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管理ecjz.pptx
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管理一、综 述二、课题预算编制与评估三、预算执行与财务验收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管理一、综 述Page 3综 述一 什么是国家科技计划二 科技计划经费支持方式三 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机构四 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环节五 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原则六 科研信用管理七 相关概念Page 4 综 述一、什么是国家科技计划 是指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以中央财政支持或以宏观政策调控、引导,由政府行政部门组织和实施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及相关的其它科学技术活动。计划下设项目,项目下设课题 分项目(立项)管理和资金(经费)管理Page 5综 述 二、科技计划经费支持方式 无偿资助 -前补助、后补助 风险投资风险投资 -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Page 6综 述 三、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机构 财政部:教科文司科学处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 科技评估中心 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 Page 7综 述 四、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环节(一)项目概算咨询(二)课题预算评估(三)课题任务(预算)书签订(四)预算执行与过程管理(五)结题审计与财务验收(六)绩效评价Page 8综 述 五、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原则目标相关性 政策相符性 经济合理性 Page 9综 述六、科研信用管理 建立覆盖指南编制、项目申请、评估评、立项、执行、验收全过程的科研信用记录制度。“信用评级”,“黑名单”Page 10综 述七、相关概念 概算咨询、预算评估 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绩效支出 专项经费(国拨经费)自筹经费(配套经费)项目经费、课题经费 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管理二、课题预算编制与评估课题预算编制与评估第一部分 预算编制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部分 填写预算申报书 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和相关要求第四部分 预算编制总体注意事项第五部分 预算评估Page 13第一部分 预算编制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一、为什么要编制课题预算二、11号文要求规范项目预算编制三、预算编制的方法和参与方Page 14第一部分 预算编制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一、为什么要编制预算 财政要求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科技投入增加要求加强监管 科研活动的特点 确定到底要多少钱Page 15第一部分 预算编制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二、11号文要求规范项目预算编制 1、科科学学合合理理、实实事事求求是是,按按三三性性原原则则编编制制项项目目预预算算 2、仪仪器器设设备备购购置置、合合作作单单位位资资质质及及拟拟外外拨资拨资金要重点金要重点说说明明Page 16第一部分 预算编制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二、11号文要求规范项目预算编制 3、改、改进预进预算算编编制方法,完善制方法,完善预预算算编编制指南制指南4、不得在、不得在预预算申算申请请前先行前先行设设定定预预算控制算控制额额度度Page 17第一部分 预算编制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三、预算编制的方法和参与方 方法:任务经费 经费任务 参与各方:课题负责人与主要研究人员 财务管理部门 科研管理部门Page 18第二部分 填写预算申报书一、“四表一书”二、填写课题预算表-B3三、间接费用计算四、填写预算说明书Page 19第二部分 填写预算申报书一、“四表一书”表B3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表表B4设备费购置/试制设备预算明细表表B5测试化验加工费预算明细表表B6承担单位研究经费支算明细表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说明书Page 20第二部分 填写预算申报书二、填写课题预算表-B3 1.确定专项经费总额和购置设备费 2.按规定比例计算出间接费用 3.再推算出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Page 21第二部分 填写预算申报书 二、填写课题预算表4.各科目无比例限制,但结构要与任务匹配5.同一科目可同时列支专项和自筹经费6.各表应与预算说明书相对应Page 22第二部分 填写预算申报书 三、间接费用计算 1.间接经费实行总额控制,按不超过课题经 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 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Page 23第二部分 填写预算申报书 三、间接费用计算 2.间接费用上限的计算 设公式:Page 24第二部分 填写预算申报书 三、间接费用计算 3.间接费用计算举例:设专项经费总额1500万元,设备购置费300万元 间接费用=(15003001000)10%165 (110%)=168.18(取整168万元)直接费用=1500168=1332万元 绩效支出=(1332300)5%=51.6万元Page 25第二部分 填写预算申报书 三、间接费用计算 4.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可以少列,不可超列5.如直接费用被核减,间接费用出将相应核减Page 26第二部分 填写预算申报书 四、填写预算说明书 (一)(一)对对承担承担单单位、合作位、合作单单位前期已形成的位前期已形成的工作基工作基础础及支撑条件,以及相关部及支撑条件,以及相关部门门承承诺为诺为本本课题课题研研发发提供的支撑条件等情况提供的支撑条件等情况进进行行详细说详细说明明 (二)(二)对课题对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任的主要研究内容、任务务分解情分解情况及各任况及各任务务的的经费经费需求需求进进行行说说明明Page 27第二部分 填写预算申报书 四、填写预算说明书 (三)(三)对对本本课题课题各科目支出主要用途、与各科目支出主要用途、与课课题题研研发发的相关性、必要性及的相关性、必要性及测测算方法、算方法、测测算依算依据据进进行行详细说详细说明;如同一科目同明;如同一科目同时时列支列支专项经专项经费费和自筹和自筹经费经费的,的,请请分分别说别说明明 (四)其他来源(四)其他来源经费说经费说明(需明(需说说明明经费经费的来的来源、用途,并提供源、用途,并提供证证明材料)明材料)Page 28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一、设备费的开支范围 -购置费、试制费、改造与租赁费 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Page 29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设备费的相关要求(一)1.只增添必要的专用仪器设备;考虑共享或租赁2.购置设备要考虑性价比 3.购置(试制)单台套超过100万元需论证4.专项经费不得列入基建设备和生产性设备5.专项经费不应列入实验室常规通用和办公设备6.专项经费不应列支办公室、实验室的维修改造费Page 30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设备费的相关要求(二)7.购置、试制、改造租赁费之间避免重复列支8.相关备品备件如何列支9.试制设备费用避免与材料、加工、劳务等重复列支10.设备租赁费如何界定11.单台套10万元以上设备需提供报价单12.关于计算机购买Page 31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二、材料费的开支范围 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Page 32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材料费的相关要求1.大宗及贵重材料应重点说明2.专项经费不支持生产性材料、基建材料、大宗工业化原料3.不应列支普通办公耗材4.避免与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重复列支5.避免课题之间材料费重复列支Page 33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三、测试化验加工费的开支范围 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Page 34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测试化验加工费的相关要求1.避免课题之间的重复列支2.避免与其他预算科目重复3.避免明显超过公允水平4.本单位因测试化验加工所发生的 费用应分解到别的相应科目Page 35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四、燃料动力费的开支范围 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Page 36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燃料动力费的相关要求1.是否可以单独计量2.按运行时间、即期价格测算3.与日常办公燃料动力费相区分4.科学考察发生的车(船)燃油费可列入Page 37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五、差旅费的开支范围 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Page 38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差旅费的相关要求1.课题任务中有科学考察内容的2.避免人数多、高标准、长时间的出差Page 39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六、会议费的开支范围 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会期Page 40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会议费的相关要求1.与课题任务有关的会议2.控制会议规模、数量、开支标准和会期3.注意学术性会议的数量4.本单位承办的各种例会、年会慎列Page 41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的开支范围 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Page 42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的相关要求1.出国人员费用包括旅费、伙食费、公杂费、住 宿费、零用费等2.来华专家费用包括国际旅费、专家食宿交通费、城市间交通费等3.应说明每次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内容4.避免人数多、费用高、时间长的出国Page 43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 事务费的开支范围 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Page 44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 事务费的开支范围 注意高价格、大宗的,专业资料、软件;日常的电话费、资料费、软件费等Page 45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九、劳务费开支范围 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Page 46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劳务费的相关要求1.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成员不应列支2.固定人员与临时人员结构应合理3.课题参加人员基本情况表 与课题任务中人员信息应一致4.研究人员累计全时不得超过课题的执行期5.付给个人,不得打包付给单位Page 47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劳务费的相关要求国发(2014)11号文件要求劳务费预算应当结合当地实际以及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编制。项目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可纳入劳务费科目中列支。Page 48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十、专家咨询费的开支范围 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计划及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Page 49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专家咨询费的相关要求 1.不得支付给本课题组成员 2.以会议或通讯形式组织的专家咨询 3.付给专家个人,不得打包付给单位 4.按规定的标准支付 Page 50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十一、其他支出科目的支出范围 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Page 51第三部分 各科目开支范围与相关要求 其他支出科目的相关要求1.不应与上述的10个科目重复列支2.详细说明与课题任务的相关性、必要性,并详细列示数量、价格等测算依据3.不能列支课题实施前发生的经费支出及不可预见费Page 52第四部分 总体注意事项一、不得编报虚假预算 重复立项 小项目大预算 弥补单位资金不足二、课题预算不是全成本的预算 应跟科研内容直接相关Page 53第四部分 总体注意事项三、按办法和相关政策规定的标准 如出国、会议、差旅、专家咨询费等四、无法归集到现有科目的经费,列入 “其他支出”科目Page 54第四部分 总体注意事项五、避免各科目之间重复列支六、各科目之间没有比例要求七、多个单位共同承担同一课题时,明确 各自任务和经费安排,编制各自预算 Page 55第四部分 总体注意事项八、间接经费可协商分配九、不得列支课题执行期之前的费用 和不可预见费用Page 56第四部分 总体注意事项十一、不得在本单位专项经费中列支测试化验加工费(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除外)十二、应用推广费、培训费,应在相应的科目或“其他支出”科目中列支Page 57第四部分 总体注意事项十三、同一科目可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 自筹经费十四、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应分别说明十五、注意政策限制开支的科目 如设备购置、出国、会议等Page 58第四部分 总体注意事项十六、注意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各部分数据的勾稽关系十七、注意排版清晰整洁Page 59第五部分 预算评估 一、原则与要求国发(2014)11号文件要求完善评估评审工作细则,健全预算评估评审的沟通反馈机制。评估评审应遵守三性原则(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Page 60第五部分 预算评估 一、原则与要求国发(2014)11号文件要求不得简单按比例核减预算科研和生产一线的专家要占75左右实行专家轮换、调整和回避制度建立逐级考核问责和倒查机制Page 61第五部分 预算评估 二、评估工作流程1.预算评估委托2.形式审查、选取专家3.初评(综合评估)4.初评结果反馈给课题承担单位Page 62第五部分 预算评估 二、工作流程5.承担单位补充说明材料6.组织专家重点评估(终评)7.形成评估结论8.报送委托者Page 63第五部分 预算评估 二、注意相关事项1.积极应对反馈意见2.在已提交预算的基础上补充说明3.注意提交时限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管理三、预算执行与财务验收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管理第一部分 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内容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第三部分 财务验收的管理内容第四部分 财务验收的注意事项Page 66第一部分 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内容 一、基础工作(一)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政策 1、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2、财教2011【434】号文件 3、国发2014【11】号文件 4、政府采购、固定资产管理规定 5、会议、差旅、出国的规定Page 67第一部分 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内容 一、基础工作(二)制度建设参照国家办法或规定,定内部管理办法健全内控机制制订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管理规定制订内部预算调整审批规定Page 68第一部分 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内容 一、基础工作 (三)分单位编制预算 本单位、合作单位分别编制 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预算Page 69第一部分 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内容二、管理方的事 中期检查 专项审计 巡视检查Page 70第一部分 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内容 三、承担单位的义务(一)及时拨付经费 专项经费到账后,应及时拨付给合作单位Page 71第一部分 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内容 三、承担单位的义务(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为课题经费支出实行单独核算不仅专项经费单独核算自筹经费也要单独核算Page 72第一部分 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内容 三、承担单位的义务(三)如需调整及时报批自筹经费减少,或合作单位变更导致经费变化,都要报科技部批准Page 73第一部分 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内容 三、承担单位的义务(四)对合作单位的协调与监督随时沟通协调并要求合作单位:实行单独核算,严格按预算开支课题经费,履行预算调整手续,配合检查、审计、验收。Page 74第一部分 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内容 三、承担单位的义务(五)重大事项及时报告 课题承担单位名称变更(主体不变),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账号变更等重大事项,课题负责人、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程序报告Page 75第一部分 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内容 三、承担单位的义务 (六)提交年度财务决算报告Page 76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一、总体注意事项(一)不得预算外层层转拨、变相转拨专项 经费,不得将科研任务外包(二)按进度执行预算,不得突击花钱(三)自筹经费应按任务进展足额到位Page 77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一、总体注意事项(四)遵守科目的开支范围和相关规定的开支标准(五)严禁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六)不得列支课题前期预研费用和不可预见费(七)违反财经法规的情况:虚假会计资料、假发票、大额度现金支付Page 78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一、总体注意事项 (八)可以自行调整的范围:1、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可以单位自行调整,但要由单位制订调整审批规定,并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Page 79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一、总体注意事项 (八)可以自行调整的范围:2、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在不超过三项专项经费之和的情况下,可以相互调剂使用Page 80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一、总体注意事项 (八)可以自行调整的范围:3、设备和材料的规格型号变化、测试化验加工单位变化、出差交通工具和地点变化、会议名称变化、出国国别变化不需报批,涉及金额大可以在承担单位内部履行审批手续Page 81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一、总体注意事项 (九)因课题需要软件费用列支:1、购买正式发行的专用软件在出版文献科目中列支 2、委托外单位开发软件在测试化验加工费中列支 3、承担单位自己开发软件根据成本支出在相应科目中列支Page 82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一、总体注意事项(九)间接费用使用的注意事项 1、按课题预算统一核定 2、单位统筹管理 3、与合作单位协商分配 4、不允许调增,不得重复提取、列支 5、间接费用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其 额度核定与单位的信用等级挂钩。Page 83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一、总体注意事项(十)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结算方式。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承担项目所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等,要按规定实行“公务卡”结算;企业承担的项目,上述支出也应当采用非现金方式结算。项目承担单位对设备费、大宗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支出,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Page 84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二、分科目注意事项(一)设备费所购设备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不列支办公设备、实验室维修改造费,使用本单位已购设备不应支付租赁费Page 85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二、分科目注意事项(二)材料费应有出入库手续、大宗材料应有合同不应列支日常办公耗材和办公室、实验室维修基建材料Page 86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二、分科目注意事项(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支付给外单位,有委托协议,完成后有报告。如属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则可直接列支,否则应分解到相应科目。不得以测试化验加工的名义将课题研究任务分包Page 87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二、分科目注意事项(四)燃料动力费 日常水、电、气、暖消耗应在间接费用中列支;如不能单独计量,应合理分摊Page 88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二、分科目注意事项(五)差旅费 国内出差 按标准开支 可列支市内交通费 可列支会务费、注册费Page 89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二、分科目注意事项 (六)会议费 自己组织的会议 应遵守政府采购规定 按标准开支 不应列支招待费Page 90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二、分科目注意事项(七)国际合作交流费 出国和专家来华相关费用 不允许列支专家招待礼品等费用 可列支会议注册费Page 91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二、分科目注意事项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注意资料、软件、论文、专利数量和价格的公允水平不得列支办公电话费、手机费、杀毒软件Page 92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二、分科目注意事项(九)劳务费支付给个人,应有领取手续领取人信息齐全,不需要开完税证明不得打包付给单位不得支付研究生博士生培养费Page 93第二部分 预算执行期间的注意事项 二、分科目注意事项(十)专家咨询费支付给个人,应有领取手续领取人信息齐全,不需要开完税证明不得打包付给单位给外单位的技术咨询费不得支付论文答辩的评审费Page 94第三部分 财务验收的管理内容一、财务验收方式 现场检查验收 答辩验收 会议验收Page 95第三部分 财务验收的管理内容 二、财务验收依据 课题预算书、任务书审计报告、三性原则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财教2011434号文件 国发201411号文件Page 96第三部分 财务验收的管理内容三、财务验收工作流程(一)申请验收课题结题后课题单位和课题负责人应及时向科技部提出验收申请(二)委托审计科技部指定审计或课题单位自行委托审计(三)组织验收科技组织验收或项目组织单位组织验收Page 97第三部分 财务验收的管理内容四、结题财务审计1、审计基准日 审计基准日以课题任务书载明的课题截止日期为准,如课题提前结题,在课题截止日前申请提前验收的,以申请日为审计基准日;如课题申请延期验收的,以批准延期后的到期日作为审计基准日Page 98第三部分 财务验收的管理内容 四、结题财务审计2、审计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报告3、按要求披露相关事项4、接受监督和信用评价Page 99第三部分 财务验收的管理内容 五、财务验收结论财务验收结论:包括通过财务验收(优秀)、通过财务验收、整改后通过财务验收、未通过财务验收四个等级 Page 100第三部分 财务验收的管理内容 六、结余经费认定净结余计算:账面结余应付未付合理的后续支出+不合理支出=净结余 Page 101第三部分 财务验收的管理内容 七、结余经费留用 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且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好的,项目结余资金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由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并将使用情况报项目主管部门;未通过验收和整改后通过验收的项目,或通过验收但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差的,结余资金按原渠道收回。Page 102第三部分 财务验收的管理内容 八、结余经费上缴 课题承担单位在收到通知后的两个月内完成结余经费上缴工作。课题合作单位的结余经费应汇总上交至课题承担单位后按课题上缴。课题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足额上缴结余资金的,可拨课题单位在研课题经费取消单位课题申报资格,计入信用记录黑名单。Page 103第四部分 财务验收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验收时限 不能按期验收的,应在到期日前提出延期申请,由相关业务司局(或领域办)批准。无特殊原因未按时提出验收申请的,按不通过验收处理。二、审计前期准备 及时理清账目,准备好课题预算书、任务书,协议书、测试或检测报告等Page 104第四部分 财务验收的注意事项三、财务验收的准备 准备好相关资料,课题负责人、财务和科技管理人员参加四、答辩会的申辩与配合积极配合,充分说明,及时补充资料Page 105第四部分 财务验收的注意事项 五、应付未付款项的真实性与课题目标任务相关,按预算应该支付,但因客观原因尚未支付,并由审计确认Page 106第四部分 财务验收的注意事项六、后续支出的合理性与课题目标任务相关,确实需要在结题后支付,由验收专家组确认七、整改的条件与内容了解整改的要求和整改期限Page 107第四部分 财务验收的注意事项八、不能通过财务验收的八种行为: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Page 108第四部分 财务验收的注意事项 九、国发201411号文件中“五不得”不得擅自调整外拨资金,不得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不得通过编造虚假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不得通过虚构测试化验内容、提高测试化验支出标准等方式违规开支测试化验加工费,不得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以表代账应付财务审计和检查。Page 109第四部分 财务验收的注意事项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按规定采取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取消项目承担者一定期限内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涉及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并将有关结果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