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森林消防员感人事迹材料四川森林消防员感动事迹(3篇).docx
-
资源ID:89841737
资源大小:24.8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森林消防员感人事迹材料四川森林消防员感动事迹(3篇).docx
四川森林消防员感人事迹材料四川森林消防员感动事迹(3篇)最新四川森林消防员感人事迹材料(推举)一 各位团友,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四川旅游导游词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闹的欢送!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叫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导”。 此次旅行,还有一位和我一起为大家效劳的,就是前面这位有着丰富驾驶阅历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拥有十多年的驾车阅历,在此次旅途中由李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信任我们的旅途肯定安全欢乐,请大家特殊记住,本车的车牌号是“浙f12345” ,它将承载我们一路欢歌笑语!本次的嘉兴旅游,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我们会本着“来宾至上,效劳第一”的宗旨,尽心尽力地做好效劳,同时也盼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协作,促进我们提高效劳质量,从而使大家吃得满足,住得舒适,玩得开心,走得顺当。 我们诚心盼望这次“四川旅游导游词之旅”能给大家流下开心而美妙的印象。 (注;欢送词一般作为整个导游词的开头语,语言的组织比拟敏捷,主要表达对游客的欢送、此次行程的目的地、路线,还有司机、效劳等内容的介绍,大家可依据自己所选景区的状况自己填写) 沿途导游词 这次我们将巡游遂宁广德寺。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遂宁火车站, 大巴已经在等着我们了。 或许大家对遂宁这个城市还比拟生疏,首先我先对遂宁市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遂宁,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西宽 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 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 遂宁处于四川城镇化进展主轴上,成为全省战略部署建立的“六大都市区“之一。 历史上,遂宁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兴旺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著名,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之称。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遂宁市,现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 人口近380万。 市城区建成区面积 75.90平方公里,人口63.67万。 (注:沿途导游词主要从旅客到达目的地城市开头,设计好路线,讲解去往目的景区路上所遇到的景物概述,主要有所在城市的概况、下榻酒店的状况,城市的风土人情、特产美食,以及经过的一些除目的地之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景点导游词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我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广德寺,广德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一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汗青。 原名石佛寺,明武宗正德年间(1546一1521),封为“广德寺”,寺名相沿至今。 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元年重建并经清代屡次扩建所成,齐寺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寺园森林330余亩。 寺院建立规模宏大,以“大雄宝殿”为轴心,呈三列纵向分布。 从山麓至山顶,共有殷宇九重,亭榭两十六处,巨细殿舍两十余幢。 主次清楚,阁下对称,是目前国内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盛唐气概气派建筑群。 开头我一曲在强调广德寺是皇家禅林,可能有朋侪会问那广德寺位于西北要地,近离政治中心,皇帝们怎么会在在那里建一个皇家禅林呢?今日我们就在开头一场侦察之旅,深进广德寺的内部看个毕竟,找出皇家禅林的王者气派在何处。 最新四川森林消防员感人事迹材料(推举)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送你们来到广元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1、剑门蜀道 现在我们来到了举世著名的剑门蜀道。 剑门蜀道已有3070多年的历史,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爱护单位,境内的翠云廊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觉苑寺为国家级文物爱护单位。依据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划定的范围,它从陕西宁强进入四川,经四川广元、剑阁、梓潼至绵阳,全长600余公里。剑门关是剑门蜀道风景区的核心。 这条古道始建于先秦,不仅是古代由陕入川的交通要道,而且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它悠久的历史和保存完好的遗迹远远超过了享誉世界的古罗马大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奇观,由于古罗马大道中最早的亚辟大道始建于公元前320xx年,距今只有2820xx年,如今只有遗址,已看不见遗迹。从时间上看,剑门蜀道至少比古罗马大道早出253年,远远超出了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文化价值。剑门蜀道至今原貌照旧,全长百余公里的青石路面宽阔平坦,挺立于道路两旁的8005株千年古柏莽莽苍苍,气概磅礴,成为了这条古道最有力的见证和重要的标志。 2、剑门关形成的缘由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举世著名的剑门雄关。 剑门关所在的山称为大剑山,大剑山两边陡峭的石壁连绵数百里,形成一道自然城郭,至关口突然中断,留下一道狭长的隘口,隘口两崖石壁高耸,有如刀砍斧劈,这道关隘成了入川的必经之道,人称“天下雄关”。更为奇怪的是,尽管山上绿树葱郁,但整座剑门山其实是一座石头山,从暴露在外的关口两崖的石壁看,这座石山全系小颗粒卵石凝聚而成,这种卵石跟江湖河海里的卵石绝无二样。各位想一想,剑门山海拔一千余米,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地貌呢?据专家考证,完全是沧海桑田变化的结果,剑门山从古生代至中生代的三叠纪属扬子海盆的一局部,是个大海洋,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距今七千万年的白垩纪末又发生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使这里由海洋变成了陆地。剑门关一带露出地面的岩石属于白垩系剑门关组和侏罗系莲花口组,大小剑山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构成剑门山数百里陡峭石崖的是剑门组的底部砾岩,由于受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的剧烈影响,便形成了剑门关关隘。由晚侏罗纪莲花口组砾岩构成的连锁式金字塔形砾岩群峰剑门七十二峰国内外罕见,构成了独树一帜的剑门丹霞地貌,雄中带秀,刚柔相济,既有北国山岳雄浑的壮美景观,又有南国旖旎的风光情趣。 3、诸葛亮北伐路线图 各位现在看到的是诸葛亮北伐路线图。 从公元220xx年到262年,为稳固政权兴复汉室,蜀汉诸葛亮、姜维先后对北方魏国实行了长久的重大军事行动,史称北伐。 220xx年春天,诸葛亮将大军进驻汉中,开头筹备北伐曹魏。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的缘由,说明统一中原的盼望,开头五次北伐的序幕。 第一次北伐是220xx年春天,魏延提出西去潼关,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军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的形势,以吸引魏军,在洛阳的曹睿派出曹真都督关右二军,前往郿县防备赵云等人,于是诸葛亮亲自率领主力向祁山进攻,预备打下祁山作为北伐前哨,当时诸葛亮不用魏延、吴懿等为先锋,却派参军马谡领王平到街亭防备张合,另派高翔屯兵柳城,而到达街亭的马谡不遵循诸葛亮的部署,又不承受王平的劝阻,致使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败。 其次次北伐是220xx年冬天,曹魏将领曹休在石亭被东吴战胜,诸葛亮乘机再次率军北上,出兵散关包围陈仓,双方激战二十多天未分胜败。第三次北伐是220xx年春天,诸葛亮派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主力军牵制郭淮,曹军知道汉军主力到达,便紧急撤退,汉军顺当占据二郡。第四次北伐是231年春天,诸葛亮再次进展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司马懿为统帅屯兵长安,领张合、郭淮等人反抗。诸葛亮留下王平连续领军攻打岐山,自己率主力迎战司马懿,大败魏军,到了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供给不上,又收到下令北伐军撤退的诏令,只好引军退回。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预备,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盼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开头了第五次北伐。4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长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诸葛亮也明白缺粮的问题,开头实施屯田生产粮食。而孙权也曾率十万大军北上响应蜀汉,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战胜。 8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率军攻击其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根据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沉着撤退。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命杨仪回军向魏军做出进击的样子,司马懿怕是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抓紧撤退,不敢再追逐。于是蜀军沉着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揭发丧。 4、蜀道难壁题 蜀道难这首诗应当是家喻户晓了吧?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千古名篇,题于盛唐天宝初年(741-742),诗中反映了蜀道之难、剑门之险,是李白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其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崔嵬而峥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5、细雨廊 细雨廊一名取自于宋代诗人陆游(1125-1210)的名篇剑门道中遇微雨。这首诗的内容为:“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当年,陆游奉调从陕南到成都去任新职,路径此地,吟成了这首记行小诗。诗人骑着毛驴,风尘仆仆,远道而来。他一路前行,一路饮酒,倒也潇洒拘束。只是早行夜宿,满身的尘埃和酒痕。这一番情调,够别致、够浪漫的吧?所以他不禁要自问该不该算个诗人了。 陆游写剑阁的诗共有五首,分别是志公院、剑门道中遇微雨、剑门关、赐名报国灵泉云、宿武连县驿。 (词语解释:“合”:应当;“未”:否) 6、子规桥 子规即杜鹃。剑门山上有许多这种鸟,每到春天就争相啼叫,其声音很是凄切,有时甚至深夜还能听到杜鹃鸟的鸣声。据蜀王本纪记载,大约在公元666年前的春秋时期,蜀国望帝杜宇很喜爱他的一个大臣鳖灵的妻子朱利,由于日夜相思不能得手,在隐居西山(即今什邡蓥华山)后郁郁而亡。死后他的灵魂变成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都飞到他魂牵梦绕的佳人窗前啼叫,直到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感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站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常常能够听到杜鹃鸟的啼鸣,所以这座索桥就叫子规桥。 最新四川森林消防员感人事迹材料(推举)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送你们来到四川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沿洪雅县境,由瓦屋山原始山林景区、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景区等组成。 瓦屋山就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山海经上记载的居山,因山形酷似民居瓦屋而得名,早年就以闻名的道教圣地而与相邻的佛教名山峨眉山齐名。“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山横瓦屋破云出,水自戕可裂地来“,便是宋代闻名诗人苏轼、陆游对瓦屋山的赞誉。 瓦屋山海拔2830米,平横天际,气概宏伟,尤其山顶上广达1500亩的高台平原上,冷铁杉林莽莽苍苍,林间杜鹃耸翠,布满超凡脱俗的原始气息,令人称奇叫绝。山高水也高,山顶上 80多处泉眼,涌流不息。全山有72条瀑布,各具风采,其中东岩的兰溪瀑布高达1040米,气概磅礴。山岩上众多的溶洞,深邃莫测,景观各异,其中燕子洞最大、景观最正确,洞高近20米,洞内遍布钟乳,千姿百态。还有“野牛街“和号称“陆上二百幕大“的“迷魂函“等景点。据考证,瓦屋山有植物3500多种,其中被子植物的种类占世界总科数的的60%以上,冷铁杉林、杜鹃林、红叶林、珙桐林呈带状分布。植被林型完整,垂直带谱清楚,尤其是珍稀植物珙桐(又叫中国鸽子花)在瓦屋山是成片成带地保存下来,实属难得。我们可以骄傲地告知大家,瓦屋量山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未被污染破坏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金花桥 金花桥是瓦屋山的门户,山门由原木装饰修建而成,庄重古朴,门坊上苍劲有力的“瓦屋山“三个大字是由已故闻名书法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金花桥是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景区的第一接待站,这里群山掩映,深坑河围绕而过,流水淙淙,空气清爽,在炎炎的夏季,这里却是凉风习习,且无蚊虫叮咬,是避暑消夏之佳境。 为什么这里叫金花桥呢?来源于一个“官帽插金花“的传奇。在一千多年前瓦屋山是个香火很旺盛的地方,四周八方的人都到瓦屋山来朝山敬神。可是后来有一段时间,山上接连发生香客失踪的大事,朝山者畏而却步,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于是,一位大臣奉命到瓦屋山调查,结果发觉是一条巨蟒作怪,吞食了这些香客。在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后,这位大臣找到了巨蟒的藏身之处,于是挥剑与巨蟒大战起来。巨蟒挨了儿剑以后,作垂死挣扎时,它的尾巴把大臣的帽子打飞了。巨蟒被除掉了。大臣的帽子落在深坑河边,化成了一座小山,帽子上插的金花翎掉到河里,变成了两座桥,于是人们就把那座小山称作官帽山,桥叫金花桥。 双洞溪 一走进瓦屋山,大家就进入了双洞溪,它长约2公里,由绿叶潭、小绿潭、珍宝瀑布、双龙瀑布、月亮潭等景点组成。因溪水来自山上的大法洞和三星洞两个大溶洞而得名。这里是瓦屋山 “水的世界“的一个小小的缩影,许多游客都被它那种幽邃深远、清爽古朴的气息所感染,不忍离去。 踏过颤颤悠悠的木桥,你就走进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突兀的苍岩、千年的古藤、厚绵的苔葬、粗暴的木栈桥,完全没有红尘的喧嚣,仿佛让人回到了远古时代。在这里,潺潺水声和几声鸟鸣,让你感到一种深深的幽静;曲折的木栈桥往深处延长,让你不由自主地沿着走进去,走进这生疏而又亲切的绿色世界。 绿叶潭因潭形如一片树叶,水色碧绿而得名。你看,潭中的水纤尘不染,清而碧,纯而静,让人感到一种清爽,一种洗练。不远处是小绿叶潭。前面岩壁上常年滴落不息的水如一串串水晶项链,晶莹剔透,当阳光照耀时,珠帘闪闪发光,可是名符其实的珍宝瀑布了。月亮岩上?“双龙瀑布“如两条飞腾的白龙回旋而下,气概磅薄,在这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中,临岩望瀑,沐雨听泉,一汪清亮的溪水荡涤身心,别是一番迷人的味道。这里的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是自然的矿泉水,以前山上修炼的道士都要到这儿打水喝。据说喝了这儿的水,女士会更美丽,男士更清酒,老人可延年益寿,儿童更聪慧得意,你不妨试一试。 洗脚沟 过去上山没有架空缆车,全靠步行攀登,人们制服了十八盘,经过观瀑亭、望乡台、穿过长岗子就到达了瓦屋山半山腰的洗脚沟。洗脚沟是上山的必经之地,古往今来的朝山者都要在这里歇歇脚,再作下段行程的跋涉。他们到了这里以后就要整理衣衫,用山间的清泉把脚洗洁净,然后才登上圣地,不带进入世间的一丝尘埃,以示虔诚,洗脚沟也因此而得名。据说洗脚沟的水可治脚臭、脚气,究竟有没有这个效果,试一试才知道。 杜鹃林 洗脚沟以上就开头进入杜鹃林,从这里始终到正觉寺的道路两侧,以及山顶兰溪、鸳溪和鸯溪溪流两畔,长宽3一5公里处,杜鹃林面积达3万多亩。其种类有美容杜鹃,皱皮杜鹃、喇叭杜鹃等30余种,从早春开头次第绽蕾,始终连续到初夏,长达1仍天左右,形成壮美的杜鹃花海景观。凹凸竞艳,灿若红霞。即使花期已过,那碧玉般的树丛,分散着铁干铜枝,千姿百态,也非常清丽壮丽。堪称瓦屋山之珍宝。 象尔岩 沿着朝山古道,走过道遥坪,孔雀石、蟠桃石,制服了钻天坡之后,就渐渐地到达了象尔岩。象尔岩是瓦屋山顶东岩,这里视野开阔,一应景物,尽收眼底,是观日出、云海、佛光、神灯的最正确位置。佛光消失时,人影映入光环,举手投足,影皆随形,“光环随影动,人影在环中“,象尔岩(尔就是你的意思)因此得名。瓦屋山寂静千年后重新被人所识,游人对象尔岩又给予了新的解释,他们说站在岩上往兰溪方向看另一半瓦屋山,象一只正在吸水的大象,而此处正好位于大象的耳朵位置,所以应叫象耳岩。晴朗的夜空,登象尔岩观景,秀丽的峨眉山山色如黛,近在咫尺,连山上放射塔的灯光也清楚可见。岩前的云海涌起时,时而烟波浩渺,时而怒涛澎湃,远山近树犹如沉浮其间,令人心旷神怡。东岩20xx米长的岩边都是观日出的抱负场所。才见曙色初露,忽而满天云霓镀上金红的彩边,东方天际涌出一轮绚丽的红龙整个天地立刻一片辉煌,万物生辉,令你豪气顿生,真是禁不住要欢呼雀跃呢! 兰溪 从象尔岩动身1公里左右,就到达了瓦屋高原第一大河流兰溪。兰溪因四周长满杜鹃,古时称杜鹃为木兰,因此名兰溪。兰溪水纯洁甘甜,是自然的优质矿泉水。溪水从陡崖边跌落而下,二级落差高达1040米,诗人李白赞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夸大的描写,而兰溪瀑布却真正到达了“飞流直下“三千一百二十尺。溪流东段有水帘洞,帘洞下是清亮见底的小碧池。每到冬季,它就变成了“冰帘洞“,成了兰色透亮的冰柱,顶上压着厚厚的白雪。更奇异的是,冰柱中间一股细细的流水仍在潺潺流淌,这种冰瀑奇观实属罕见,形成了瓦屋山二绝。雨过天晴,一道巨大的彩虹从这里直扑峨眉山,象是在瓦屋山和峨眉山两姊妹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让你想沿着它走过去。 鸳鸯池 离开兰溪约走1.5公里,来到瓦屋山顶中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上百亩池面的沼泽,地面被泥炭藓掩盖,四周莽莽苍苍的冷杉林掩映。这里泉眼密布,是瓦屋高原一大天池鸳鸯池,即鸳溪、鸯溪的发源地。这里五月杜鹃花如火如茶,花气袭人;十月凉意森森,林涛撼波,天河嘈嘈,令人心悸;冬季结冰,则变成一面“鸳鸯宝镜“,是溜冰滑雪的抱负场地。 鸳鸯池边有一木雕老君像,现已移入老君殿内,据考证它是宋代时期雕刻的,虽然经受了千年的风霜雨日,老君像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神韵不减当年,而它四周的其他木雕像都已是面目模糊,残缺不全了。毕竟缘由何在?是当年雕造时对其做了防腐处理,还是道家所说的浅显神力所在,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光相寺 和很多名山一样,瓦屋山历史上虽是道教圣地,却也是佛道相争的角逐场,而最终又是儒释道三教同源的汇合地,留有很多精彩的传奇。朝山道的“千佛“、“圣灯 “、“光相“等13个寺庙和道观遗址及众多的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价值。从这些遗址不难想出这里曾经香烟袅袅,钟声盈耳,香客盈门。 鸳鸯池南一公里处,为瓦屋山辟支道场,是辟支佛涅架的圣地。光相寺是唐代修建的一大庙,现在见到的是近两年恢复修建的仿古建筑。洪雅县志载:“辟支佛,西汉甘露四年(公元前 50年)降生于兰家营站地,肉齿宝体,七岁不言,出家修行竭 (驻)瓦屋山。“辟支“梵文,音译为“辟支佛院“,简称辟支佛,意译为缘觉感独觉。智度论:“凡出无佛之世,好道潜修,自觉悟者谓之独觉“,所以辟支仰光于印度佛教传人中国。这块人面巨石,传奇就是瓦屋山开山祖师辟支佛,他依山端座,注视东方,仿佛在静观人世的斗转星移。 除光相寺外,辟支道场以前还有木皮殿、铁瓦殿、观音殿等很多寺庙,殿阁巍耸,法相庄重。木石雕刻,文物古迹也甚为精湛。由于历史的缘由,很多的古迹巴不存在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圆满。 瓦屋山的最高点2830米,就在光相寺旁,这里被称作小金顶。登上小金顶,举目环视,四周皆是高大参天的冷云杉古木,当云雾散尽时,贡嘎山上的皑皑白雪清楚可见。 光相寺前的睹光台是观日出,佛光,云海的又一抱负场所。 不同季节的瓦屋山有着不同的特色。春季登山,可领会“瓦屋寒堆春后雪“和三十多种杜鹃冲寒怒放的风彩;夏天则可观 “飞瀑从天降“、云雷脚下滚之奇观;秋天可见万树红叶醉金秋的精致图画;冬季则是滑雪赏冰瀑的最正确季节。 瓦屋山这一颗曾被沉没的明珠已开头再现光华。不甘孤独又盼望返朴归真的现代人,最终从市井嘈杂的喧嚣声中模糊听到瓦屋山溪流的叮咚作响,从被尘埃侵蚀的城市空气中间或闻到瓦屋山草木的芳香,闻风而动,慕名而来朝拜这座古老又新奇的仙山。我们信任会有更多喜爱生活,崇尚自然的朋友们扑向瓦屋山的怀抱,与林共舞,与仙同游,共享这清爽开心的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