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3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docx
-
资源ID:90294849
资源大小:160KB
全文页数:2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2023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docx
苏教版(2023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 新苏教版(2023)四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学设计 目 录 1 冷热与温度 2 2.热胀冷缩 12 3.水受热以后 19 4.水遇冷以后 29 5.地球 38 6.月球(第一课时) 46 6.月球(其次课时) 52 7.太阳 60 8.太阳钟 67 9浩大的家族 77 10. 养昆虫(第一课时) 86 10.养昆虫(其次课时) 91 10.养昆虫(第三课时) 97 11.探究昆虫的神秘 104 12 用种子生殖 110 13.用根、茎、叶生殖 116 14动物的生殖 122 15.生物与非生物 128 16.动物的庇护所 133 17.环境变化以后 139 专题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 146 2023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学问点整理 154 1 冷热与温度 【课标落实】 1.本课通过观看现象、熟悉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试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学问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忄生能;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详细现象与事物的观看、比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阅历和所学学问,从现象和大事发生的条件、过程、缘由等方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学问,制订简洁的探究规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看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拟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拟、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叙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沟通。 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能分工协作, 进展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共享彼此的想法,奉献自己的力气。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良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进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洁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 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展记录。 6.3.1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 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教材分析】 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冷和热的第一课时。通过三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学习,学生对热现象有了详细的感知,熟悉了常见的热现象,通过三年级下册测量气温的学习,学生学会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能正确读、写温度以及单位。本课将物质的冷热现象由气体延长到液体,学生需建立起“温度”的概念,以及理清“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近一步学习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温度计,并且更加标准地使用温度计测量、探究温度变化规律。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局部:第一局部,比拟冷热水的差异,对“温度”形成感知,并意识到人的皮肤无法准确地感知、比拟物体的冷热程度,存在误差。其次局部,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表示”,形成“温度”的概念,并熟悉测量工具温度计,观看其构造,学会使用。第三局部,探究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设计连续测温的试验方案,记录、描绘、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第四局部,熟悉不同的温度计,人类为了促进生产生活,依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了不一样的温度计,在生活的不同方面发挥着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和三年级下册测量气温的学习,学生已经关注并熟悉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学会用皮肤这种感官去感知,也知道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空气或其他气体的温度,会读数并记录温度数据,正确地使用温度单位。本课学生进一步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更扎实地训练使用温度计以及读数。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温水的温度,并连续测量12分钟内的水温,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观看、分析温度的变化。学会设计探究试验、考虑试验细节、明确测量的步骤、方法,学会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用直观地方式展现数据并总结概括,是学生把握探究方法、培育探究思维的重要过程。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布满奇怪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与此同时,他们已经把握了肯定的观看方法、探究试验方法以及形成标准操作的意识。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凹凸、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对此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熟悉,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没有详细、准确地比拟,也没有对冷热变化过程的敏锐感知,本课借助工具测量,用数字、图像直观而详细地将冷热变化呈现给学生。 【教学目标】 科学学问: 1 知道温度可以表达物体的冷热程度; 2 知道用温度计可以精确测出物体的温度,知道温度的单位; 3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4 知道测量物体温度时要依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适宜的温度计。 科学探究: 1 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 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3 通过探究活动得到数据,并分析数据和图表,概括温度变化规律; 科学态度:1. 对科学讨论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科学; 2. 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3. 注意试验习惯的培育,会认真观看、准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沟通结论、准时反思等; 4. 注意试验小组合作意识,能有效分工合作; 5. 在科学探究中,敢于猜测,通过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 熟悉到测量工具的使用使人们生活更加精准、便捷; 2 知道人们依据生产、生活所需设计、制造不一样的工具。 【教学重点】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学难点】 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并准时记录,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教学预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影音。 学生材料:温度计、烧杯、热水、铁架台、温度计夹、计时器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活动导入: 1. 同学们,今日教师预备了三杯水,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 生1:有的冷有的热,冷热程度不同; 生2:水温可能不同。 3. 提问:你是依据什么来推断水温有可能不同的? 4. 生:依据杯子上面有水汽冒出,来推断水温可能不同。 5. 那有水汽冒出的两个杯子,哪个杯子中的水热一点呢? 6. 生:用手摸一摸。 7. 提问:你是想用什么感官帮忙你推断水温? 8. 生:皮肤。 9. 小结:没错,皮肤可以感觉物体的冷热,也就是物体温度的差异。【板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冷热与温度】 10提问:谁的手指皮肤足够灵敏,来试一试? (请学生演示,教师讲解: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同时插入温水中)能详细说一说感觉吗? 11生:左手(先放入热水)感觉到的温水凉一些,右手(先放入冷水)感觉到的温水热一些。 12提问:最终同时插入的同一杯水,只有三杯水。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当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手感觉冷一些,一只手感觉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 13生:左手先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右手先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设计意图:以一个简洁的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应用感官的同时充分感觉,而活动结果的设计使学生意识到人的感官感觉到的冷热程度模糊而不准确,感官的确会消失过失,所以工具更加牢靠、精确,需要使用测量工具使其数据化。 二、学会测量:使用温度 (一)介绍温度、温度计、温度的单位 1. 提问:用皮肤感觉的结果有时不太精确,我们要如何精确地知道水的温度呢? 2. 生:用温度计测量。 3. 提问:介绍你见过、使用过的温度计。 4. 生1:班上同学不舒适,教师用额温_测他有没有发烧; 生2:早上学校门口有测量体温的机器; (补充:红外测温仪) 生3:时钟上有表示温度的局部。(补充:寒暑表) 5. 总结:是的,这些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统称为温度计。【板书:测量工具:温度计】 6. PPT出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都是用来测量什么物体的温度? 7. 生:体温计/红外测温仪/额温_测量人的体温,寒暑表测量所在房间空气的温度 8. 提问:一般体温或者房间的温度是多少呢? 9. 生:人体36度,房间25度等。 10提问:“度”还叫什么? 11生:摄氏度。 12总结:没错,这就是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写作。【板书:摄氏度()】 13提问:这些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水的温度吗? 14生:不行以,由于水的温度高,这些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不够。 15师:真是细心、会思索的孩子,那么我们一起来熟悉试验室常用的温度计。 【设计意图:当想到需要使用温度计,就“顺藤摸瓜”地了解学生原有阅历中对温度计的了解,说一说常见的、常用的温度计,知道不一样的温度计有不一样的用途,从适宜的量程角度入手熟悉试验室用温度计。】 (二) 熟悉试验室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温度计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在使用时要留意什么? 2生:玻璃做的温度计,要轻拿轻放,留意安全。 3活动要求:请以小组为单位,观看温度计由哪些局部构成。 4学生小组活动:观看温度计并争论。 5学生共享争论成果:温度计里有红s e 的、细瘦长长的液体(补充:煤油),最顶头有一个红s e 的圆泡,玻璃管外壁有刻度(追问:观看刻度,这支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范围是多少摄氏度?每一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最尾端注明白“”,有一个便利悬挂的小孔等等。 6结合PPT总结:“液泡”、“液柱”、“刻度”、“单位”。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观看温度计的构造,学生观看得细致而全面。在观看过程中,学生联想每一局部的作用,从而初步形成使用方法,再经过教师指导,印象深刻,为学习其他工具的使用打好根底。直接用温度计解决上一环节的问题,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趁热打铁地联系温度计的使用。 (三)学会使用温度计 1总结:我们已经依据水温的范围选择了适宜的温度计,使用前需要再次检查温度计的液柱,并调整。出示PPT: 观看温度计: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液柱有没有断处,可以甩动消退; 选择温度计:依据估量水的温度,选择适宜的温度计; 提问:接下来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学生发言争论温度计的用法,教师适时引导,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PPT展现) 测量: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遇到容器的底和壁。(追问:为什么不行以遇到杯壁?生:遇到杯壁测到的是杯壁的温度) 读数: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温度计不拿出来,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相平。(追问并补充:假如液柱没有停下说明还没有测到水的温度,视线不相平看的不精确) 3提问:你学会了吗?谁来试一试使用温度计测量讲台上三杯水的温度,其他同学做裁判,观看他们的使用方法对不对。 4请学生演示试验,争论操作是否正确,并且正确地记录数据。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争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提出留意点,请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暴露学生思维并订正的同时,强化了对温度计使用方法的理解,再用选一选的方式,再次检验把握程度。】 二、 探究活动:热水变凉的规律 (一) 提出探究问题 1. 引导:此时水的温度跟刚上课时的温度一样吗? 2. 生:不是,水已经冷了一些了。 3. 启发:关于热水变冷的过程,你有什么想讨论的问题? 4. 生1:为什么水会变冷? 生2:温度下降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生3:最终会下降到多少度? 5. 总结:我们先来讨论热水变冷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说一说你的猜想。 6. 学生争论:一局部学生认为水变冷的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现在比拟冷的说明刚刚就是比拟冷的; 另一局部学生认为水变冷不是始终是一个速度,可能有时快,有时慢等等。 (二) 设计探究方案 1. 提问:我们可以怎么讨论这个问题? 2. 生1.:把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观看它的温度变化。 生2:先登记水的温度,再每过1分钟测量一次温度,登记来。 3. PPT出示,请学生总结: 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待液柱不再上升,读出示数,作为“0分钟”时的温度; 每隔2分钟读出温度并记录。 温馨提示: (1)宁静观看 (2)真实记录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温度/ (三)完善探究方案 4. 提问:关于试验,教师还有几个需要留意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小组争论。 PPT出示: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能不能从烧杯中取出? 试验所需材料有哪些? 小组内如何分工合作完成试验? 5. 学生分组争论后汇报并说明理由: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6. 出示温度计夹和铁架台:为了固定温度计,教师给大家预备了特地固定温度计的铁架台和温度计夹,按挨次安装装置。还需要什么器材? 7. 生:计时器/秒表 8. 活动要求,出示记录单:教师统一为大家计时,请大家安排好搭建装置、读数、记录、画图等工作。 (四)试验探究并记录 1.分发试验材料。 2.学生完成试验,并记录、分析数据。 (五)分析数据并总结 1. 学生汇报数据和结论。 2. 我们发觉用表格记录的数据不便利我们观看,教师教你们学习一种新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我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我们来看看。(教师讲解曲线图各局部代表的意义。同时教师依据学生数据绘制曲线图) 3. 师生共同总结出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先快后慢。【板书:热水变凉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温变化的规律,设计试验、猜想,并将数据以画图的形式更直观地表达,总结规律。教学中重点争论了试验方法,从学生自己争论出粗略的操作方法,到教师提出细节问题,学生争论并思索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设计试验、考虑细节,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测量工具,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力量。 四、拓展延长 1启发:假如连续观测,会有什么结果呢? 2学生测量、猜想:会都跟室温差不多。 3提问:你预备怎么讨论这个问题?课后小组争论,一起试一试验证你们的猜测!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乐于思索相关的科学问题,并鼓舞学生设计试验,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把握探究的方法。】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 测量工具:温度计 单位:摄氏度() 热水变凉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2.热胀冷缩 【课标落实】 1.本课通过一系列观看、设计、探究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学问: 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通过试验、观看、分析、归纳出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忄生质;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设计探究试验,讨论物质受热和_后体积的变化; 在教师引导下,能观看并描述物质在受热和_后体积发生的变化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拟、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热胀冷缩这一科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奇怪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大事发生的条件、过程、缘由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6.3 热可以转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6.3.2加热或_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知道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忄生质。 【教材分析】 热胀冷缩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的其次课。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液体的冷热现象,学会了用温度计来测量液体的温度。本节课进一步带着学生学习物质在受热和_以后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尝试利用热胀冷缩这一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通过温度计液柱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索,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其次局部,通过设计试验讨论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第三局部,通过铜球的加热和_试验,讨论固体受热和_后体积的变化。第四局部,利用热胀冷缩的科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将学习与生活亲密相连,稳固所学学问。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受热和遇冷以后会发生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熟悉,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已经熟悉到了物体的温度有冷热之分。虽然热胀冷缩现象比拟常见,但学生并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这些现象。所以,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探究试验帮忙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初步熟悉到液体、气体、固体在受热和_后体积都会发生变化。着重培育学生设计试验和分析试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力量。从学生的年龄构造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试验有着深厚的兴趣,并已形成了肯定的科学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设计试验和系统探究的力量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科学学问: 1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2通过试验、观看、分析、归纳出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3能用热胀冷缩这一科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探究: 1能设计试验,探究物质受热和受冷后体积发生的变化。 2能观看并描述物质在受热和_后体积发生的变化现象。 3能在教师引导下,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结论。 4. 能把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证明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2在进展物体热胀冷缩试验中, 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形成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热胀冷缩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熟悉到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忄生质。 【教学难点】 设计试验讨论物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教学预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影音。 学生材料:烧瓶、空心管、胶塞、红s e 水、记号笔、烧杯、冷水、热水; 锥形瓶、气球;铜球、铁环、酒精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你把握了吗?请你读一读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多少? (请学生对温度计进展读数。) 2师:同学们真棒,都已经把握了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与液柱顶端平齐所对应的刻度就是温度计的读数。现在,把它们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你仔细观看它的液柱分别有什么变化。 3播放影音,请学生认真观看。师:你观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白什么? 4学生沟通:一杯水中,温度计液柱上升,说明是热水; 另一杯水中,温度计液柱下降,说明是冷水。 5. 教师追问: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会上升下降?莫非它变多或变少了吗? 6. 学生猜想:液柱中的液体受热时,体积变大; 受冷时,体积变小了。 7. 教师结合学生的答复,提出本课的探究活动:液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设计意图:创设简洁的情境,带着学生复习旧知,并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现象的分析,探求其中神秘。 二、探究物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活动一:会升降的水柱 1. 师:我们以水为例来讨论液体的体积在受热和受冷时是否和同学们刚刚所猜想的那样会发生变化。我们也来装一瓶红s e 液体(出示烧瓶装水),在液面处做好标记,现在它的体积是这么多。假如它的体积发生了变化,我们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 2学生发表观点:可能会看到液面升或降。 3师:那我们先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教师课前做了试验,请你仔细观看它的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放入热水中:1分钟后3分钟后5分钟后)。它的体积发生变化了吗? 4学生发表观点:没有看出明显的变化; 似乎有一点点变了。 5师:我们再来看看它在冷水中,体积有没有变化。(放入冷水中:1分钟后3分钟后5分钟后)你觉得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化: 6学生沟通:可能变化不明显,看不出来;或许是瓶口太大。 7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温度计的设计是如何使我们明显地看出里面的液体体积发生了变化的? 8生:温度计里面的管子很细。 9(出示带细管的胶塞)师:我们也给它塞上一根细细的管子,再来看看呢?接下来该怎样进展试验呢? 10生:还像刚刚一样把它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看细管内红s e 水柱有没有变化。 11师提示留意事项:胶塞要塞紧瓶口; 在把烧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之前,要先标记出空心管中水面的位置;试验后准时登记细管中水面的位置,并与试验前进展比拟,得出试验结论。 12学生分组试验并记录,教师巡察指导。 13小组汇报现象:放入热水中,红s e 液体上升,放入冷水中,上升的红s e 液体又下降。师引导:红s e 液体上升或下降,是它变多变少了吗?(不是,是体积变大变小了) 14师生共同小结:液体遇热时体积会膨胀变大,遇冷时体积会收缩变小。 活动二、玻璃瓶吹气球 1出示一个空的锥形瓶,师:假如这个瓶内装满了空气,那么空气在受热或受冷时,体积会不会也发生变化呢? 2学生发表观点。(受热也会变大,受冷也会变小) 3师:假如瓶内空气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你觉得能不能看出来? 4生:看不出来,它会从瓶子中跑出来,可以给它塞住。 5师:塞住就能看出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吗? 6学生沟通。教师相机引导:玩气球时,空气体积的大小会影响气球的大小。出示气球,它能帮忙我们吗? 7学生说方法:将气球套在瓶口,并请其演示。提示:我们讨论的是瓶中的空气,那套之前先把气球内的空气排掉。 8师生共同商讨制定试验方案:将气球套在瓶口,先放入热水中,观看气球的变化; 再放入冷水中,观看气球的变化。教师提示留意事项:气球套在瓶口之前要先将里面的空气排出去;认真观看气球的变化并前后进展比拟。 9学生分组试验并记录现象。 10师生沟通:放入热水中,气球变大,放入冷水后,变大的气球又缩小。 11小结:气体在受热时体积也会膨胀变大,受冷时体积收缩变小。 活动三、会变胖瘦的铜球 1师:液体和气体的体积受热和受冷时都会发生变化,那固体有没有这样的忄生质呢?(出示一个铜球)猜猜看,它受热或_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猜想,单独答复。 3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可以加热看一看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大。 4师:试验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假如铜球的体积发生了变化,我们怎样能知道呢? 5学生思索:可以找一个东西包住它,假如加热后包不住了就说明它的体积变大了 。 6师: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这儿有一个铜球的好伙伴(出示铁环,教师演示铜球刚好通过铁环),假如铜球的体积发生了变化,我们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7师:确实,我们可以给铜球加热后,再看它还能不能通过铁环,假如不能,说明它的体积变大了。我们今日选择用酒精灯给铜球进展加热。酒精灯的使用有肯定的危急忄生,所以,我们首先肯定要仔细学习如何安全、正确的使用它。 8播放酒精灯的操作使用影音,并归纳酒精灯使用的步骤。提示试验操作:先试一试铜球通过铁环的状况; 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球1分钟,试一试铜球能否通过铁环;熄灭酒精灯,将铜球放入冷水中几秒钟,再试一试它能否通过铁环。同时提示学生:整个试验过程不能用手触碰铜球,以免烫伤;试验时戴好防护手套 9学生分组试验,教师巡察指导。 10学生汇报试验发觉,得出结论:固体的体积也是受热后膨胀变大,遇冷收缩变小。 11小结: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板书课题)。现在你能解释温度计液柱高度变化的缘由了吗? 12学生尝试解释。 13教师总结: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而成的。 设计意图:探究试验环节,教师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展试验方案的设计,扶放结合,充分进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旨在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长 1出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你能利用今日所学的学问想方法将它复原吗? 2学生想方法并上台演示,教师进展确定评价。 3(出示图片:轮胎在夏天简单B胎、夏天架电线时不能拉得太紧等)请思索缘由并解释。 4学生尝试解释。 5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忄生质的例子,盼望同学们课后留心观看、仔细思索,把你的发觉告知身边的同学! 设计意图: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学生把握了学问以后,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并应用物体热胀冷缩忄生质去制造忄生地解决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忄生。 【板书设计】 2热胀冷缩 受热 受冷 液体 气体 体积 变大 变小 固体 3.水受热以后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看、探究、阅读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学问: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忄生能。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熟悉溶化和沸腾的概念。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看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拟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拟、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叙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沟通。 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能分工协作,进展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乐于为探究活动,共享彼此的想法,奉献自己的力气。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加环境爱护的意识,情愿实行行动爱护环境、节省资源。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1)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外形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分。 (2)观看并描述一般状况下,当温度上升到100或降低到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 (3)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6.3.1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 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3.2加热或_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加热或_也可以转变物质的状态。 (1)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忄生质。 (2)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3)描述加热或_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溶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聚。 【教材分析】 水受热以后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冷和热的第三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水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水的颜s e 、状态、气味等特征,因此水、冰、水蒸气对学生来讲是已有肯定认知的物质。以及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观看天气一单元,学生已经把握了测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在学习了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冷热与温度、热胀冷缩两课的学习根底上,本课带着学生通过试验观看冰水水蒸气的变化过程,熟悉溶化和沸腾概念; 在统计、分析记录数据的根底上,知道产生这些物态变化的缘由是温度,以及溶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并且能抽象概括出温度会引起物体体积和物态两个方面的变化。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局部:第一局部,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让学生比照观看沟通水、冰和水蒸气之间有哪些一样和不同点。 其次局部,做冰溶化的试验,学生通过动手探究、整理分析数据,熟悉冰在溶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第三局部,在其次个试验的根底上,连续给水加热,讨论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和水位的变化的特点。在试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看发觉,水加热沸腾后,水位会下降。 第四个局部,利用所学学问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水的学习,已经了解水的颜s e 、状态、气味等特征,对于冰和水蒸气已有初步的认知。通过冷热与温度与热胀冷缩的学习,学生已把握测温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留意事项。四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科学学习已具备肯定的试验操作力量,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并着重培育学生认真观看、准时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等试验习惯,对试验中消失的问题学生已经能有意识地主动去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构造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课的熟悉已得到了肯定提高,局部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展课堂记录的习惯,大局部学生已会进展认真的观看,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力量。学生小组的合作沟通也有了肯定根底。 【教学目标】 科学学问: 1通过观看,知道水、冰、水蒸气属于同一种物质,以及知道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2通过试验,理解溶化和沸腾的概念。 3能够利用所学学问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试验探究分析得出冰溶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2会制作、分析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能发觉水受热发生形态变化时温度的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特点。 3能通过试验归纳出温度变化是引发物质形态变化的缘由。 4注意试验习惯的培育,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准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沟通结论、准时反思等。 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擅长观看,乐于尝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能够利用所学学问解释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现象。 2.结合所学学问,懂得爱护环境,爱惜我们生活的家园。 【教学重点】 做冰溶化试验,熟悉冰在溶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温度曲线图,能发觉水受热发生形态变化时温度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特点。 【教学预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影音、三角架、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热水、冰块、水、烧杯、湿抹布。 学生材料:三角架、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冰块、烧杯、湿抹布、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影音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这样的现象吗?(播放冰川溶化河面上雾气腾腾的影音)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冰川溶化成了水,河面上飘着水蒸气。 3冰、水和水蒸气它们属于同一种物质吗?它们有哪些一样和不同的地方呢? 师:我请同学来观看观看,然后说一说。(提示学生,试验用品不行以随便品尝,必需得到教师的允许才可以。) 4.生观看答复(观看一个说一个): 冰是固体,它有固定的外形,不会流淌; 水是液体,它没有固定的外形,会流淌; 水蒸气是气体,它没有固定的外形,会流淌。 师:它们有哪些一样点呢? 生:它们属于同一种物质,都是无s e 、无味、透亮的物质。 5在影音中我们看到冰川溶化成了水,请同学们思索一下,(出示冰块)在什么状况下冰会溶化成水呢?(受热) 设计意图:实物直接导入新课,通过环环相扣的追问,激发学生的课堂热忱。 二、操作与探究 (一)讨论冰溶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状况 1师:(出示冰实物)冰的温度是多少呢? 生猜想:0。 师:你用温度计来测一测。 师:(生上前)你先来说一说使用温度计时,应当留意些什么? 生:(1)轻拿轻放:由于它是玻璃的; (2)看:量程和分度值:这个温度计的量程是100,每一小格代表1;(3)液泡要浸泡在冰块里,不遇到烧杯内壁和底部; 师:谁来补充? 生补充:(4)读:读数时要等液柱稳定后再读,并且视线与温度计红s e 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2师:你来试一试。 生活动。 师:此时冰块的温度是多少? 生: 3冰在溶化的过程中,它的温度会怎样变化呢? 生: 师:是这样吗,怎样用试验来验证呢? 4教师给每一组都预备了:(出示图片)三角架、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夹子、烧杯。 师:熟悉它们吗?我们一起按挨次说一说。 生齐说。 师:试验中,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使用时应留意些什么呢?小组内先争论一下。 小组汇报: 三角架:支撑的作用,下面放酒精灯,上面垫石棉网; 烧杯:用来放冰块,不行以直接加热,需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