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简短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语言特点(8篇).docx
-
资源ID:90255134
资源大小:28.48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简短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语言特点(8篇).docx
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简短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语言特点(8篇)精选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简短一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3、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七步诗【三国】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16、登鹤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0、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1、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2、清明【唐】杜牧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3、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5、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6、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7、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8、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9、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幼儿背诵唐诗的好处: 一、能够使孩子了解一些历史学问。 唐诗是古代的文化,在给孩子讲解唐诗时,能够随着讲解,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懂理一些历史学问。这比单纯地讲历史,更简单受到儿童欢送。 二、能够熬炼儿童的记忆力。 唐诗有些篇章与儿歌相像,孩子记忆本领好,很简单背会。一般儿歌,艺术性差;唐诗中不少篇章,艺术性思想意境均佳。常背一点唐诗,有助于增加孩子的记忆力。 三、能够使孩子受到美感的熏陶。 唐诗中有不少篇章都写得很美,如“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再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都写得富于诗情画意,多让孩子读一读,背一背,能够受到美的陶冶,有利于身心安康。 四、能够为孩子将来学习汉语打下根底。 诗歌中,既有不少儿童不熟悉的字,又有很多语法现象,学龄前阶段背些诗歌,能够使和童提前接触汉语学问。不少人文学修养好都与他们从小接触过唐诗有关。 有些诗句,孩子听不懂。不懂也不要紧。 难懂的地方,给以简洁扼要的.解释。有位教育家讲得有道理,对孩子们来说,不大懂的东西可能像块冰,孩子吞进肚里后,自我会化的。可是,花的时间有长有短。总的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诗的理解越来越深。这与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就不一样:它对孩子无思想压力,其目的是利用儿童良好的记忆潜力,使之不致铺张。 依据以往的阅历,儿童背诵唐诗最好实行如下措施: 一刚开头可选背浅显易懂的短小的绝句。这样简单引起儿童兴趣。 二最好让孩子看着文字先念他听,即使不熟悉字,也能够让他有一个什么叫字什么叫诗的概念,个别简洁的汉字,能够教给他。 三预备一个小本本,最好背一首,抄一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能够鼓舞孩子再接再厉。 精选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简短二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这首诗据说是李白写个杜甫的送别诗,目前存疑,还没有确定,不过和上面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比照,地点都是在鲁郡,季节也是在秋天,而且时间也很接近。这首据说是746年所作,而上一首745年所作,也有说是746年所作的。可见,李白和杜甫离别时,李白有可能写了两首送别杜甫的诗,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杜甫的友情是多么深厚呀!一首诗表达还不够,还另写一首再来表达。 精选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简短三 一篇诗,一斗酒,一曲高歌,一剑天际。 -题记 你,生在盛唐,憧憬、追求自由,于是,你放弃了贵族少爷般优越的生活,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游学,追求你心中的诗和远方!你就是那斗酒一杯,诗千首的宏大诗人-李白! 当你来到都城长安,你也想步入仕途为国效力,不曾想因你那商人之子的身份而被拒之门外,信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怎会放弃,你作一首大猎赋,希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得到玄宗赏识,可后来杳无音讯。没有时机出任的他只有发出了“行路难,归去来”的慨叹,离开长安。 好在你凭蜀道难乌栖曲制服了白居易和玉真公主,在他们的举荐下你入朝当了供奉翰林,但这芝麻小官岂能实现你那宏大理想,郁郁不得志的你发出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慨叹,只能终日在酒肆饮酒作乐,可真是“莫使金樽空对月”啊。 一日,玄宗与玉环在游园,兴致勃勃的他们想让你作诗一首以助兴,可当时你已喝的酩酊大醉,大醉的你竟让高力士为你脱鞋,这,也是你不幸的开头。你也想过妥协,将那玉环比飞燕,喜得那玉环赞不绝口,可高力士的一番弹劾让你身败名裂。你,被罢官了。你的桀,你的傲,让你受尽磨难,但我就喜爱你的放纵不羁。 这可真是应证了你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啊,但你没有无望,由于你信任“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归自由人身份的你又开头连续游学,广交天下朋友。在此过程中,你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让你流芳百世,这些诗也因你的存在而发光发亮! 你也会思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表达了你浓浓的思乡情,“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更写出了你的不舍,正是这儿女情长,让你更有英雄情怀。 你有点贪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成了你的真实写照。大醉后,在月下抚剑长叹,此月已非彼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圆月,人也非彼时之稚童了。月光、剑影、人诗,完善的交融,你完善的诠释了诗人与剑客的身份。多么率性,多么潇洒! 你,为我们神州大陆,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近千比不朽的(文化)财宝,也难怪到了现在照旧有人在赞美你的功勋,“假如能从来,我要选李白,五百年前作的好坏没那么多人评判。”更难能珍贵的,是那与你同样宏大的诗圣杜甫也赞美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穿梭千古,梦回大唐,诗仙李白,你是我最鄙视,最崇拜的人。 你,是值得我们全部人仰慕、牢记的人! 精选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简短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孤独,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仆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特别肤浅,艺术表现特别成熟。诗由黄河起兴,感情进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观赏确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概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丽,也的确有某种消极作用,不过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个人抵抗的,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气,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抵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抱负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转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抵抗现实。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慨,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准时行乐的消极心情。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具有精彩的艺术成就。 精选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简短五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加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自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己,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有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赠卫八处士杜甫 最初读到这首诗时,正是个不知愁味道的年纪。那个年华里,最喜爱的是太白的诗,柳永的词。老杜的诗沉郁苍凉,说不出的沉重。所以心中杜甫的形象总是个留着花白胡子的消瘦老头,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衫,在大唐剧烈动乱的岁月中,低头深思着这个时代,这个国家。他好像从没有年轻过。 也不知是不是年岁渐长,当再次读到这首诗时,突然多了很多无法表达的情愫。原来老杜不是没有年轻过,他只是作为一个宏大的诗人,拥有深不见底的灵魂罢了。他就那样站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那种不行磨灭的风采让他仿佛星子般闪烁。某些你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的话,就在他的笔尖,轻而易举的点破。杜甫比李白小了11岁,开元盛世与他而言只是短暂的繁华,他人生的大多数时间都葬送在了安史之乱后的繁华废墟中。多少离愁别绪,多少物是人非,多少时移世易,他抱着饿死的儿子的尸体,明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寒凉,辗转漂泊,偶遇故人也不过是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季节又逢君”。明明是江南暮春最动人的景致,在两个经受战乱流离之人的眼中,也隔着片片落花,只有相顾无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如此伤人,却如此幸运! 再看这首赠卫八处士,才觉得其中藏着多少慨叹! 前些日子,接到许多朋友结婚生子的消息,脑海中不觉得就想起了这句“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昔年,何止未婚,大家不过还是青春洋溢的少年模样。“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依旧记得当时的日子,初见的秋,分别的夏,图书馆的皓首穷经,课堂上的教导江山,曾由于不同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亦会由于一次支教而志趣相投。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很庆幸和一群值得的人一起度过。 转瞬这么多年过去了,就这样四散各方,果真应了那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加商”。参商二星,一居东方卯位,一居西方酉位,此出彼沉,眺望无期。许多次,看着毕业照发怔,也会在梦里消失大学的样子,我没有变,但是那个地方,那些人早已面目全非了。醒来时,茫然若失,才发觉就算自己站在原地,仍旧怀揣着坦荡的赤子心肠,但是岁月却在静静的偷换了流年。彼时有多么的风华无限,如今就有多么的萧索寂寥,在日复一日的平淡无奇中,少年的意气慢慢消磨殆尽,只有残存的记忆里,还有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虽然还未到“鬓发各已苍”,却俨然“访旧半为鬼”。 有一天讲课时,突然有一句话就将自己再次拉入回忆中,不记得这句话是谁说过了,只是想起了自己坐在课堂上的某个春日的午后,阳光斜斜的洒落在身上,十二分的慵懒,在半梦半醒的恍惚间,岁月躺过眼角眉梢,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在许多年前,杜甫捧着友人递来的酒,是不是也是同样的感慨万千,否则为什么会觉得“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呢? 心,在经过了很多事实后,蒙上了很多灰尘,是否我们也应当偶然翻开尘封的记忆,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精选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简短六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洁白走将来。 终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篱落稀稀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得意深红爱浅红?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精选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简短七 唐诗鉴赏:引水行 【作品介绍】 引水行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五七。此诗描写竹筒引水所形成的南方山区特有的诗意风光,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竹筒引泉出洞以及所听到的竹筒流泉琤琤清韵的情景,蕴含着诗人耳闻目接之际那种新颖、喜悦的感受。全诗语言清爽,形象曼妙,风格明媚,是一曲古代农夫改造自然斗争中兴建水利工程的颂歌。 【原文】 引水行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解释】 寒玉:清冷的玉石。古代诗人常用来形容月亮、清泉、翠竹等东西,这里指用竹筒做的渡槽。 深萝:指藤萝深掩。烟:指洞口蒙蒙如烟的水雾。 暗流:指泉水在竹筒里流淌,行人只听到它的响声却看不见它的流淌。 潺湲:一作“潺潺”,形容水流淌的声音。 【白话译文】 那引水的竹筒像一条寒玉,潺潺的秋水在竹槽里流淌。泉水汩汩流出,在藤萝的掩映下,水雾像不绝如缕的清烟般缓缓充满开来。在这绵延十多里的地带里,清幽的暗流在隐隐作声。行人走在下面,如听天籁,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创作背景】 李群玉所处的时代,朝廷腐*,日甚一日。宦官专权和藩镇跋扈有增无减,内阉与外官间党争特殊剧烈,致使皇帝废立特别频繁,直接威逼中心政权的稳固,唐王朝重新兴盛起来的盼望随之变得非常渺茫。尤其是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发生的“甘露之变”,宰相王涯等十余家族诛,朝野震骇。这种混乱的政局引起士人明显的心态变化。在这种状况下,不少人产生了这个时期特有的愁闷感。诗人们大多转向以抒写个人情思为主,而直接反映人民疾苦、社会疮痍的作品则不多见。李群玉也被时代所左右,其诗歌亦以相当的份量抒写个人的生活感受和情趣,更着意表现简单冲突的内心世界。但是,仍有很多篇什触及社会的诸多层面,这首引水行便是这样的作品。 【赏析】 唐代诗歌题材丰富,内容宽阔,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却很少得到反映。像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这种描绘壮丽的劳动场景的诗作,竟如空谷足音。这是封建文人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所造成的。正由于这样,李群玉的这首引水行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诗里描写的是竹筒引水,多见于南方山区。凿通腔内竹节的长竹筒,节节相连,把泉水从高山洞口引到需要浇灌或饮用的地方,甚至直接通到人家的水缸里,丁冬之声不绝,形成南方山区特有的富于诗意的风光。 一、二两句写竹筒引泉出洞。一条寒玉,是对引水竹筒的生动比方。李贺曾用“削玉”形容新竹的光滑挺立(见昌谷北园新笋),这里用“寒玉”形容竹筒的.碧绿光滑,可谓异曲同工。不说“碧玉”而说“寒玉”,是为了与“秋泉”相应,以突出引水的竹筒给人带来的清然泠然的感受。寒玉秋泉,益见水之清洌,也益见竹之光滑。玉是固体,泉却是流淌的,“寒玉走秋泉”,仿佛不行能。但正是这样,才促使读者去寻求其中神秘。原来这条“寒玉”竟是中空贯穿的。泉行筒中,是看不见的,只能自听觉得之。所以“寒玉走秋泉”的比方本身,就蕴含着诗人发觉竹筒引水神秘的欣喜之情。 “引出深萝洞口烟。”这句是说泉水被竹筒从幽深的泉洞中引出。泉洞外面,常有藤萝一类植物缠绕蔓生;洞口四周,常蒙着一层烟雾似的水汽。“深萝洞口烟”描绘的正是这种风光。按通常挨次,应先写深萝泉洞,再写竹筒流泉,这里倒过来写,是由于诗人先发觉竹筒流泉,其声淙淙,然后才按迹循踪,发觉它来自幽深的岩洞。这样写不但符合观看事物的过程,而且能将最吸引人的新奇景物先描绘出来,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竹筒引水,一般都是顺着山势,沿着山路,由高而低,曲折而下。诗人的行程和竹筒的走向一样,都是由山上向山下,所以多数状况下都和连绵不断的竹筒相伴而行,故说“十里暗流声不断”。有时山路折入两山峡谷之间,而渡槽则凌空跨越,这就成了“行人头上过潺湲”。诗不是说明文,花费很大气力去说明某一事物,即使再准确,也不见得有感人的艺术力气。这两句诗对竹筒沿山曲折而下的描写是准确的,但它决不单纯是一种客观的不动感情的说明,而是布满诗的情趣的生动描写。关键就在于它写出了山行者和引水竹筒之间亲切的关系。十里山行,竹筒曲折,泉流不断,似是有意与行人相伴。行人在寂寥的深山中赶路,邂逅如此良伴,会平添无限兴味。“十里暗流声不断”,不只是写竹筒流泉,而且写出了诗人在十里山行途中时时侧耳倾听竹筒流泉的琤琤清韵的情景:“行人头上过潺湲”,更生动地抒写了诗人耳闻目接之际那种新颖、喜悦的感受。 竹筒引水,是古代劳动人民巧纱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动事例,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为自然增加了新的风光,新的美。而这种风光本身,又是自然与人工的不露痕迹的和谐结合。它本就富于诗意,富于清爽朴实的美感。但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才智制造出来的这种美的事物,能为文人所发觉、观赏并加以生动表现的却不多。仅此一端,也足以使后人珍视这首引水行了。 【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非常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与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严肃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赞扬“所进诗歌,特别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精选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简短八 :唐·杜甫 山行落日下绝壁,西望千山万山赤。 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 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 安得更似开元中,道路即今多拥隔。 解释 这首诗是杜甫于宝应元年(762)在梓州作。光禄坂:在今四川中江县广福镇东南十馀里。 万山:全诗校:“一作万水。” 鸣:全诗校:“一作棲。” 暝色:夜色。客:杜甫自称。 马惊、草动:途中惊慌状。时蜀有徐知道之乱,山贼多乘险抢劫。 开元:唐玄宗年号。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间,“天下又安,虽行万里不持兵刃”。 多:全诗校:“一作何。”拥隔:堵塞。 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存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特别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由于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精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乱、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冲突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剧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许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方“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擅长运用古典诗歌的很多体制,并加以制造性地进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进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绽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盘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制造性,积存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阅历,使这一体裁到达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繁体对比 光祿坂行杜甫 山行落日下絕壁,西望千山萬山赤。 樹枝有鳥亂鳴時,暝色無人獨歸客。 馬驚不憂深谷墜,草動只怕長弓射。 安得更似開元中,道路即今多擁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