 是1000o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想想做做1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想想做做4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想想做做2、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四、拓展延伸、发展概念。你知道吗?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升和毫升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总课题升和毫升 总课时 5 第4课时课题升和毫升练习课 课 型 练 习授课 日 期|月 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2.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难点深化认识升与毫升(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升与毫升的换算(比较容量大小、容量单位换算)估计容量。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深化认识升与毫升练习二、11、指名读题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3、集体订正。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练习二、21、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2、指名口答3、集体订正。三、对比练习、辨析异同。升与毫升的换算练习二、3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练习二、4投影出示第四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指名口答)请每位同学思考,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四、课堂作业、形成技能。估计容量练习二、5出示第五题图如果我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如果我要盛50毫升的水呢?练习二、61、请每位同学默读第六题的第一小题。2、明确要求后,请每个小组按照书上第六题的步骤做一个计量液体的器具。(小组操作,师巡视指导)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容器,先估计它们的容量,再用你们的器具量一量。小组汇报。五、课堂评价、拓展延伸。全课小结:你 对 升和毫升单元的学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课后作业:练习二、7总课题升和毫升 总课时 5 第5课时课题美 妙 的“杯琴”课型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L让学生在制作“杯琴”的过程中加深对容量知识的体验。2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增加合作意识。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教学重点制 作“杯琴”。教学难点利 用 制 作 的“杯琴”演奏出简单的乐曲。教学准备量杯、筷子,不同质料的容器若干件,相同 的 玻 璃 杯7个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音乐欣赏,引入新课1.播放老师事先录制的乐曲(用“杯琴”敲出的音乐),让学生利用乐理知识,辨别-下是什么乐器奏出的声音。2.在学生很难猜测的情况下,老师宣布答案,学生惊讶不已。3.谈话: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尝试着制作这样声音动听的“杯琴”呢?(出示课题:美 妙 的“杯琴”)二、实验操作,体 验“琴声”1.小组合作,敲敲听听。(1)谈话:每个小组拿出儿个质料不同的容器,用量杯量出同样多的水倒入容器中,用筷子敲击容器,听一听声音是否相同。(2)小组活动,汇报活动结果。(容器不同,即使倒入同样多的水,敲出的声音也不同)(3)谈话:每个小组拿出同样的7个杯子,倒入同样多的水,用筷子敲敲有什么发现?再倒入不同量的水,再用筷子敲敲,又有什么发现?(4)小组交流。(同样的杯子倒入同样多的水,敲出的声音相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声音不同)(5)提问: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教后记总课题三角形总课时5第1课时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课型新授授课日期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和基本特征。2、通过操作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感受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能正确测量底和高。教学重点感受、发现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的画法及画出指定的三角形。教学准备三角尺,小黑板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出示一条红领巾,让学生说说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对,红领巾的形状就是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三角形。学生说,教师指点。教师出示具有三角形特征的物体形状的图片。二、教学新课。1、小组活动,每名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1)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所做的或所画的三角形的特点。学生汇报说一说自己的三角形的特点以及与别的同学的三角形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教师指导,归纳并板书。顶点相同点: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户 不同点:角的大小不相同,边的长短不相等。边/隹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名称。1、(3)完 成“想想做做”1,学生画好后,说说三角形的特征。2、教学例题。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先围一围,再在小组中交流。1 0 c m 6 c m 5 c m 4 c m(1)学生操作,操作时记录下每一根的长度。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能围成三角形的有:1 0 6 5 6 5 4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有:1 0 6 4 1 0 4 5(2)讨论一下:每次三根小棒的长度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否则就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当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否则就不能围成三角形。(3)完 成“想想做做”20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怎样可以判断的快?(可以将最短的两根长度相加判断和是否大于另一根)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1)量一量例题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顶点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说一说测量的是哪一条线段的长?(三条垂直线段中,高是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指一指这条高对应的底是哪-条边。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底和高的意义。(如右图)(2)测量三角形底和高的长度。底先测量出书上第2 3页三角形第和高各是几厘米?再说一说底边上的高有几条?(3)完 成“试一试”。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在小组中记录测量结果。学生汇报参考测量结果,教师注意指出,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三、巩固练习。1、完 成“想想做做 3 o说一说选择这条路的理由。(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2、完 成“想想做做”4。先让学生说说要画哪一条底边上的高,再说说应该怎样画。教师示范如何应用三角尺确定高的位置。指出高画好以后必须标出直角符号3、阅读并自学“你知道吗?”让学生说一说通过阅读,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与ZZ7(用吸管做成的)进行比较,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课堂总结。1、什么是三角形?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3、什么是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总课题三角形 总课时 5 第 2课时课题三角形的分类课型曹 授 课 日 期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2、通过比较,能根据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能正确说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能根据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能正确说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教学准备三角尺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一、教学新课。1、引入: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个角,有三条边,我们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内容。2、出示例题。下面的三角形各有儿个锐角、直角、钝角?(1)教师提问:谁来说说号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在表格中填出:锐角个数2直角个数1钝角个数0(2)让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完成。(3)汇报交流。三角形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有什么不同点?(有的三角形有一个直角,有的三角形有一个钝角)(4)如果将三角形根据角的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在小组中交流。锐角三角形汇报交流结果。三 角 形1直角三角形I钝角三角形你能说说什么样的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学生说,教师出示意义。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5)根据表格思考。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儿个锐角?最少有儿个锐角?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6)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让学生任意画三角形,完成后指名回答画的是什么。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来判断画出的是什么三角形。完成“想想做做”20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连线结果。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判断的?为什么这样连?(7)用图表示各类三角形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后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说出想法。可能出现的图有:三角形/三角形钝角、角 形 角、三 角 形 y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师指出并讲评。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二、巩固练习。1、完 成“想想做做”3。学生在小组中完成。2、完 成“想想做做”40学生在小组中折一折,并说说自己折的是什么三角形?是怎样折的?3、完成“想想做做”5。在书上画出剪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想?4、完 成“想想做做”6。学生在书上画,在小组中交流。学生汇报是怎样画的?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三、课堂总结。教学过程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以怎样分类吗?总课题三角形总课时5第3课时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型新授授课日期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o2、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3、使学生能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教学重点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教学难点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教学准备三角尺,小黑板二次备课一、复习引新。1、口答: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儿类?每类三角形各有什么特征呢?教师指出:在三角形中,每个角都叫做三角形的内角。2、引入新课。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量出其中一个锐角的度数。(测量允许有误差)教师说:第二个锐角你不用测量,我也知道是多少度?学生测量验证。教师:老师用什么方法很快说出这个内角的度数呢?因为老师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1)取出一付三角尺。你知道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吗?有的学生会知道,让他们说出计算结果。9 0 +6 0 +3 0 =1 8 0 9 0 +4 5 +4 5 =1 8 0 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 8 0 呢?(2)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每人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在小组中测量每个内角的度数,并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操作。汇报操作结果。(可多让儿个学生汇报)问:你画的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测量的每个内角各是多少度?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测量并计算所画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能会有误差,此时可明确告诉学生,测量中出现误差的现象是正常的。问:由此可见,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 8 0 ,不论大小、形状怎样,内角和都是180。我们还能用其它方法来验证这一结论吗?(3)验证结论。打开课本,按照课本第2 8 页展示的实验操作,照样子撕一撕,再拼一拼,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确是180。)2、教学“试一试”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汇报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Z 3 的度数的?你测量的 Z3是多少度?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同吗?这说明什么?3、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就可以根据这个规律知道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三、巩固练习。1、完 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结果,交流算法。第 3 小题,可以指导学生在直角三角形中,用 90-5 5 这种方法更简便。2、完成“想想做做”20你知道要求拼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是指哪三个内角吗?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说明了什么?(如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3、完成“想想做做 3o学生照书上的要求自己动手折一折,再填出结果。4、完 成“想想做做”40说说各是怎样算的?怎样算简便?四、课堂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总课题三角形 总课时 5第4课时课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课型f授 课 日 期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操作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在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在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明白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三角尺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1、计算下面三角形未知角的度数。(1)Zl=27 Z2=72 Z 3=?(2)Nl=135 Z2=25 N3=?(3)Zl=36 Z2=90 Z 3=?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也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认识新的三角形。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题。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看看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N(1)你能说说这三个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吗?(学生会说说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如果学生说出了等腰三角形,教师要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再用尺子量一量三角形的三条边,把长度记录下来,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学生在书上测量边的长度。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说说有什么发现。(发现每个三角形都有两条边是相等的)(2)揭示等腰三角形的意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2、照书上第30页的方法剪三角形。学生取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照书上图示的顺序剪三角形。完成后,汇报剪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讨论:为什么这样剪出来的三角形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画的对角线一样长,展开的三角形两边相等。)3、教学等腰三角形个部分名称。腰/A顶 角、接八底角 底 角 底教师指出:等腰三角形中两个相等的角叫做底角,另一个角叫做它的顶角;两条相等的边叫做它的腰。谁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学生的方法有:用量角器和将等腰三角形对折后,两个底角完全重合,说明两个底角完全相等这两种方法。(2)根据课文要求在三角形中标出。顶角、底角和腰。4、教学等边三角形。A出示例题/量一量,右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学生测量后汇报。教师追问:你还发现什么?(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揭示等边三角形的意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板书:等边三角形 一 T5、照书上的方法剪等边三角形。c b a(1)你能说说照这样的办法剪出的三角形为什么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呢?(从折的过程看,三条边都相等。因为a=b,b=c)(2)把剪下的等边三角形照下图折一折,你发现这个三角形的3 个角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说明什么?(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3)小组讨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什么区别?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等边三角形的底角各是多少度?三、巩固练习。1、完 成“想想做做”1。说说为什么?第3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2、完 成“想想做做 2o说说判断的理由。怎样可以证明是等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完 成“想想做做 3o学生在书上画出每个图形的另一半。教师指名回答分别是什么三角形。4、完 成“想想做做 4o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问: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吗?可以是锐角三角形吗?可以是钝角三角形吗?5、完 成“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解题思路。四、课堂总结。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你又有了哪些收获?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五、阅读与自学“你知道吗?”总课题三角形 总课时 5第5课时课题三角形的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及三角形特征的认识。2、通过练习,使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