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共4篇).docx
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共4篇)篇: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简介要求:每位党员自己学习李培斌事迹介绍和事迹材料,写一篇,交到三楼会议室。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简介李培斌,男,汉族,生于1966年9月27日,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镇党委委员。从1984年至今,李培斌同志在基层民调战线上工作了26年,在这26年中,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员,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国以赴排查化解处置矛盾纠纷。调解了数以千计的民事纠纷,制止了上百次群体性械斗,使50多对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使30多位遭受遗弃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让16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让13名刑释解教人员痛改前非,让10名法轮功练习者迷途知返他工作的地方,基本上实现了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的目标,为促进阳高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26年中,李培斌同志荣获县级以上各类奖项54项,2006年,他任职的司法所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2007年被山西省司法厅英国“十佳优秀人民调解员”;同年,他任职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司法部联合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同年,又作为全省唯一的民调人员当选“中华全国第三届人民调解协会理事会理事”;同年,被山西省司法厅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省司法厅评为“国庆安保先进集体”,同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李培斌先进事迹材料一品读李培斌先进事迹可以发现,这个副科小官之所以能筑牢忠诚之魂、常怀为民之情、践行务实之风、恪守清廉之规,成为一个“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好干部,皆得益于他几十年如一日对从政初心的坚守。以李培斌为镜,把“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悟透。入党为什么?其实,李培斌已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不是为了当大官,而是为了给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遗憾的是,有些党员完全背离了这一初衷,把入党作为升迁的政治资本,一门心思只想着往上爬。向李培斌学习,就是要学他看淡地位和利益的境界,绝不给抹黑的忠诚。增强自我净化能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保持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本色,努力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无愧于党和国家的人,才是我们见贤思齐的最好响应。当官干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官员是明显偏离了为官本意。他们一朝权在手后,不把心思花在干事创业谋发展上,却将劲头用在了捞取金钱和名利上。向李培斌学习,就是要学他清清白白当官、干干净净做事的品质,宁愿租房26年也不干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勾当。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增强遵纪守法的自律意识,把精力放在推2动发展上,把本领施在促进改革上,把权力用在为民谋利上,争做一个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干部,实乃为官从政应有的操守。身后留什么?是为家人留下万贯家财,还是为群众留座精神丰碑,这是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向李培斌学习,就是要学他经济上贫瘠精神上富有的追求,虽没给家人留下房子车子票子,但他留下的60本荣誉证书和一大摞奖杯,正是激励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作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党员干部,当然应该为世人留下光辉形象、崇高品格和可贵精神。否则,给家人留下再多的钱财,也买不到群众的口碑。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政党不能没有标杆。毫无疑问,李培斌这个始终把群众装在心中,始终保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对自己的地位、利益看得很淡,从未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的全国优秀员,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英雄,就是党员干部比学赶超的精神标杆。一个乡镇司法所所长,被追授“全国优秀员”称号,这份殊荣绝不是组织对他的同情和馈赠,而是组织对他一生付出的褒奖与认可。毕竟,一个在领导眼里有能力的人,一个在妻子嘴里没跟错的人,一个对工作从没说过不的人,一个对群众管儿又管娘的人,一个视荣誉比生命还重要的人,一个誓言绝不给抹黑的人,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他无愧于“全国优秀员”的称号。李培斌先进事迹材料二在中国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乡镇,老百姓都熟悉这样一群人,按说他们也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可是他们既不像警官那样威风地抓捕嫌犯,也不像法官那样威严地做出判决,他们甚至都不能像律师那样收费办案。他们挣着不高的工资,操心天大的事儿,常常磨破嘴,几乎跑掉腿。不这样做,家长里短的事就可能变成人命关天,这重要不重要?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认识一个这样的人。杨存贵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某社区的居民,前两年,他盖起了新房,又在门前修了路。乔迁新居,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没想到,烦恼却随之而来。邻居说杨存贵家门前修的路由于路面太高,出水不利,导致自己家受了潮,于是,两家人闹起了矛盾,一个不停地修路,一个不停地拆路。就这样,一闹闹了两年的时间,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还越闹越僵。杨存贵说,全家人因为这件事整天唉声叹气。为了解决问题,杨存贵来到了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找到了所长李培斌,李培斌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之后让杨存贵回家等消息。为了尽快处理杨存贵的纠纷,李培斌每天专门路过老杨家,看看他们的情况。可是,双方积怨已深,事情解决起来没那么容易,李培斌听了不少难听的话。李培斌来的次数多了,又和气耐心,双方也就逐渐消了气,两个老邻居终于坐到了一起。在李培斌的劝说下,杨存贵拆掉了自己修的路。虽然多花了一万多块钱,可是对于李培斌的调解,杨存贵很服气。虽然路拆掉了,心里却舒坦了。4司法所处在基层,小矛盾解决得不好,就容易引发大麻烦。景家庙村是龙泉镇的下辖村,因为井少水浅,村民们常年吃水困难。吃水困难,就更别提农田灌溉了。景家庙村全村4000亩地,有3000多亩是旱地。阳高县龙泉镇景家庙村党支部书记荆虎说:“天旱的时候浇地就打架。一打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最多五、六十个人一起打。”村支书说,为了取水浇地,打架伤人的事情年年发生。因此,李培斌专门来到景家庙村进行蹲点帮扶。为了解决景家庙村吃水难、浇地难的情况,李培斌带着村支书讨政策、要项目、修水塔、打机井、换地下水管。荆虎说:“李培斌跑了一年多,引进了一个项目,给打了四眼机井。”经过李培斌的努力,现在,村民们终于吃上自来水了。饮水解决了,有水浇地了,收入增加了,景家庙村的矛盾解决了。在阳高县的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培斌。无论是年关还是假日,群众的婚丧嫁娶、大事小情总是要找李培斌,老百姓给他起了个外号“李司法”。司法所还肩负着社区矫正的责任。小海因为犯了法,被判处缓刑,在李培斌辖区进行矫正,小海经常到司法所做思想汇报,时间长了,两个人越来越熟络。小海告诉记者:“他知道我家里挺困难没有生活来源,他跟我说,要不你开个饭店吧。但是我没有钱。在李所的帮助下,给我办了一个小额贷款,把饭店就开起来了。他帮我介绍的,要不我不认识,我一个犯罪的出来没有什么社会关系。”5其实,李培斌家生活也并不宽裕,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人基本靠着李培斌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妻子与他结婚后,租了二十几年的房,直到前两年,才借了8万元盖了几间平房,为了节省,不到最冷的天,连炕都舍不得烧。可是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依然帮助着困难群众。常年的忙碌,李培斌的身体越来越差。有一次,他在工作时,突然虚脱,几乎晕倒了。同事让他住院,他说不去,开点药就行。2015年10月15日,李培斌因连续加班,突发疾病去世,年仅50岁。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这是李培斌的信念,也是他实际行动的写照。李培斌生前,老百姓来诉苦,他总是倒上一杯热茶,把椅子搬到办公桌前,俯下身子,认真热情地与对方聊着,现在,龙泉镇司法所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李培斌难得就难得在,他不是把法律看成是冷冰条文,而是真正从中读出了老百姓红火的日子、实在的权利、和谐的关系。他有情、用情、动情,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爱法、懂法、用法,才会怀念他们的老李。现在有乡亲问“老李走了,我该怎么办?”想想,如果老李活着他会怎么答?他,会想到什么“法”。李培斌先进事迹材料三在这里,李培斌所长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个调解案件。调解矛盾纠纷,对于大同市阳高县司法局龙泉镇司法所所长李培斌来说,就像一日三餐,不可或缺。“有事找培斌”也成了阳高县许多群众遇到法律难题最爱说的口头禅。2015年10月13日下午从3时开始,经过4个多小时调解完毕的那场纠纷,竟成了这名扎根基层三十多年司法所长的最后绝唱。当日下午,李培斌像往常一样开始接待上门群众的工作,一名年长的老人带着自己的姑娘走进调解室。“是李所长吗,我是咱尉家小堡村的,姑娘女婿打架,惊动了人家公安局,现在女婿让带走了,我们想请您看看这事咋办。孩子们小,不懂事,以后还想在一块过日子呢!”老人边说边拽住了李培斌的袖口。“大爷,慢点说,我给咱理一理。只要孩子们真心想过,一切都不晚。”拉着老人,李培斌不停拍打对方的手背。安抚好老人,李培斌又把目光转向躲在墙角,始终不敢说话的姑娘。“快进来坐下,姑娘,不用怕。人生就像一根曲线,恋爱甜蜜期一过,就是矛盾高峰期,这时候有点过头,只要感情还在,咱都好商量。一番安慰后,姑娘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是小两口最近犯起了疑心病,都觉得对方没把自己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争论中由言语发展到肢体冲突。两家大人得知情况后,也不由分说卷入其中,最终导致男方怒砸女方家车辆,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7见此,李培斌当即电话通知男方家人来司法所面对面调解。听闻是李培斌所长出面,男方家人毫不犹豫来到司法所。“孩子们有矛盾,咱们做家长的就得像白面和水蒸馒头,一定得揉合,不能再火上浇油,否则越帮越乱,到时只会害了孩子。幸好这次没有啥大事,不然谁也救不了咱孩子。”李培斌点到了家长的痛处。“姑娘已经后悔了,我们做大人的,的确是考虑不周全呀!”女方家人率先向李培斌表态。“人家女方都不计前嫌了,咱们男方也大度点,孩子们好,不是咱们做长辈的最希望看到的嘛。”李培斌的动员一刻都不敢停。“啥也不说了,为了孩子们,我们听您的,您就尽管作主。”男方家人的心结终于被打开。双方的握手言和,让李培斌意识到与公安机关交流的时机已经成熟,很快,办案民警被邀请到司法所。“李所长你来主持调解,我们首先就有了一份信任感,知道这事肯定不会再有其他次生矛盾,案结事了是您的强项。等我们履行完必要手续,当事人马上解除羁押。”眼看事情顺利解决,李培斌将双方家长仍在畏畏缩缩的手牵在了一起,走廊里又传出了他爽朗、豁达的笑声。李培斌生前说,他对调解工作有一种爱,一种说不出的爱。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锅碗瓢盆,李培斌都接到手里,坚持下去,倾尽全力,经他调解的案子,结案率达到100%。第2篇: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简介中国网评:追忆李培斌,总有一种情怀在人们心间流淌个人故去后,有关他的一切,或将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消逝。但是,总有一种精神织写的大爱,如精忠贯日,让浩气长存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主任、龙泉司法所所长李培斌离开我们已经4个月了,但他始终没有远去,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愈加高大清晰。(2月17日中国网)对于想干事的人来讲,时间总是急迫而短暂的,对于李培斌来讲,50岁的生命定格在服务群众的岗位,或许也是一种死得其所。人去留声在,尤其是在山西官场“塌方式”腐败爆发后的一个时期,让我们更看到了希望。在基层有这么一大批无私奉献、夙兴夜寐的好干部,足以撑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结婚30年,租房26年,前后搬家6次,新修好的三间平房住了不到3年,至今仍欠外债7万元,单单就是这样的情况,就足以让很多大吃大喝干部惭愧终身,妻子没有工作,却从未向足以开口过,同事多年的老领导高桂德说,以李培斌的名望,要求组织给妻子安排一个一般性工作,是没有问题,但他从未要求过,始终坚持清贫,搬家数次,租房二十余年,这就是一个基层普通干部的情怀。骑了15年的摩托车,别人发动不了,他骑着走街串巷风雨无阻。省里特批的轿车,他总觉着开车去调解和群众有距离,于是,近了就走着去,远了还是骑摩托。他媳妇就坐过一次“专车”,还是单位让赶去大同见最后一面。看到这里,心里除了震撼,就是心痛,比较那些“公车私用”的官员们,足以令那些人警醒,公家的就是公家,永远不要想着怎么沾便宜,15年的摩托生涯,就是他们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干群关系融洽的一个缩影,这也是无数基层干部的真诚为民、一心为公的名片。他没留下什么钞票,倒是有个塞满各种发票的牛皮纸袋子,以及60多本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一大摞奖杯。这就是一个品格高尚的基层干部留给我们最好的学习态度,同志讲“当官发财,应当两道”,作为官员,必须重视官声,这个官声不仅是个人的名声,更是代表着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形象,他应该有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组成,奖杯的光环恰恰就是组织肯定,人民群众赞赏。李培斌做到的不止是这些,他更是把不贪公家好处,便宜做到了极致。虽然缺钱,但是他从未放弃过信仰。“早些年有个老板叫他去铁矿上帮忙包工,领导也打招呼让他去,他死活不去,如果那年去,两套楼房也挣上了。”但他向妻子的解释是,人家凭啥要你包工,如果你不是官员,没有权力,谁看的上你。李培斌的事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铭刻的更多。他的故事是基层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广大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中的付出努力得到的肯定。斯人已逝,但精神长存。追授其“优秀员”,就是对故人最好的缅怀。在后来的日子里,相信有了这种精神的激励,会涌现更多的李培斌式人物,我们的中国梦会更美。(文/孙伟)第3篇: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简介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简介李培斌,男,中共党员,山西省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15年10月15日,为妥善处理群体性信访案件,在连续加班超负荷工作后,李培斌同志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不幸殉职,年仅50岁。李培斌同志是一位在基层奋斗了30年的“民调”战士,始终怀着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扎根基层,勤劳实干,为社会谋发展,为群众解难事,展现了员的先锋模范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脚踏实地、勤奋肯干、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广泛赞誉,群众亲切地称赞他为“最美基层干部”。他为了创建和谐社会,平安乡镇,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排扰解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了调解“十法”,即以情感染法、以柔克刚法、先守后攻法、正义震慑法、亲情促动法、群众抨击法、稳定大局法、感化性教育法、诚信担保法、类同案推化教育法,成为全县及至全市“民调”教材,在全县乡村、学校广为传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0年来,他调解的民事纠纷数以千计,制止了无数次群体性械斗,使50多对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30多位子女不孝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16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10多名“法轮功”练习者迷途知返,40名刑释解教人员,22名社区矫正人员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等等,为建设和谐稳定的阳高做了大量的工作。李培斌同志曾作为全省政法系统唯一代表出席了党的十八大、列席了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6次受到国家级表彰,获省、市级表彰达40多次,荣立大同市“一等功”和司法部“三等功”。为表彰李培斌同志的先进事迹,11月25日,司法部追授李培斌同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第4篇: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简介要求:每位党员自己学习李培斌事迹介绍和事迹材料,写一篇心得体会,交到三楼会议室。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简介李培斌,男,汉族,生于1966年9月27日,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镇党委委员。从1984年至今,李培斌同志在基层民调战线上工作了26年,在这26年中,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员,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国以赴排查化解处置矛盾纠纷。调解了数以千计的民事纠纷,制止了上百次群体性械斗,使50多对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使30多位遭受遗弃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让16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让13名刑释解教人员痛改前非,让10名法轮功练习者迷途知返他工作的地方,基本上实现了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的目标,为促进阳高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26年中,李培斌同志荣获县级以上各类奖项54项,2006年,他任职的司法所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2007年被山西省司法厅英国“十佳优秀人民调解员”;同年,他任职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司法部联合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同年,又作为全省唯一的民调人员当选“中华全国第三届人民调解协会理事会理事”;同年,被山西省司法厅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省司法厅评为“国庆安保先进集体”,同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部,皆得益于他几十年如一日对从政初心的坚守。以李培斌为镜,把“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悟透。入党为什么?其实,李培斌已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不是为了当大官,而是为了给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遗憾的是,有些党员完全背离了这一初衷,把入党作为升迁的政治资本,一门心思只想着往上爬。向李培斌学习,就是要学他看淡地位和利益的境界,绝不给抹黑的忠诚。增强自我净化能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保持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本色,努力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无愧于党和国家的人,才是我们见贤思齐的最好响应。当官干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官员是明显偏离了为官本意。他们一朝权在手后,不把心思花在干事创业谋发展上,却将劲头用在了捞取金钱和名利上。向李培斌学习,就是要学他清清白白当官、干干净净做事的品质,宁愿租房26年也不干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勾当。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增强遵纪守法的自律意识,把精力放在推2动发展上,把本领施在促进改革上,把权力用在为民谋利上,争做一个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干部,实乃为官从政应有的操守。身后留什么?是为家人留下万贯家财,还是为群众留座精神丰碑,这是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向李培斌学习,就是要学他经济上贫瘠精神上富有的追求,虽没给家人留下房子车子票子,但他留下的60本荣誉证书和一大摞奖杯,正是激励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作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党员干部,当然应该为世人留下光辉形象、崇高品格和可贵精神。否则,给家人留下再多的钱财,也买不到群众的口碑。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政党不能没有标杆。毫无疑问,李培斌这个始终把群众装在心中,始终保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对自己的地位、利益看得很淡,从未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的全国优秀员,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英雄,就是党员干部比学赶超的精神标杆。一个乡镇司法所所长,被追授“全国优秀员”称号,这份殊荣绝不是组织对他的同情和馈赠,而是组织对他一生付出的褒奖与认可。毕竟,一个在领导眼里有能力的人,一个在妻子嘴里没跟错的人,一个对工作从没说过不的人,一个对群众管儿又管娘的人,一个视荣誉比生命还重要的人,一个誓言绝不给抹黑的人,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他无愧于“全国优秀员”的称号。3李培斌先进事迹材料二在中国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乡镇,老百姓都熟悉这样一群人,按说他们也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可是他们既不像警官那样威风地抓捕嫌犯,也不像法官那样威严地做出判决,他们甚至都不能像律师那样收费办案。他们挣着不高的工资,操心天大的事儿,常常磨破嘴,几乎跑掉腿。不这样做,家长里短的事就可能变成人命关天,这重要不重要?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认识一个这样的人。杨存贵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某社区的居民,前两年,他盖起了新房,又在门前修了路。乔迁新居,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没想到,烦恼却随之而来。邻居说杨存贵家门前修的路由于路面太高,出水不利,导致自己家受了潮,于是,两家人闹起了矛盾,一个不停地修路,一个不停地拆路。就这样,一闹闹了两年的时间,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还越闹越僵。杨存贵说,全家人因为这件事整天唉声叹气。为了解决问题,杨存贵来到了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找到了所长李培斌,李培斌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之后让杨存贵回家等消息。为了尽快处理杨存贵的纠纷,李培斌每天专门路过老杨家,看看他们的情况。可是,双方积怨已深,事情解决起来没那么容易,李培斌听了不少难听的话。李培斌来的次数多了,又和气耐心,双方也就逐渐消了气,两个老邻居终于坐到了一起。在李培斌的劝说下,杨存贵拆掉了自己修的路。虽然多花了一万多块钱,可是对于李培斌的调解,杨存贵很服气。虽然路拆掉了,心里却舒坦了。4司法所处在基层,小矛盾解决得不好,就容易引发大麻烦。景家庙村是龙泉镇的下辖村,因为井少水浅,村民们常年吃水困难。吃水困难,就更别提农田灌溉了。景家庙村全村4000亩地,有3000多亩是旱地。阳高县龙泉镇景家庙村党支部书记荆虎说:“天旱的时候浇地就打架。一打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最多五、六十个人一起打。”村支书说,为了取水浇地,打架伤人的事情年年发生。因此,李培斌专门来到景家庙村进行蹲点帮扶。为了解决景家庙村吃水难、浇地难的情况,李培斌带着村支书讨政策、要项目、修水塔、打机井、换地下水管。荆虎说:“李培斌跑了一年多,引进了一个项目,给打了四眼机井。”经过李培斌的努力,现在,村民们终于吃上自来水了。饮水解决了,有水浇地了,收入增加了,景家庙村的矛盾解决了。在阳高县的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培斌。无论是年关还是假日,群众的婚丧嫁娶、大事小情总是要找李培斌,老百姓给他起了个外号“李司法”。司法所还肩负着社区矫正的责任。小海因为犯了法,被判处缓刑,在李培斌辖区进行矫正,小海经常到司法所做思想汇报,时间长了,两个人越来越熟络。小海告诉记者:“他知道我家里挺困难没有生活来源,他跟我说,要不你开个饭店吧。但是我没有钱。在李所的帮助下,给我办了一个小额贷款,把饭店就开起来了。他帮我介绍的,要不我不认识,我一个犯罪的出来没有什么社会关系。”5其实,李培斌家生活也并不宽裕,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人基本靠着李培斌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妻子与他结婚后,租了二十几年的房,直到前两年,才借了8万元盖了几间平房,为了节省,不到最冷的天,连炕都舍不得烧。可是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依然帮助着困难群众。常年的忙碌,李培斌的身体越来越差。有一次,他在工作时,突然虚脱,几乎晕倒了。同事让他住院,他说不去,开点药就行。2015年10月15日,李培斌因连续加班,突发疾病去世,年仅50岁。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这是李培斌的信念,也是他实际行动的写照。李培斌生前,老百姓来诉苦,他总是倒上一杯热茶,把椅子搬到办公桌前,俯下身子,认真热情地与对方聊着,现在,龙泉镇司法所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李培斌难得就难得在,他不是把法律看成是冷冰条文,而是真正从中读出了老百姓红火的日子、实在的权利、和谐的关系。他有情、用情、动情,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爱法、懂法、用法,才会怀念他们的老李。现在有乡亲问“老李走了,我该怎么办?”想想,如果老李活着他会怎么答?他,会想到什么“法”。6李培斌先进事迹材料三在这里,李培斌所长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个调解案件。调解矛盾纠纷,对于大同市阳高县司法局龙泉镇司法所所长李培斌来说,就像一日三餐,不可或缺。“有事找培斌”也成了阳高县许多群众遇到法律难题最爱说的口头禅。2015年10月13日下午从3时开始,经过4个多小时调解完毕的那场纠纷,竟成了这名扎根基层三十多年司法所长的最后绝唱。当日下午,李培斌像往常一样开始接待上门群众的工作,一名年长的老人带着自己的姑娘走进调解室。“是李所长吗,我是咱尉家小堡村的,姑娘女婿打架,惊动了人家公安局,现在女婿让带走了,我们想请您看看这事咋办。孩子们小,不懂事,以后还想在一块过日子呢!”老人边说边拽住了李培斌的袖口。“大爷,慢点说,我给咱理一理。只要孩子们真心想过,一切都不晚。”拉着老人,李培斌不停拍打对方的手背。安抚好老人,李培斌又把目光转向躲在墙角,始终不敢说话的姑娘。“快进来坐下,姑娘,不用怕。人生就像一根曲线,恋爱甜蜜期一过,就是矛盾高峰期,这时候有点过头,只要感情还在,咱都好商量。一番安慰后,姑娘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是小两口最近犯起了疑心病,都觉得对方没把自己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争论中由言语发展到肢体冲突。两家大人得知情况后,也不由分说卷入其中,最终导致男方怒砸女方家车辆,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7见此,李培斌当即电话通知男方家人来司法所面对面调解。听闻是李培斌所长出面,男方家人毫不犹豫来到司法所。“孩子们有矛盾,咱们做家长的就得像白面和水蒸馒头,一定得揉合,不能再火上浇油,否则越帮越乱,到时只会害了孩子。幸好这次没有啥大事,不然谁也救不了咱孩子。”李培斌点到了家长的痛处。“姑娘已经后悔了,我们做大人的,的确是考虑不周全呀!”女方家人率先向李培斌表态。“人家女方都不计前嫌了,咱们男方也大度点,孩子们好,不是咱们做长辈的最希望看到的嘛。”李培斌的动员一刻都不敢停。“啥也不说了,为了孩子们,我们听您的,您就尽管作主。”男方家人的心结终于被打开。双方的握手言和,让李培斌意识到与公安机关交流的时机已经成熟,很快,办案民警被邀请到司法所。“李所长你来主持调解,我们首先就有了一份信任感,知道这事肯定不会再有其他次生矛盾,案结事了是您的强项。等我们履行完必要手续,当事人马上解除羁押。”眼看事情顺利解决,李培斌将双方家长仍在畏畏缩缩的手牵在了一起,走廊里又传出了他爽朗、豁达的笑声。李培斌生前说,他对调解工作有一种爱,一种说不出的爱。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锅碗瓢盆,李培斌都接到手里,坚持下去,倾尽全力,经他调解的案子,结案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