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三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x

    • 资源ID:89928939       资源大小:3.41MB        全文页数:10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x

    一、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规律(方向、周期、速度)一、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规律(方向、周期、速度)二、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黄赤交角存在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存在产生的影响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昼夜长短状况规律(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3)昼夜长短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纬度变化对称规律对称规律递增规律递增规律变幅规律变幅规律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规律(4)季节变化)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计算)根据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计算(2)利用已知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来计算)利用已知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来计算(3)根据对称规律计算)根据对称规律计算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4)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计算公式: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纬度差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确定地方时确定地方时确定房屋的朝向确定房屋的朝向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计算楼间距计算楼间距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3.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形成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形成2.黄赤交角变化及带来的影响黄赤交角变化及带来的影响第1页/共107页第2页/共107页第3页/共107页北半球夏季时间长于南半球北半球夏季时间长于南半球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地球上还有哪种地理现象跟上面现象的成因类似呢?一年中一年中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点极昼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点极昼的天数的天数第4页/共107页原因原因第5页/共107页1 1“月船月船1 1号号”在绕月轨道上运行,无动力作用时,其公转在绕月轨道上运行,无动力作用时,其公转速度(速度()A A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较快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较快B B降轨前公转线速度较快降轨前公转线速度较快C C公转速度始终恒定不变公转速度始终恒定不变D D在圆形极月轨道上时快时慢在圆形极月轨道上时快时慢A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月船1 1号号”于于20082008年年1010月月2222日升空,日升空,1111月月8 8日进入绕月轨道。日进入绕月轨道。其后经过多次机动降轨,使轨道远月点高度从其后经过多次机动降轨,使轨道远月点高度从7 5027 502千米降到千米降到100100千米,近月点高千米,近月点高度从度从200200千米降低到千米降低到100100千米,由初始的椭圆形工作轨道最终变为圆形极月轨道。千米,由初始的椭圆形工作轨道最终变为圆形极月轨道。据此回答据此回答1 1、2 2题。题。第6页/共107页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月船1 1号号”于于20082008年年1010月月2222日升空,日升空,1111月月8 8日进入绕月轨道。日进入绕月轨道。其后经过多次机动降轨,使轨道远月点高度从其后经过多次机动降轨,使轨道远月点高度从7 5027 502千米降到千米降到100100千米,近月点高千米,近月点高度从度从200200千米降低到千米降低到100100千米,由初始的椭圆形工作轨道最终变为圆形极月轨道。千米,由初始的椭圆形工作轨道最终变为圆形极月轨道。据此回答据此回答1 1、2 2题。题。2 2“月船月船1 1号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A Aabab段段B Bcdcd段段C Cghgh段段D Dhehe段段B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6月月22日日12月月22日日3月月21日日9月月23日日12月月22日日6月月22日日9月月23日日3月月21日日第7页/共107页第8页/共107页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纬南北纬23.5之间往返运动之间往返运动第9页/共107页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第10页/共107页探究点一探究点一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第11页/共107页第12页/共107页下图中下图中XOYXOY为地轴,为地轴,MNMN为赤道,为赤道,EFEF、EFEF为回归线,为回归线,STST、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问题。为极圈。读图回答问题。(1)(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A.XOF B.TOF C.FON D.TONA.XOF B.TOF C.FON D.TON(2)(2)按地球上按地球上“五带五带”的划分,图上的划分,图上STST与与EFEF之间之间为为_带。带。(3)(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MN向北移动到向北移动到EFEF,再,再由由EFEF向南移动到向南移动到MNMN的过程中,在的过程中,在STST及其以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_。C北温北温太阳直射点从太阳直射点从MNMN移到移到EFEF过程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过程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的范围逐渐扩大;太阳直射点移至出现极夜的范围逐渐扩大;太阳直射点移至EFEF时,南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范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范围逐渐缩小围逐渐缩小第13页/共107页(4)(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0,这时,在地球上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这时,在地球上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选多选)()A.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C.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D.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各地都无四季变化E.E.无大气环流现象无大气环流现象F.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5)(5)若黄赤交角变为若黄赤交角变为30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B.B.温带范围变大到温带范围变大到3030C.7C.7月,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月,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D.D.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增大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增大 ABD C 第14页/共107页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第15页/共107页第16页/共107页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1.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 ,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太阳直射 ,北半球昼长夜,北半球昼长夜 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太阳直射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北半球 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与北半球南半球与北半球赤道赤道2.2.春分春分秋分秋分北半球北半球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相反相反第17页/共107页 太阳直射太阳直射 ,北半球昼短夜,北半球昼短夜 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冬至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北半球 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夜现象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与北半球南半球与北半球3.3.秋分秋分春分春分南半球南半球南回归线南回归线相反相反规律总结规律总结第18页/共107页一个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一个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一个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一个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决定决定决定 问:从劳动节到儿童节期间,张家口的昼夜长短状况怎从劳动节到儿童节期间,张家口的昼夜长短状况怎样,张家口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怎样?样,张家口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怎样?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开始)(开始)向向北北移,移,北北半球半球(开始)(开始)昼昼变变长长;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开始)(开始)向向南南移,移,南南半球半球(开始)(开始)昼昼变变长长;时间: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5.16.1北半球北半球向北移向北移 从劳动节到儿童节期从劳动节到儿童节期间,张家口的昼夜长短状间,张家口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况是昼长夜短昼长夜短;张家口的张家口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变昼变长夜变短长夜变短第19页/共107页就北半球而言就北半球而言下列日期中张家口白天时间开始变长的是下列日期中张家口白天时间开始变长的是()A 夏至日夏至日 B 冬至日冬至日 C 春分日春分日 D 秋分日秋分日下列日期中张家口开始昼长夜短的是下列日期中张家口开始昼长夜短的是()A夏至日夏至日 B 冬至日冬至日 C 春分日春分日 D 秋分日秋分日BC第20页/共107页那么,对于不同纬度间的地区昼夜长短的状况还那么,对于不同纬度间的地区昼夜长短的状况还表现出怎样的分布特点呢表现出怎样的分布特点呢?由以上可知:由以上可知:(1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昼夜长短状况规律:(2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来决定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来决定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来决定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来决定第21页/共107页仔细观察上图,可看出昼夜长短表现出怎样的纬仔细观察上图,可看出昼夜长短表现出怎样的纬度分布规律?度分布规律?第22页/共107页昼夜长短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纬度变化规律:对称规律:对称规律:递增规律:递增规律:变幅规律:变幅规律: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昼夜长短相反。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极昼地区除外)越长;另一半球相反。(极昼地区除外)太阳直射点在太阳直射点在北北半球,越半球,越北北面的地区面的地区白天时间越长白天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南半球,越半球,越南南面的地区面的地区白天时间越长白天时间越长。纬度越高,昼夜差值越大,纬度越低,昼夜差值越小纬度越高,昼夜差值越大,纬度越低,昼夜差值越小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第23页/共107页读图,完成读图,完成1 13 3题。题。1.1.若若EFEF为赤道,为赤道,P 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围是()A.0A.020N20N B.0 B.020S20SC.20NC.20N2326N2326ND.20SD.20S2326S2326S2.2.若若EF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信的是()A.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B.北温带范围变小北温带范围变小C.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D.悉尼(约悉尼(约34S34S)夏季昼变长)夏季昼变长3.3.若若O O为北极点,为北极点,H H、P 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则E E点的时间可能为(点的时间可能为()A.5A.5月月2323日日8 8时时 B.6B.6月月2222日日1818时时 C.11C.11月月2323日日6 6时时CADD.12D.12月月2222日日1818时时H H、P P所在纬线的昼长是多少?所在纬线的昼长是多少?第24页/共107页*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90W90WGAB B第25页/共107页B BC第26页/共107页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昼夜等长时昼夜等长时6:00日出、日出、18:00日落日落昼越长夜越短,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昼越长夜越短,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出时间日出时间1/2 夜长夜长 12:00-1/2昼长昼长日落时间日落时间24:00-1/2夜长夜长12:00+1/2 昼长昼长如何根据昼夜长度确定日出日落的时间?如何根据昼夜长度确定日出日落的时间?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日落时间aNb12:0024:00AB日出与日落时间关于正午或子夜对称日出与日落时间关于正午或子夜对称*试总结一年中北半球的日出日落时间的时空变化规律。第27页/共107页1.当北京昼长大于夜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当北京昼长大于夜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能可能在在()A.赤道以南地区赤道以南地区B.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C.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D.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下表中所列的是下表中所列的是某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表中数据回答2、3题题甲地甲地乙地乙地丙地丙地丁地丁地白昼时白昼时间间5小时小时30分分9时时09分分11小时小时25分分13小时小时56分分2.四地中与其它三个不在同一半球的是四地中与其它三个不在同一半球的是()A.甲地甲地 B.乙地乙地 C.丙地丙地 D.丁地丁地3.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丁丙乙甲DBD练一练练一练第28页/共107页探究点三探究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角是我们观察太阳时的仰角,太阳高度角是我们观察太阳时的仰角,也就是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也就是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第30页/共107页第31页/共107页1.正午太阳高度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形成:如右图所示。如右图所示。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导。式推导。H=90 B=90 AOB=90(COB-COA)=90纬度差纬度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AOB COA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减,异半球相,异半球相加加第32页/共107页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式中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为当地纬度,为当地纬度,取正值;取正值;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第33页/共107页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某地某地=90 纬度差纬度差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的所在纬度的差距第34页/共107页(一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空间变化规律空间变化规律(时间不变)(时间不变)(二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年变化规律年变化规律(地点不变)(地点不变)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公式推导:根据公式推导:第35页/共107页第36页/共107页不同纬不同纬度地区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极值出现的时间极值出现的时间最大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小值60N40N23.5N20N赤道赤道20S23.5S40S60S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时太阳直射时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时太阳直射时冬至日冬至日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时太阳直射时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夏至日夏至日第37页/共107页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最小冬至日最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夏至日最小夏至日最小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若在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若在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若在南半球,夏高度角最小;若在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第38页/共107页(1 1)确定地方时确定地方时(7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分布高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分布高度(2 2)确定房屋的朝向)确定房屋的朝向(3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4 4)判断所在的地区的纬度判断所在的地区的纬度(5 5)计算楼距计算楼距(6 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探究点四探究点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第39页/共107页(1 1)确定地方时:)确定地方时: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是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时图为我国西藏某地图为我国西藏某地6月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未考虑海拔等因素)。据此回答(未考虑海拔等因素)。据此回答67题。题。6.该地的地理坐标为()A.30N,90EB.1652N,105EC.2326N,120ED.3652N,150E第40页/共107页(3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全年朝向正南(南极(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全年朝向正北(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反之,日影越长。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冬至日朝向正北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第41页/共107页某学校(某学校(1100E)地理兴趣小组在)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垂直竖立一根午太阳高度。如下图,垂直竖立一根2米的竿米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通过过can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算出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回答:据此回答: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为()A.12 00 B.12 40 C.11 20 D.11 00B(2)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了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了3月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日竿影长度的点是()A.B.C.D.(3)该学校大约位于()该学校大约位于()NSC.45ND.45SDA第42页/共107页某学校操场上,某学校操场上,O 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节发生变化,6 6月月2222日缩短为零。日缩短为零。M M处有一棵树,处有一棵树,OMOM垂直于垂直于OPOP。读图丁回答:。读图丁回答:(1 1)月日)月日OPOP最长,最长,(2 2)M M处的树位于旗杆处的树位于旗杆的方向,其精确的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的纬度是。1222正东正东2326N第43页/共107页甲、乙、丙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甲、乙、丙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 a或或b b),读图后回答),读图后回答 1717对三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对三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A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三地都位于北半球B B甲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甲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C C乙地位于南温带乙地位于南温带D D丙地位于南温带丙地位于南温带D第44页/共107页(4 4)判断所在的地区的纬度)判断所在的地区的纬度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四地,6月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况相符合的是()A.2326NB.4652NC.6634ND.90NA.90NB.6634NC.2326ND.0A.0B.2326NC.90ND.6634NA.2326NB.4652NC.90ND.6634N第45页/共107页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如图36,在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用测角器测当地的地理纬度,此时学生手表指针为18时20分(北京时间),a的地理位置坐标为()A.21E,3634SB.25E,5326NC.21E,5326SD.25E,3634NB第46页/共107页(1)夏至时,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2)在A、B、C、D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地。2134D第47页/共107页(5 5)计算楼距)计算楼距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6.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A.Htan(90-38)B.Htan(90-38-23.5)C.Hcot(90-38)D.Hcot(90-38-23.5)D第48页/共107页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33,运用以下公式回答45题。(2002年大综合卷)tan 350.7tan 45=1tan 601.7325.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楼的高度最高约为()A.20米米B.30米米C.40米米D.50米米4.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某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楼,某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A.1个月个月B.3个月个月C.6个月个月 D.9个月个月CB第49页/共107页在一东西向的楼房顶部安装一太阳能热水器,请问:在月日这一天,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平面与楼房顶部的倾角最佳值应为多少?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约为()()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C63.5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夹角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夹角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第50页/共107页读图,图中读图,图中ED为昏线,读后回答下列问题。为昏线,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A、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A、B两地日出较早的。(3)此时赤道上昼的范围是。(4)为使地处32N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这一天应将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管平面与楼顶之间的夹角调整为。2326N,110WAB160E18020W834第51页/共107页洛阳(112E,35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24题。3.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A.海口B.重庆C.拉萨D.吐鲁番4.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B.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C.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2.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A.2326B.35C.6634D.55BCA第52页/共107页探究点五探究点五 太阳运行轨迹图判读太阳运行轨迹图判读图中底面大圆为地平圈,外圆图中底面大圆为地平圈,外圆半圆弧为苍穹(天球)半圆弧为苍穹(天球)第53页/共107页NSB B(天顶)(天顶)AA A点为北温带上的任意点点为北温带上的任意点CD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夏至春秋分冬至继续继续第54页/共107页夏至冬至春秋分由于天球半径为无穷大,把整个地球看成一由于天球半径为无穷大,把整个地球看成一个质点个质点A AB(天顶)(天顶)C CD D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三条平行线:二分二至时太阳运动的轨迹在三条平行线:二分二至时太阳运动的轨迹在天球上的投影天球上的投影天球图天球图S SN NNSB B B B(天顶)(天顶)(天顶)(天顶)ACD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夏至春秋分冬至B为天顶,为天顶,CD为地平圈为地平圈继续继续第55页/共107页B(天顶)(天顶)夏至冬至春秋分A AC CD D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S SN N夏至冬至春秋分A AB(天顶)(天顶)C CD D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天球图天球图旋转成正直(天顶朝上)的图形继续继续第56页/共107页确定出地表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确定出地表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确定出地表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确定出地表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A A夏至冬至春秋分A ABC CD D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点为观察地点,点为天顶点为观察地点,点为天顶点为观察地点,点为天顶点为观察地点,点为天顶三条平行线变成了三条带有运动方向的曲线三条平行线变成了三条带有运动方向的曲线三条平行线变成了三条带有运动方向的曲线三条平行线变成了三条带有运动方向的曲线天球立体图天球立体图夏至春秋分冬至继续继续第57页/共107页天球立体图天球立体图地球侧视图地球侧视图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A A夏至春秋分冬至规律规律1-1:观察点观察点A位于北半球,则太位于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AB B B B(天顶)(天顶)(天顶)(天顶)DC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NS夏至春秋分冬至继续继续第58页/共107页天球立体图天球立体图地球侧视图地球侧视图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A A夏至春秋分冬至规律规律1-2:观察点观察点A位于南半球,则太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AB B B B(天顶)(天顶)(天顶)(天顶)DCNS夏至春秋分冬至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继续继续第59页/共107页天球立体图天球立体图地球侧视图地球侧视图规律规律1-3: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AB B B BNS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A A夏至春秋分冬至继续继续第60页/共107页天球立体图天球立体图地球侧视图地球侧视图规律规律1-4:观察地点在极点,则太阳运观察地点在极点,则太阳运行轨道与地平圈平行。行轨道与地平圈平行。AB B B B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A A夏至春秋分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夏至春秋分冬至继续继续第61页/共107页夏半年太阳从东偏北升起,从西偏北落下;夏半年太阳从东偏北升起,从西偏北落下;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A A夏至春秋分冬至规律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二分时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二分时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冬半年从东偏南升起,从西偏南落下冬半年从东偏南升起,从西偏南落下东北升起东北升起西北落下西北落下东南升起东南升起西南落下西南落下第62页/共107页规律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NSB B B B(天顶)(天顶)(天顶)(天顶)A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夏至春秋分冬至正北日出,正北日落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角角a=90a=90度度-A-A点纬度点纬度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夏至春秋分冬至A Aa正北升起正北升起正北落下正北落下第63页/共107页规律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已经出现极昼多时)已经出现极昼多时)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A A继续继续NSAB B B B(天顶)(天顶)(天顶)(天顶)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夏至春秋分冬至夏至春秋分冬至正北日出,正北日落正北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升起正北升起正北落下正北落下第64页/共107页规律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北极点)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北极点)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A A继续继续NSAB B B B(天顶)(天顶)(天顶)(天顶)地地地地 平平平平 圈圈圈圈夏至春秋分冬至夏至春秋分冬至北极点出现极昼时:太阳不升不落北极点出现极昼时:太阳不升不落第65页/共107页AbacABNS该角与该角与当地纬度(当地纬度(A A)互余,即:互余,即:b+A=90 b+A=90 它们与地表的交角相等,即:它们与地表的交角相等,即:a=b=c,a=b=c,三条太阳运行轨道面都平行,三条太阳运行轨道面都平行,规律规律3:北半球某地观察北半球某地观察冬至夏至春秋分(参照幻灯片1)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A A夏至春秋分冬至bacNSB B(天顶)(天顶)abcAA第66页/共107页ABNS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8126583434规律规律4 4:正午太阳射到正午太阳射到A A地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地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就是此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此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夏至春秋分abcA A夏至:夏至:H=8126春秋分:春秋分:H=58冬至:冬至:H=3434 第67页/共107页N N N NS S S SE E E EW W W WA A规律规律5 5:判断季节判断季节(月份月份)2 2、根据路线长短判定季节:、根据路线长短判定季节:红色(超过半圈)红色(超过半圈)夏至夏至 黑色(不足半圈)黑色(不足半圈)冬至冬至 蓝色(正好半圈)蓝色(正好半圈)二分二分1 1、根据倾斜方向判定半球:南斜(北半球)、根据倾斜方向判定半球:南斜(北半球)北斜(南半球)北斜(南半球)继续继续第68页/共107页问:问:1 1、北半球刚好极昼的纬度、北半球刚好极昼的纬度A是是 2 2、A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为NSAaaa规律六:规律六:太阳直射在太阳直射在aN,刚好极昼的纬,刚好极昼的纬度为度为90 a,其,其H2 a设:太阳直射在设:太阳直射在10N (aN)(80N)(20N)直射点直射点ANS第69页/共107页设:某地极昼多时,设:某地极昼多时,1(12时的时的H)=30,2(0时的时的h)=10求:求:1、某地的纬度、某地的纬度 2、求太阳直射的纬度、求太阳直射的纬度12北半球第70页/共107页设:某地极昼多时,设:某地极昼多时,1=30、2=10,求:,求:1、某地的纬度、某地的纬度 2、求太阳直射的纬度求太阳直射的纬度N0903010aas某地的纬度12(1+2)/2太阳直射的纬度太阳直射的纬度规律七:规律七:bb=(1-2)/2某地的余角某地的余角a=b+2=(1-2)/2+2第71页/共107页练习练习3:1=2=22,求甲乙的纬度,求甲乙的纬度答:答:甲是北极点,太阳高度相等甲是北极点,太阳高度相等=22度,说明太阳度,说明太阳直射在北纬直射在北纬22度,刚好极昼的纬度是北纬度,刚好极昼的纬度是北纬68度度12甲乙北半球第72页/共107页BNS46A练练习习4 4:上上图图表表示示某某地地某某日日太太阳阳运运动动轨轨道道图图,已已知知正正午午太太阳阳位位于于A A点点,ABS=46ABS=46,求求观观察察地地点点的的纬度纬度_,太阳直射的纬度,太阳直射的纬度_。a第73页/共107页 在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在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探究点六探究点六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极夜区域除外)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第74页/共107页 阿布辛拜尔神庙,位于阿斯旺水坝以南阿布辛拜尔神庙,位于阿斯旺水坝以南280280千米,是古代埃及千米,是古代埃及1919朝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崇拜太阳神于公元前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崇拜太阳神于公元前12571257年建造的。神庙有一条年建造的。神庙有一条6161米米长的隧道,隧道尽头竖立着法老的塑像,一年中只有长的隧道,隧道尽头竖立着法老的塑像,一年中只有2 2月月21 21 日日(生日生日)和和1010月月2121日日(登基日登基日)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到尽头法老的塑像上。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到尽头法老的塑像上。读图回答读图回答3 3、4 4题。题。3 3神庙隧道口朝向为(神庙隧道口朝向为()A A东南东南B B东北东北C C西南西南D D西北西北4 4阳光射入隧道尽头的两天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以下阳光射入隧道尽头的两天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以下列哪个节气为对称点(列哪个节气为对称点()A A春分春分B B立夏立夏C C秋分秋分D D冬至冬至AD第75页/共107页右图为我国某地旗杆夏至日这天影子长度模式图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