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猪生产学概述39439.pptx
猪猪 生生 产产 学学动物科技学院n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猪业又在畜牧业中重要地位。n一、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一、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n(一)提供肉食n猪肉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主要副食品,在肉食消耗量中,猪肉占很大比重(一般地区7080%),而且猪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消化率高,另外,猪具有多生、快长、早熟的特性,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又有养猪的习惯,因此,大力发展养猪业是改变食物构成、扩大肉食来源,提高人民生活的有效措施。n(二)提供肥料n猪类尿排泄量多,肥效高,不仅含有农作物必须的氮、磷、钾等元素,而且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一头猪每天可排泄粪尿9kg,其中粪3kg、尿6kg,加上垫圈每年可积肥5000kg。n而目前,兵团农场,包括地方公社,现在大量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板结,而近几年又开始要用家家肥料,它可以保证农业长期的高产稳产,使农牧业成为良性循环。n(三)提供工业原料n猪的鬃、皮、骨、内脏是制草、毛纺、制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如:皮可以制草、煮胶、鬃毛可以作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和毛防工业的原料,肝、胆、脑髓可提取各各医药、工业用品,还可以提炼胆红素、血红素。n(四)出口换取外汇n猪鬃、猪肠衣是世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约占全世界出口量70%)n(五)发展经济,增加收入n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业副产品,增加了集体、个人的收入n促进了农牧结合,使农牧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n促进了城乡交流,发展商品经济经济。第一章第一章 猪的起源、进化和生猪的起源、进化和生物学特性物学特性第一节第一节 猪的起源、进化猪的起源、进化n世界上所有的家猪都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是人类劳动的产物,猪是脊椎动物门、哺育乳纲、偶蹄目、不反刍亚目、大型猪科、猪亚科、猪属、家猪品种。n猪是起源于几千年的亚洲和欧洲野猪,中国家猪起源于一种野猪,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另一种说法中国家猪起源于亚洲野猪,还有一种说法华南猪起源于亚洲野猪,华北猪起源于欧洲野猪。关于这些说法那一种正确不是我们这门课要研究的目的,我们只要知道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第二节第二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猪的生物学特性n 一、性成熟早、繁殖力强一、性成熟早、繁殖力强n猪是常年发情、常年配种、常年分娩,还受季节限制,怀孕期短114天,性成熟早,生后2个月就有性裕表现,如江苏省焦溪猪(武进县)小公猪4050天就有性裕表现。再如河北定县小公猪60就有性裕表现,还有四川内江63天就有性表现,小母猪34个月就有第一次发情表现,比外国猪都早。n猪是多胎高产、繁殖力强,如我国的太湖猪有一胎产36仔的最高记录,世代间隔短周转快,在短期内可以大量繁殖,达到几代同堂,另外我国猪有较多的乳头数,一般华北猪乳头数在16个以上,华中猪一般14个以上,华南猪1214个,而国外猪一般在12个,也有14个的。n因此在选种时,国内猪要求14个以上,国外猪12个以上。n二、生长发育快二、生长发育快n一头猪从初生到6个月体重就可以在到90kg,(达到屠宰标准)拿相对生长来说,从出生到初生重的2倍时所需同的时间,一般马要60天,牛47天,山羊22天,绵羊15天,而猪只要710天,另外拿出生重到一年以后的生长数字来看下表:畜种牛羊猪初生22kg5.2kg1.00kg12个月180kg66.5kg132kg增长倍数9倍12.8倍130倍n三、存积脂肪能力强,屠宰率高,产热量多三、存积脂肪能力强,屠宰率高,产热量多n我国的地方猪种有较强的沉积脂肪的能力,特别是腹脂一般(10月龄的肥育猪),含腹脂率7.41%。n猪一般810月龄(体重120kg)含脂率可高达35%。n这与我国人民长期的习惯和我国的国情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猪一般70kg以前瘦肉率较高,国外猪一般100kg以前瘦肉率较高。一般养猪,猪养的越大,瘦肉率越低,我国一般测定瘦肉率在90kg活重;猪的屠宰率也是各种家畜中最高的。n四、猪是单胃杂食的动物四、猪是单胃杂食的动物n猪和肉食动物的牙齿有相似之处,有发达的门齿和犬齿,又有与反刍动物相似的发达的臼齿。胃是反刍动物与肉食动物胃的过渡型,不仅能很好的消化精饲料,也能较好的消化青粗饲料,但是应注意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不能过高,否则影响其它饲料的消化率(因为猪仅靠大肠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远比不上瘤胃消化粗纤维的能力。)另外国内猪耐粗饲料能力强。n五、利用饲料效率高五、利用饲料效率高n以每kg增长所需的饲料量和饲料营养成分来衡量n奶牛、肉牛每kg增重所需810个饲料单位(苏联)n羊每kg增重所需610个饲料单位(苏联)n猪每kg增重所需37个饲料单位(苏联)n目前:国内为肉比最高的可达到2.5kg:1。第二章第二章 猪的品种猪的品种第一节第一节 猪种类型的划分猪种类型的划分n猪的经济类型可分为脂肪型、腌肉型和鲜肉型,这是由于人们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各地区的饲料特点,经长期选育而成的。n北美及美国主要分为:脂肪型、腌肉型、鲜肉型n东欧有苏联等国:脂肪型、兼用型、肉用型n一、脂肪型:一、脂肪型:n猪体形较短,皮下脂肪厚,膘厚可达4cm以上,瘦肉一般在3745%。n二、腌肉型腌肉型:n猪体形长短适中,膘厚在3.04.0cm,瘦肉率在4550%。n三、鲜肉型三、鲜肉型n体型较长,膘厚在2.03.0cm,瘦肉率在55%以上。n关于猪的经济类型不仅与品种有关,而且与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关系很大,所以养好瘦肉型猪饲料是关键。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猪种类划分我国的地方猪种类划分n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加之经济条件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制度差异悬殊,所以猪种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n我国猪种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猪种起源、生产性能、外形特点、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饲养条件来划分的,大致可分为六大型:n一、华北型n二、华南型n三、华中型n四、华北、华中过渡型(江海型)n五、西南型n六、高原型第三节第三节 国外品种国外品种n一、巴克夏猪(黑色)英国n二、约克夏猪(白色)英国n三、苏白猪(白色)苏联n四、长白猪(白色)丹麦n五、杜洛克猪(棕红色)美国n六、汉普夏猪(黑色、前甲肩有白带)美国n七、施格(白色)比利时)第三章第三章 猪的纯种繁育猪的纯种繁育n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育种工作的展望我国育种工作的展望n建国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三化”就是公猪良种化、母猪地方化、肥育猪杂种化。n而目前的养猪生产主要是以杂交培育新品系或专门化品系来提高生产效益(最大限度的利用杂交优势)即本品种选育的目的。第二节第二节 纯种选育提高纯种选育提高n一、我国地方猪种选育一、我国地方猪种选育n(一)保持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点n1、适应性:耐寒、耐暑、耐粗饲、抗病力强n2、繁殖性能:性成熟早、产仔数多、母性强n3、耐粗饲:能在较低饲料条件下较好的发挥生产性能(适合我国国情)n4、肥育性能:在一般饲养水平下我国猪不低于外国猪,但在高营养条件下我国猪低于外国猪的日增重。n(二)地方猪种的选育措施(保种、防止基因的随机漂移而丧失)n1、调查研究,只有了解优缺点和品种的特性,才能采取有效的保种措施n2、以县为单位建立原种场,繁殖场(选择具有品种特征的优良公母猪)n3、确定基础群大小,一般应保证20头以上公猪,6080头母猪n4、大群闭锁:禁止引入外血,防止丧失原有的基因配套,防止近交衰退。n5、注意建立不同品系和保种(只允许在商品猪群内进行经济杂交)n二、国外引入品种的选育n从国外引入品种的目的,第一作经济杂交的父本,第二作育成新品种的亲本,选育措施。n1、集中饲养:有利于风土驯化(只有具有一定的数量才能进行选育工作,否则可能产生退化现象)n2、创造有利的饲养管理条件(要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n3、选育提高扩大繁殖n提高的重点应放在肥育能力,胴体品质,不能见纯就留,应保证种猪的质量(在扩大繁殖的同时)n4、建立良好的繁育体系(必须建立原种场,有计划的进行选育)第三节第三节 选择方法和种用价值的选择方法和种用价值的评定评定一、猪的选择方法一、猪的选择方法n1、个体选择:根据个体的表型值选择(适应遗传力高的性状)繁殖性能的选择一般不用个体选择。而对胴体品质、生长速度等高遗传力性状比较适合。n2、系谱选择:根据亲缘或祖先的表型值选择,也就是用祖先的表型值估测个体的育种值。n3、同胞选择:全同胞选择,半同胞选择n4、后裔测验:准确度高,时间长n5、合并选择:一般常用n二、猪的种用价值的评定方法二、猪的种用价值的评定方法n三三.选配方法选配方法n1、选配前的准备:分析猪群情况分析以往交配结果分析参加配种公母猪的系谱等n2、似订选配计划(方案),公母猪号,选配公母猪的亲缘关系,预期效果。n3、选配方法(个体选配是群体选配)第五节第五节 猪的品系繁育猪的品系繁育n一、系祖建系一、系祖建系(优秀系组和继承者是关键)n二、近交系:二、近交系:近交系数达到0.375以上称为近交系:一般用的较少,同胞、半同胞。n三、群体继代选育三、群体继代选育(群体建系)第四章第四章 猪的杂交猪的杂交第一节第一节 杂交的概念和目的杂交的概念和目的n杂交:杂交:是遗传上不同品种、品系间的相互交配,也是有关位点不同的两个体间的交配(基因型)或是有关位点基因频率不同的两群间的交配(基因频率)。说明杂交双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上是不相同的。n杂交类型有两种:n一是以育成新品种为目的的育成杂交(包括导入杂交)n另一是以获得杂交优势为目的的经济杂交。n一、育成杂交:一、育成杂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使它们的优点结合起来,产生新的优良品质,以育成新的品种。这种杂交叫做育成杂交。n这种杂交方法一般在本地品种不能满足要求,而引入的国外优良品种又不能在当地进行纯繁时采用,它是创造新品种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方法,其特点是需要的年限较短,也比较灵活,表现在:杂交用的优良品种可多可少,根据目标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根据杂交效果决定杂交方式,可以采用一次杂交或几次杂交,也可以采用有限度的级进杂交,杂交代数不限,只要达到了育种目标,符合理想型要求是,即可在杂种后代中横交固定,进行自群繁殖。n育成杂交又可分为简单的育成杂交(即只有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和复杂杂交(即用3个或3个以上品种进行杂交),复杂育成杂交,因能结合几个品种的优点,杂交效果一般比简单育成杂交好,所以在培育新品种时应用较广。n如新疆白猪、新疆黑猪等都是采用育成杂交。n二、导入杂交二、导入杂交n导入杂交即改良性杂交,其目的是在猪种生产性能基本是好的,但存在某一缺点,采有本品种选育在短期内不能见效时,用来改良猪种的方法,用这种杂交方法,只能进行一次,然后选留第一代,杂种中比较好的公母猪与原被改良品种公母猪杂交,直到后代比较理想时,再用杂种公母猪相互交配进行自群繁育,这种杂交方法可以保存当地猪的基本特征,同时用另一品种的优点来改正当地猪的某一缺陷,使已有一定基础的良种猪,能迅速形成新品种的有效方法,我国许多地方良种猪一般都具有耐粗饲、繁殖力高、抗病力强等优点,但其生长较为缓慢,体型小,臀部倾斜,凹背等缺点,针对这种情况,除对一部分良种猪群实行本品种选育外,还可引入适宜的优良品种来和它们进行导入杂交,以保持其本地猪的优点,纠正其缺陷,在进行导入杂交时,必须注意:引入的品种必须具有被改良品种所缺乏的优点并且具被改良品种相类似的生产性能和外貌,否则不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被改良品种的混杂。n三、经济杂交三、经济杂交n猪的经济杂交,属于生产性杂交,其目的在于利用杂交猪的杂种优势来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其效益。杂种优势就是杂交后代(杂种猪)超过其纯种亲本的这种优势表现。杂种猪具有生活力强、繁殖力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强、容易饲养(好养),利用杂种猪进行肥育,可以增加产肉量,提高瘦肉率,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n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证明,经济杂交的效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n1、繁殖性状杂交的优势效益最高,杂交比纯繁产仔多,成活率高,断奶体重大,总的效益是断奶每窝成活仔猪数增加11.5头,断奶窝重提高2030kg。n2、肥育性状的杂种优势效益中等,杂种猪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国外猪种与我国猪种杂交,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大体都提高20%。n3、胴体性状在杂交时一般不产生杂种优势,瘦肉率介于二亲本之间,偏向高值亲本,呈中间遗传。n四、杂交与纯繁四、杂交与纯繁n50年代猪的育种普遍应用纯种繁育来提高猪群质量,6070年代,纯种繁育提高已不是育种的主攻方向,如何发挥杂种优势被重视起来。n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把纯繁和杂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杂交育种有了新的发展,专门化品系的研究和杂交方式的探索有了新进展。n一般来说,纯种选育提高在选育初期效果明显,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想提高较困难,而速度很慢,因而猪的主要育种方法已转向杂交(但不是盲目杂交)。n没有纯何谓杂,所以纯繁和杂交在育种工作中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不可代替的。第二节第二节 拟定杂交方案的依据和拟定杂交方案的依据和一般原则一般原则n 一、获得杂种优势的一般规律一、获得杂种优势的一般规律n只有掌握了这种规律才能好的利用杂种优势。n1、杂种方案首先立足于怎样获得较高的杂种优势。n两亲本遗传结构相差悬殊,最易表现杂种优势,这是专门化品系的理论基础。n杂种优势的产生取决于基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也就是提高了杂合基因对的频率而提高优势。n2、不同经济性状表现的杂种优势不同n家畜的各个性状不是以同样的程序表现其杂种优势的。遗传力低的性状容易呈现杂种优势,如繁殖性状。n遗传力高的性状不易呈现杂种优势,如胴体性状。n只有熟悉那些性状容易呈现杂种优势,那些性状不易出现才能发挥家畜的最高效能。n3、猪的那些经济性状杂交效果明显n最易获得杂种优势的性状,体质的结实性、产仔数、泌乳力、育成仔数、断奶重和断奶窝重(遗传力较低的性状)n比较容易获得杂种优势的性状: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n不易获得杂种优势的性状:外形结构、胴体品质n二、制定杂交计划应考虑的重点二、制定杂交计划应考虑的重点n1、熟悉原始材料的基层情况n了解原有猪群的优缺点及特点分析有关的杂交试验资料研究改进这些不足性状的方法对那些迫切需要提高的性状应重点考虑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n2、运用遗传育种规律来制定杂交改良计划n分析要改良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效应n即:改良性状是属于高遗传力或低值遗传力,改良性状是受加性基因控制还是受非加性基因控制,以便预见杂交改良的效果。n了解要改良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以免造成有些性状提高而另一些性状下降n注重经济效益高的性状的改良、提高。n不能面面具到,如:耳形这种性状有时可以放宽n3、影响杂种优势效果的因素n杂种优势率的变化n因为杂种优势=(子一代的平均值-双亲均值)/双亲平均值100%n所以由于遗传.环境、配合力等因素,可能使子一代均值和双亲均值而有所变化,而影响杂种优势率。n年龄性别对杂种优势的影响:这主要是母体效应(主要表现在正反交之间的差异),年龄对杂种优势也有影响(一般老龄后母本均值下降)。n母体效应一般在性成熟以前影响较大,而性成熟以后会发生变化。n环境对杂种优势的影响n主要表现在营养条件和环境温度对杂种优势的影响,营养条件主要是限饲或不限饲,还有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和饲料的利用率,也就是饲料报酬。环境温度主要表现在适宜温度和不适宜温度两种条件下,杂种优势的表现不同。n三、杂交亲本的选择三、杂交亲本的选择n1、母本品种的选择n母本品种要求分布广,适应性强,一般以本地猪种作母本。主要是为了能适应当地的条件,便于推广。n应选择繁殖力强,母性好,泌乳力高的猪种作母本。n2、父本品种的选择n应选择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好的猪种作父本,这些性状遗传力值较镐,易遗传给后代,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n根据商品猪的要求选择父本类型,如要求瘦肉较多的胴体,应选用肉用型品种作父本。n注意:如希望杂交后代中要获得某一性状,那么在选择亲本时应重点考虑这一性状在较亲本上的表现特点。n三元杂交或复杂杂交应注意考虑最后一轮的父本。n四、杂交方式的选择四、杂交方式的选择n1、根据本地区和猪场条件(技术条件、经营条件)选择合适的杂交方式,两品种简单杂交,多品种的复杂杂交、轮回杂交、品系间杂交。n2、根据杂交测定的效果进行选择(选择最优的杂交组合)n3、合理的安排试验群和对照群n因为杂交优势的评价是以纯种繁殖群体对照的,要准确的衡量杂种优势的效果,只有对纯种(对照组)做出可靠的评价,才能肯定杂交优势的效果(在纯繁中已讲到了一部分)。第三节第三节 猪的繁育体系猪的繁育体系n建立纯繁杂交相结合的繁育体系建立纯繁杂交相结合的繁育体系n1、有领导、有计划的建立纯繁杂交体系,否则就会把纯种搞杂,破坏了猪种资源,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n2、有计划的进行配合力测定和杂交组合试验,防止盲目杂交。n3、建立县乡村配套的繁育体系,若搞三品种杂交,可建立三级繁育体系,如搞二品种杂交可建立两级繁育体系。n三级繁育体系n一级为纯种繁殖场,主要提供纯种公母猪(种用)n二级为杂种繁殖场,主要提供一代杂种母猪n三级为商品场,主要提供经济杂交的子一代商品仔猪n二级繁育体系n一级为纯种繁殖场,(提供纯种父、母本)n二级为商品场,(提供肥育用仔猪)n关于各级猪场的任务和作法,请同学们自己看书。第四节第四节 开展猪经济杂交的具体问题开展猪经济杂交的具体问题n一、制定猪的经济杂交的区划,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经济杂交一、制定猪的经济杂交的区划,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经济杂交n1、了解我国地方品种的优缺点,在经济杂交时给予足够的重视。n优点:早熟易肥、繁殖力强、肉质好、耐粗饲、适应性强。n缺点:体质弱、凹腰、垂腹、后驱发育不好、生长慢、饲料报酬低。n在经济杂交时要注意保持优点,改进缺点,不能盲目乱杂。n2、对现有猪群进行选择、整顿、了解其体形特征,生产性能,饲养习惯,对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测定。n3、根据当地的饲料条件和营养水平,进行杂交对比试验,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最好的杂交组合。n4、在开展经济杂交时,应进行省、区、县之间的大协作和有关院校技术部分的协作。n二、开展猪的人工授精,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二、开展猪的人工授精,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n1、最大限度的利用优良公猪,使优良品种得以充分利用。n2、节约资金(可以减少公猪的饲养费)n近年来我国开展猪的人工授精工作取得了可靠的进展,如江苏、武进县、太仓县、金华县等都成立了猪的精液公司,采取分片设点的方法,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经济效益也交显著。第五章第五章 猪的营养与饲料猪的营养与饲料第一节第一节 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n概念:概念:猪的营养需要主要是根据猪的各种生理需要(包括繁殖、维持、生长、肥育等)的总称。n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根据各种生理需要来制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的需要(最合适的营养物质质量)。n配合饲料日粮配方:配合饲料日粮配方:是根据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来测定的各种不同饲料的合理搭配比例的量。nn猪的营养需要饲养标准饲料(营养物质量)nn喂猪配比n饲料配方n猪的营养需要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类:n1、能量2、蛋白质3、矿物质微量元素4、维生素5、添加剂(生长促进剂)n关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支配顺序是n繁殖维持生长肥育n(继代)(生命)(发育)(生产)第二节第二节 开辟饲料来源开辟饲料来源n一、建立稳定的饲料基地,保证饲料的均衡供应一、建立稳定的饲料基地,保证饲料的均衡供应n饲料是发展养猪业的物质基础,建立稳定的饲料基地,是保证养猪饲料获得常年均衡供应的有力措施。n二、搞好农牧结合,促进农业、畜牧业的良性循环二、搞好农牧结合,促进农业、畜牧业的良性循环n农业给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饲料,而畜牧业又给农业提供了优质的猪肥,一般每头猪可提供11.5亩地的用肥,还可以改善土地的土壤结构,促进农业稳产、高产。n养猪还可以给农业提供资金,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生产发展。n三、合理的利用加工副产品三、合理的利用加工副产品n农业加工副产品是养猪的主要饲料,特别还有些人不能直接利用的农副产品,用来喂猪,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其转化成人可以利用的肉品,提高了其经济价值,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农业加工副产品的利用更显得重要。n加工副产品主要包括粮食加工、油料加工、制粉、制糖、酿酒的副产品,按其性质形态可分为三大类:n1、糖麸类饲料:n粮食、籽实类作物的加工副产品(麸皮、稻皮、米糠等)n这类饲料,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含量较镐,一般含蛋白质14%左右,脂肪36%,粗纤维910%,矿物质元素中磷的含量丰富,钙不足。n2、油饼类饲料n油料作物的加工副产品(大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葵花饼、棉籽饼等)。n这类饲料,一般含蛋白质较镐,粗蛋白含量在3045%。n一般作为蛋白质量补充饲料,而且氨基酸含量丰富,我们新疆地区主要是大豆饼(黄豆饼)、葵花饼、菜籽饼和棉籽饼,北疆地区以绵籽饼、葵花饼居多,一般棉籽饼含粗蛋白在3840%,葵花饼2832%,最低的20%(浸提渣高)n注意棉籽饼含有棉酚(剧毒),使用时用量不宜过大,一般不得超过精料的30%,棉籽饼可以脱毒,一般用蒸煮、坑埋、发酵、加硫酸亚铁解毒等方法(加热可以使棉籽酚分解)。n3.糟渣类饲料n是制酒、糖、淀粉、酱油等的副产品。n这种饲料,含水量大,(5090%)不易保存,营养成分不全面,碳水化合物多,缺少蛋白质、维生素,在利用这些饲料时要根据猪群情况,合理配合,限量使用。第三节第三节 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方法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方法n一、合理的配合饲料一、合理的配合饲料n配合饲料就是根据不同猪的营养需要和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按饲养标准各种饲料合理搭配,均匀混合而成的一种营养较全面的饲料。n1、配合饲料的原则:n配合饲料必须按照饲养标准。确定日粮的营养指标,选料要保证质量,不能用发霉变质污染的饲料。n要充分考虑猪的生理特点,对饲料的利用情况选用适宜的饲料,如仔猪料,粗纤维要控制在5%以下,豆类饲料应炒熟,增加适口性。n要注意日粮的适口性和体积。n要注意日粮的多样化,既能提高适口性,又能使各种营养物质互补,提高其营养价值。n注意考虑经济原则,饲料费一般在养猪支出的60%以上,配合饲料必须考虑原料的各种成本,立足于利用当地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n配合饲料必须混合均匀,才能保证配合饲料的质量。n二、饲料生喂二、饲料生喂n饲料的生喂是指饲料经打浆、粉碎、切短、青贮等加工后不再蒸煮而直接饲喂,这旨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有效方法。n1、节约饲料,提高增重n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生喂,日增重比熟饲提高15%以上,同时降低饲料消耗11%以上。n2、减少饲料营养损失,有利于猪对饲料的消化利用。饲料蒸煮时高温可相起蛋白质变性,降低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维生素遭到破坏,减弱了消化酶的活性,试验证明:玉米、麦麸等精料经过蒸煮营养损失率高达10%,从消化利用上看,实行生料干喂可以促使猪慢咀细嚼,刺激唾液分泌,还可延长饲料在胃、肠道中的停留时间,使其消化完全,利用充分。n3、节省燃料、降低成本(每头猪可节省燃料费10元)n4、避免饲料中毒,一些富含硝酸盐的饲料,经过蒸煮,特别是小火焖煮,可使饲料中的硝酸盐变为亚硝酸盐,猪食后发生中毒。n5、生干喂(稠喂):简单、方便、适应于机械化饲喂第四节第四节 关于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关于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率n能量和蛋白质是猪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能量在猪的饲养中消耗量要比饲料中任何其它成分都高,蛋白质虽然饲料中只含百分之十几,但起得作用很大,喂给猪的能量和蛋白质不可能全部转化到猪的产品中去,部分能量和蛋白质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部分能量和蛋白质损耗是由于使用的低效能所造成的,而且,在这一点上是能够设法控制的,如象:猪的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都可以加以控制,猪生长越慢,维持需要消耗的能量和蛋白质比例就越高。用同等的饲料集中几个月使用,减少维持,缩短饲养期。n一、能量的消化率n猪排出量占食入量的能量比例n饲料和粪便中概略成分(kg%)饲料粪便干物质2.0kg0.36kg碳水化合物7040(消化率较高)脂肪58(较低)蛋白质1513(中等)粗纤维525(最低)灰分514(低)合计100100n脂肪、油类(猪油消化率)2090%n碳水化合物一般在90%以上(对猪),粗纤维是降低猪能量消化率的主要因素,粗纤维可以阻碍酶的消化作用,粗纤维本身也难以消化,这也妨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这样一来,本来可以消化吸收的饲料,由于粗纤维的含量过高,造成了消化率降低或原封不动的通过肠道。n谷物饲料的颗粒大小也与消耗率有关系n如土豆,含粗纤维2%,熟土豆的消化率90%以上。而大麦含粗纤维7%,消化率80%左右,粗纤维在12%时,其消化率只有50%左右。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我区常用饲料的消化率。n常用饲料的消化率常用饲料的消化率%n二、蛋白质的消化率二、蛋白质的消化率n加工方法对消化率有影响(如羽毛粉、血粉),粗纤维对消化率也有影响。那么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不能完全消化吸收的原因有哪些呢?n1、粪代谢损失n大量的酶类参与消化(酶本身就是蛋白质)而酶不能全部回收到机体内,大量的肠粘膜细胞也含有蛋白质,脱落后从肠道排出体外,而不能再利用,所以要损失而不能完全吸收。n随着猪的生长,猪吃的越多,代谢损耗也增多。蛋白质损失也增多,如饲料中有沙粒或杂质,也增加了蛋白南的损失,同时也影响了蛋白质的消化率,所以饲料应以干净为好。n2、加热损耗n饲料加热后易于贮存、使用、加热是饲料加工调制的方法之一,但加热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并降低利用率,典型的加热损耗如:黄豆、血粉、鱼粉、肉粉,加热的温度越高,蛋白质的损耗就越大。所有的加热都对蛋白质的消化率有影响,如:适当的蒸煮或烘干,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影响不大(大约5%),如加热处理不好,蛋白质的消化率可能降到50%以下,损失达50%以上,赖氨酸的消化率往往是加热损耗的良好指标,当蛋白质过渡加热后,赖氨酸变成对其它化合物的制约因子,可以准确的测定赖氨酸的含量。第六章第六章 种猪的繁殖与饲养管理种猪的繁殖与饲养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n一、分群分圈饲养一、分群分圈饲养n1、根据品种、年龄、性别、体重、强弱、性情等分群n2、一般成年公猪、妊娠后期的母猪必须单圈饲养n3、对一般猪群的分群应遵守“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有时应用药水喷洒)n4、应根据当地猪场的实际情况和猪舍条件n5、分群初期夜勤观察,注意看护,防止猪群斗架,咬伤。n二、选定饲养方案二、选定饲养方案n1、应根据各猪群的生理阶段、体况来测定饲养方案,其目的就是获得高产、质优的猪肉产品。n如:母猪不能喂得过肥大,否则造成胎儿死亡,但也不能太瘦,否则影响仔猪的初生重和生活力。n2、应根据对产品的要求来测定n如:肥育猪摄取的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胴体脂肪含量越高,膘越厚,这样本来是瘦肉型的猪也喂成了大肥猪,如果前期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能量饲喂,提高蛋白质水平,就可以获得增重较高,瘦肉产量高的胴体。n三、改善饲喂方法三、改善饲喂方法n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n1、自由采食:由猪自由的采食饲料,吃饱不剩为原则。n2、限量饲喂:限制每天饲喂的饲料量,不管猪吃饱与否,现在一般猪场都采用自由采食,主要是为了提高增重,后期以提高饲料的蛋白质水平,来提高胴体品质和瘦肉率,当然,一般个体或某些连队猪场也有采用限量饲喂的方法,注意:有些猪场表面看是限制饲喂实际是自由采食,因为经过长期的饲喂,饲养员已经知道猪每天采食饲料的大致量,每天就喂给那么多,以不剩为最好,所以实际上还是一种自由采食。n四、加强猪只护理、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四、加强猪只护理、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n环境温度、饲养密度、圈舍卫生对猪的生长是有影响的。n1、环境温度:一般低温造成能量消耗的增加,高温降低食欲,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猪的生长都有很大影响。一般适宜的温度是:哺乳仔猪2530,育成猪2023,成年猪15*18,相对湿度为7075%。n2、饲养密度:也就是每一圈应饲养多少头猪或头/m2,应根据猪舍条件,猪的大小、体重、环境温度而定,一般密度越大,圈内小气候温度越高,所以在冬季猪群密度可以适当加大,以增加圈舍内的温度,夏季应适当降低密度就是以同样的密度(头/m2),大群的生产成绩也不如小群,这主要是由于大群猪的群居秩序混乱,互相干扰影响了吃食和休息,从而也是降低了生产水平。所以肥猪群一般以20头左右为宜,但也是根据猪场设备情况,如机械化猪场可以达到4050头一个小圈(栏)。n3、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保持舍内卫生n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是提高猪的生产能力,增加养猪定额,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有利措施。n训练猪养成固定地点排粪、采食、睡觉和接近人的习惯,保持舍内卫生,能减少疾病,提高猪的生产能力,增加定额。定时饲喂能使猪产生条件反射,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定量饲喂可以避免饥、饱不均或消化不良,影响猪群休息、定温饮水,保持冬暖夏凉,定质就是要保持日粮的配合不要变化太大,保持饲料清洁,要变化时,应逐步改变注意防止有霉烂、变质的饲料混入。第二节第二节 配种、妊娠、分娩、哺乳配种、妊娠、分娩、哺乳n一、配种:一、配种:配种是猪场的一个重要生产环节,是实现多胎高产的第一关。合理的养好公猪,做到适时配种是配种工作的关键。n1、合理养好公猪n公猪饲养的好坏对猪群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的,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一般情况下,一头公猪可负担20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n保证合理的营养需要,提高种公猪的种用价值na.公猪的营养水平,必须合适,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公猪过肥,不利于配种,过低,公猪消瘦,性欲低,精液品质下降。nb.如果是季节性分娩、季节性配种,应采用配种季节加强营养的方式,如是长年分娩,常年配种,应采用常年加强的方式,但要注意,应主要提高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不能采用季节配种搞营养方式。nc.另外,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必须充足,否则会出现死精或畸形精子的数量大而影响配种。Ca、P比例必须合适,一般1.5:1,蛋白质水平必须有保证,氨基酸必须全面,绝对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n种公猪的合理管理和利用na.断奶后小公猪一般合群饲养,成年公猪一般单圈饲养,注意成年公猪单圈饲养后,不能再合群饲养,否则,咬架会累死公猪。nb.注意适当的运动,加强新陈代谢,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增强体质,提高繁殖机能,对于懒猪应人工驱赶运动,一般每天2次,每次11.5小时,距离11.5公里,最好在早、晚进食后进行,特别是非配种期更应加强运动,防止过肥。nc.种公猪的利用必须合理,一般初配年龄小型品种810个月,大型品种(引入)1012个月,体重小型品种70kg以上,大型品种90kg以上,一般成年体重的60%以上开始,过早影响公猪终生的种用价值,过晚延长了世代间隔,降低了公猪的利用年限。n一般一头公猪可以予配20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但也要看你的猪场是采用的哪一种分娩方式,如常年分娩可以增加,如季节分娩要适当降低,如人工授精可以成倍提高达60头左右,配种次数一般青年公猪每12天配种一次,成年公猪可达每天1次,(必要时要以每天2次)但中间要休息15分钟1小时以上,每周要休息一天。n注意:应避免公猪利用过度,否则很难恢复,得不偿失。必须有计划的使用。n2、做到适时配种,提高母猪的授胎率,达到多胎高产。na.必须适龄配种(母猪)n我国地方品种母猪性成熟早,一般45个月开始发情,刚达性成熟的母猪虽然可能受胎,但不能过早配种,一般我国地方品种母猪8个月配种,培育品种910个月,体重地方品种6070kg,培育品种90100kg,开始较好,一般应达到成年体重的70%才能配种,否则影响母猪终生的繁殖力。nb.母猪的发情诊断必须准确n母猪的发情周期为21天(平均),持续期为4、5天,休情期1718天(平均);哺乳母猪早期配种(诱精)断奶后的发情配种时期要把握准确。母猪的发情表现请同学看书。nc.适时配种n公母猪交配后,精子和卵子是在输卵管上1/3处结合,母猪排卵是在发情后的2436小时,排卵的持续时间是1015小时,而卵子在输卵管的存活时间是812小时,精子要经过23小时才能达到受精部位,精子在生殖道的存活时间1012小时,所以配种时间应在母猪排卵前23小时,也就是应有在发情开始后1930小时。配种,过早、过晚都会降低授胎率一般采用两次配种。另外,不同年龄的母猪配种时间也不同,一般“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nd.交配方式n单次配种:在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只用1头公猪交配1次n重复配种:在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同一头公猪先后配种2次(一般间隔812小时)(育种场常采用)n双重配种:在母猪一个发情期内,用不同的2头公猪配种2次(一般间隔1015分钟),授胎率较高,产仔也多,一般商品场采用此法。n二、妊娠二、妊娠n妊娠是指从受精到分娩这一阶段,一般是114天,即111117天,也就是3,3,3表示,一般情况下,妊娠后就不再有发情表现,但是不发情并不一定就妊娠(疾病、延迟发情),有些胚胎早期死亡,被母体吸收,也会出现不发情现象。n关于妊娠检查现在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粘液检查法,另一种是细胞层数镜检法,B型超声波法,但一般生产上很少用,科研部门用得较多,生产上只是凭经验,观察二次发情与否。妊娠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主要是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正常安全的分娩,饲养上要注意不能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保证胎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防止母体过肥,管理上的中心任务是做好保胎工作,促进胎儿正常发育,防止机械性流产,一般一个月内少运动(防止早期流产,以利于授精卵(合子)着床),一个月以后应充分运动,每天12小时,注意防止鞭打、拥挤或争斗,拐弯滑倒等。最后一个月应适当减少运动,分娩前应单圈饲养。n三、分娩三、分娩n分娩是养猪生产中仔猪的收获季节,也是最忙的阶段,它是关系仔猪存活率的关键。n首先应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产房的消毒、温度、湿度、垫草和分娩工具、药品(止血药)、耳号钳、秤等。n仔猪在分娩时一般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头位(头先产出),二种是臀位(尾先产出)无论是头位、臀位都是顺产,三种是横位(难产),一般很少,猪是多胎,一般每530分钟产出一头,持续时间一般35小时。仔猪产出后应立即将口、鼻的粘液掏出,断脐止血、消毒,一般保留脐带34cm,过长,过短都不好。n另外,应给仔猪秤重编号,育种群还应填写卡片,对不会吃奶的仔猪应人工辅助,23天后应让仔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地点排粪、睡觉。n四、哺乳四、哺乳n仔猪生后20天内主要是靠母乳获得营养物质的,母乳分泌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仔猪的成活率、断奶重和终生的生产能力,仔猪出生3天以内的乳叫初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矿物质元素和免疫抗体,仔猪吃上初乳对仔猪的成活率,增重是致关重要的,所以一定要让每一头仔猪吃上初乳,另外,母猪生后母乳逐渐上升,到20天达到高峰,20天以后逐渐下降,要使母乳产量高,就是首先使泌乳高峰在来得早,维持时间长,就应加强饲养管理,喂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饲料,也能喂青绿饲料或胡萝卜等。n母猪的管理主要是防止压死仔猪,进行适当的运动,有条件的可以搞护仔栏或仔猪箱,使仔猪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必须给下一个繁殖周期创造条件,母猪不能过肥,应早期断奶(一般35天,早期断奶21天,注意仔猪的早期补饲(开食料)。第三节第三节 母猪的饲养技术母猪的饲养技术n母猪的饲养技术要根据母猪在妊娠期的胎儿生长和本身的增重需要,以及在泌乳期的产奶量需要而定。n一、妊娠期营养阶段的划分一、妊娠期营养阶段的划分n妊娠期营养通常分为前期和后期2个阶段,分别采用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也有分三个阶段的,把前期分为二个期,三个阶段分别采用高、低、高饲养技术,一般以怀孕后1112周以前为前期,以后为后期,这主要是根据妊娠产物在母体内发育变化而确定的,例如:初生仔猪的体重约有6070%是在妊娠末期2030天增长的,所以,加强母猪妊娠末期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n但是从胚胎的生长发育和死亡高峰来看,第一个高峰是在合子附植期(913天),第二个高峰是在第3周,器官形成期(21天),第三个高峰6070天,胎儿发育快,胎盘不能满足营养,因此,妊娠前期的饲养管理也是重要的,主要是从营养全面和管理,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