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pdf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匕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 也就会受到影响。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 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 P?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 P o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解答:经济学上一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 GD 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6 .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 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 P?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 P 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 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 P 而后者计入GD P 7 .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 P?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匕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 D P 和收入法计得的G D 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 D 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 0 0 美元,这 1 0 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 D 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 2 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 D 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 2 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 D Po8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 D 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 D 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 D 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 D P 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 D P的。(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 D 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 D Po9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 D P、N D P、N I、PI 和 D PI 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 D P、N D P和 N 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 PI。1 0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 D 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 D 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中国或乙国的G D P,对两国G D 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 0 台机器,价 值 1 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 0 0 套服装,价 值 8 万美元,从甲国看,计 入 G D P 的有净出口 2 万美元,从乙国看,计 入 G D P 的有净出口一2 万美元;从两国G D P 总和看,计入G D P 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 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 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 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 0 0 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 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 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 D P 的价值都是18 万美元。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 0 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 价 10 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 价 4 0 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 D 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 D 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 D P。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 值 4 0 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 0 万美元,即 4 0 万美元一 10 万美元=3 0 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 0 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5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7.5)+(3 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 D P 为 12.5+27.5=4 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 D P 是相同的。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 9 8 年 和 19 9 9 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2)19 9 9 年名义 G D P;1998 年1999 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10010美元110面包(条)2001200耒显(千克)5000.5450(3)以 19 9 8 年为基期,19 9 8 年 和 19 9 9 年的实际G D 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 D P 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 19 9 9 年为基期,19 9 8 年 和 19 9 9 年的实际G D 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 D P 变化多少百分比?(5)“G D 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 D 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6)用 19 9 8 年作为基期,计 算 19 9 8 年 和 19 9 9 年的G D P 折算指数。解答:(1)19 9 8 年名义 G D P=10 0 X 10+20 0 X l+5 0 0 X 0.5=1 4 5 0(美元)。(2)19 9 9 年名义 G D P=110 X 10+20 0 X 1.5+4 5 0 X 1=1 8 5 0(美元)。(3)以 19 9 8 年为基期,19 9 8 年实际G D P=1 4 5 0 美元,19 9 9 年实际G D P=110 X 10+20 0 X 1+4 5 0 X 0.5=1 5 25(美元),这两年实际 G D P 变化百分比=(1 5 25-1 4 5 0)/14 5 0-5.17%。(4)以 19 9 9 年为基期,19 9 9 年实际G D P=1 8 5 0(美元),19 9 8 年的实际G D P=10 0 X 10+20 0 X 1.5+5 0 0 X 1=1 8 0 0(美元),这两年实际 G D P 变化百分比=(1 8 5 0-1 8 0 0)/18 0 0:2.7 8%.(5)G D P 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 D 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 D 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 19 9 8 年作为基期,19 9 8 年 G D P 折算指数=名义G D P/实际G D P=1 4 5 0/1 4 5 0 =10 0%,19 9 9 年 G D P 折算指数=1 8 5 0/1 5 25=121.3%。13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 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 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试计算:(1)(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 5 0 0=8 0 0 3 0 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 0 0-5 0 0=43 0 0 (亿美兀)o(2)从 G D P=c+i+g+n x 中可知 n x=G D P-c i-g,因此,净出口 n x=4 8 0 0-3 0 0 0一8 0 0 9 6 0=4 0(亿美元)。(3)用 B 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 S=T-g,从而有 T=B S+g=3 0+9 6 0=9 9 0 (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y d=N N P-T=4 3 0 0-9 9 0=3 3 1 0(亿美元)。(5)个人储蓄$=丫 1 c=3 3 1 0-3 0 0 0=3 1 0(亿美元)。1 4 .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 0 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 0 0,政府预算赤字是2 0 0,消费是 3 8 0 0,贸易赤字是1 0 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D 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解答:(1)用 s 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p),用 y 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y d-c=4 1 0 0-3 8 0 0 =3 0 0(亿元)(2)用 i 代表投资,用 s p、s g、s 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 s g=tg=B 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 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 =B S=-2 0 0。s 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 0 0,因此投资为i =s p+s g+s r=3 0 0+(2 0 0)+1 0 0=2 0 0(亿元)(3)从 G D P =c +i +g+(x m)中可知,政府支出g=5 0 0 0-3 8 0 0-2 0 0-(-1 0 0)=1 1 0 0(亿元)1 5.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D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 这 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 也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解答:C2 .当消费函数为c=a+b y(a 0,0 b l),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解答:A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 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 P 增加()。A.2 0亿元;B.6 0亿元;C.1 8 0亿元;D.2 00亿元。解答:D4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5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 c d c 向(可以用公式M P C 或。叭:=表 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A y d y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 P C=)。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c y于 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 P C=0,也不会把 y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AcAsAcAsAsAcAy=Ac+A s =1 =1 一不等于 1 或 0,就有 0 A y A y A y A y A y A y lo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6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 9 2 9 1 9 3 3 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7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 c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c +i+g+(x-m)而不是y=c +i +g+t r+(x m)?解答: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的重复计算。例如,政府增加1 0 亿元的转移支付,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会使消费增 加 8亿元。在此,首轮总需求增加是8亿元,而不是1 8 亿元。但是如果把1 0 亿元转移支付也看作是增加的总需求,那么就是重复计算,即一次是1 0 亿元,次是8亿元。8 .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解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由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9 .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解答: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值。例如增加1 0 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1 0 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1 0 亿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 0 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1 0 .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解答: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在理论上,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也就是说政府增加一元钱开支同时增加一元钱税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一元钱,原因在于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如果用公式说明,就 是 A t=A g(假定转移支付t r 不变),而收入的变化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即 y=A c+A i+A g,假定投资不变,即 A i=0,贝 I y=A c+A g,而 Ac =6 y d=6 (y t),因此,有 A y=B(A y t)+A g=B(A y g)+g(因为A t=Ag),移项得到Ay(l P)=Ag(l P)l-B A g可见,=1,即平衡预算乘数(用k b 表示)k b=l。Ag l P A y A y这一结论也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k g+k t =+l 1 0 (1 t)l 3 (1 t)1 1 .为什么有了对外贸易之后,封闭经济中的一些乘数会变小些?解答:在封闭经济中,投资和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1 1 1-P 1-P (1 t)贸易后这一倍数变成了这里B和 m分别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显 1 B+m然乘数变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购买进口商品上去了。1 2.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解答: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总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例如,增 加 1 美元的政府支出,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1 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1 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 美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 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 美元,这 0.8 美元才是增加 1 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 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1 3.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1 0 0+0.8 y d,投 资 i =5 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 0,政府转移支付t r=6 2.5,税 收 t=25 0(单位均为1 0 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解答:(1)由方程组错误!可解得y=l 0 0 0(亿美元),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 0 0 0 亿美元。(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投资乘数:k i =5 1 3 1 0.8政府支出乘数:k g=5(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k t =-P B=-=4 1 0.84 1 0.8 0.8 0.8 1 1 转移支付乘数:k t r=B1-P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 b =k g+k t=5+(4)=11 4.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 20 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解答:本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 0 0 0,现在需要达到1 20 0,则缺口 Ay=20 0 Ay 20 0 增加政府购买 g=4 0。k g 520 0 20 0 (2)减少税收t =5 0。|k t 4(3)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可知,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 0 和税收20 0 就能实现充分就业。15.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 0+0.8 y 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金 额 t n=5 0,投 资 i=6 0,政府购买性支H l g=5 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 x=50 0.05y,求:(1)均衡收入;(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资从6 0增 至 7 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从n x=500.05y 变为n x =40-0.05y 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解答:(1)可支配收入:y d=y t n=y 50消 费:c=3 0+0.8(y-50)=3 0+0.8 y-40=0.8 y-10均衡收入:y=c+i+g+n x=0.8 y-10+6 0+50+50-0.05y=0.7 5y+150解得y =6 00,即均衡收入为6 00。0.2 5(2)净出口余额:n x=50-0.05y=50-0.05X 6 00=2 0(3)投资乘数 k i=4,1-0.8+0.05(4)投资从6 0增加到7 0时,有y=c+i +g+n x=0.8 y -10+7 0+50+50-0.05y =0.7 5y+16 0解 得 y=6 40,即均衡收入为6 40。0.2 5净出口余额:nx=50-0.05y=50-0.05X 640=50-32=18(5)净出口函数从nx=5 0-0.0 5 y 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y=c+i+g+nx=0.8y-1 0+6 0 +50+40-0.05y=0.75y+140解 得 y=5 6 0,即均衡收入为560。0.25净出口余额:nx=40-0.05y=40-0.05X 560=40-28=121401601150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 使 IS()oA.右 移 10亿美元;B,左 移 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解答:C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 使 IS()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解答:B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解答:A4.假定货币需求为L=k y-h 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A.右 移 10亿美兀;B.右 移 k乘 以 10亿美元;C.右 移 10亿美兀除以k(即 I O-?k);D.右 移 k除 以 10亿美元(即 k 4-10)o解答:C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1S 曲线右上方、L M 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解答:A6 .怎样理解I S 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二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 S L M 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 S L M 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 S L 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7 .在 I S 和 L M 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解答: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 S 和 L M曲线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 I S 曲线离坐标图形上的原点0较近,当这样的I S 和 L M 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8 .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解答: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 也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的充分就业状态。9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 1 0 0 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 2 0 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 2 5 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 3 0 万美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吗?(假定价格稳定。)1 2 0 解答: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1 2 0 万美元,实际利率是3 临 1.0 3 2美元),大 于 1 0 0 万美元,故值得投资。同理可计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值得投资。第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为 1 1 5.5 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1.0 3 41 2 0 1 2 5 1 3 0 弋1 1 4.3 9(万美元),大 于 1 0 0 万 美 元,也 1.0 3 3 1 2 5 如果利率是5%,-1 0 8.8 4 (万美元)1.0 5 2 1.0 5 3-1 0 7.9 8(万美元),).因此,也都值得投资。1.0 5 41 0 .假定每年通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1 3 0 值得投资吗?解答:如果预期通胀率是4%,贝打2 0 万美元、1 2 5 万美元和1 3 0 万美元的现值分别是1 2 0/1.0 4 2 4 1 1 0.9 5(万美元)、1 2 5/1.0 4 3 4 1 1。1 2(万美元)和 1 3 0/1.0 4 4 4 1 1。1 2(万美元),再以3%的利率折成现值,分别为:1 1 0.9 5/1.0 3 2 1 0 4.5 8(万美元),1 1 1.1 2/1.0 3 3 1 0 1.6 9(万美元),1 1 1.1 2/1.0 3 4 4 9 8.7 3(万美元)。从上述结果可知,当年通胀率为4 临 利 率 是 3%时,第一、第二个项目仍可投资,而第三个项目不值得投资。同样的结果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得到:由于年通胀率为4%,实际利率为跳,因此名1 2 0 1 2 0 1 2 5 义利率约为 7%,这 样,司 1.0 7 2 1.1 4 5 1.0 7 32弋1 0 2.0 3(万美元),)。1.2 2 5 1.0 7 4 1.3 1 11 1.(1)若投资函数为i =1 0 0(亿美元)-5 r,找出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2)若储蓄为S=-4 0(亿美元)+0.2 5 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3)求 I S 曲线并作出图形。解答:若投资函数为i =1 0 0(亿美元)-5r,则当 4时,i =1 0 0 5 X 4=8 0(亿美元);当 r=5 时,i =1 0 0 5 X 5=7 5(亿美元);当 r=6 时,i =1 0 0 5 X 6=7 0(亿美元);当 r=7时,i =1 0 0 5 X 7 =6 5(亿美元)。(2)若储蓄为S=-4 0(亿美元)+0.2 5 y,根据均衡条件i =s,即 1 0 0 5 r=-4 0 +0.2 5y,解 得 y=5 6 0 20r,根据(1)的已知条件计算y,当 r=4时,y=4 8 0(亿美元);当 r=5时,y=4 6 0(亿美元);当 r=6时,y=4 4 0(亿美元);当 r=7时,y=4 2 0(亿美元)。(3)I S 曲线如图1 4 1 所示。5)76541 2 5 1 3 0 1 3 0 图 1 4 11 2 .假定:(a)消费函数为c =5 0 +0.8 y,投资函数为i =1 0 0(亿美元)-5;(b)消费函数为c=5 0+0.8 y,投资函数为i =1 0 0(亿美元)-1 0 r;(c)消费函数为c =5 0 +0.7 5 y,投资函数为i =1 0 0(亿美元)-1 0 求(a)、(b)、(c)的求曲线;(2)比较(a)和(b),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 S 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3)比较(b)和(c),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 S 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解答:根 据 y=c +s,得 到 s=y c=y (5 0+0.8 y)=-5 0+0.2y,再根据均衡条件 1 =$,可 得 1 0 0 5 r=-5 0+0.2y,解得(a)的 I S 曲线为y=7 5 0 2 5 r;同理可解得(b)的 I S 曲线为 y=7 5 0 5 0 r,(c)的 I S 曲线为 y=6 0 0 4 0 r。(2)比较(a)和(b),我们可以发现(b)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I S 曲线上就是I 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小,即 I S 曲线更平坦一些。(3)比较(b)和(c),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0.8 变为0.7 5)时,I 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大了,即(c)的 I S 曲线更陡峭一些。1 3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 y 5 r。(1)画出利率为1 0%,8%和 6%而收入为8 0 0 亿美元、9 0 0 亿美元和1 0 0 0 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 5 0 亿美元,价格水平P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