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优秀课件.ppt

    • 资源ID:90137440       资源大小:2.56M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优秀课件.ppt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第1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思维 v 儒 家 管 理 具 有 很 理 性 的 思 维 模 式,即 管 理 能 力 的 培育 应 从 小 到 大,管 理 能 力 的 鉴 别 也 应 以 小 见 大。所以 儒 家 讲 治 天 下 先 要 治 己,即 修 身、齐 家,而 后 能治 国、平 天 下。毫 无 疑 问,这 一 思 想 是 极 富 辨 证 性的。v 大 学(曾 参)是 儒 家 经 典,出 自 礼 记,它所 讲 到 的 管 理 思 想 就 强 调 修 身 与 治 国 之 间 的 关 系,其 开 篇 第 一 章 就 讲:“古 之 欲 明 德 于 天 下 者,先治 其 国。欲 治 其 国 者,先 齐 其 家。欲 齐 其 家 者,先 修 其 身。欲 修 其 身 者,先 正 其 心。欲 正 其 心 者,先 诚 其 意。”、“意 诚 而 后 心 正,心 正 而 后 身 修,身 修 而 后 家 齐,家 齐 而 后 国 治,国 治 而 后 天 下 平。”第2 页,本讲稿共68 页v 这 里 就 是 讲 修 身 是 治 国 之 要,而 修 身 的根本则是诚意。v 大 学 第 七 章 又 具 体 阐 释 诚 意:“所谓 诚 其 意 者,毋 自 欺 也。”,“故 君 子必 慎 其 独 也。”这 就 是 说,人 不 诚 者,为 人 所 不 耻,难 以 近 众,则 管 理 也 就 无从谈起。v 师傅收徒弟的故事。第3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以 小 见 大。大 学 进 一 步 阐 释 修 身 与 治 国 之 间的 关 系,第 十 章 讲:“一 家 仁,一 国 兴 仁;一 家让,一 国 兴 让;一 人 贪 戾,一 国 作 乱。其 机 如 此。”v 大 学 还 从 另 一 个 方 面 解 释 修 身 与 治 国 的 关 系:认 为 君 子 有 了 光 明 的 德 行,才 有 百 姓 跟 随 你,有 了百姓的支持,才会拥有国家。v 所 以 儒 家 学 说 认 为 管 理 的 根 本 是 个 人 的 品 德 和 素 质。而 高 尚 的 品 德 和 好 的 素 质 就 有 凝 聚 力,就 如 同 众 星捧月,这是最普通的道理。v 沿 此 管 理 的 思 维 模 式,古 人 在 用 人 荐 人 方 面 尤 其 重 孝。汉王朝就曾提“以孝治天下”。第4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二、仁为核心的管理原理v 儒 学 管 理 思 想 的 核 心 就 是 仁,故 不 论 孔子,还 是 孟 子,他 们 就 管 理 而 论 首 先 强调的就是仁。v 什么是仁。“仁者爱人”。第5 页,本讲稿共68 页v 周 易 讲:“与 天 地 相 似,故 不 违。”“天 行 健,君 子 以 自 强 不 息”,“地势 坤,君 子 以 厚 德 载 物”;“天 无 私 覆,地 无 私 载”,故 天 地 的 精 神 乃 是“大 公无 私”;天 地 有 生 养 万 物 之 功,故 天 地的精神为“仁”。第6 页,本讲稿共68 页v 孟子对仁治的道理则有更具体的解释。v 孟 子 见 梁 惠 王。王 曰:“叟,不 辞 千 里 而 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v 孟 子 对 曰:“王,何 必 曰 利?亦 有 仁 义 而 已 矣。王 曰,何 以 利 吾 国,大 夫 曰,何 以 利 吾 家?士 庶 人 曰,何 以 利 吾 身?上 下 交 征 利 而 国 危 矣。”v 孟 子 还 说:“老 吾 老,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以及 人 之 幼。天 下 可 运 于 掌。”“古 之 人 所 以 大 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第7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三、“政者,正也”的管理示范v 儒 家 治 国 理 论 特 别 强 调 管 理 者 的 表 率 作 用。论语 颜 渊 篇 讲 道:季 康 子 问 政 与 孔 子。孔 子 对 曰:“政 者,正 也。子 帅 以 正,孰 敢 不 正?”这 里 就 是 讲 为政 者 必 须 严 格 要 求 自 己,一 身 正 气,而 后 其 管 理 才 会有勇气、有号召力。v 俗话说:“邪不胜正”。v 孟 子 对 正 也 有 独 到 的 论 述,他 说:“我 善 养 吾 浩 然 之气。”公孙丑问:“敢问何为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v“三讲”。第8 页,本讲稿共68 页v 四、中庸之道的管理方法v 中 庸 也 是 儒 学 中 重 要 的 管 理 思 想,他 最 早 被 孔 子提 出,后 被 孔 子 的 孙 子 子 思 系 统 化,再 后 来 历 代大儒也都论及中庸。v 子思是孔门中很有影响的学者。史记 孔子世家云:“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南宋朱熹曾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故此又称四书。第9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中 庸,朱 熹 四 书 注 曰:“不 偏 不 倚,无 过 不及 之 名,庸,平 常 也。”中 庸 云:“喜 怒 哀 乐之 未 发,谓 之 中;发 而 皆 中 节,谓 之 和。中 也 者,天下 之 大 本 也;和 也 者,天 下 之 达 道 也。致 中 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v 总之,中就是不偏不倚,做任何事情都应把握度,恰到好处才好,如果做得“过分”或者“不及”,都不会达到目的。相反,偏激是导致事物失败或走向反面的重要因素。“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皆言此理。第10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五、信为管理至宝v 信 即 守 信 义,讲 信 用。这 也 是 论 语 中 讲 得 很 多的。v 颜 渊 篇 写 道:“子 贡 问 政 怎 样 治 理 国 家。子 曰:足 食,足 兵,民 信 之 矣。子 贡 曰:必 不 得 已而 去,于 斯 三 者 何 先?子 曰:去 兵。子 贡 曰:必 不 得 已 而 去,于 斯 二 者 何 先?子 曰:去 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v 人无信不立,令无信不行。v 守 信 是 管 理 者 的 一 个 秘 诀,其 原 理 在 于 信 本 身 就 有威力。所以历来帝王都是“金口玉言”。第11 页,本讲稿共68 页v 据叶梦得所撰避暑录话记载:建隆三年(公元962 年),赵匡胤曾叫人密刻一碑,立于寝殿的夹室,称为“誓碑”。谁也不知道碑上的誓辞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直到金兵入侵,汴京沦陷,誓碑的面目才得以展露。誓碑上只有三行字:“一云柴氏(后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之罪,只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准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须谨遵此誓,有违犯者,天必殛之。”第12 页,本讲稿共68 页v 现在我们讨论这样几个问题:v 谈你对仁、义、礼、智、信的认识。v 谈你心目中的领导形象。v 谈你对“因果关系”的认识。v 谈人生的主要追求。第13 页,本讲稿共68 页第二章 道家管理思想v 道 家 理 论 为 两 千 多 年 前 的 老 子 所 创 立,后 为庄 子 等 不 断 丰 富 和 发 展,渐 成 体 系 完 整 的 一家 之 说。道 家 理 论 的 具 体 内 容 涉 及 养 生、处世、治 国 等 多 方 面,特 别 是 从 管 理 的 角 度,其 思 想 同 儒 家 和 法 家 可 谓 是 大 相 径 庭。所 以,本 章 便 依 道 家 主 要 典 籍,提 炼 管 理 的 理 论 并深 刻 领 悟 其 原 理,以 期 对 当 今 从 政 者 也 能 有一定的启示。第14 页,本讲稿共68 页v 正 所 谓:一 阴 一 阳 谓 之 道,道 家 的 管 理 思 想 无 一不 体 现 了 阴 阳 的 辨 证 哲 学,即 目 的 和 手 段 往 往 是相 反 的 两 方 面。但“有”、“无”“同 出 而 异 名,同 谓 之 玄。”故“有 无 相 生,难 易 相 成,长 短 相形,高 下 相 盈,音 声 相 和,前 后 相 随,恒 也。”也 就 是 道 家 多 用 逆 向 思 维 来 处 理 问 题,终 极 的 哲学 还 是“得 一”。那 么,具 体 总 结,我 们 可 以 把道家管理的核心内容归总为如下几个方面。v第15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一、无为而治v 道 家 最 核 心 的 管 理 思 想 就 是“无 为 而 无 不 为”。老 子、庄子等的思想均集中于此。v 老 子 讲:“以 正 治 国,以 奇 用 兵,以 无 事 取 天 下。”“圣 人 云:我 无 为 而 民 自 化,我 好 静 而 民 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v 老 子 还 说:“为 学 日 益,为 道 日 损。损 之 又 损,以 至于 无 为,无 为 而 无 不 为。取 天 下 常 以 无 事,及 其 有 事,不足以取天下。”第16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二、上善若水v 道家的管理的密旨在于谦下不盈,正所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成功身退,天之道也。”v 水的解析。v 因 此,很 多 明 智 的 君 王 多 以 谦 下 用 人。下 面 便 以“燕昭王师从郭隗”案例解析:第17 页,本讲稿共68 页v 燕 昭 王(前314 一 前279)在 燕 国 大 乱、齐 军 破 燕后,成 为 燕 国 国 君,卑 身 厚 币,从 招 贤 者。燕 昭王专门去拜望郭隗。v 郭 隗 回 答 说:“帝 者 把 士 人 当 老 师,王 者 把 士 人 当朋 友,霸 者 把 士 人 当 臣 子,亡 国 者 把 士 人 当 仆 役,当 国 君 的 人,如 果 能 屈 己 之 身 以 敬 事 士 人,让 士 人坐 在 南 面 而 自 己 则 坐 在 北 面 以 受 学(自 古 以 南 为 贵),则 贤 于 国 君 百 倍 的 士 人 就 会 前 来;若 是 国 君 早 到而 迟 退,见 到 士 人 以 后 先 对 士 人 问 候,而 后 静 听 士人 讲 话,则 贤 于 国 君 十 倍 的 士 人 就 会 前 来;若 是 士人 来 了 以 后 国 君 才 到,那 么,来 的 不 过 是 同 国 君 差不 多 的 人;若 是 国 君 颐 指 气 使,那 么,来 的 不 过 是仆 役 一 流 人 物 罢 了;若 是 国 君 暴 怒 喝 骂,那 么,来的 人 就 是 囚 徒、奴 隶 一 流 人 了。这 就 是 自 古 以 来 有道之君才能引来贤士的道理。”第18 页,本讲稿共68 页v 道家的谦下之学深不可测,堪称道家管理用人的密旨。正如老子讲的:“善用人者,为之下。”这值得我们深深领悟。v 刘备用诸葛亮就是最好的例证。第19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三、崇尚节俭v 道 家 管 理 经 济 方 面 的 内 容 主 要 就 是 崇 尚 节 俭。老子 在 道 德 经 第 五 十 九 章 讲:“治 人 事 天 莫 若啬。夫 唯 啬,是 谓 早 服。早 服 谓 之 重 积 德,重 积德 则 无 不 克,无 不 克 则 莫 知 其 极,莫 知 其 极 可 以有 国,有 国 之 母 可 以 长 久。是 谓 深 根 固 柢,长 生久视之道。”v 老 子 在 道 德 经 第 六 十 七 章 讲:“我 有 三 宝,持而 保 之,一 曰 慈,二 曰 俭,三 曰 不 敢 为 天 下 先。”v 庄 子 讲:“势 为 天 子,而 不 以 贵 骄 人;富 有 天 下,而不以财戏人。”第20 页,本讲稿共68 页v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不仅结束了魏晋南北朝近300 年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而且建立隋朝典制,多为唐朝以后各朝所遵循,在中国历史上贡献很大。他还非常注重节俭,加强自身修养。他曾对太子杨勇说,自古帝王没有谁喜欢奢侈而能长久保住基业的,要杨勇务必崇尚节俭。太子杨勇、三子杨俊都因为生活荒糜奢侈而被文帝废免。然而,到了隋炀帝,他奢侈无度,大兴土木,虽有凿运河之实,但终因好大喜功,超过百姓的承受能力,从而最终导致国毁身亡。v 愈富愈俭。(讨论)第21 页,本讲稿共68 页v 有人总结:v 成就功业的要旨是:“文官不要贪,武官不怕死”。v 思考腐败问题(落马的官员)。第22 页,本讲稿共68 页v 四、公平之旨v 在 老 子 看 来,“人 之 道”是“损 不 足 以 奉 有 余”,富 者 愈 富,贫 者 愈 贫,这 样 的 社 会 太 不 公 平 了。他说:“民 之 饥,以 其 上 食 税 之 多,是 以 饥。”“天下 多 忌 讳,而 民 弥 贫。”针 对 这 种 情 况,老 子 认 为应 取 消“人 之 道”,代 之 以“天 之 道”的 公 平 制 度,即 损 有 余 而 补 不 足。“熟 能 有 余 以 奉 天 下?唯 有 道 者。”老 子 的 这 些 话,对 后 世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影 响,历 代 农民 起 义 的 领 袖,无 不 采 取 不 同 的 形 式,以“替 天 行 道,劫富济贫”为号召。v 所以,道德经倡导公平,认为只有公平才能求得社会稳定。v 伟人名言 第23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五、阴阳之道v 我们生活在阴阳的世界里,所以老子对阴阳有独到的认识,道德经大部分章节均涉及阴阳的阐释。从管理的角度,老子特别阐释手段和目的之间的阴阳关系。v 如 第 七 章 讲:“天 长 地 久,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以 其 不 自 生,故 能 长 生。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v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v 第 三 十 六 章 则 讲 阴 阳 之 道 的 具 体 妙 用:“将 欲 弱 之,必 固 强 之;将 欲 废 之,必 固 兴 之;将 欲 夺 之,必 固 与之。”第24 页,本讲稿共68 页v 六、兵乃末术v 老子不认同儒治,也不认同法治,更厌恶用兵。v 他 这 样 解 释:“以 道 佐 人 主 者,不 以 兵 强 天 下。其事 好 还:师 之 所 处,荆 棘 生 焉;大 军 过 后,必 有 凶年。”v 第 三 十 一 章 老 子 又 讲:“兵 者 不 祥 之 器,非 君 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v 实 际 道 理 也 如 此,以 兵 摄 之,民 心 不 服,积 之 越久,则国家混乱的危险也就越大。第25 页,本讲稿共68 页第三章 法家管理思想v 所 谓 法 家 即 是 指 先 秦 以 法(法 律、制 度 等)而 求 治 的 思 想 家,他 们 著书 立 说,建 立 自 己 的 管 理 理 论 体 系,并 阐 释 以 法 而 治 的 原 理,从 而 形成和儒家、道家等相齐名的理论。法家理论对治国的贡献是巨大的。v 历 史 上 历 朝 历 代 的 以 法 治 国,或 轻 或 重,或 随 旧 典,或 图 创 新,但 法治 的 内 容 深 入 人 心,正 所 谓:“国 有 国 法,家 有 家 规”,有 法 可 依,依法而治,这是社会发展保持稳定的长久之道。v 法 家 的 代 表 人 物 有 管 仲、韩 非、商 鞅 等,后 来 又 出 现 很 多 主 要 以 法 家 思想为核心的变法图强人物。第26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一、以“法”为“天下之程式”v 法 家 认 为 天 下 无 序,必 须 立 法,以 法 作 为 约 束 国 人 言 行 的 标 准,否则,天下难以治理。v 管 子 明 法 解 曰:“明 主 者,一 度 量,立 表 仪,而 坚 守之。故 令 下 而 民 从。法 者,天 下 之 程 式 也,万 事 之 仪 表 也。”故 明 法 曰:“民 以 法 与 吏 相 距,下 以 法 与 上 从 事。故 诈 伪 之 人 不 得 欺 其 主;嫉 妒 之 人 不 得 用 其 贼 心;谗 谀之人不得施其巧,千里之外,不敢擅为非。”v 韩非子 用人篇曰:“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第27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二、以“赏罚”为“柄”v 法家认为赏罚为君之二柄,不可轻易授人。v 韩 非 子 二 柄 篇 曰:“明 主 之 所 导 制 其 臣 者,二柄 而 已 矣。二 柄 者,刑 德 也。何 谓 刑 德?杀 戮 之 谓刑;庆 赏 之 谓 德。为 人 臣 者;畏 诛 罚 而 利 庆 赏。故 人 主 自 用 其 刑 德,则 群 臣 畏 其 威 而 归 其 利 矣。”v 韩 非 子 内 储 说 下 六 微 曰:“赏 罚 者,利 器 也。”“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28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三、以“利”为“安民之本”v 法 家 均 重 视 经 济 的 发 展,强 调 以“利”安民。v 管子 治国篇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第29 页,本讲稿共68 页v 四、以“术”为驭臣之具v 法家认为驾驭臣下,必须用“术”。v 韩非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v 韩非说:“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v 管 子 也 很 重 视 术,管 子 明 法 解 曰:“明 主 者,有 术 数 而 不 可 欺 也”,“明 主 操 术 任 臣 下,使 群臣效其智能,进其长技。”v 第30 页,本讲稿共68 页v 韩 非 所 讲 的 术 究 竟 都 有 哪 些 内 容 呢?首先,从 把 握 君 臣 关 系 来 讲,韩 非 提 出:君主应“观人,不使人观己”v 其 次,韩 非 提 出 用 来 控 制 臣 子 的 具 体 方法有七种,称为七术。第31 页,本讲稿共68 页v 韩 非 子 内 储 说 上 七 术 讲:“七 术:一 曰 众 端 参观,二 曰 必 罚 明 威,三 曰 信 赏 尽 能,四 曰 一 听 责 下,五 曰 疑 诏 诡 使,六 曰 挟 知 而 问,七 曰 倒 言 反 事。此 七者,主之所用也。”v 这 里 是 说:人 主 控 制 臣 子,一 是 从 各 个 方 面 参 照、观 察;二 是 必 须 严 惩 以 显 示 君 王 的 威 严;三 是 对尽 心 尽 力 的 一 定 兑 现 奖 赏;四 是 听 取 每 个 人 的 意见,责 成 他 们 努 力 工 作;五 是 传 出 假 诏 令,诡 诈地 驱 使 臣 子;六 是 掌 握 了 事 实 反 而 明 知 故 问;七是故意说反话,做错事来试探臣子。第32 页,本讲稿共68 页v 赏 赐 可 以 千 变 万 化,不 见 得 就 只 是 物 质 的 奖 赏 才有 效 力。如 韩 非 还 举 了 越 王 勾 践 的 例 子。即 越 王勾 践 意 图 攻 打 吴 国,想 使 人 们 都 视 死 如 归,一 次出 去 看 见 了 一 只 在 发 怒 的 青 蛙,就 在 车 上 扶 着 轼向 青 蛙 行 礼。随 从 的 人 说:“为 什 么 这 样 做 呢?”越王 说:“因 为 它 有 勇 气。”第 二 年 请 求 把 头 献 给越 王 的,一 年 有 十 多 人。由 此 看 来,赞 誉 也 足 以使人敢于牺牲。v 过去树样板的管理之术。第33 页,本讲稿共68 页v 韩非的七术说可以说是历史的总结,因此,它有很强的实用性。但追溯“术”说,最早提出“术”思想的不是韩非,而是战国时韩国的申不害。v 申不害主张国君应以“术”来统御臣下。术,即权术。他认为,国君不应对臣下说明自己的意思,让臣下无法揣摩你,对国君感到高深莫测,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国君要多看多想,少说话。v 申不害认为,国君要独自处理政事。申不害曰:“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v 申不害反对臣下的越职行事,他说:“治不逾官,虽知弗言”v 韩国国君以术治国,常任用两个有矛盾大臣,使他们不和,国君好从中驾驭。第34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五、以“势”为管理至要 v 韩非在韩非子阐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势,即权势。v 扬权一篇认为,应只有国君一人拥有权力,不能把权力交给大臣。“有道之君,不贵其臣;富之贵之,备将代之。”v 三守认为:国君要牢牢掌握刑威之大权,绝不能“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第35 页,本讲稿共68 页v 韩 非 子 爱 臣 里 讲:“爱 臣 太 亲,必危 其 身;人 臣 太 贵,必 易 主 位。”这 里是 说:君 主 过 分 宠 爱 臣 下,一 定 会 危 害到 君 主 本 人;大 臣 过 分 尊 贵,一 定 会 改变君主的地位。第36 页,本讲稿共68 页v 韩 非 子“势”说 也 是 管 理 要 学,但 这 一 思 想 并 不是韩非所创,而是来源于赵国的慎到。v 慎 到 著 慎 子 四 十 二 篇,他 强 调 国 君 必 须 拥 有 威 权,这 是 国 君 治 理 天 下 的 根 本。这 个 权,就 是 国 君 凭 借 的势。天 下 之 美 女,如 果 穿 很 破 的 兽 皮,那 么 就 没 有 人去 注 意 她 们;而 穿 上 华 美 的 衣 服,很 多 行 人 就 会 停 脚步 去 看 她 们。所 以 说,人 美 必 须 有 衣 服 相 凭 借。慎 子说:“故 腾 蛇 游 雾,飞 龙 乘 云,云 罢 雾 霁,与 蚯 蚓 同,则失其所乘也。”第37 页,本讲稿共68 页第四章 周易的管理思想v 一、天人合一论v 周 易 为 周 文 王 所 做,司 马 迁 讲:“文 王 拘 而 演 周易”。但 周 易 里 的 易 传 则 为 孔 子 所 撰。东 汉 著 名史 学 家 在 其 汉 书 中 说“孔 氏 为 之 彖、象、系辞、文言之属十篇”v 周 易 一 向 被 奉 为 六 经 之 首。在 儒 学 十 三 经 中 它 也 是第一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周易的地位。第38 页,本讲稿共68 页v 易传讲得很清楚,“易与天地准”,“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实际就是说天人要合一。既要法天地之仁,又要顺从自然。v 因 此 说,“法 象 莫 大 乎 天 地,变 通 莫 大 乎 四 时”,“是 故 天 生 神 物,圣 人 则 之;天 地 变 化,圣 人 效 之。天 垂 象,见 吉 凶,圣 人 象 之。”这 里 论 述 的 太 精 辟了,如 从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的 角 度 讲,沙 尘 暴、酸 雨、地 震 均 是 天 垂 象。因 此,掌 握 了 规 律,就 会 一 目 了然。v 总之,周易以法天地为理,认为这是管理至要,如“仁”、“礼”、“信”等均出自天地。所以,八卦取天、地、雷、风、山、泽、水、火,以其性而演八八六十四卦,其妙无穷。第39 页,本讲稿共68 页二、八卦评析v 太极生两仪,即阴与阳。v 阳的表示符号:v 阴的表示符号:v 阴阳的表示有奇数偶数说,有男阳女阴说。第40 页,本讲稿共68 页两仪生四象,即阴阳相重,阴阳交合而变。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象征四方,也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第41 页,本讲稿共68 页乾卦(象征天)兑卦(象征泽)第42 页,本讲稿共68 页离卦(象征火)震卦(象征雷)第43 页,本讲稿共68 页巽卦(象征风)坎卦(象征水)第44 页,本讲稿共68 页艮卦(象征山)坤卦(象征地)第45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三、卦相解析v 八卦之象为:“乾,健;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v“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猪,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v“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子,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第46 页,本讲稿共68 页v 四、周易管理要旨v 1、当其位v 周易第十四卦“豫卦”坤下震上六二,介于石,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第47 页,本讲稿共68 页v 周易第六十三卦“既济”离下坎上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第48 页,本讲稿共68 页2、阴阳和谐天风姤卦:老头遇长女,虽是缘分,但阴阳不合。“姤,女壮,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第49 页,本讲稿共68 页v 周易第六十四卦“未济”坎下离上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彖曰:未济,亨虽不当位,刚柔应也。初六,濡(r u)其尾,吝。九二,曳(ye)其轮,贞吉。第50 页,本讲稿共68 页v 3、审时度势v 周 易 通 篇 讲 变,而“变”以 一 定 的周 期,故 成“周 易”。据 此,文 王 总 结出 不 同 阶 段,人 生 的 主 导 思 想 不 同。也就是权谋要依时而变。v 所以,变是周易管理的要旨。第51 页,本讲稿共68 页比如,一月的八卦变化规律是:复卦临卦泰卦大壮夬卦乾卦十五第52 页,本讲稿共68 页而后阳极阴生姤卦遁卦否卦观卦剥卦坤卦第53 页,本讲稿共68 页v 首卦乾,是关于胸怀大志者的政治道路的系统描述,六个爻所象征的六个发展阶段,以及相应的爻辞借龙为譬喻,道尽了政治权谋的种种要诀,是周易政治权谋思想的概论。v 初九(阳在阴位):“潜龙勿用”,以潜伏在水中等待时机的龙作为譬喻,告诫德才兼备之士在发展之初应不要过多显露自己。水浒传中的宋江在浔阳楼头题反诗,有“潜伏爪牙忍受”一句,便是这一条政治权谋术的最好写照。诸葛躬耕南阳,时号卧龙。第54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以龙跃出地面象征德才之士应该适时而起,依势而进。v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明确告诫有了一定社会地位的志士,仍须时刻保持努力不懈的进取精神,小心谨慎,戒骄戒躁,不可有丝毫的疏忽。第55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是说继续发展,当成了一定气候时,这时才可松口气。v 九五(大阳小亦阳):“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以龙在天空中的腾飞,象征德才之士经过奋斗终于达到自己的至高目标,那么,在大展鸿图之时,则应注意养贤,使得人尽其才。第56 页,本讲稿共68 页v 上九(阳极阴位):“亢龙有悔”,象征飞腾到极限的龙,会因迷茫失去参照而生变,故处在领袖地位者应有居安思危的思想。v 由于乾的卦爻辞系统地论述了德才之士从政的原则,故几千年来一直被政治家们奉为圭臬。第57 页,本讲稿共68 页v 六十四卦是更大的周期。第一卦:屯卦(震下坎上)彖曰: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六二,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六四,求婚媾,往吉,无不利。第58 页,本讲稿共68 页v 第二卦:蒙卦(坎下艮上)蒙:亨,匪我求蒙童,童蒙求我。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第59 页,本讲稿共68 页v 第三卦:需卦(乾下坎上)需,有孚(信用),光亨,吉贞,利涉大川。九三,需于泥,致寇至。彖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寇至,敬慎不败也。六四,需于血,出自穴。彖曰:需于血,顺以听也。九五,需于酒食,贞吉。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第60 页,本讲稿共68 页v 第四卦:讼卦(坎下乾上)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六三,彖曰:食旧德,从上吉。上九,或锡之鞶(pan)带。第61 页,本讲稿共68 页v 第五卦:师卦(坎下坤上)彖曰: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初六,师出以律,否藏凶。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第62 页,本讲稿共68 页v 第六卦:比卦(坤下坎上)彖曰:比,吉也。比,辅也。第63 页,本讲稿共68 页v 第七卦:小蓄(乾下巽上)彖曰:小蓄,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蓄。象曰:风行天上,小蓄。君子以懿文德。第64 页,本讲稿共68 页v 第八卦:履卦(兑下乾上)履虎尾,不咥(die)人,亨。第65 页,本讲稿共68 页v 第九卦:泰卦(乾下坤上)彖曰:泰,小往而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第66 页,本讲稿共68 页v 通读周易,你会理解变亦常的道理,而后能喜、怒不形于色,荣辱皆能保持平常心。v 平常心是道。处变不惊,临危不乱。v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第67 页,本讲稿共68 页v 管理修身之要:v 由慢而静,由静而定,由定而慧。v 俗话说:“贵人语迟”v 山中王老虎的威仪之象值得我们研究观察。将不可骄。第68 页,本讲稿共68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优秀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