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 (2)优秀课件.ppt

    • 资源ID:90222724       资源大小:3.29M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 (2)优秀课件.ppt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第1 页,本讲稿共50 页第2 页,本讲稿共50 页咏物诗一草一木总关情第3 页,本讲稿共50 页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第4 页,本讲稿共50 页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曲尽其妙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不滞于物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第5 页,本讲稿共50 页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第6 页,本讲稿共50 页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处环境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所言之志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手法分析托物言志,环境烘托。第7 页,本讲稿共50 页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形象特点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所言之志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手法分析托物言志第8 页,本讲稿共50 页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前两句描绘了画眉在林间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间宛转地鸣叫,自由地飞翔;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定。第9 页,本讲稿共50 页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第10 页,本讲稿共50 页山水田园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景抒情类)第1 1 页,本讲稿共50 页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第12 页,本讲稿共50 页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第13 页,本讲稿共50 页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第14 页,本讲稿共50 页边塞征戍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第15 页,本讲稿共50 页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第16 页,本讲稿共50 页 基本主题: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山河沦丧的痛苦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第17 页,本讲稿共50 页题材:A.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B.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情感: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B.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第18 页,本讲稿共50 页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第19 页,本讲稿共50 页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两句写景有何特色?有何作用?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第20 页,本讲稿共50 页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衡阳雁去:衡阳,地名(今属湖南);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阳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燕然未勒:燕然,山名(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第21 页,本讲稿共50 页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荒芜凄凉。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2.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却又无从取胜,思念家乡却又有家难回的矛盾心情。爱国激情,浓重的乡思,兼而有之。3 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第22 页,本讲稿共50 页羁旅行役诗何人不起故园情第23 页,本讲稿共50 页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第24 页,本讲稿共50 页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如何表达: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第25 页,本讲稿共50 页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2003 年北京春季高考题第26 页,本讲稿共50 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后人评价三四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这正是出乎常情之处,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第27 页,本讲稿共50 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后人评价三四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作客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三四句借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显得深沉含蓄;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这正是出乎常情之处,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第28 页,本讲稿共50 页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一、二句写诗人自己,通过描述寒冬腊月、灯前抱膝独坐的冷清画面烘托诗人的思家思亲之情;三、四句作者运用换位的写法,通过想像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坐灯前谈论远方的自己的情景,来表现“思家”之情第29 页,本讲稿共50 页闺怨爱情诗何人不起故园情第30 页,本讲稿共50 页三、闺怨爱情诗1.把握爱闺怨爱情诗的思想内容表现如下: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第31 页,本讲稿共50 页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爱情。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思念。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抛弃的哀怨,或借此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如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4、注意: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用男女的依恋比喻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一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弃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第32 页,本讲稿共50 页爱情诗常见意象:1、比翼鸟、连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2、红豆:象征爱情和相思。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3、画眉:形容夫妻相爱。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4、鸳鸯、比目:表现夫妻情深。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5、牵牛(牛郎织女):比喻夫妻间的思念。如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第33 页,本讲稿共50 页6、金风玉露:表现七夕相会,相逢珍贵。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7、结发:比喻夫妻。如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8、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落花喻指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9、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如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第34 页,本讲稿共50 页送别赠答诗多情自古伤离别第35 页,本讲稿共50 页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第36 页,本讲稿共50 页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与队友人的思念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与哀怨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第37 页,本讲稿共50 页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第38 页,本讲稿共50 页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间接写别情: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与故乡的江水,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情。第39 页,本讲稿共50 页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坦陈心志的告白:第40 页,本讲稿共50 页送杜少府之任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情深意长的勉励:第41 页,本讲稿共50 页雨霖铃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第42 页,本讲稿共50 页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第43 页,本讲稿共50 页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景物:“春江渺茫”“日暮”。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第44 页,本讲稿共50 页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第45 页,本讲稿共50 页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诗中的“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堪称妙喻。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第46 页,本讲稿共50 页【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第47 页,本讲稿共50 页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第48 页,本讲稿共50 页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第49 页,本讲稿共50 页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这些是诗歌意象的小分类,以后的课程中我们会专门来研究各种题材诗歌的代表意象。第50 页,本讲稿共50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古典诗歌题材分类 (2)优秀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