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腰3横突综合症131576.ppt
腰3 横突综合症和田地区人民(rnmn)医院中医科陈满涛第一页,共二十页。定义(dngy):第三腰椎是腰椎活动的中心,横突最长,其尖端易受外力影响出现损伤,如因急慢性损伤出现腰痛及下肢疼痛,腰部活动障碍等症状,称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肌劳损患者中,表现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者较多见。临床上,常见腰3、腰4横突尖端也有类似腰3横突的病变,因此有人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归入横突间综合症中。本病多见于体型瘦长的青年人。本病属于中医(zhngy)“伤筋”的范畴。第二页,共二十页。腰3 横突的解剖(jipu)腰椎横突是胸腰筋膜前层的附着点,各横突间有横突间肌和横突间韧带相连;又是腰方肌、横突棘肌的起点,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也通过腱膜起于此处;肌肉和筋膜对腰部稳定性和运动性有重要作用(zuyng)。而L1-3脊神经后支穿过横突的肌筋膜行于横突背侧。其中L2脊神经后外侧支正好紧贴L3横突下行。故L3横突综合征的发生与其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有关,L3是腰椎前凸的顶点和腰椎活动的中心,成为腰部活动杠杆的支点,承受压力应最大,而L3横突最长、最宽,尖端肥厚;附着在L3横突的胸腰筋膜前层也最多,成束状。因此,附着于L3横突的软组织,形成了以L3横突为中心,肌肉-筋膜-L2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特殊结构。当腰部用力,特别是用力不平衡时,一侧椎旁肌收缩,由于杠杆作用,必然引起对侧横突上撬,从而产生L3横突尖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出现出血、渗出,产生无菌性炎症;久之,在L3横突尖端周围出现纤维化,形成瘢痕粘连、筋膜增厚和肌腱膜挛缩,可引起神经、血管束卡压,出现下腰痛或腰臀部疼痛。第三页,共二十页。腰3 横突的发病(f bng)机制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指以第3腰椎横突部明显压痛为特点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横突位于腰椎两侧,无骨骼支架保护,主要靠韧带肌肉来维持其稳定性,上有腰大肌、腰方肌起点,并附有腹横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腰部活动频繁,而第3腰椎横突居全腰椎中心,是调节平衡的枢纽,是腰部活动中受力的集中点,抗应力大,劳损机会多;且第3腰椎横突是腰椎横突中最长的,当腰、腹部肌肉强力收缩时,其末端所受到的拉应力最大,因此,第3腰椎横突上附着的肌肉筋膜容易发生牵拉伤,引起局部组织的炎性渗出、充血、肿胀,继而发生滑膜、纤维组织、纤维软骨等的增生,邻近腰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受到刺激,产生腰部及臀部(tn b)疼痛,引起腰骶肌痉挛。另外,急性腰扭伤时引起第3腰椎横突周围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损伤,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横突周围软组织瘢痕粘连,筋膜增厚,肌肉痉挛,产生相应的症状。第四页,共二十页。腰3 横突的影像学表现(bioxin):第五页,共二十页。第六页,共二十页。病因(bngyn)导致本病的内因是第三腰椎横突由于解剖学和生物生物力学的因素,所受的应力较大。腰椎前屈、侧弯及旋转运动时易致横突尖端附着的软组织出现肌肉撕裂、小血管破裂等病理变化,引起组织水肿,压迫和刺激(cj)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引起所支配的肌肉痉挛,并在局部形成纤维化、疤痕样组织,出现一系列症状。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两侧不对称等解剖上的变异,也是内因之一。寒冷刺激(cj)也会诱发本病。中医认为它由先天禀赋不足并受寒、劳损所致。第七页,共二十页。临床表现:患病时可为腰部酸痛,也可剧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达臀部及大腿前方。腰部后仰不痛,向对侧弯腰受限。腰部疼痛牵滞,受寒或劳累后加重,疼痛有时向臀部、同侧内收肌和大腿前侧放射,但不超过(chogu)膝关节。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压痛明显,并可触及肌痉挛结节或条索样物质;腰部活动稍受限制。X线平片一般无异常发现,少数可见第三腰椎横突明显过长或不对称等.重要的体征是第三腰椎横突外缘,相当于第三腰椎棘突旁4cm处,尤其是瘦长型患者可触到横突尖端并有明显的压痛及限局性肌紧张或肌痉挛。按压时由于第二腰神经分支受刺激而引起放射痛达大腿及膝部。X线平片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较长。检查可见第3腰椎横突尖部有明显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臀上皮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异常,并沿臀上皮神经走行有压痛。多数病人可合并患侧股内收肌紧张,并在该肌耻骨起点处有压痛。早期病人腰臀部稍丰满,晚期则可有轻度肌萎缩。X线检查可见患侧第3腰椎横突肥大。第八页,共二十页。临床表现:1、症状 病人多为青壮年,常有腰扭伤或劳损史,腰痛或腰臀部疼痛,活动时加剧,部分病人可有沿同侧竖脊肌(第棘肌)向大腿放射(fngsh)痛。或伴膝上痛,但少有超过膝关节向小腿放射(fngsh)痛者;少数表现股内侧痛或下腹痛,但无压痛。2、体征 患侧竖脊肌痉挛,L3横突尖端有明显的局限压痛。早期臀肌丰满,内収肌痉挛(由L2-4闭孔神经支配);重者,晚期可见臀肌痉挛,臀中肌可触及索条状物,有压痛。第九页,共二十页。治疗(zhlio):(1)一般治疗:在腰痛发作的急性期,提倡适当卧床休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卧床以硬板为宜。严重者可在腰部两旁置沙袋制动。(2)西药治疗:常可口服止痛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消炎痛等,也可用好得快局部喷涂。(3)中药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柴胡,升麻,甘草,秦九,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牛膝,地脂,土蟞虫。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外用药可选用穴位敷贴、膏药等贴于患处或穴位上即可。(4)让病人背靠墙壁直立,然后医生辅助病人弯腰,当病人不能再继续往下弯腰时,医生一手托住病人腹部,一手压住病人背部,弹压一下,病人即能将腰弯至正常,接着(ji zhe)让病人直立,医生扶住病人使之背伸,当不能继续背伸时医生即顺势使病人向背部过伸一下,手法结束。(5)可在痛点(阿是穴)用一根针强刺激手法。深刺达病区,捻针柄以提高针感,已有酸、麻、胀、串等“得气”征时,可留针1015分钟。10次为一疗程,一般需12疗程。配合物理治疗 电脑中频(心脏、血压正常者)微波、纳米波、电脑多功熏蒸、超短波电疗机、超声波治疗、超激光等。第十页,共二十页。治疗(zhlio):(6)自我推拿疗法:可缓解疼痛,解除痉挛。患者亦可自我推拿治疗。患者用拇指顶在第3腰椎横突的压痛点处,随着呼吸而用力点按,吸气(x q)时减轻,呼气时用力,每次30下,然后用拳轻轻叩击5分钟,用双手掌搓热后轻揉疼痛处。每天可做35次。(7)封闭疗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在压痛点注入醋酸强的松龙25mg加1%或0.5%普鲁卡因310mL,每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要求注入部位一定要准确,注射时医生先以左手拇指触到横突尖为指示目标,然后沿拇指尖刺入23cm,如有骨性感觉,即证明刺中横突尖,再将药物注入。如果注射准确,注入药物后弯腰及压痛点可完全无痛。(8)经保守疗法无效时,对于反复再发或长期不能治愈时,可考虑手术切除过长的横突尖及周围的炎性组织,术中可同时松解受压的股外侧皮神经,即可彻底治愈。第十一页,共二十页。鉴别(jinb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本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点:1.本症咳嗽、打喷嚏时疼痛不加重。2.压痛点位置不同,本病位于L3横突尖端,后者为病椎椎板间隙。3.本病少数(shosh)重症者可出现支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加强试验一定为阴性。4.坐骨神经痛的表现也不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那样有明显的神经根性分布,直腿抬高试验可能阳性,但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阴性。第十二页,共二十页。鉴别诊断:腰椎(yozhu)小关节紊乱 本病与腰椎小关节紊乱相鉴别:1.腰椎小关节紊乱一般发病急剧,病人往往屈身侧卧,腰不能挺直,不敢动弹,惟恐别人触碰。2.疼痛一般以腰部为主,很少向下肢放射.3.患者前屈无障碍,后仰受限。4.腰椎棘突压痛一般较为明显,甚至触痛明显。注:人体的腰椎,其后关节由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及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所构成。小关节面有软骨覆盖,具有一小关节腔,周围有关节囊包绕,其内层为滑膜,能分泌滑液,以利关节运动。腰椎关节突关节面的排列则为半额状位及半矢状位,其横切面近似弧形,对伸屈、侧屈及旋转均较灵活。因为(yn wi)腰骶部活动范围较大,所以腰骶后小关节亦较松弛。当腰部突然闪扭、弯腰前屈和旋转运动时,小关节间隙张开,关节内负压增大,滑膜即可进入关节间隙中。如果伸屈时关节滑膜被夹于关节间隙,就会造成小关节的滑膜嵌顿或小关节半脱位。滑膜可因关节的挤压而造成严重的损伤。滑膜和关节囊有丰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因而引起剧烈的疼痛和反射性肌痉挛。如不及时解脱嵌顿,就会产生慢性严重腰痛和关节炎。手法治疗:是本病的有效疗法。若诊断明确,施行手法后即可得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常用的方法是:“对角反背”即背对背将病人背起,患处抵于术者的臀部,术者向前弯腰时,使病人双足离地,并左右摆动,再将臀部突然一顶,嵌顿绞锁即可解除。此种方法适用于医生比较高大,患者比较瘦小,反之医生背不起病人,无法达到效果。另外,用侧卧位扳腰法或坐位腰部搬推法,亦可解除嵌顿和绞锁。第十三页,共二十页。鉴别诊断(zhndun):腰背肌筋膜炎 潮湿、寒冷的气候(qhu)环境,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湿冷可使腰背部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慢性劳损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其它如经常一个姿势坐着、缺少相应的活动、久坐电脑前及病毒感染、风湿症的肌肉变态反应等都是诱因。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疼痛特点是: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有时可触到肌筋膜内有结节状物,此结节称为筋膜脂肪疝。第十四页,共二十页。鉴别诊断(zhndun):腰背肌筋膜炎 1.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腰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2.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过度活动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性变化而发作。3.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4.用普鲁卡因痛点注射后疼痛消失。5.X线检查(jinch)无异常。实验室检查(jinch)抗“O”或血沉正常或稍高。6.磁共振MR检查,腰背部皮下可见条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为渗出的液体信号。第十五页,共二十页。鉴别(jinbi)诊断:腰椎肿瘤:中年以上腰痛呈进行性加重,有夜痛症,经过对症处理又不能缓解其疼痛者,应高度警惕。若属脊髓、马尾部(wi b)肿瘤的话,可伴有大,小便失禁,马鞍区(即会阴部)麻木刺痛,双下肢瘫痪等。腰椎结核:腰痛伴低热、贫血、消瘦等症,同时血沉增,快拾物试验阳性火线检查可见有骨质破坏,腰大肌脓肿。肾周围炎:腰痛伴发热,血白细胞数增高,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肾区叩击痛者。妇科疾病:女性腰痛伴周期性改变者。第十六页,共二十页。腰部(yo b)锻炼 腰疼痛患者的康复训练首先是加强腰、背、腹肌肌力训练。腰、背、腹肌强壮后,在站立、坐位或睡眠时均保持良好的张力,维持脊柱良好的中立位。在运动时,保护及控制脊柱不至于超过正常屈伸范围,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减少腰部软组织损伤的机会。坚持日常腰、背、腹肌肌力锻炼是预防腰、背部疼痛,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1动髋:仰卧,两腿伸直,现将左足向足跟的方向猛伸,同时右腿向头的方向一缩,此时骨盆左低右高,双侧交替30-50次。2 蹬足:仰卧位,尽量屈髋屈膝,足背勾紧,然后足跟向斜上方蹬出,并同时将大腿小腿肌肉紧张收缩一下,再还原,先健侧,后患侧,10-20次。3舰式运动:俯卧位,两腿伸直,两臂平放体侧,掌心向上,吸气同时将头、上身躯干、两腿、双臂、尽力抬起,屏气保持,以不勉强为限,吸气慢慢还原,反复6次。4 船式运动:仰卧位,两腿伸直,两臂平放体侧,掌心向下,吸气同时将头、上身躯干、两腿、双臂抬起,头与趾同高,屏气尽力保持以不勉强为限,呼气慢慢还原,反复6次。5桥式运动:仰卧屈髋、屈膝,双足平放床面,吸气同时收腹,提肛,伸展(shnzhn)膝关节,屏气保持5秒,呼气还原,反复6次。6 伸腰: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腰后伸,逐渐增大幅度,6次。倒走锻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倒走时人体重心向后移动,有利于脊柱的挺拔,因为脊柱就是在人体的背后侧,所以重心后移是矫正姿势的有效方法,这是人体的自身结构决定的。站立的时候也一样,双脚前脚掌踩一本厚书,只要让脚跟低于脚掌,重心后移,就可以矫正姿势。只是运用了外部的强制性力量,该方法在舞蹈形体训练教学中,针对初学者较为常用。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前高后低的负跟鞋,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矫正。具有与倒走类似的效果,但比倒走更安全,更容易坚持。第十七页,共二十页。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2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3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4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活动度也最大,而位于这两个节段的后纵韧带却相对较窄(只有上部宽度的1/2),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临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5饮食均衡,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胆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烟控酒。6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不宜久坐久站,剧烈体力活动前先做准备活动。7卧床休息,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8避寒保暖。9腰椎间盘突出是运动系统疾病,预防原则要求减少运动,放松休息。10平时应加强(jiqing)腰背肌锻炼,加强(jiqing)腰椎。第十八页,共二十页。谢谢(xi xie)第十九页,共二十页。内容(nirng)总结腰3 横突综合症。配合物理治疗 电脑中频(心脏、血压正常者)微波、纳米波、电脑多功熏蒸、超短波电疗机、超声波治疗、超激光等。4.坐骨神经痛的表现也不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那样有明显的神经根性分布,直腿抬高试验可能阳性,但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阴性。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jru)痉挛和运动障碍。腰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jru)痉挛和运动障碍。坚持日常腰、背、腹肌肌力锻炼是预防腰、背部疼痛,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第二十页,共二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