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docx

    • 资源ID:90172224       资源大小:46.5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docx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过程:想一想,忆一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量一量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汇报结果。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汇报:2米85厘米=2米=2.85米1米1分米=1米=1.1米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再量一量。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汇报结果。试一试媒体出示燕子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113克=(0.113)千克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汇报:1米70厘米=(1.7)米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多媒体出示,练一练。(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材简析: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学生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通过圆的教学,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第9397页圆的形状特点以及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教学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来体验圆的特征。例1通过说圆、画圆、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安排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开展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特别说明:由于本届五年级学生还没有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关轴对称及平移,旋转的内容无法涉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圆2导入新课:(1)(指着物体上的圆)这种形状叫(2)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二、自主合作,初步认识圆1画圆。(1)学生借助物体画圆。(2)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一周。(3)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剪圆,让学生再次感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4)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2认识圆的特征(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2)认识圆的特征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圆的有关特征。完成填表题和判断画圆,让学生知道圆的大小和半径或直径有关。教师小结有关内容。三、联系实际,初步应用圆。1广场花坛喷水装置的设计,如果你是设计人员,喷头放在哪里?喷水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巩固圆心的作用。2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3这是一个球场,要在中间画这样一个圆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画?小学数学教案篇3课题: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授课教师:王晓华(六里坪镇财神庙小学)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例1和例2,练习十一的第1、2题。1、使学生在已有加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和归纳出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一、课题提示我们学了几年数学,几乎每天都与加法打交道,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今天我们学习加法的意义。(板书课题:加法的意义)二、教学新课(一)、教学加法的意义。1、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画线段图。2、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数(在图下板书)然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3、引导看线段图,老师辅以手势说明,我们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这一个数,可见加法是一种运算。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4、说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什么是加数?什么是和?5、刚才的加法中,加数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举例:707,077,000。,得出结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二)教学加法交换律。1、看例1线段图,刚才我们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还可以怎样列式?2、为什么用加法算?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在两个算式间画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5、出示例2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两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并板书加法交换律。6、加法交换律除了用文字语言进行叙述外,还可以用字母写成的式子来表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说一说a和b分别表示什么?比较一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种简明好记。7、巩固练习: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出示小黑板)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叫着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86124()86()2525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不变。418382382418,这是应用了加法的()律。一个数加上(),是原数。(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大。()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430270280420()2828570250250570()403010401030()用字母和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写成:。()8、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曾经用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三、课堂小结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的第1、2题。附板书: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例1(略)707077000(画示意图)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137357494(千米)137357494(千米)137357357137加数加数和181717+18答:(略)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分析、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解答下面应用题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列式:100÷520(米)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列式: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研究的是哪三种的关系?已知什么,求什么?学生回答:上面两道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列式:100÷205(天)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列式:(天)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二、探索新知(一)教学例9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1教师提问:(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30÷(30÷1030÷15)6(天)60÷(60÷1060÷15)6(天)90÷(90÷1090÷15)6(天)24÷(24÷1024÷15)6(天)(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结果都相同)(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列式: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工程问题)3归纳总结4小组讨论: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来表示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5练习(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几天可以完成?(2)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用12小时,乙单独做用10小时,丙单独做用15小时甲、丙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三、巩固练习(一)选择正确的算式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4小时可以完成,乙车单独运6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由甲、乙两车合运这批货物的,需要多少小时?正确列式是()四、归纳总结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新的分数应用题工程应用题其解答特点是什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表示)工程应用题还有很多变化,以后我们继续学习小学数学教案篇5一、单元教学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四、单元教学安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课时第一环节平行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7、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第二环节垂直1、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表示另一条直线,并与第一条相交。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图)2、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这里要再次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4、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三)巩固发散1、教材P57做一做(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平行:ab垂直:ab教学反思: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小学数学教案篇6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在我教本课之前,观摩同行执教已有十多遍,观摩过程中也断断续续有些思考困惑,主要集中在几下两点:1、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学生的空间观念怎样飞跃?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为什么会有不少学生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仅仅是口误吗?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我提前研读了相关资料(此时我的学生刚进入五年级上学期),通过研读思考,我明白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空间观念是由感知觉到概念间的“阶梯”,是建立几何概念、形成空间想象力的基础。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那么无论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都要肩负起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任务。我想起同事们在日常教学中总是会感到学生的空间观念太差,有些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空间观念,而在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时又会感到很茫然。虽然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但本节课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地研究立体图形,教材先从生活入手抽象出立体图形,接着在明确面、棱、顶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最后认识长、宽、高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很丰富,但要想让学生自己在做中学、玩中学,很明显一节课无法完成。于是我又陷入了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实效?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研究兴趣点,我对一个自然班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课前调查,具体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问题1:你知道长方形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意图:为了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在学生心中的真实建构情况。】关于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区别:在63个学生的回答中,只有18人(约占28%)能准确说出平面与立体之分;有28人(约占44%)说长方体可以立起来,但长方形立不起来,这样的回答其实并不准确,但潜意识中要传达的内容也可归为平面与立体之分;还有17人(约占27%)所回答的内容根本不靠谱。关于长方体和长方形的联系:该问题难度较大,在63人中只有11人(约占17%)能够说出长方形是长方体的一个面。结果分析:调查显示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建构起清晰的立体图形的.表象,所以产生了上述的问题。基于此我考虑在认识长方体前可以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入手。问题2:如果让你研究长方体的特点,你喜欢怎样研究?【意图:旨在了解学生关于长方体的研究兴趣点。】调查结果:有12人(约占19%)提到喜欢研究长方体的面。有6人(约占10%)提到喜欢研究为什么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是长方体。有4人(约占6%)提到喜欢研究长方体的构造。各有3人(约占5%)提到喜欢研究长方体顶点或棱。有2人(约占3%)提到喜欢研究长方形如何变成长方体。还有学生在问卷中明确表示:我喜欢拼装长方体,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动手做一做、干一干,有时比只看还要好。结果分析:调查显示学生的研究兴趣点比较分散,但都很有价值。相比较更多的人喜欢研究面的特点,基于此怎样激发学生研究顶点和棱也是要思考的问题。另外部分学生喜欢研究长方体的构造及拼装长方体对本课的活动设计也很有启发。在分析了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进一步思考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考设计对本节课进行了实践,现将实践教学中的两个片段分析如下:片段一:课前活动中每个4人小组准备6根长度相等的小棒,按照要求拼出图形:任务一:用6根长度相等的小棒拼出1个长方形;任务二:用6根长度相等的小棒拼出5个正方形;任务三:用6根长度相等的小棒拼出4个三角形。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完成任务一;但却苦苦思索无法完成任务三。此时我出示三棱锥,学生惊喜地发现三棱锥上有4个三角形,紧接着我追问学生:“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感受?”部分学生深有体会地谈到:“图形不只有平面的,还要向立体发展。”而那些没有发表感受的孩子我也能从他们的表情上洞悉他们的内心片段一分析:面对只有17%的学生能说出长方形是长方体的一个面的课前调查结果,我考虑在认识长方体前可以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入手进行课前活动。实践验证通过三个拼图形的活动任务安排,使得学生经历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过程,而学生也在过程中无形地完成了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认知飞跃,于是在后面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学生将“长方体”误说为“长方形”。片段二:在学生观察自己手中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并引导其有序数出面、棱、顶点数量的基础上,我直接安排了“制作长方体”的活动。【小组材料为:卡纸、直尺、剪刀、胶带、信封(内有2个或3个已知的面)。】同时要求学生边制作边思考:长方体面的形状和大小关系?长方体棱的长度关系?大约10分钟(速度最快的小组只用4分钟)之后,所有的小组都顺利制作出了一个长方体,【如图】且大部分小组都发现了长方体的特点。此时的展示汇报便显得很“酷”:组长拿着自己小组的作品落落大方地在台上对同学们分析讲解他们的发现,教师只需在恰当的时候追问发现的依据,并引导其它小组进行补充即可。片段二分析:基于课前问卷中部分学生表示喜欢研究长方体的构造及拼装长方体对我的启发,我安排了这个制作长方体的活动。其实一开始我想让学生将自己手中的长方体剪开进行观察,但考虑到生活中的长方体大都是一些盒子,而盒子在粘和处的多余材料会影响学生的观察,于是我想自己给每个小组制作长方体让学生去“剪”,但此时我想到调查问卷中有学生说:“我喜欢拼装长方体,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动手做一做、干一干,有时比只看还要好。”看着学生的心里话,我很想大胆尝试,但考虑对学生而言“制作长方体”比“剪开长方体”难度要大,所以我在信封中提供了几个已知面。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些担心,毕竟长方体面、棱的特点学生还不知道,就直接放手让其制作,实在是有些冒险,不过最终我决定相信学生,我想当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进行汇报的时候内心该有多高兴。实践显示:我的愿望实现了。但此时我却在思考:为什么学生能够在没有研究面、棱的具体特点时就能制作出长方体呢?后来我想到了:因为学生有生活经验,虽然长方体仅仅在一年级的数学书上“昙花一现”,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多少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啊!学生在生活中玩过多少长方体的玩具啊!我如梦初醒,课前自己的担心多余了,但也暴漏了我在研究学生的时候对他们的生活经验读的还不够懂。是啊!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不仅仅在数学课堂上,生活经验也是教师在课前需要深刻了解并且读懂的。只有在这样深刻读懂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才能顺利实现飞跃。至此本该结束了,但学生又在上完课的第二天给了我新的惊喜: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形状是正方体的盒子。【如图】孩子们说:“老师,我要用这个正方体包装礼物送给你!”面对此情此景,我感动了!我对孩子们说:“老师不要里面的礼物,只要这个盒子就行。”

    注意事项

    本文(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docx)为本站会员(1107088****qq.com)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