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资源ID:9038759
资源大小:29.77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0课《曹刿论战》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简单的文言文。2、采用多种方式诵读文章,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学习文章在选材方面详略得当的安排。4、通过语言、行动的对比分析文中人物形象。5、学习文章包含的民本主义思想。教学重点: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简单的文言文。2、采用多种方式诵读文章,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学习文章在选材方面详略得当的安排。教学难点: 1、过语言、行动的对比分析文中人物形象。2、学习文章包含的民本主义思想。教学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文课代表早读课布置预习作业:1、利用工具书解决字的形音义,再通过语文课代表听写检查预习成果。 2、学生自主查阅左转资料,为课堂发言作准备。3、结合文章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二、新课导入(计划2分钟):1、导入语: 我国历史上发生过许许多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曹刿论战,讲述的就是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以弱胜强的战胜强大的齐国的故事。2、介绍战国策内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语文小组派代表作介绍,其他语文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或补充遗漏的地方。三、文章朗读指导(计划1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注音和断句,并体会老师朗读的语气和感情课。朗读要领:注意读出曹刿的深谋远虑和鲁庄公二鄙回答之后之后的有所领悟。2、同学们分语文小组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3、语文小组推荐朗读优秀者上台范读。四、学习小组成员合作翻译课文(计划15分钟):请同学翻译课文,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其他同学发言评价、指正或补充。注意以下加点的重点词的翻译:通假字:小惠未遍 词类活用:弗敢专也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独自专有。 一鼓作气 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惧有伏焉 名词活用作动词,伏兵。 下视其辙也 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下。 古今异义: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表位置,中间。肉食者鄙 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品行恶劣。牺牲玉帛 古义: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忠之属也 古义:努力做尽忠的事。今义:忠心。可以一战 古义:两个词,可以凭借。今义:一个词,表肯定。 注意与战争相关的专用名词鼓、败绩、驰、辙、轼特殊句式夫战,勇气也。(判断句)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判断句、省略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五、文意探究,分析人物人物形象。(计划10分钟)1、讨论注意如下问题:用一个字说出曹刿对统治者的看法。文中有哪些地方充分表现出了曹刿的深谋远虑?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文中曹刿和庄公谁是中心人物?各自是什么形象?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2、讨论后明确:曹刿:具有一个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鲁庄公:作为国君的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这是他政治思想上的缺陷;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战略战术运用不当。但他也有优点,即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有错就改,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有所领悟。六、拓展延伸:(计划5分钟):联系当今的现代化战争,要对敌人战而胜之,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语文小组讨论后推荐发言。七、随堂课堂练习:(计划5分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弗敢加也,必以信 一鼓作气 弗敢专也 既克,公问其故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夫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C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3、翻译句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八、布置作业 (计划3分钟)1、复识记理解本文重点词句的翻译。2、完成文章的背诵默写。(早读课进行)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