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_1.docx
-
资源ID:9008015
资源大小:27.9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_1.docx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眉山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一、语言知识运用(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羁绊(ban) 称职(chen) 瞬息(shun) 戛然而止(jia) B着落(zhuo) 藻饰(zo) 劫掠(nuuml;e) 不折不挠(rao) C遏制(jie) 稽首(q) 琐屑(xue) 前仆后继(p) D欺侮(w) 亘古(geng) 掺杂(cn) 拈轻怕重(ni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恪守 狡黠 走头无路 轻歌慢舞 B濒临 要决 如雷灌耳 仙露琼浆 C烦躁 纯粹 言不及义 无动于衷 D殉职 响午 鸠占雀巢 无精打采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和迷信。 B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四川省各市州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了一批脱贫项目。 C面对世界各地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 D眉山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拥有栩栩如生、让人流连的自然风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B实施分餐制可以有效拉大食客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阻止疾病的传播途径。 C这场成眉之间的羽毛球交流赛,耗时近四个小时左右,双方的对决势均力敌。 D由于禁毒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广大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 5下面是某校校庆组委会邀请杰出校友、著名作家黄先生的邀请函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分) 2020年6月12日是贵校建校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校庆活动之一,到时候将安排您的拙著专场研讨会,恭请您莅校指导。我们热诚期待您的拜访。 6仿照下面诗中画线的语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符合诗意,语意连贯。(4分) 从我生出第一颗稚牙, ( 回忆像舂天解冻的冰河 ), 到我揪下第一根白发, 这中间度过了、经历了 ( 回忆像秋天的潇潇雨丝 ), 多少纷乱的苦乐年华 (节选自顾工回忆像潇潇雨丝) 二、古诗文阅读(2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建兴元年,封亮武乡候,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九年,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以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屈致:(让他)屈意前来。病笃:病重。开府:设立臣相府。仪轨:礼仪法规。 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B亮每患粮不继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随身衣食,悉仰于官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D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B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C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葛亮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先帝病危之时,托孤于他;他尽心辅佐后主,事必躬亲。 B诸葛亮忠君爱国,不忘己志。他多次带兵北伐,以图大志,后病卒军中,大业未成。 C诸葛亮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上表请求身后不优抚家人,及卒,后主成全了其遗愿。 D诸葛亮治国有方,受人爱戴。他安抚百姓,提倡读书,为政十分苛刻,赏罚分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3分)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注释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凭:请,劳烦。觞:酒杯。传舍:驿站。 1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 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12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何夜无月?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哲理。 三、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议论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以文物为例,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这些( 成功尝试 )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陕西剪纸、遂昌龙棕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 在6月13日世界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摘编自陈凌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14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B人文胜迹满载民族历史,我们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C文化遗产是历史生活片段记忆,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基因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 D激发文化遗产的内在生命力,使其融入当代生活,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方法。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段中“成功尝试”的一项是(3分) A我在故宫修文物 如果国宝 会说话等电视节目的热播 B某网络传播平台设计并创作的“文物戏精大会”视频的刷屏 C贵州省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颁布 D眉山三苏博物馆开发宋词折扇、东坡诗笺等文创产品的热卖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历史文脉、民族记忆和精神基因,是民族历史丰碑。 B如果缩小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距离,就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C让文化遗产走进生活,让它亲民有趣而不失厚重,这是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 D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 材料二: 图一: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线上教学2)调查(可选取二项) 传统课堂+线上教学2 传统课堂 线上教学2(互动多样型) 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 线上教学1(听讲为主型) 图二:你认为线上教育的优点有哪些? (答题人数 451人) (来源:衢州新闻网) 材料三: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 “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吕玉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师需 要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活动。在线教育要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介绍。 (摘自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人民日报2020年5月5日) 17下列关于“云教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教育”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有共享性、重复性、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等优势,但也有自身的短板。 B“云教育”要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分工协作,缺-不可。 C疫情期间“云教育”在我国能够大面积推广,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工信、广电等部门的积极配合。 D未来的“云教育”如果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将成为未来教育主流,并逐渐取代传统课堂。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二图一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与互动式的线上教学融合最受学生青睐,听讲式的线上教学最不受欢迎。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线上教育两种模式都具有课堂教学不可复制的三大优点,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C这次疫情中,在线教育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他们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 D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为全国中小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支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19材料一结尾说:“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复课后“云教育”继续探索的必要性。(4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3题。 土地的身影 阎连科 到今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25年了。 25个舂春秋秋,是那么漫长的一河岁月。在这一河岁月的漂流中,过去许多老旧的事情,总是让我不能忘却,特别是父亲劳作的模样儿和他那留在土地上的身影。 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我家的自留地土质不好,全是褐黄的礓土,每一锨、每一镐插进土里,都要遇到无角无棱、不方不圆、无形无状的料礓石。每年犁地,打破犁铧是常有的事。 为了改造这土地,父亲连续几年冬闲都领着家人,顶着寒风飞雪到自留地里刨刨翻翻,用镘头挖上一尺深浅,把那些料礓石从土里翻拣出来,以备回家时担回家里,堆到房下,积少成多,到有一日翻盖房子时,垒地基或砌山墙使用。 那时的父亲有一米七多的个头儿,这在乡村是少有的高个儿。我看着他把镘头举过头顶,镘刺儿对着天空。( 晴天时,那刺儿就似乎差一点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 )。 这一面山只有我们一家在翻地劳作,四处静得出奇,我听见父亲的镘头钩断云丝那咯咯叭叭的声响。追着那种声音,我看见镘头在半空凝寂了片刻,一瞬间,又往下落去,深深地插在了那坚硬的田地里。父亲就这样一钁一钁地刨着,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在他的镘下流去和消失。一个冬日又一个冬日,被他刨碎又重新组合。每天清晨,往山坡上去时,父亲瘦高的身影显得挺拔而有力,像一颗挺直的树。待吃过带去的午饭,那树也就卸了吊着的物件,又重新努力着撑直起来,然而到了日将落山,那棵树也彻底弯下,如挂了两三袋更为沉重的物件,仿佛再也不会直了一般。尽管这样,父亲还是一下一下有力地把镘头举在半空,用力地让镘头落在那块料礓地里,直到日头最终沉将下去。 我说:“爹,日头落了。” 父亲把头举将起来,看着西边,问我道:“落了吗?” 我说:“你看落了呢。” 每次我这样说完,父亲都似乎不相信日头已真的落山,他要把目光盯着西边看上许久,待认定日头确实落了,黄昏确实来了,把镘头狠命地往地上刨一下,翻起一大块硬土之后,才最终把镘头丢下,将双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仰,让弯久的累腰响出几下特别舒服的嘎巴嘎巴的声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块高凸出地面的坷垃仰躺上去,让那坷垃正顶着他的腰骨。他一边均匀地呼吸,一边用手抓着那湿漉漉的碎土,将它们在手里捏成团儿,再揉成碎末儿,这样反复几下,再起身看看他翻过的土地,迈着匀称的脚步,东西走走,南北行行,丈量一番。父亲那满是红土的脸上,有了粲然的笑容。 我问:“有多少地?” 父亲说:“种豆子够咱们一家吃半年豆面,种红薯得再挖一个窑洞。” 然后,父亲就挑起-担我捡出来的料礓石,下山回家去。那料礓石虽然不似鹅卵石那么沉重,可毕竟也是石头,挑起时父亲是拄着镘柄才站起来的。路上我能看见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尘土砸出豆英窝似的小坑。 到了家里,父亲把那一担料礓石放在山墙下边,似乎是彻底用完了自己的气力。随着那两筐落地的料礓石,他也把自己扔坐在料礓石堆上。如果黄昏不是太深,如果天气不是太冷,他就坐在那儿不再起来,让我姐姐们把饭碗端出去,直到吃完了夜饭,才会起身回屋。这个时候,我就怀疑回屋倒在床上的父亲,明天是否还能起得床来。然而,来日一早,他又如前一日一样,领着家人,天不亮就上山翻地去了。 这样过了三年,我们家的那块土地彻底地被翻拣完了。家里山墙下堆的黄色的料礓石,足够砌三间房的两面山墙,我简直不敢相信一块地里会有这么多的料礓石,我也终于知道那块比原来大了许多的自留地,其实都是从料礓石的缝中翻拣出来的。 总之,那块田地对几岁的我来说,犹如一片广场,平整、松软,散发着香甜的土腥,就是我在田地里翻筋斗、打滚儿,也不会有一点坚硬划破我的一丝皮儿。因此,( 我似乎懂得了一些劳作的意义,懂得了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意义。 ) 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讲述了父亲带领一家人改造自留地的故事,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怀念。 B文章塑造了一个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并借此表达了对天下所有辛勒付出的父亲的赞美。 C文章的对话富有形象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冲击力。两组对话虽简单日常,读来却令人泪目。 D文章开篇倒叙,引出对父亲的回忆;中间叙述有详有略;结尾收束全文,将文意引向深刻。 21文章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3 分) 2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分) (1)晴天时,那刺儿就似乎差一点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分) (2)路上我能看见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尘土砸出豆英窝似的小坑。(“砸”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分) 23品读文章结尾画线的语句,结合全文,探究文中“劳作”和“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有着怎样的意义。(6分) 四、名著阅读(6 分) 24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6分) (1)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无疑会给人强烈的震撼。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造成他人生悲剧的自身原因。100 字左右。 (2)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艾青诗选和傅雷家书都体现了这一主题。请在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要求:艾青诗选举出具体篇目(不少于两首);傅雷家书结合具体内容。100字左右。 五、写作(60分) 25下面是王维 山居秋暝(节选),请将这首诗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文字,200字左右。(10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每一张迎接春天的笑脸,都藏着过去一年的努力和坚持。 以上这句话,让你有何触动或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眉山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 1A (3分)解析B项,劫掠(luuml;e); C项,不折不挠(nao) 遏制(e); D项,琐屑(xie); 亘古(gen);掺杂(chn) 2C (3分)解析A项,走头无路走投无路; 轻歌慢舞轻歌曼舞; B项,要决要诀; 如雷灌耳如雷贯耳; D项,响午晌午; 鸠占雀巢鸠占鹊巢。 3D (3分) 解析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不能形容自然风景。 4A (3分) 解析 B项搭配不当,“阻止”与“途径”搭配不当;C项不合逻辑,“近四个小时左右”中“近”与“左右”语意矛盾;D成分残缺,介词“由于”与“使”联用造成主语残缺。 5答案示例:贵校我校;到时候届时,拙著作品:拜访光临。 评分意见:4分,每处1分。其他修改合理亦可。 6答案示例:回忆像夏天舒展的枝丫 回忆像冬天的片片雪花 评分意见:4分,每句2分。季节与示例相符2分,比喻恰当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7A (3分)解析A项“属以后事”中“属”通“嘱”,嘱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属”为“类”;B项两个“患”为“担忧,担心”之意;C项两个“悉”均为“全,都”之意;D项两个“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8C(3分) 解析“必能安国”与“可自取”的主语应为“君”。 9D(3分) 解析“提倡读书”为无中生有。“苛刻”与文意不符。 10(1)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 (2)对竭尽忠心,有益于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奖赏他。 评分意见: 6分,每句3分。第(1)句关键词“诣”“凡”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第(2)句关键词“尽”“虽”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11B(3分) 解析“凭将清泪洒江阳”抒发了词人思人、思乡、离别、宦游等复杂情感;“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抒发的是知音难觅的感叹。 12参考答案:在送别之际,词人频频劝酒,以解离愁;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也为下文酒后抒发感慨做铺垫。 评分意见:3分,意思相同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1)悠然见南山 (2)山回路转不见君 (3)商女不知亡国恨 (4)何处无竹柏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评分意见: 6分,每空1分,一空中有一处错误,则该处不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议论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14D(3分)解析中心论点应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生活”两个关键词。 15C(3分)解析“贵州省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颁布”是为了保护文物,而不是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的尝试。 16B(3分)解析推论不成立。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并不一定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17D(3分)解析“逐渐取代传统课堂”错误,材料一中明确说“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18B(3分)解析“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不正确,从材料二中看不出线上教育能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19参考答案:云教育具有内容丰富、资源优质、使用便捷等优势;疫情期间“云教育”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网络运行与技术运用能力还存在不足;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质量的保证还存在不足。 评分意见4分,每点1分,意思相同即可。 (三)文学作品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20B(3 分)解析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有误,本文并没有“借此表达了对天下所有辛勤付出的父亲的赞美”。 21参考答案:点题,自然引出下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评分意见:3分,每点1分,意思相同即可。 22(1)参考答案: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勾画了父亲高大的形象,表现劳作时的全情投入。 评分意见:3分,每点1分,意思相同即可。 (2)参考答案:“砸”字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滴落的汗珠之大、之重;写出父亲肩上的担子之沉;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的劳累。 评分意见:3分,每点1分,意思相同即可。 23参考答案:劳作:辛勤的“劳作”能改造贫瘠的土地,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意义:父亲用自己的勤劳让我们一家过上更好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欣慰和幸福。父亲身上的勤劳、负重、坚韧、奉献的品质深深感染了我,熏陶了我。 评分意见:6分,每点2分,意思相同即可。 四、名著阅读(6分) 24(1)评分意见:6分,能写出造成祥子命运悲剧的两点自身原因并能举出具体情节加以印证即可。 原因如懦弱、自私、狭隘、麻木等。 (2)评分意见:6分,按下面评分意见给分。 傅雷家书:能举出一处提到国家、民族相关的书信,并围绕家国情怀进行分析即可。如傅雷在得知傅聪音乐会获奖消息时给他的回信说应保持赤子之心,为国争光;在十周年国庆之际,傅雷遭遇不公平的待遇但他给儿子的信中却告诫儿子应以国家民族的荣誉为重。 艾青诗选:能举出两首与家国情怀相关的诗歌篇目,并围绕诗歌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即可。如我爱这土地北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活的土地吹号者等。 五、写作(60分) 25略(10分) 26略(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