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
资源ID:9038959
资源大小:2.50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石壕吏杜甫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人,唐代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因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秋兴八首等。有杜工部集。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你可知这组诗有哪几首?理解诗歌重要词语,进而把握诗歌大意。学习目标感受老妇、官吏和诗人的“苦”情,体会他们的复杂心情。理解诗人忠君和爱民的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u大声朗读诗歌,用诗中的一个字表达你最深刻的感受。示例:苦妇啼一何苦!“一何苦”苦极怒吏呼一何怒!“一何怒”怒极“吏怒”更能体现“妇苦”二、赏读诗歌,探究人物的苦情苦役苦心u再读诗歌,思考问题。诗中有言:“妇啼一何苦!”老妇人有多少苦?结合诗歌说一说。(1)丧子之痛。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新,最近。失去至亲,而且是两个。(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年丧子)(2)贫寒之苦。室中更无人/出入无完裙无人,无男子。无完裙,没有完整的衣服。(古代,男子是家中壮劳力,是顶梁柱)(家境贫苦)(3)用心良苦。自觉自愿:老妪力虽衰衰,衰弱。(虽年老体衰,但自己愿意顶替)思考:她本可以不去,为何还要自愿去?着急心态: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急,赶快。犹得,还能够。(老妇的心情如何?着急。急什么?赶紧让官吏离开。为什么要这样?)内心用意: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惟有乳下孙逾,越过。(一抓一逃,一老一少,保住男丁,维系家庭)用心良苦:老妇迫不得已的苦痛,掩护老翁,维护儿媳,保住家庭。知识链接古代兵役制度:新唐书兵志:开元旧例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旧唐书食货志上:二十为丁,六十为老。每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u再读诗歌第二、三段,体会老妇人的“苦”。要求:理解感受老妇人的三苦丧子之痛、贫寒之苦、用心良苦。注意读出苦的感受。u 官吏的“苦”。1面对这样一个悲苦之人、困顿之家,文中吏的反应是什么?吏呼一何怒一何,多么。(吏大声吆喝,粗暴凶横)思考:吏粗暴吆喝了什么?(请发挥想象,进入这个情境,体验官吏的愤怒,思考后自由作答)示例:快把你儿子叫出来,跟我们走!你们家还有什么人?如实报来!就你一人可用?行行行,快走!2你怎么评价吏的怒?提示: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思考。(1)工作辛劳之苦:怒中有劳累有吏夜捉人。(白天抓,晚上也抓,不得休息)(2)不被理解之苦:怒中有无奈的苦痛老翁逾墙走。(一抓一逃,不配合)(3)任务艰巨之苦:有吏夜捉人捉不是征。(征兵任务艰巨,前方战事吃紧,急需兵员补充,时间来不及。这是征兵官吏的使命,必须完成,所以没有男子,也要抓老妇人充数)吏之“苦”辛劳、无奈、痛苦。u 诗人的“苦”。1投宿到这样一个家庭,见到这样一件事情,听到这样一段对话,诗人制止了吗?说什么了吗?通过下列问题理解诗人的苦心。家中孙儿,儿媳,老翁。都没有(1)朗读最后一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诗人听到了。“夜久”声才“绝”,诗人一夜无眠。(2)谁听到了?听了多久?知识链接杜甫官职:杜甫在公元757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时从洛阳回华州任所,途径此地。司功参军,官名,掌管官员、考课、祭祀、礼乐、学校、选举、表疏、丧葬等事。(虽为大官,但无实权)内疚、自责。老翁一家留他住宿,他觉得自己没有帮他们脱离苦海,有恩不报非君子。纠结、矛盾。一边是官吏征兵平定叛乱,不能耽误国家大事;一边是家中已有人参军,只余老弱妇孺的军属之家,要感激帮助之。诗人既反对战争,又不得不支持战争,因为这是为了大多数百姓的幸福。诗人就在这样的思想斗争中痛苦地过了一夜。(3)诗人为何一夜无眠?四人为一组,思考后讨论。提示:以杜甫的官职,虽无实权,也完全可以解决住宿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利用特权,而是住到了农家。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此时此刻,与老翁告别,诗人会是怎样的神态、表情和心情呢?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用100字左右进行描写。3和同桌交换自己所写的文字,并通过神态、表情等进行演绎。诗人心情:内疚、自责、纠结、矛盾、无奈、痛苦。u 苦世。1在了解到众人皆“苦”后,带着这种感觉再次朗读诗歌,试着读出其中的感情。2读了苦情的老妇、苦役的官吏、苦心的诗人,从他们身上又能读出什么?(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从这一首诗歌,读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这是一个苦命的时代。生活艰苦,民不聊生,百姓不得安居乐业,官府不能专心吏治。怎一个“苦”字了得!课后作业1.诵读诗歌。2.根据诗歌内容尝试写一个话剧剧本。积累拓展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