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农业园区企业竞争力分析.pdf
第 4 卷第 9 期 2 0 0 4 年 9 月 科 技 和 产 业 Vol.4 No.9 Sept.2 0 0 4 1 6 7 1 1 8 0 7(2 0 0 4)0 9 0 0 0 1 0 5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2 0 0 4 Sci.Tech.Ind.1 工厂化农业园区企业发展现状 自 1997 年陕西杨陵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立以来,以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开发区、设施园艺农业园、绿色农业园区、生态农庄等命名的农业企业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较快发展。虽然名称有所不同,但这类园区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在某一有明确边界的地域空间上,采用人工控制或创造的环境(设备场所),使农作物(主要是蔬菜、花卉、苗木、药草)和动物(主要是养殖业)等不受大自然因素的制约,进行有计划的、程序化的如同工业品一样连续生产农产品,即工厂化农业。截止 2002 年 9月 18 日,仅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已达 36 处,农业部及各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各级农业园区更是数以万计。农业园区正成为继工业园区之后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的建设项目。农业园区在各地大量出现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要起到对地方农业结构调整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但现在却不得不面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问题。由于农业园区在我国发展时间短,尚缺乏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03B11)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田志宏(1 9 6 5 年 ),男,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竞争力、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政策。统一的宏观管理政策引导,造成一些地方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影响农业资源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导致各农业园区产品结构不合理,园区产品结构普遍较为单一且大多雷同。同时,农业园区的建设还存在贪大求洋的倾向,有的园区投入大量资金盲目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工艺和管理系统,但由于缺乏配套设施、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或不符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或运行管理成本过高等原因,难以实现预期目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没能很好地实现高新技术密集农业的高产值、高收益的效果1。在业界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设施档次越高、运行控制技术越先进的农业园区,越是不赚钱,而农民用竹竿土坯搭建的简易棚却能赚钱。用高科技高投入武装起来的农业园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什么还不及那些需要高科技去示范带动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的竞争力强?这其中不排除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干扰,但更主要的是要弄清楚有哪些是由于农业园区自身造成的。农业园区必须找到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去获得较高的直接经济效益,否则农业园区对农民的生产方式改进和农业结构调整就难以有效地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同样是高投入的农业园区,也存在竞争问题。目前全国各级农业园区的产品结构基本趋同,各园区均强调自身的优势,现在主要的种植产品都集中在黄瓜、茄子、西红柿、甜椒、蝴蝶兰等品种 工厂化农业园区企业竞争力分析 田志宏1 焦长丰1 祝华军2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同济大学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上海 200092)摘 要 在对我国工厂化农业企业发展及其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方面要考虑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另一方面要注重实施非核心技术创新和运行机制等非技术创新,提高我国工厂化农业企业的竞争力。关键词 工厂化农业企业 竞争力 非核心技术 学科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科 技 和 产 业 4 卷 2上,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也以本地高档消费群体和某同一出口国(主要是日本)为主。这种产品同构的最后争夺点是市场占有率,农业园区就面临着来自其他农业园区和农民简易棚或露天生产的双重竞争压力。这些情况表明,迫切需要研究以设施园艺为主的农业园区如何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2 工厂化农业园区目前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2.1 适应农业园区生产的经济社会环境尚待发育 首先,农业园区是利用现代科技进行集约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需要较大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而以家庭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经营形式,难以适应农业园区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这种制约因素使农业园区的技术优势不能充分有效发挥。其次,适于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尚在建立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化生产物质供给、市场信息咨询和规范化技术服务等配套环境,从事园艺生产的企业和农户大多带有盲目性,管理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益差,也使得农业园区的优势不能有效发挥。第三,我国农产品的标准体系不健全。根据检索的结果,我国目前的农业标准大多是 20 世纪80 年代制定的,只有极少数是最近几年修订的。另外,我国的农业标准还仅仅是粗线条的,虽然有大类产品的生产、规格和包装标准,但尚未具体到每一个品种,如草莓、紫苏、莴苣等。标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不能明确区分出优质安全农产品和普通农产品,不能防止普通农产品对农业园区以高投入生产的高质量农产品的冲击。第四,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认可和接受度问题。根据对上海和北京的随机调查,普通居民对温室绿色农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市场的发育程度不高,目前仅有外籍人士、高层人士和白领人士较易接受价格较高、食用安全的绿色食品。2.2 园区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农业园区的建设初期往往依靠政府力量,建成之后却没能及时明晰产权,不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有效运行机制,结果造成农业园区过分依赖政府行为,追求社会形象,自主经营能力薄弱。许多园区的组织名称就叫做某某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仍然把园区当作政府机构来运行,在园区的内部机构组织中,也是功能俱全,办公室、规划部、技术服务部、招商部等等“一个都不能少”。这样一种结构导致园区的目标不清,一方面要追求管理委员会直接控制的一部分生产设施的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要追求整个园区的税源最大化。虽然在理论上二者可以相容,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有亲疏差别。这是某些园区整体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2.3 生产运行中的几个因素 同国内露天生产相比,工厂化农业园区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大,还贷压力巨大,这是影响农业园区投资效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一般简易棚造价只需要 2040 元/m2,而农业园区中大量建设的连栋塑料温室造价达200300元/m2,玻璃温室达600800元/m2,相差数十倍2,这使农业园区在生产前就比简易大棚多了一个沉重的资金还贷包袱。但在不同国家之间则不具有可比性,如我国的温室生产初始投资并不一定比美国的大规模机械化露天生产的初始投资高;不同国家的玻璃温室初始投资则比较接近,如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引进的 16 套温室,面积为 316320 m2,共计投资 23225 万元人民币,每平方米投资为 734 元。荷兰温室直接设备投资为每平方米 150 荷兰盾(1990 年价格水平,1 荷兰盾约为0.65 美元)3,略高于我国引进的玻璃温室的初始投入水平,但大大高于我国普通的塑料大棚造价。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国引进示范的高档温室大多数在生产运行中并不计算设施折旧费用。这说明温室设施的造价(初始投资)并不是我国工厂化农业园区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因素。在建成后的正常运行中,农业园区还要消耗大量的电力、煤炭等资源,造成运行成本高。如在上海荷兰温室冬季每天需燃煤 0.2t/亩,在济南是 0.40t/亩,而北京比上海高 3 倍,达到每天燃煤 0.8 t/亩4。因而农业园区生产的产品价格与露天蔬菜和简易大棚相比在成本上缺乏竞争力,导致企业利润不高。但与国外工厂化农业相比,我国的运行成本并不高,1999年荷兰温室的加温耗能为每年 1.3109焦耳/m2,耗电9 期 田志宏,等:工厂化农业园区企业竞争力分析 3为 6 千瓦时,每年直接投入劳动力成本为 1115荷兰盾/m2,能耗和劳动力成本合计约120元/m2 5;上海孙桥能耗和劳动力成本约为 50 元/m2,尚不及荷兰的一半。可见,所谓的“运行成本高”尚不构成制约我国工厂化农业园区效益的关键因素。还有一种观点是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是我国工厂化农业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工厂化农业的果蔬产品的产量低于国外水平,如孙桥种植的荷兰 TRUST 番茄单产已经达到 37.2kg/m2,远低于荷兰温室番茄年产量水平,荷兰中等产量即可达到 60kg/m2,是上海孙桥农业开发区产量的 2 倍。但我们认为单位产量不高也不是制约我国工厂化农业园区效益的真正因素。如即使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孙桥种植的番茄产量翻番,达到 74.4kg/m2,按照目前的价格,其产值翻番也仅达到 334 元/m2,这仍然无法与荷兰420 公顷蔬菜温室平均300 美元/m2的经济效益相比6。又如辽宁,日光温室番茄产量 25.5 kg/m2,产值 37.5 元/m2,即使产量增加2 倍达到 76.5 kg/m2,产值相应增加到 112.5 元/m2,张掖引进以色列温室的番茄产量已经达到 52.5 kg/m2,产值仅为75 元/m2,即使产量翻番,产值也仅为 150 元/m2 7。对其他地区如北京和山东的日光温室和引进温室的数据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论。所以,即使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解决了我国温室的单位面积产量问题,也仍然没有找到我国工厂化农业园区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2.4 园区对产品和市场开发不足 到目前为止,国内工厂化农业园区可培育的农作物品种较少,尚满足不了人们生活和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还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有中国特色的温室产品品种。目前我国温室种植品种大多是从常规品种中筛选出来的,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还十分缺乏。全国不分东西南北,几乎都围绕番茄、黄瓜、甜(辣)椒等几个品种搞示范,这些常规品种在国内的简易大棚和露天生产中总量就已严重过剩,无论高档设施栽培的产品单产如何高、质量如何好,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却难以相应提高,反而会加剧各地的产品同构和恶性竞争。形象地说,在造价昂贵的现代化温室中种植这些常规蔬菜瓜果,如同在黄金打造的保险箱中放入一粒从路边捡来的铺路石,不能体现现代化温室的价值。在国外工厂化农业的品种则具有多样性和高档化的特点,如日本已经完成实用化的品种就有萝卜苗、鸭儿芹、蘑菇、沙拉菜、生菜、小葱、紫菜、番茄、小松菜、洋兰、香豌等,品种之多是我国所远远不及的,品种特色也是我国所远远不及的。其他国家也走特色化高档化道路,如荷兰的球根类花卉、泰国的兰花、美国的草花及花坛植物育种、盆花、观叶植物等。因此,在温室产品生产特色化的国际背景下,品种无特色、数量少、质量不高是制约我国工厂化农业发展的第一个关键因素。同时,园区对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开发不足,开发力度不够,不能让消费者对园区产品产生消费欲望。上海是市场经济的前沿,但某些农业园区经营者的市场意识却同偏远地区一样薄弱,园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承担了政府的部分功能,现在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在产品市场开拓等很多问题 业园区显得相当消极被动,对广告以及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免费宣传也觉得无所谓,未积极调动消费者产生对农业园区产品的认同感和购买欲望。另外,农业园区习惯于将市场推广和产品生产销售信息等工作推给地方政府部门,认为这些工作是政府应该为农业园区准备好的,园区只需要根据政府提供的信息组织生产种植。这种思想表面上是计划体制的遗留,深层次原因是缺乏市场竞争观念,客观上不能、主观上不愿意离开政府的保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如何培养农业园区经营管理者的市场意识也是一个紧迫的问题。2.5 技术优势不能发挥 无论是投资建设和运行成本、品种、质量,还是产量,都与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发达国家工业、科技发达,经济实力强,因此,发展工厂化农业采取的“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路线。我国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技术体系,日光温室就是中国的独创,也是目前温室的主流形式。尽管在技术上我国与国外存在很多差异,但从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一个推论,只有同品种和质量相关的技术是我国工厂化农业效益不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园区的设施技术、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及检测技术缺乏统一规范化的标准,尤其缺乏国家和行业生产技 科 技 和 产 业 4 卷 4术与管理标准体系,与市场接轨,特别是与国际市场接轨存在明显的不适应,这些标准的缺乏使本来就不明显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弱化。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个基本结论:(1)与国外相比,设施造价和生产运行费用所形成的总成本尚不构成我国工厂化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障碍,产量因素也不是制约我国工厂化农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2)缺乏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品种或质量优势地位的特色产品是一个主要制约因素;(3)市场体系不健全和组织化程度低削弱了我国工厂化农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4)不能笼统地将所有技术都作为我国工厂化农业效益不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同品种和质量相关的技术是我国工厂化农业效益不高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5)适应工厂化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环境有待于政府、企业(园区)和消费者共同扶持、培育。3 新经济条件下农业园区竞争力的发展趋势 3.1 注重园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加入 WTO 以后,一个农业园区的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问题,不是在国内这个小圈子讲的,而是在一个国际范围中讲的。中国农业在加入 WTO 以后面临着一个问题:要么被别人整合掉,要么自己来整合。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蔬菜园艺产品,以及相关一些方面已经在全球具有优势了,问题在于这个优势是被我国农业园区利用还是被国外采购商利用。农业园区利用中国的传统优势,形成的特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有了全球资源整合的能力。因此,从全球方位考虑竞争力,而不是仅仅在国内与普通农产品和同行比较是不是有竞争力,是农业园区应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农业园区培养竞争力的着力点。3.2 注重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竞争力,人们往往强调产业特点。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钢铁产业,七八十年代的汽车产业,九十年代的信息技术产业,现在的生物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分别成为了各自时代的金饭碗;而其他产业(如农业)就注定是赔本的。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割裂了国际市场后产生的一种误解,因为即使在农业产业内部也有许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如以色列、荷兰、美国和泰国就存在大量赚钱的农业企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一产业内部的企业之间的利润差距远远大于不同产业之间的差距,对竞争力的研究已从产业转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8。这告诉我们,在农业内部,只要经营管理得当,仍然有很大的盈利空间,这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正在兴起的农业园区实际上也进入了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时代,因为农业产品在不同园区中生产并没有本质差别,强调某个园区能生产某个“特殊的”农产品已没有绝对优势,如 1998年深受日本市场欢迎的紫苏引进到上海市松江某农业园区时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此后不到一年时间,该产品就迅速扩散到全国各地的农业园区,现在已处于恶性竞争状态,即单纯依靠某个产品已难以区分各农业园区的竞争水平。这迫使各农业园区寻找自身所独有的而其他园区难以模仿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4 提高农业园区竞争力的建议 提高农业园区竞争力,必须依靠国家构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规范市场运行,干预恶性竞争等。但本文的重点是探讨农业园区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下面主要针对农业园区自身提出建议。4.1 有选择地利用传统竞争优势 中国农业的传统优势主要包括土地和劳动力等廉价资源优势、特殊产品优势、低成本家庭生产管理、地方保护和垄断等。农村集体土地是作为福利分配给集体成员使用的,虽然要缴纳相关税费,但没有象国外土地使用者那样将地租计入成本;农民的资金投入也没有考虑机会成本;劳动力的使用更是价廉物美,农民自己的劳动投入很少算作成本,甚至不算成本,不少农产品的竞争力源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优势还会存在吗?如果按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的市场价值计算成本,很多农产品的生产就要亏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也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劳动力成本随之提高。因此,对于这些传统的竞争优势,农业园区应该有所扬弃。农业园区是以高科技为特9 期 田志宏,等:工厂化农业园区企业竞争力分析 5征的,但高科技密集并不是与劳动密集不相容的,高科技可以用在关键控制点上,其余工作可以采取劳动密集型。如蔬菜冷藏和加工技术,只需用高科技解决关键控制点,配套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4.2 注重非核心技术创新 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建立起企业内部的科技创新机制,是许多国外企业获得内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常见做法。对于我国农业园区而言,现在国家的发展重点是进行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国家安全角度讲,这种发展是值得肯定的;但从普通的市场竞争主体角度看,是否一定要拥有核心技术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寻找到获取利润的方式。而获利方式可以建立在没有核心技术之上,如国内的海尔、格兰仕等是并不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他们不仅在国内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产品也打入了国际市场。原因就是他们普遍重视非核心技术的创新,这也是目前适应我国农业园区的一种竞争模式选择9。由于国内大多数农业园区的产品都不具备核心技术,而且在技术投入方面也存在着极大差距。对于不能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农业园区,选择非核心技术创新就成为一种可能。实际上,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企业越来越专注于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然后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实现从最初始的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转换。对于不具备核心技术所有权的我国许多农业园区来说,关键是要与核心技术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最优惠的条件,及时获得核心技术,并在核心技术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创新改进,这是超越竞争对手的关键。4.3 注重运行机制等非技术创新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持,核心竞争力将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而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在核心技术上,还表现在生产经营和营销组合模式职能系统,而不是过去那样主要局限在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上。通过对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以获得园区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影响农业园区发展的非技术要素很多,包括区位、优惠政策、功能定位、管理方法、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等等。很多人强调区位的重要性,也有人抱怨区位不佳,但农业园毕竟要建在农村,所以位置对于农业园区来讲,调整的余地是很小的。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优惠政策”在各地也已基本趋同。剩下的功能定位、管理方法、运行机制等构成了一个农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领域的竞争力跟创新紧密相连。与技术类的创新相比,非技术类的创新往往只需较少的投资,甚至有时只是一个观念的转变,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更应该成为我们强调的重要一点。参考文献 1 杜彦坤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绩效及政策环境分析 农 业经济问题,2 0 0 1(3)2 朱明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与农业机械化 h t t p:/w w w.a m i c.a g r i.g o v.c n/n j s c/p a g e s/i n f o p a g 3 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等荷兰温室园艺概况农村 实用工程技术,1 9 9 9(8)4 王松涛,冯广和,陈端生论我国设施园艺建设的宏观 管理农业工程学报,1 9 9 9,1 5(3):1 5 3 1 5 8 5 荷兰温室园艺概况h t t p:/w w w.a w e b.c o m.c n/2 0 0 0/4/3 0/2 0 0 0 4 3 0 1 6 5 8 4 2.h t m 6 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等荷兰温室园艺概况农村 实用工程技术1 9 9 9,(8)7 苏维埃温室产业先进技术的实用性分析见发展中 的中国工厂化农业 北京出版社,2 0 0 1,3 1 7 表 4 计算 8 张维迎 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 市场报2 0 0 2.1.1 7,第 1 版 9 李玉刚非核心技术创新战略当前中国企业的一种战 略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 0 0 1(1 1)竞争力外延拓展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各个(下转第 36 页)科 技 和 产 业 4 卷 3 6的问题,黑龙江省应努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企业化运作。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企业化必须带来其性质的转变,即由公益型、非营利性向营利性转变。参考文献 1 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8.2 杨廷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科技与管理,2 0 0 3,(1)3 刘荣增.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0 2,(1 1)4 刘玉骏.我国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0 2,(5)Evaluation of Technology Enterprises Business Incubator in Heilongjiang Zhang Ling School of 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bstract Technology enterprises business incubator is the cradle that hatches the growth of technology enterprise of middle and small style,and the important parts that organize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and district innovation system.In this paper,the existed problems of technology enterprises business incubator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Then aiming directly at the problems,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was raised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usiness incubator.Key words Technology enterprise Incubator Factor analysis(收稿日期:2004-07-09)(上接第 5 页)Analysis on the Factory Agribusinesss Competencies Tian Zhihong 1 Jiao Changfeng 1 Zhu Huajun 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 2.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Engineering Institute,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y agribusinesss competencies,this paper point out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actory agribusinesss competencies is to make use of plentiful labor,non-cor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non-technology innovation.Key Words Factory Agribusiness Competencies Non-core Technology Innovation(收稿日期:200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