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及传染病防疫报告制度集合5篇.docx
-
资源ID:90310900
资源大小:21.9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及传染病防疫报告制度集合5篇.docx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集合5篇 一、疫情领导班子:由主管业务副院长、疫情治理科长、疫情治理人员、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感控科科长、质控科科长,组成传染病治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负责对传染病治理工作进展监视,每年对上年度传染病治理工作进展检查,依据最新状况制定相关传染病有关制度。 二、疫情治理的内容:依据传染病法规定的37种传染病为报告病例。 三、详细实施: 1、每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必需有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的内容,学习完毕必需进展考试。 2、要求每个科室每年至少学习传染病法一次,并有签到及每人学习后考试成绩或学习心得存档。每个科室的副主任或科聘主治医生为传染病监控医生。 3、门诊医生有完善的门诊日志。(假如在大医院,就诊病人较多的状况下,可以由护士帮忙填写相关内容,待病人就诊完毕,再补充诊断等)门诊日志内容包括: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儿时必填)、性别、年龄、具体家庭地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就诊时疾病临床表现、就诊后初步诊断、诊疗状况、处理。 4、出入院登记本的治理。病人入院后,必需填写完整的相关内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具体家庭地址,入院诊断);出院时,必需依据病历所书写的最终诊断填写病人的出院诊断。 5、检验科结果登记必需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验工程、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科检验人员签名。 6、放射科结果登记必需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查工程、放射结果诊断、放射科医生签名。 7、门诊医生接到病人结果报告单后,做出诊断,如有报告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疫报卡后将报卡送至门诊办公室,由疫情治理人员去收卡。 8、病房内,要求每位上班医生对新送到科室的全部化验或检查单结果进展分析,诊断(由于医生值出的时候,是休息至其次天的,按法律,从结果报出到网上直报,乙类必需为6小时内),如有诊断传染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疫报卡,由护士过医嘱后,与出院卡并放一处,以利疫情治理人员收卡。 9、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展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包括节假日,如要做到,必需有3人轮换),方能保证传染病报卡的按时报出。 签收的目的为明确疫情报告人及疫情治理人员责任;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伤寒、狂犬病等某些特别病例可准时对病人进展调查;对于结核病、乙肝等简单屡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可排解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这样,传染病卡上报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10、当天疫情粗略检查:每天疫情治理人员到放射科及检验科对当天所报出的结果进展检查,如有应上报的传染病结果,则检查是否有上报。(如有未上报的门诊病人,则查找开单医生,确定为病房临时出门诊的医生所填写的单,则由疫情治理人员依据该医生的门诊日志帮忙填写并上报。) 11、每月中旬,必需查阅全院上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这要求治理人员必需配足,要完成如此大量的工作,必需要求2位专职人员) 12、每月在质控简报中通报上月疫情报告状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作出惩处通告)。 在门诊日志和病房出入院登记上,还有其次个方法,可以削减许多工作量,固然,只是削减疫情治理人员的工作量,但却增加医生的工作量。那就是网络治理。 1、病人医疗资料在入院6小时内必需完整记载在计算机病历内。 2、医院全部检验和检查结果,必需在网上向科室报出。 3、固然,病人少的状况下,治理不是很难,但大医院病人多的状况下,操作就不简单了,那么,这还要求计算机的功能上,必需增加相关字串提示功能,这样,每当消失相关的诊断或检验、检查单结果的时候,我疫情治理人员就能准时得到资料,催促报告。 4、网络治理的好处就是只要有病人就诊、出入院,全部资料在计算机内,只要有相关疫情内容,可准时发觉,则可避开迟报和漏报,亦不用每月进展病历检查。 四、假如消失传染病的迟、漏报现象,除外依照传染病法追究状况外,可由单位根据情节严峻与否进展相当惩罚(在没有发生传染病因此发生流行或爆发的状况下)。如查出有迟报的病例,可以扣罚接诊医生、传染病监控医生每人各5元,并在医院简报或质控简报中提出批判;如有漏报,各扣罚接诊医生、科传染病监控医生每人各50元,并在医院简报或质控简报中发出通报批判;如传染病发生漏报三次者,接诊医生当年不得参与工作评优,晋升一律推迟一年。 学校传染病防控治理制度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篇2 为了能够准时有序地应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掌握传染病疫情在我校的发生和扩散,保障广阔师生员工的身体安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上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成立由校长陈运占为组长,业务主任陈德伟为付组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负责本校传染病防治的各项详细工作。 2、各班班主任为本班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一旦发觉本班有传染病疫情,应在1小时内向校长及主任报告。各班班主任应定期对各班卫生委员进展传染病预防学问及疫情报告程序进展培训。 3、针对不同季节的传染病,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学问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爱护力量。 4、各班班主任坚持每天对本班学生进展晨检和午检,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为预防各种传染病在校内的发生,各班应把本班的公共区、教室、寝室彻底清扫洁净,不留卫生死角。并加强教室、寝室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学校传染病防控治理制度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篇3 为准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保障师生的身体安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建立传染病防控治理组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副校长负责详细工作,各班班主任教师帮助协作。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觉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供应状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详细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大事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安康状况进展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4、严格病例登记,学校发觉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必需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马上登记(工程包括:病人的发病日期。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病症、是否就诊及医院、排查结果、实行措施、登记人等),并准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掌握机构及学校主管部门报告; 5、承受卫生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治理状况的监视检查指导。 三、学校传染病报告挨次:第一发觉人班主任校长当地疾控中心领导卫生行政部门。 四、疫情报告内容准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像病症(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根据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准时上报。 2、当学校发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马上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消失不明缘由的高热、呼吸急促或猛烈呕吐、腹泻等病症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缘由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大事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学校发生群体性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大事、饮用水污染大事、群体性不明缘由疾病、严峻影响师生安康的大事及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必需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超过2小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掌握中心及卫生院报告 五、学校疫情报告人发觉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六、严格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标准,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期间,校方应在疾病防掌握机构的指导下,仔细落实相应的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 学校传染病防控治理制度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篇4 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区卫生防疫站报告,必要时做订正死亡报告。 2、各医疗卫生气构及人员要仔细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学问,娴熟把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的程序,切实增加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发觉传染病例要仔细做好传染病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3、在各医疗机构防保科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传染病报告员接到临床医生的传染病报告要进展核实诊断,仔细做好记录,并准时上报当地卫生防疫机构。仔细开展疫情主动监测工作,对临床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至少每旬开展一次疫情搜查,发觉漏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准时进展补报。 4、责任疫情报告人发觉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于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展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展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展报告。 5、传染病爆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马上报告当地政府。 6、流淌人员中的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诊治地负责,其疫情登记、统计由户口所在地负责。 7、区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对辖区内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疫情登记报告和治理状况定期进展核实、检查、指导。 8、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大事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 9、任何单位和个人发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必需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区卫生防疫站报告。区卫生防疫站发觉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马上报告上级防疫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10、区卫生防疫站疫情治理人员应定期编发疫情简报,对重大疫情进展猜测、预报。 学校传染病防控治理制度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篇5 一、总则 (一)目的 1、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准时性,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准时、精确地把握传染病的发病状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掌握措施供应依据。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标准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三)疫情报告及信息治理工作的原则 1、根据“网络直报,逐级审核上报,分级治理,分级负责,属地化治理,依法报告,依法治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治理。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四)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乡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卫生所、个体诊所),各负其责,实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 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制度 (一)组织治理 卫生院根据专业分工,担当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治理工作,详细职责为: 1、根据属地化治理原则,当地卫生院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和传染病进展监测、信息报告与治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大事、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特地的举报、询问热线电话,承受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和疫情的报告、询问和监视;设置特地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和疫情信息。 2、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协作开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搜集亲密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展隔离观看;进展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3、负责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治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应;开展技术指导。 4、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卫生工作人员进展业务培训;对卫生气构的疫情报告治理工作进展技术指导。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 1、卫生院防保科每天应进展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觉传染病病例特别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大事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准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准时供应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治理人员每日应分别登录系统进展审核确认与查重。 3、疫情工作人员必需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节假日将疫情报告电话转接办公室电话上,同时保证24小时信号通畅。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通报 传染病疫情的通报与公布,按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大事信息公布方案(试行)执行。 1、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单位、政府和有关领导报告并通报本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周边省份和地区传染病疫情等相关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2、发觉甲类传染病、按甲类治理乙类传染病以及不明缘由疾病爆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马上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掌握中心;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将该病人的相关信息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疾病预防掌握中心进展通报。 3、卫生院当辖区内发觉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包虫病等)爆发、流行时,准时向辖区畜牧站报告(专报),并在疾病流行期间相互通报各有关疫情信息。 4、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治理专职人员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掌握中心要求每月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疫情数据进展统计分析,主要内容有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各类传染病分析、突发公共卫生大事监测分析、报告准时性评价和重点提示五大局部。 (四)突发公共卫生大事报告程序、时限及内容 1、报告程序防保科接到电话、传真或在突发公共卫生大事报告治理信息系统发觉甲类及甲类治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其它乙类及丙类传染病疫情爆发、流行时,准时对疫情报告进展核实、分析,同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大事电话记录表后,报相关部门。 2、报告内容主要报告内容有疫情发生根本状况(发生地点、涉及范围、涉及人数、可能传播途径等),疫情发生简要经过,当地卫生气构对疫情处理措施等。 3、报告时限从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到疾病预防掌握中心,整个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当辖区内发觉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大事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于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进展报告。 1)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治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治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如突发缘由不明的传染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缘由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2)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卫生部列入乙类传染病治理的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打算列入乙类传染病治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展信息的录入报告。 3)对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展信息的录入报告。 (五)调查 卫生院接到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亲密接触者等的疫情报告后,应马上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展调查。接到乙类、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疫情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展调查。 (六)卫生院及有关科室和个人应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隐秘法和中国疾病预防掌握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安排治理规程(试行)有关规定,安排给科室的疫情信息查询帐号及密码指定专人负责治理,并将负责人名单报信息治理科疫情室备案,如发觉帐户和密码信息泄露,请马上报告疫情室,以便准时实行补救措施,否则,后果自负。 (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切实履行法律给予的责任,疫情资料对外公布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任何人不得随便对外泄露疫情资料,如有违反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八)质量掌握 卫生院负责责任范围内的疫情报告治理工作,应提出工作要求,部署工作任务,担当疫情资料收集、上报和反应工作。对辖区内个体诊所和下级卫生所的疫情报告工作进展培训、业务指导和催促检查。 (九)奖惩措施 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有以下行为之一的,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瞒报、缓报、谎报发觉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2、未按规定建立特地的流行病学流行队伍,进展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未按规定派人进展现场调查的; 4、未按规定上报疫情或报告突发公共卫生大事的。 各责任报告单位对周末及节假日加班进展疫情报告、监测和分析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排补休并赐予补贴。 三、计算机治理制度 1、卫生院计算机室应指定专人负责,确保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 2、定期进展系统软件与硬件的维护,定期查毒,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3、制止安装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已正常运转的软件不得随便修改程序或相关参数; 4、严禁未经检查的软件或数据文件上机操作或上网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避开病毒感染; 5、妥当保管软硬件设备资料,外借资料应登记并准时收回; 6、增加安全意识,留意机房防火。下班前应留意检查水电开关和门窗安全; 7、保持计算机室干净与卫生,室内严禁吸烟和和放置。 四、疫情资料治理保密制度 1、做好疫情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疫情资料要存放于资料柜内并由疫情资料治理人员专人保管。 2、未经卫生部和卫生部授权公布的甲类传染病疫情和爆发性大流行的疫情病例数不准在报刊公开报导。 3、任何外单位人员来中心了解、采访有关疫情,需持有来人单位和区卫生局的证明,并经卫生院领导同意,方可进展;任何人不得擅自向新闻传媒机构的记者人员透露疫情。 4、凡未单位领导批准,不得将疫情资料复制或借出。 5、疫情保密性文件或资料的存档和销毁,应经卫生院领导批准,统一有关规定处理。 6、自觉承受保密检查和监视。 五、网络治理与维护制度 1、卫生院负责网络治理、使用及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治理。对下级机构供应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2、未经单位同意,不得将有关效劳器、工作站上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资料向外网传递或转录。 3、防保科负责各自的网络帐号、密码治理,并留意保密,不得将帐号和密码转告他人,也不得以他人身份登录网络。 4、网络治理员要对网络运行状况进展记录,并对各自的网络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网上信息资源进展严格治理。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卫生信息网或借助其联网计算机公布、传播反动、色情或有害公共道德的信息。 6、严禁向网络上传来历不明或可能引发病毒感染的软件,系统治理员应定期使用公安部门指定的杀毒软件检测病毒。 六、疫情安全治理与保密制度 1、树立保密意识,定期检查各项安全保密措施,发觉隐患准时报告、准时实行措施; 2、信息安全保密治理实行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应负责催促、检查本单位的计算机安全保密措施,疫情资料要存放于资料柜内并由疫情资料治理人员专人保管,凡未经单位领导批准,不得将疫情资料复制或借出; 3、网络治理制定访问权限掌握,专人负责密码治理,超级密码定期更换; 4、涉密信息须指定专人在专用机上处理,按密级要求实行相应加密措施并妥当处理存储介质的信息痕迹; 5、涉及国家机密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符合国家保密局制定的工作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