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汇总文言文中穿井的意思(9篇).docx

    • 资源ID:90023519       资源大小:45.54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汇总文言文中穿井的意思(9篇).docx

    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汇总文言文中穿井的意思(9篇)有关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汇总一 1、去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 : 到某地方 2、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3、耳(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消失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4、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局部;屁股 5、盖(盖以诱敌) 古义:原来是 今义:遮挡、掩盖 6、弛(弛担持刀) 古义:卸下 今义:放松、松弛 7、薪(场主积薪其中) 古义:柴草 今义:工资 8、暴(屠暴起) 古义:突然 今义:强大 一词多义 止: 1、通“只”。例句:止有剩骨。 2、停顿。例句:一狼得骨止。 意: 1、神情、态度。例句:意暇甚。 2、意图。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情趣。例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敌: 1、攻击。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2、敌人。例句: 盖以诱敌。 前: 1、前面。恐前后受其敌。 2、向前。狼不敢前。 积薪: 1、积累柴草。例句:场主积薪其中 2、积累在那里的柴草。例句:转视积薪后 之 1、复投之 ( 代狼 ) 2、又数刀毙之 ( 代狼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主谓之间,不译 ) 4、久之,目似瞑 ( 助词,不译 )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助词,的) 以: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介词,来) 盖以诱敌(介词,用来) 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黄昏)。 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有关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汇总二 最近,一封被称为“80后最牛的辞职信”在网上流传。这封辞职信的仿照诸葛亮的出师表,用文言文写出了一篇颇见古文功底的辞职表。 他在辞职表里叙述了自己的辛酸经受满怀抱负去某公司工作近一年,结果却发觉自己无处施展才华,不仅收入微薄,且自己所做的只是“清扫房屋、倒水端茶、虚伪客套,周旋于各所谓领导之间”,最终,他发觉涨工资无望,外债也难以归还,于是打算“准许卑微无能之员工司某人辞职”这位有才的80后最终“决绝”地要与单位“相忘于江湖”。 敬重的领导们: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言虽出自古书三国,吾以为对当今之事亦有裨益。 今,天下遭受百年经济危机,试看全球经济形势,可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众厂商、工人、民工皆叫苦连天,司某人有感于此,不禁联想自身境况,不胜伤悲,呜呼哀哉! 司本布衣,自幼出身贫寒,躬耕于冀南邢州大地,苟全性命于当世,不求闻达于富贵,但求温饱以残喘。然现实残酷之至,司自去岁四月上旬至本社工作至今,已一载有余,几度春秋几度冬夏,时间消逝过三百余个日日夜夜。想当时,余本一意气少年,年少轻狂,幻想飞扬,欲于本社大展理想,一则为集团增光添彩,二则为己身加衣增食,两全其美之策,岂不爽哉?惜,一年光阴,吾不仅未大展身手,且囊中羞怯,债台高筑,节衣缩食,杜绝聚会。 众朋友离去者,有之;鄙视者,有之;唾弃者,有之。皆因司某从前之优秀少年竟完全失去自我至此所致。司每月九百大钱竟是根底工资、岗位津贴以及误餐补助相加之结果众友云:“甚矣,汝之不慧,竟能容忍至今,不死何为?”余汗颜,余何尝不想多整几两纹银,上对的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空气;然而,余出身农家,是苦皆能,是事皆能忍,只惋惜终究徒劳无功,虽兢兢业业终究温饱都不得解决,今面容竟呈老态龙钟之相。何也?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现,故如同千里马,虽有千里之能,然无奈唯有饿死圈中 司虽不才,不敢以千里马自居,然自知亦不是一庸者。人之立于当世,需一技之长,司某自视甚低,不敢自称满腹经纶,然应付文字之事亦不在话下;然,一载以来,每每扪心自问,无不捶胸顿足,几欲洒 泪襟前。何也?漫漫长夜,孤枕难眠,辗转反侧,陋室忆昔,每日之工作唯“清洁”二字即清扫房屋若干、倒水端茶、虚伪客套,周旋于各所谓领导之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兢兢业业,诚惶诚恐,畏有所疏漏懈怠今扶膝自叹,何等悲伤!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忙,年华如水,倏忽间春夏秋冬四季已轮回三百六十度。茫然回首,所得几何?所失几何?今不得不略作盘点:所得物质上:工作十二月,前三月每月六百,后九月每月九百,区区数千一年来不够司某解决温饱,更何谈穿衣游玩,过品质生活;精神上:备受打击煎熬,一年来新把握一技之长,即清扫卫生,司某好歹一堂堂男子汉,本科毕业生,其不才之至,亦不应沦为清洁工之列,故使其当年年少轻狂之心瞬间苍老,再无活力;一载以来,司某唯唯诺诺,服侍他人赛过关怀自己,其所求,仅每日温饱问题,然随物价飞涨,此问题之解决亦不行得。所失失去了时间、铺张了青春、耽搁了大好年华、愧对父母兄姐、做人尊严消逝殆尽 然,何以堂堂风华正茂之青年司某人压抑之至,努力坚持到如今,唯一缘由:在等待传奇中众人期盼的涨工资之事而已。实在可怜,怪司某年幼无知,竟傻傻苦等一年,终究未果;司某一年来生活所需之数千外债亦无望归还,故司某人顿悟:此处系年轻人之坟墓也,唯一功能即埋没幻想、埋没青春、消磨斗志、消耗光阴,如是而已。故,顿悟之司某人今打算不应消磨于此,做出选择的时刻已到来。 话说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既此处不留司某,司某亦不便连续打搅贵处,既不能两惜,何不两离,从今,彼此相忘于江湖!以决绝的姿势! 今恳请开明之领导准许卑微无能之员工司某人辞职,不胜感谢! 毕! 有关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汇总三 文言文之翻译 20231018 一、考点说明: 1、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根底学问的综合运用,通过翻译,既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力量,又能提高书面表达力量,翻译精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 信:就是忠于原文的内容; 达:就是行文要通畅; 雅:就是语言要标准,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美丽、并力求保持原文的风格。 3、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无法直译的,可以领悟原文精神,采纳“意译”,要做到“对”而“不死”。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全都。 所谓“意译”,就是依据原文表达的根本意思来进展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纳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纳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的确难以直译的状况下才酌情采纳意译。 二、翻译方法: 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六字方针:“留、删、换、补、调、贯”。 1、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出名词,皆保存不动;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勾践灭吴 2、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例:夫赵强而燕弱。 (发语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语气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构造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表句中停顿的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本钱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犹如云一样聚拢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十二”是个虚数,“十二卷”可译成“许多卷”。 4、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谓语) 竖子,缺乏与(之)谋。(省略宾语) 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省略介词) 5、调:指把文言句中特别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过来;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沛公在哪里?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到动词“在”之后。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6、贯:指要依据上下文语境,敏捷贯穿地翻译。 固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补调),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方、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温馨提示:翻译时要看上下文,找出得分点,字字落实,逐字翻译。 三、实战训练: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局部译成现代汉语。(2023北京卷)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惑,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穷困,困惑;时,时运) 【翻译】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多,赞美;知,识别,了解。) 2、翻译下面的句子。(2023广东卷)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散吏:闲散的官员)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翻译】当时陶侃担当闲散的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翻译】别人有了一些优点,很少不赞扬自己的。你有像这样大的功绩,却没有说一句(赞扬自己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3、翻译下面的句子。(2023广东卷)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翻译】 (章献太后)告知李迪说:“你从前不想让我参加国家政事,(从现在看)也许是你错了!” 【翻译】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4、翻译下面的句子。(2023广东卷) 今日以授予,不行失也。 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行以(再)丧失。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翻译】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局部译成现代汉语。(2023广东卷)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翻译】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水(或:泅渡)的人,(让他们)拿着锐利的锯子隐蔽(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 【翻译】(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文人(或:读书人)具体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的确是个奇怪(或:奇异)的男子汉啊。(3分。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补注】洵,诚然,的确。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有关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汇总四 1庄子战国老子道家 2(1)zhòng符合(2)gng更换(3)jiàn空隙(4)chù紧急、可怕 (5)y支撑,接触(6)xíng磨刀石(7)huò象声词(8)hu象声词xing通“响”(9)xì通“隙”,空隙(10)kun空(11)结合处 3dd 4(1)天道,自然规律(2)自然的生理构造(3)原来的样子(4)每年(5)一般的(6)(筋骨)交叉聚拢的地方(7)通“缮”,这里是擦拭之意(8)(说得)好 5d 6吾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7(1)所见无非牛者(2)未尝见全牛也(3)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8(1)目无全牛(2)官止神行(3)批郁导簌(4)游刃有余(5)踌躇满志 二: 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乃中经首之会中:符合 b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 c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技术 d如土委地委:卸落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b进乎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因其当然 因利乘便 d善刀而藏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亮的比照来进展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比照,一为庖丁与一般厨工的比照,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比照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娴熟动作和奇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讲解,以此说明主旨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2分) 14。疱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当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发?(2分) 有关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汇总五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古代求学的人肯定有教师。教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怀疑?有怀疑却不跟从教师学习,他所存在的怀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诞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原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诞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假如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教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管年常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教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气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怀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教师向教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教师学为耻辱。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也许都是这个缘由引起的吧! 众人宠爱他们的孩子,选择教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教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怀疑的教师。不理解文句,怀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教师学习,有的却不向教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相互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教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拢在一起称赞他。问那些称赞者(称赞他的缘由),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教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惭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气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才智反而不如他们。莫非值得惊奇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教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固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肯定有我的教师。“因此学生不肯定不如教师,教师也不肯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气,特殊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1学者:求学的人。 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3受:通“授”。传授。 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 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学问和道理。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成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6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怀疑。 7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8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教师。师之,即以之为师。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知,了解,知道。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学问、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教师存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教师。 11师道:以师为道。即学道。道,这里有风气的意思。 12出人:超出(一般)人。 13众人:一般人。 14耻学于师:以向教师学习为耻。 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更加。 16惑矣:(真)糊涂啊! 17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教师。 18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教师教 学童读书时要进展句逗的教学。读,通“逗”。 19或师焉,或不(f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教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教师。“不”同“否”。此句翻译时应留意交叉翻译,详见下文翻译。 20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 21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行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2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23相若: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4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25谀(yú):阿谀、奉承。 26复:恢复。 27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28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29其可怪也欤:莫非值得惊奇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0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教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肯定的教师呢! 31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à浩)氏(传奇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 32苌(cháng)弘:东周 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师,乐师。 33老聃(dn丹):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34三人行句: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不必:不肯定。 36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各的)特地讨论。攻:学习、讨论。 37李氏子蟠:李蟠(pán盘),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38六艺经传(zhuàn):六艺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注解经典的著作。 39不拘于时:不被时俗所限制。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 40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41贻:赠送 42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认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教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特地技艺人”讲) 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则耻师:(动词 拜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传授)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 军队) 【之】 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郯子之徒: (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古之学者: (构造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构造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由于“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句读之不知: (构造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想,也许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慨,多么) 【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气)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想,吧) 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拟,比) 【于】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拟,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怀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超。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4、无贵无贱-无-古:不管;不分 今:没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寻常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肯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10、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1、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一般人 今:大多数人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介词构造后置 学于余 耻学于师 不必贤于弟子 推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可怪也欤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则曰-省略句 。不拘于时-被动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字构造 说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教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异,就不愿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俗,表现出非凡的士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非常兴旺,从中心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教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奇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珍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重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美,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进展,主见“文以载道”,并身体力行,培育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闻名论文。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提倡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首领。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名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教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低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的斗争精神。 全文分4段。 第1段 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确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终紧扣“传道”二字,说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第2段 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比照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比照,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其次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比照,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比照,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照应,并且往前推动一步,由“学者”推动到“圣人”,由“必有师”推动到“无常师”。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由于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明显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第4段 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从而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分句赏析 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理解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目的就是要恢复自孟子后已“失其传”的儒家道统。正由于如此,他把“传道”视为

    注意事项

    本文(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汇总文言文中穿井的意思(9篇).docx)为本站会员(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