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按人教版章节分类汇总.pdf
必修部分绪论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江 苏 卷I.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答案:B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核甘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上 海1.核糖与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A.N B.0 C.P D.S答案:D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天津卷I、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20种氨基酸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一种蛋白质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答案D宁夏卷 必做题(39分,包 括28、29题,共2题)29、(23分)回答下列I、H题:I I、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镂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镂浓度增加,混合液中析出的蛋白质种类和问题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镇浓度范围。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蚩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筱浓度(%)析出的蛋白质15 20甲蚤白23 30乙蛋白25 35内蛋白38 40丁蛋白请据表回答: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 合 液 中 最 合 适 的 硫 酸 镂 浓 度 应 为。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镀溶液(或硫酸镂),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镀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通 过 改 变 混 合 液 中 的 硫 酸 馁 浓 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镀,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铁。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佞的原理是。答 案29、(23分)II(13分)20%甲蛋白、乙蛋白、丙蛋白 不能 乙蛋白和丙蛋白析出所需的硫酸镂浓度范围有重叠(4)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铁溶液(或硫酸镂),使其浓度达到35%(或35%W硫酸镂浓度 38%)范围内任意一个浓度;分离析出物与溶液,保留溶液,取保留溶液,再加入硫酸镀溶液(或硫酸较),使硫酸铉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40%(或40%以上),分离析出物与溶液,析出物即为丁蛋白。半透膜是种选择性透过膜,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镂通过,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广东理基37、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 N 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分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C、核甘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相同全国n卷 30 (2 5 分)回答下列(I)(I I)小题。(I)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 A中 I、I I 两条曲线分图A图B取成熟到第X 天和第Y 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储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 m L 第 X 天的提取液,在 c、d 试管中各加5 m L 第 Y 天的提取液。如图B:(1)在 a、c 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 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图A中标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2)在 b、d 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 管呈砖红色,与b 管相比d 管的颜色更,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 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 天开始,曲线I 将呈现出(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I I 将呈现出(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答案】(1)浅淀粉I 深 还 原 糖 I I 加 快 加 快【解析】碘液是用来检验淀粉的存在,斐林试剂是用来检验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的。依据题意可知,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经代谢转化为有甜味的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等)。在第X 天(较早)得到的果肉提取液(试管a、b)含 淀 粉(曲线I )多还原糖(曲线H)少,而在第Y 天(较晚)得到的果肉提取液(试 管 c、d)含淀粉少还原糖多。乙烯利是乙烯的类似物,可促进果实的成熟,从而加快淀粉转化成还原糖的过程。重庆卷30、I.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 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 中,其结构是由 发育而来。上 图 表 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糖类在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 作用生成相对应的 o含量(mg/gg:子)a-*,-蛋 白 质总糖 一 可 溶 性 糖1 2 3 4 5 6 7 8时 间(d)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最终变化趋势是其原因是I I.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上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实验原理:蛋白质,其颜色还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实验步骤: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 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储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取3 支试管,编 号 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 天的蛋白质制备液;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腺试剂A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春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ab变化。cl_b_实验结果是:一答案30、I.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子叶;受精卵糖类可转换成蛋白质;氧化分解;转氨基;氨基酸下降,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II.与双缩JR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判断正误a:X,更正:双缩胭试剂A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剂B b:X,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实验结果:1、2、3 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山东卷1、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胭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答 案 C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必修一第二章三大物质鉴定,较易。“用非酶法处理”,给出信息:不考虑外加物质(蛋白质)影响;双缩服试剂颜色反应检测蛋白质,斐 林(或班氏)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糖选出糖蛋白。江苏卷33.(6 分)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答案:(1)向a、b 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 a、b 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吸取a、b 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艮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广东理基42、双缩服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有A.肽键 B.氨基酸 C.竣基 D.氨基上海5.下列糖类中属于单糖的是A.蔗糖 B.核糖 C.糖原 1).淀粉答案:B上 海1 5.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陵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拨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A.798、2 和 2 B.798、12 和 10 C.799、1和1 D.799、11 和 9答案:B海 南7、下列关于蛋白质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噬菌体利用细菌的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B、绿色植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C、tRNA、m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D、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广 东 卷1.具有细胞壁的选项是A.花粉 B.红细胞 C.胰岛A细胞 D.流感病毒A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红细胞、胰 岛A细胞等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广 东 卷2.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解析:自由扩散这种方式是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例如02、CO2、甘油等物质,可以从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到浓度低的一侧。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是-种简单的运输方式。协助扩散物质通过质膜进出细胞的方式之一。物质必须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才能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质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但此种方式不消耗代谢能。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过程,主要动力是质膜两侧的浓度差。但是,协助扩散是在质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进行的。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山东卷2、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A、无法继续合成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C、可以被加工成熟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答 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必修一第三章细胞器的中的生物膜系统,中等难度题目。肽链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该题题干未涉及核糖体功能,故对于肽链合成没有影响,A选项错误;因其引导序列功能缺失,使该肽链无法进入内质网,也就更无法通过内质网的囊泡进入高尔基体,判定B 错误;因无法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故该肽链也就无法被加工成熟,C选项错误;正因从进入内质网处发生阻断,该蛋白也就无法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了广东卷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A.具有双层膜 B.呈绿色带状C.内部有许多基粒 D.呈绿色椭球形D解析:黑藻叶绿体呈绿色椭球形;水绵叶绿体呈绿色带状广东卷3 0.(5 分)请回答以下有关细胞质组成和功能的问题:(1)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A.核甘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C.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 类,其 中 可 以 被 消 化 道 直 接 吸 收 的 是.完 全 由 葡 萄 糖 缩 合 而 成 的 二 糖 是。(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 和(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 减少有关。3 0.(1)B (胰岛素和核酸)(2)单糖,麦 芽 糖 3 )磷脂和胆固醇(4)糖蛋白解析:(1)细胞中含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B (胰岛素和核酸)糖原、纤维素不含有N元素;氨基酸、核甘酸是小分子(2)细胞中糖类可以分为3 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单糖,完全由葡萄糖缩合成的二糖是麦芽糖.(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磷脂和胆固醇)旧教材没有提到胆固醇(4 )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糖蛋白减少,黏着性减小,癌细胞易分散、转移江苏卷2.线粒体D N 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 N 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答案:C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C.神经细胞吸收K+1).肺泡细胞吸收氧气江苏卷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答案:B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I).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广东理基3 8、细胞内各细胞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对图8中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同的植物细胞内其数量基本相同B.是植物细胞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细胞器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细胞器D.含有DNA 和 RNA,是决定植物遗传的基本单位上海卷2.下列物质由肝细胞内核糖体合成的是A.转氨酶 B.糖原 C.胆汁 D.尿素答案:A上 海 9.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染色体 中心体 纺锤体 核糖体A.B.C.D.答案:B上 海1 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答案:A上海3 3.(8分)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甲(1)甲图细胞属于 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o(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和,其中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是 0(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 o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请填写图中标号)。答案:(1)原核 无 核 膜(无成形细胞核)(2)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膜(3)纤 维 素8、1 0、1 1、1 2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重庆卷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菌没有 B.酵母菌有细胞膜,而固氮菌没有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 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答案B第二节细胞增殖四川卷3 0.(2 4分)I.一般说来,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相比,持 续 时 间 短 的 时 期 是:动物细胞培养时,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细胞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o假定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 0,将体细胞放入含有用-胸腺喀唯的培养液中培养,请推测其中一个细胞进行一次D N A复制后,该细胞分裂后期将有 条染色体被标记。3 0.(2 4分)【答案】I .分裂期 分裂间期 2 0【解析】分裂间期是分裂期的物质准备时期,如D N 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如果缺少氨基酸,无法合成蛋白质,细胞无法进行分裂也即处于间期状态。间期的细胞的第一条染色体都要复制,复制后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到后期随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 N 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一次,每个子代D N A 一条链是亲代的条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含3 H-胸腺喀咤)。山东6、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 1期(D N 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来自G 1期细胞的染色质可是复制 B、融合细胞D N A含量是G 1期细胞的2倍C、来自G 1 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I)、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答 案 C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必修一中的细胞增殖,难度稍大。两细胞融合后在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物质影响,G 1 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为染色体,(C选项正确),凝集的染色体不能再进行复制,故 A选项错误;分裂期细胞的DNA已经过复制加倍,故融合细胞的DNA含量是G 1 期细胞的3倍(核 DNA),故C选项错误;融合后的细胞开始具有一个周期,D选项错误。江苏卷2 9.(7 分)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 2份资料。资料一: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 c 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 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 5%的酒精混合 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 5 m i n。(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O.O l g/m L 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 5 c m。(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 0 m i n(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镶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资料二:全 班 2 0 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 0 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细胞周期间期分 裂 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实验小组1 计数细胞个数4 3412实验小组2计数细胞个数4 4303.全班计数细胞个数8 8 06 71 88 5计数细胞总数0 0 0各时期细胞数的百分比8 8.06.71.83.5(1)请改正“资料一”中的3处错误。(2)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 2.O h,请根据“资料二”,在答题卡上的饼状图中表示出间期、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时间(单位:h,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3。(3)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取 材 时 间 根 尖 培 养 温 度 解 离 时 间 长 短 载玻片厚度 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答 案:将“5 c m”改 成 2 3 m 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 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2)见下图(3)整驰周明起始点上海卷3.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所选择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答案:D上 海 1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的叙述,A.间期只包括G 期和G?期C.Gi期和0期均能合成蛋白质正确的是B.出现纺锤体的时期是S期I).M期发生D N A复制答案:C上海2 5.在制作洋葱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可能用到的试剂是A.龙胆紫染液B.醋酸洋红染液C.稀盐酸溶液答案:DD.30%蔗糖溶液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山东卷4、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C、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答 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必修一的细胞分化,较易。干细胞,指的是体内保持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命名为“类胚胎干细胞”,也就是也具有了分裂和分化能力,故A选项正确:细胞分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变,故B错误;功能与结构是相适应的,功能有差异,其形态也有差异;分化,即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的基因也就不同,D选项错误。宁夏卷1、下列过程不属于细胞分化的是答案CA、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 B、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C、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的复原 D、蜥蜴断尾再生广东卷22.老年人皮肤色素沉积出现“老年斑”,原因是A.细胞呼吸速度加快 B.细胞中抗氧化作用的酶活性降低C.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D.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解析:B C老年斑是怎么产生的呢?目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进入老年以后,细胞代谢机能减退,体内脂肪容易发生氧化,产生老年色素。这种色素不能排出体外,于是沉积在细胞体上,从而形成老年斑。第二种认为,人到老年后,体内新陈代谢开始走下坡路,细胞功能的衰退在逐年加速,血液循环也趋向缓慢,加上老年人在饮食结构上的变化和动、植物脂肪摄入量的比例失调等原因,促使了一种叫做脂褐质的极微小的棕色颗粒堆积在皮肤的基底层细胞中。这种棕色颗粒是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的产物。衰老的组织细胞失去应有的分解和排异功能,导致超量的棕色颗粒堆积在局部细胞基底层内,从而在人体表面形成老年斑。第三种认为,是老年体内具有抗过氧化作用的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了,自由基也就相对增加了,自由基及其诱导的过氧化反应长期毒害生物体的结果。江苏卷3.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答案:A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的细胞 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 D.被细菌侵染的细胞江苏卷6.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誓 粤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隼”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彳岸I),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答案:D广东理基41、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癌的儿率与年龄无关C.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的几率相同 D.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广东文基73.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的根本原因是A.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协调表达C.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外的其它基因突变海 南6、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B、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C、经常食用烟熏制品易导致细胞的癌变D、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广东卷6.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A.蛋白醐是蛋白质 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 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解析:C蛋白酶可以水解特定的肽键;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固体化酶比液体的稳定性高。江苏卷3 4.选 做 题(6分)本题有A、B两题,请任选一题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并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A题。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 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水温/C1 02 0304050组别甲乙内甲乙内甲乙内甲乙内甲乙内清除血渍时间/m i n 67668852 51 833634771 1 1 2 6891 1 67消除油渍时间/m i n 937895876391 82 4685752 77769868(1)提 高 洗 衣 粉 去 污 能 力 的 方 法 仃。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o乙组在洗衣粉一加入了。(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3)如果甲、乙和丙3 组均在水温为80 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 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答案:(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2)专一性(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醐失活(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上 海 1 3.B 一半乳糖苜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表明,6 一半乳糖甘酶的催化作用具有A.高效性 B.专一性 C.稳定性 D.多样性答案:B上 海 41.(1 1 分)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管号1234K 蒸馅水1.41.41.4PH7.5的缓冲液0.20.20.2纤维素悬浮液0.3030.3微生物A 提取液0.1微生物B 提取液微生物C 提取液0.1总体积2.02.02.02.0(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 温 1 小时。(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试剂,摇匀后,进行 处理。(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实验结果】微生物A 提取物微生物B 提取物微生物C提取物颜色深浅程度+【分析讨论】(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2)实 验 组 试 管 均 呈 现 的 颜 色 是,但深浅不同。(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 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 具 有 应 用 开 发 价 值 的 是。(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答案:【实验步骤】(2)如下表管 号1234蒸慵水 PH7.5的缓冲液Q2纤维索悬浮液微生物A提取物微生物B提取物微生物C提取物总体积(4)班氏 加 热(加热至沸腾)【分析讨论】(1)4 (2)红黄色(3)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4)微生物B(5)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言之有理即给分)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天津卷6、下列有关AT P 的叙述,正确的是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 P 的量与安静时相等若细胞内N a 浓度偏高,为维持N a 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 P 的量增加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 P 的量增加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 P 与 AD P 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A、B、C、D、答 案 B广东卷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 T P 的描述,正确的是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 T P 的唯一来源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 P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 T P 都依赖氧D.细胞质中消耗的A T P 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解析:B 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不是细胞A T P 的唯一来源,还有无氧呼吸;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 T P 依赖氧、叶绿体合成A T P 不依赖氧;.细胞质中消耗的A T P 来源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第三节光合作用重庆卷4.下列有关番茄代谢或调节的变化趋势图,正确的是苗 期 迅 速 生 长 期题4图1番茄植株在不同种植正常水分供应根部完全水淹光照强度题4图2两组番茄植株分别在正常和密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A.水淹条件下培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B.幼 果 期 膨 大 期 成 熟 期题4图4番茄果实形成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变化D.时间题4图3生长正常的番茄植株移栽到缺钾营养液中培养后叶K+含蠢的变花C.答案A山东卷7、右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取豺A、B、C、D、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一电能一化学能产生的A T P 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N A I NAIM*11ADT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必修一中的光合作用,中等题目。色素存在于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而非内膜,故A选项错误;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只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需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故 B选项错误;C选项超纲,原为老教材选修当中的内容,可用排除法选出;光反应产生的A TP只用于喑反应,故 D错误。宁夏卷2、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 些 条 件 是 答 案 BA、B、C、D、宁夏卷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 a H C Q;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 a H C O:,稀溶液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 a H C O s 稀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 a H C。,稀溶液必做题(3 9 分,包 括 2 8、2 9 题,共 2 题)2 8、(1 6 分)回答下列I、I I 题:I、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 O,含量,结坚果如图。据图回答:0 2 5 m i n 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含量。(2)乙届株比甲植株固定C O 2 的能力 c(3)0 1 5 m i n 期间植株释放0 2 速率的变化趋势是3 0 4 5 m i n 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 O z 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答 案 2 8、(1 6 分)I、(9分)C O 2 强 减慢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 0 2 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 0 2 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宁夏卷 选 做 题(1 5分,考生在第3 7、3 8 题中任选1 题做答)3 7、勤 一 选 修 I 生物技术实践(1 5分)根据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 素的相关知识及胡萝卜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胡萝卜素是_ _ _ _ _ _ 色的结晶。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 作为溶剂,原因是。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 法。用这种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而 J-、0 在 胡 萝 卜 颗 粒 的 加 热 过 程 中,T 严格将 和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原因是提取胡萝卜素可通过 法进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用 对照。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时、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 比。答 案 3 7、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 5分)橘(橙)黄 亲脂性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胡萝卜素是脂类物质萃取 萃取 过滤 浓缩温度 时间 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纸层析 标准样品 反江苏卷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答案:B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 T P 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 C O z 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江苏卷3 0.(7分)某班学生选取了江苏一水体中的4种生物:棚 藻(单细胞绿藻),水 绵(多细胞绿藻),荒 草(高等植物)和 颤 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A、B两组同时开展平行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樵然1 mau 僚mu水水泡/C 水 窗A C 水 泡/V(1)这 4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A组的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据图推测,年中 最 早 出 现 生 长 高 峰 的 生 物 可 能 是;夏季高温阶 段 最 具 生 长 优 势 的 生 物 可 能 是。(3)B组测得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明显低于A组。仔细对比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唯一差别是B组接种棚藻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中也不缺乏各种营养,造 成 B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o(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为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_和O答案:(1)栅藻、水绵和范草(2)范草 颤藻(3)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4)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广东理基4 3、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D.胡 萝 卜 素处了滤纸前方,是因为其在滤液中的溶解度最高广东理基5 4、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不适合的是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 B.植物体干重增加量C.O2释放量 D.CCh吸收量广东文基7 0.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缺少的光合色素有A.叶绿素a与叶绿素b B.叶绿素a与叶黄素C.叶绿素b与胡萝卜素 D.叶绿素a与胡萝卜素上海2 1.叶绿体含多种色素,其中种色素能接受其它色素所吸收的光能,该色素是A.胡萝卜素 B.叶黄素 C.叶绿素a D.叶绿素b答案:C上 海 3 6.(1 0 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1)在温度为1 0、光照强度大于 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 0、光照强度小于L 3 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的限制因素是。2)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千勒克司,温度分别为10、2 0 七和3 0 时的光合速度。0 U_ _ i-;-Lj La L光 照 强 度(千勒克司)光 照 强 度(千 勒 克 司)丙(3)丙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1)当在 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2)A 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 千勒克司时,2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 m 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0-16)3)A 植物在1 天 内(12 小时白天,12 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千勒克司。答案:(1)光反应 暗反应(2)1)L.光 照 强 度 2)见下图(3)1)6 2)10.9 3)6642光合速度o 10 20 30温 度(P)海 南 2、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参与ATP的分解C、叶绿体色素与0 2和|H|的形成有关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海 南 3、在日光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A、大量吸收绿光 B、等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C、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 D、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广东卷3.观察在0.3 g/min.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解析:B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渗透失水收缩、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能说明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上 海 2 0.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若将处于b 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 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A.不变B.增大C.减小D.先增后减答案:B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全 国 I 卷 30.(24分)回答下列I、II小题:I.图中A、B 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1)只 依 据 B 曲线(能、不 能)确 定 幼 根 20 60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 由是一(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兀素的吸收量_ _ _ _ _ _ _,原因是。(3)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能、不 能)被 植 物 体 再 度 利 用。在 不 同 的 生 长 发 育 时 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相同、不同)。(4)该大麦幼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 元 素 的 部 位 (相同、不同),该部位称为 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矿质代谢,关键是要读懂本题图中的两条曲线的含义及二者间的关系,只有知道了对根的某一部分来说,其矿质营养的积累量=吸收量-输出量,才可以知道根的吸收量。由图中可知,A曲线表示的是输出量,而B曲线是积累量,如果只观察B曲线,在距根顶端20-60毫米的范围内变化不大,所以不能判断此段幼根的吸收量。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其过程需要能量供应,能量主要来源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但在缺氧条件下也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植物根系吸收矿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