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白居易.pdf

    • 资源ID:89832122       资源大小:9.22M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白居易.pdf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一白居易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借写衣饰的美好,使弹筝女子的形象宛如画出。B.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已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C.这首诗在写景上与 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哀景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D.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但依然能传达出弹奏者的深情,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2.“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 了 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儿句诗?诗人集中笔力写出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对酒【宋】陆游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对 酒 五 首(其二)【唐】白居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注】长安,代指南宋都城临安。九环宝带:古时帝王和官僚穿常服时用的腰带,这里指佩带这种“宝带”的权贵。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开头四句新颖别致,写出饮酒的作用和兴致,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B.陆诗“流莺”两句承接上文的“好花”,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风暖莺歌的美好春光图。C.陆诗中的七、八句以“酒徒衰翁 称呼朝中权贵,表现出诗人对临安政事的深切忧虑。D.白诗前两句以“蜗牛角”石火光”为喻,写出人生活空间非常狭小,生命也十分短暂。4.两首诗都是饮酒之作,却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早蝉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流城。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但作者认为已是秋天。C.“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D.“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溢城”一联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表现了作者被贬江州时闲居溢江的失意愁苦之情。6.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梦微之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味得知不?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承诗题,写梦中携手同游的热闹与欢乐,和晨起的悲伤哀痛形成巨大落差。B.颔联自现境况,说自己在微之去世后的生活和生命状态,暗示彼此离别之长之苦。C.尾联说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D.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的是对微之的思念之情告慰之意,抒情方式主以间接抒情。8.从“寄”和“雪”切入,对“我寄人间雪满头”进行有深度的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其一)白居易与君细话杭州事,为我留心莫等闲。闾里固宜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笙歌缥缈虚空里,风月依稀梦想间。且喜诗人重管领,遥飞一盏贺江山。【注】白居易曾出任杭州刺史,他对杭州有很深的感情。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细话”一词形象生动,凸显了朋友即将上任时诗人想要细细地诉说心声的心情。B.首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感情氛围,“留心”强调了自己说话的内容非常重要。C.颔联对仗工整,平仄交错,如“闾里”与“楼台”、勤抚恤 与 数跻攀 分别相对。D.尾联“遥飞”二字从“江山”一面写来,寄寓着作者对朋友即将赴任远方的浓浓深情。10.请简析这首送别诗中诗人向朋友表达了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白居易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注:元员外:即元宗简,与白居易尤有深交,二人常一起出游。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 1 7)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长沙:即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收到友人来信,怅望长安,凋落的紫桐花和关关的鸟鸣声渲染了他的愁绪。B.颔联中前一句实写友人在长安曲水池边伫立的情景,后一句“其奈”二字饱含无限感慨。C.颈联所用的意象“猿声”“黄茅瘴色”与 琵琶行中“黄芦苦竹 营造的意境相似。D.白居易诗歌语言大多通俗易懂;而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语言较为含蓄。1 2 .首句中的“怅”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指出诗中所蕴含的伤感之情,并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喜 雨(节选)白居易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松干竹焦死,春眷在心目。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千柯习习涧,万叶欣欣绿。十日浇灌功,不如一霖霖。1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圃旱”农旱”,以点带面,揭示了人们对旱情忧虑的普遍性。B.“我旱忧松竹”句暗示作者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和不向恶势力屈服的精神。C.“松干”以下四句是“我旱忧松竹”的具体表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D.“油云”二句结构上承上启下,情感上实现了由“忧旱”到 喜雨”的过渡。1 4.“似面洗垢尘不如一霰霖”这几句是怎样表现“喜雨”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琵 琶 行(节选)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寻阳城。;寻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温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折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 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5.对诗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 项 是()A.又闻此语重吧吧:鸟叫声 B.往往取酒还缈颁:独自饮酒C.为君醐作 琵琶行:翻唱 D.凄凄不似回尊声:朝前走16.选出下列句子中“却”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却坐促弦弦转急A.李牧连却之 B.了却君王天下事C.相如因持璧却立 D.却话巴山夜雨时17.对下列诗句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主旨句。两句诗既表示出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又表达出对自身处境的无限感慨。B.“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C.“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内容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朝夜两时,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和薛秀才寻梅花同饮见赠白居易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白马走迎诗客去,红筵铺待舞人来。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醺时旋旋开。若到岁寒无雨雪,犹应醉得两三回。1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忽惊”有“惊喜”之意,体现了诗人知晓有梅花在林下开放后的惊喜。B.首联中“寒”“冷”都表示寒冷,体现节气尚寒;“便试”体现诗人热切的心情。C.颔联中“走”“去”“来”等动词刻画了诗客、舞者来来去去、徘徊不定的形象。D.尾联中“若”表示假设,以此表达诗人对这次与薛秀才同饮赏梅聚会时的快乐。19.请简要分析诗歌颈联的具体内容和表达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杭州春望【唐】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夺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注】伍员:伍子胥,春秋楚人。苏小:苏小小,南齐钱塘歌女。柿蒂:绫的花纹。湖寺西南路指西湖白堤。20.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望”字开头,呼应标题,有笼住全篇之势,引出对杭州春日景色全面的描写。B.本诗摄自然之景兼记风物人情,如首联曙色、霞光“照”于望海楼,游人足踏长堤白沙。C.“梨花”语意双关,兼指春花与春酒,“趁梨花”言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D.此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江堤,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由近及远,错落有致。21.诗歌的尾联是如何描写春天的杭州西湖美景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署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2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楼远望,看到辽阔的海天和山川,在夕阳下一片茫茫。B.颔联描写了杭州城的万家灯火和水中倒映的银河,景观开阔而美好。C.颈联取“道是无情却有情”的诗意,暗含世事沧桑、人生无定的慨叹。D.尾联以欢愉的口吻诚邀好友到望海楼上来纳凉消暑。23.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阅读文本,完成各题。钱塘湖春行【唐】孤山寺北贾亭西,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绿杨阴里白沙堤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B.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浙欲”“十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C.诗人置身其间,心旷而神怡,但“行不足”说明作者感觉自然景物美中不足。D.全诗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白居易的诗通俗流畅的特点。25.诗歌采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炀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史白居易先生晦迹卧山林【1】,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2】,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注释:【1】晦迹:隐居不求知名。【2】三国志 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2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 是()A.蜀相首联“丞相”和 咏史首联“先生”的称呼都蕴含了诗人的敬重之情。B.蜀相颈联的“三顾”与 咏史首联的“三顾”是指刘备曾经三顾茅庐一事。C.蜀相颈联的“老臣心”即 咏史颈联“托孤”一句中蕴含的忠于汉室之心。D.蜀相尾联的“出师”与 咏史尾联的“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2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 是()A.蜀相首联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B.咏史首联化用典故表达了对贤臣得遇圣主的称赏。C.蜀相颔联的“自 蕴含了对丞相己逝的追悼之情。D.蜀相和 咏史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2 8.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登西山望映石湖白居易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平障烟浮低落日,出溪路细长新苔。居民地僻常无事,太守官闲好独来。犹忆长安论诗句,至今惆怅独书台。【注】白居易于长庆二年因避党争自求外放,任杭州刺史。次年,至属地海宁寻访恩师顾今况故居,作此诗。太守此处是诗人的自称。书台,即顾况读书台。2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听觉着笔,再写所望之南湖,写出了诗人循声望湖的现实情境。B.颔联不断变换视角由高远的“烟”“落日”,写到低近的“路”“新苔”。C.诗人回忆与顾况论诗的情景,至今还记得当时恩师壮志难酬的苦闷。D.诗歌语言平实晓畅,无生僻词语或典故,具有自诗的典型风格特点。30.颈联的诗眼是哪个词?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3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由“望”字统领全篇,诗人站在江楼之上,将诸多景物纳入眼底。B.天上繁星映入江水,万家灯火在黑夜中闪烁,自然美交织着生活美。C.本诗由夏天写到秋天,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描绘了月夜风起的美景。D.尾联呼应诗题,诗人登上江楼,享受到无限清凉,便邀请朋友共赏风光。3 2.请赏析颈联的艺术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琴茶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 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 深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久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注 此诗为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一职,赋闲东都时所作。兀兀:本指勤奋辛劳,此处诗人以委婉的形式表达自己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陶陶:和乐的样子。深水:古琴曲名。蒙山:蒙山茶,唐至清都是贡品。往还:交往。3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性格与官场众人格格不入,不愿同流合污,后来他离开官场隐居洛阳。B.离开官场后,诗人时常在春日里买醉,也懒得再读书,生活无聊而烦闷。C.诗人弹琴弹的名曲是 深水,喝茶喝的是蒙山茶,可见其对高雅情操的追求。D.尾联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琴和茶视作长伴自己左右、与自己交往的朋友。34.古代文人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的这种思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清夜琴兴白居易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周响馀群动息,曲罢秋夜深。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注】正始音:此处指纯正的乐音。元化:造化,天地。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笔四句,写演奏之前,以月光、空林等意象,营造静寂之境。B.中间四句,写琴音因木性而清越:心境恬然,琴声也纯正平和。C.最后两句,写纯正的琴音合于自然,天地澄澈如水,意境深远。D.诗人秋夜听人奏琴,并借此琴境抒怀,表现内心的孤寂与安宁。36.“响馀群动息,曲罢秋夜深”这一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刘和州戏赠白居易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英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鸵。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注】本诗写于唐敬宗宝历 二 年(8 2 6年),诗人任苏州刺史之时,是赠与刘禹锡之作。唐敬宗宝历二年(8 2 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3 7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酬刘和州戏赠诗首句“池边新种七株梅”,点明栽种梅花的地点和棵数:第二句 欲到花时点检来”,写诗人打算观察梅花生长的情况,“点检”还包含着观赏梅花风姿的意味。B.品 读 酬刘和州戏赠的诗意,不禁让读者想到了 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腕兮,又树蕙之百亩”的诗句,二者都以种植香花香草等美好的花草植物来表达自己高洁的追求。C.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诗人表明自己与刘禹锡相互赏识,却因命运弄人,两人二十三年未曾重逢,这次重逢更要把酒言欢,刘禹锡也用诗句“二十三年弃置身 对此做了回应。D.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写给好友刘禹锡的赠诗。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两人政见相合,在诗歌创作中也惺惺相惜,成为好友,在诗坛上前者被称为“诗豪”,后者被称为“诗魔”。3 8 .这两首诗歌都蕴含了诗人对好友深厚动人的情谊,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曾用“一味真朴,不假妆点 来评价白居易的诗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邦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 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释】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寥落:冷落。九秋:秋天。3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联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B.诗人以“雁”“蓬”作比,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分飞千里的孤雁,吊影自怜;断根的蓬草,飘转无定。C.诗人在院中看到那轮凉薄冰冷的皎皎之月,形影相吊,不由想起了以前和亲人们共赏圆月的情形,虚实结合,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D.全诗语言朴实,情意动人。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 的佳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40.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筑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麦苗因春天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秋天霜降提前而冻坏,开头写农人的不易。B.主人公到田中采摘地黄,但因春旱,地黄长势不好,所以一天还采不满一筐。C.“照地光”三字化用了鲍照 咏史诗“鞍马光照地”一句,形容马的神采出众。D.结尾揭示了采地黄的原因,把穷人生活与富人之马的待遇进行了鲜明的对比。42.研究者论此诗,认为它叙事节奏舒缓,能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 题 东 壁(其三)白居易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府屋,纸阁芦帘著孟光。注 草堂初成:唐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忠耿直言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次年即于此筑草堂。孟光:东汉贤士梁鸿之妻,成语“举案齐眉”即出自梁鸿、孟光之故事。4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题目,本诗当属白居易在香炉峰下择地建房居住时写的组诗之一。B.颔联写冬“纳日”夏“迎风”,描绘草堂一年四季都适合居住的美好。C.颈联中的“才有点 和不成行 与题目中的“草堂初成”遥相呼应。D.尾联用典,以东汉梁鸿之妻孟光自喻,表达了诗人对夫妻恩爱生活的向往。44.白居易的诗一向以“平易通俗”而著称,但本诗也不乏委婉含蓄的抒情。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南湖早春【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频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鹏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本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作。4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精于选景构图,前三联抓住晴日、山杏、水草、白雁、黄鹏等意象,紧扣时令和地域特征,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B.诗歌工于炼字,一“发”字写出山杏吐艳争芳的景象,一“生 字让人身临其境,写出水草之茂盛,富有动态美。C.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与前面所绘之最形成强烈的反差,富有艺术张力。D.诗歌秉承了白居易一贯的风格,语言清新明丽、朴实自然,符合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主张。46.前人评此诗曾云“刻画早春,有色泽,腹联尤警”,请结合前人评价赏析诗歌颈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注白居易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路疾,春日归乡情。【注】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4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自叙攻读和及第的经历,借“十年”和“一上”的对比表达感情。B.“擢第”一联表达了诗人不看重功名利禄,更看重家乡父老的情谊。C.“时辈”句呼应题目中的“诸同年”,“送我”句交代“留别”的原因。D.“轩车”一联写离歌声中乘车出发时的情景,视听结合,富于动感。48.“及第”和“留别”让本诗呈现了两种看似矛盾的感情,诗人是怎样处理这两种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白居易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注 逋(bU)客:隐居或无官失意的人。供:供奉,即传诵之意。4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客观地叙述了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生逢乱世、仕途多艰、到处流离的生活状况。B.五六句以极精练的诗句,概括了李白、杜甫一生的不幸遭遇。一“恨”,一“悲”,着力表现二人抱负不得实现的痛苦心情。C.七八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李杜诗歌成就及其影响,表达了对两位诗人的仰慕之情。D.全诗读其诗,思其人,感其遇,既感叹、同情李杜二人人生境遇,又庆幸他们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50.有人认为本诗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文学创作的某些规律,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鹦鹉白居易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谁能坏笼破,从放快飞鸣。注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任忠州刺史。此诗作于忠州刺史任上。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鹦鹉被囚禁笼中的情状,“还”“复”二字极写其痛苦不堪,令人同情。B.颔联写到鹦鹉有美丽的羽毛和清晰的嗓音而被囚禁起来供人欣赏,心里很痛苦。C.颈联写日暮时分鹦鹉归巢思考,春天来临忆念伴侣鸣声,拟人贴切,情感真挚。D.此诗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鲜明风格,主题突出,运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易懂。5 2.尾联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觉:醒。5 3.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B.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C.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D.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54.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京兆府栽莲白居易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5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写东溪莲移栽至京兆府,看似托身于贵府重地,实则生长环境污浊不堪。B.诗人认为东溪莲与其遭受泥污尘扑,不得其所,还不如捐躯自弃,以死明志。C.结尾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往昔的追忆缅怀,对当下的不满无奈。D.诗歌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物喻人,托物言志。56.白居易和周敦颐在本诗和 爱莲说中分别写出了荷花不同的“物性”,但表达了相同的志趣,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 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新竹 清 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注:令公:指裴度,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令公是唐朝对中书令的尊称。龙孙:竹笋的别称。5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首句中的“物华”是指万物的精华,此处表现裴度的住宅建成之后富丽堂皇、极为奢华,也说明了此时的裴度位高权重。B.白诗三、四两句运用借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以“桃李”喻指学生。作者认为裴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就无需再在房前种花了。C.郑诗后两句写的是展望未来,蕴含哲理。新竹由于“老干的扶持,总是要超过旧竹后来居上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D.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老师”的情感态度。白诗是对“老师”裴度桃李满天下的由衷敬佩,郑诗表达了对“老师”扶持后学的赞美。58.两首诗在语言特色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 称“短李”。伏:服气。(乙)戏赠友人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铲,吟咏作縻纹。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59.从题材和体裁看,下列对甲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送别、绝句 B.咏物、楚辞 C.讽喻、乐府 D.抒怀、律诗60.下面对两首诗的判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一二句中 长恨歌和 秦中吟都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作。B.甲诗五六句虽包含着作者对于自身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C.乙诗词浅意深,以易喻难,把抽象的行为具体化,鲜明生动又通俗自然。D.乙诗五六句中作者感慨自己虽坚持作诗,有时仍得“清冷”,没有灵感。61.请从“戏赠”入手,分析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白居易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写取,题诗寄与水曹郎。6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意境清新可人。B.首联下句写雨前的江面“鲜明”一词写在夕阳照射下空气显得特别新鲜,凉爽宜人。C.颔联写雨后的残云和残虹,诗人以“破楼阁”“断桥梁”作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D.尾联表示要请丹青好手作画,题此诗于画上,寄赠张水部,与同道好友共享喜悦之情。63.颈联“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以画入诗,试作简要赏析。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题山石榴花白居易一丛千朵压阑干,剪碎红绡却作团。风媚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初干。蔷薇带刺攀应懒,菌药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 人看。【注释】山石榴花即杜鹃花。这首 题山石榴花 大约作于江州司马任上。争及:怎及。尽:任凭。64.这首律诗共有()个押韵的字。A.3 B.4 C.5 D.665.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杜鹃开放时花朵多,运用比拟的手法写花朵像剪碎的红绡一样呈团状。B.颔联写杜鹃在微风吹动之下腰肢款摆,香气阵阵,露珠欲堕恰如美人妆泪初干。C.颈联用蔷薇有刺不许人随意采弄,荷花亭亭玉立不可亵玩来和杜鹃花作比较。D.尾联赞美了杜鹃花平易淡泊的品质,其实其中蕴含着作者更为复杂的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放言五首: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 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闻讯写下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 放言诗来奉和。周公:成王的权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后还政成王。王莽:汉元帝皇后侄,后篡汉自立。6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设置悬念,郑重其事地说要赠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却不正面说明,吸引读者.B.颔联以“试玉”“辨材”为例阐述“一法”,形象说理中肯定友人品质。C.颈联反面举例,直接说明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D.尾联是全诗的关键句,通过反问发人深思。如果不用时间来考验,如何能辨别真伪呢?6 7.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江楼夕望招客 注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当时诗人任杭州刺史。6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夕”到“灯火万家”,再到“月照平沙”,体现了诗人观景的时间之长。B.诗题“望”字一语双关,既联系眼前所见之景,又暗含“招客”的主题。C.颈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出发,展开奇特想象,使景物透出清凉感觉。D.诗歌描写的是美景,但实际上是以乐写哀,眼前美景反衬出诗人客居的孤单。69.这首诗题为“江楼夕望招客”,诗人是如何邀请友人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阅读下面白居易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放 言 五 首 (其一)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藏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放 言 五 首(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 放言五首是白居易被贬江州的途中所作。臧生:春秋时期的救武仲,奸诈之徒。子:宁武子,孔子称其大智若愚。照乘:明珠。70.这两首诗都富有理趣,其一中,诗人提出 是辨别真伪的重要方法;其三中,诗人指出若要辨得真伪,需经过 的考验。(各填一个词语)71.简析两首诗在说理方法上的相同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咏怀t a)白居易尽日松下坐,有时池畔行。行立与坐卧,中怀澹无营。不觉流年过,亦任白发生。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注】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内。7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儿乎整日坐在松下,“尽日”表明诗人不理政事,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B.第三句中的“行立”坐卧”分别照应第二句中的“池畔行 和第一句中的“松下坐C.第四句以寥寥数字表现了诗人淡薄无欲、安贫乐道的形象特点。D.诗人以“流年过”“白发生”写不知不觉中光阴如水般流逝,自己已华发暮年。7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7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注】元八:元宗简,行八,白居易的好友。卜邻:选择邻居。隐墙东:后汉书记载:“(王)君公遭乱独不去,彳会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以“隐墙东”指隐于市井。(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白居易为表达“欲与元八卜邻”的恳切意愿寄赠给对方的一首卜邻诗。B.在诗人的妙笔点染下,他把结邻而居的生活想象得极具诗情画意,极富人情味。C.颈联侧重议论,用“安居择邻 衬托 暂出犹思伴”的重要性,语意更近一层。D.诗人想“子孙长作隔墙人”,从彼此相亲想到世代的情谊,将感情抒发到极致。(2)清代诗人查慎行认为颔联应写成“明月好同三五夜”,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3)这首诗写出了多重美感,请做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岳阳楼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注】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图障:图画。7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独自登上岳阳楼,凭栏远眺,岳阳城下,洞庭湖水浩瀚无际。B.颔联用夸张手法描绘洞庭壮阔晚景,寄寓诗人对京城的眷恋之情。C.猿发出哀鸣,大雁很难飞过湖面带来京城的讯息,诗人愁绪顿增。D.面对美景诗人难掩悲情,“独”“苦”“难”等词流露出悲苦心绪。7 6.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有人评价尾联“怨愤极也”,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早蝉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簿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温城。注: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 1 7年),写 作 于 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7 7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C.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D.“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7 8.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截树白居易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注释:此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7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事碰的一项是()A.屋前的树木枝繁叶茂,远处的青山秀色被遮盖,若隐若现。B.砍断了大树,树叶纷纷落下,原先看不到的景色映入眼帘。C.作者见到了老友,久别重逢之后他们相互问候,亲切交谈。D.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可能两全其美,即有得就必然有失。8 0.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被贬官后,心中苦闷不堪,“持斧斤”将自家屋前障目大树拦腰砍断。B.“忽似决云雾”写出了云雾忽开,天气渐好,蓝天下景色变得更加秀丽。C.作者认为“人各有偏好”,自己还是更向往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D.“岂不爱柔条”两句,写出作者虽爱窗前的绿树,更爱遥望远处的青山。81.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李都尉古剑白居易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传。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上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注 本诗有删节。原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当时作者担任左拾遗,位居谏官之列。李都尉:具体指何人不详。神兵:西晋张协称宝剑为“希世之神兵”。8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扣题,“寒黯黯”突出古剑寒光逼人,几千秋 点明古剑之 古”,历经千年。B.接下来的四句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进一步渲染这柄宝剑剑光冲天,超凡脱俗。C.随后八句集中表现古剑的“本性”,“断佞臣”“刺私仇”刚直不折,正义凛然。D.全诗依据由外到内、由剑到人的顺序展开,每句诗都写古剑,但具体角度不同。83.前人认为这首诗 节甚峻,识甚远”,请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 冬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白居易.pdf)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