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精).pdf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凯瑞农化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理事长李亚东先生在国际果蔬报道和北京国际果蔬展联合推出的果蔬讲堂上介绍了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为中国蓝莓行业资深的专家,李教授的介绍深入浅出,资料翔实。他的讲座是从一个“美丽的错误”开始。这个“美丽的错误”是指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蓝莓名称。原来,蓝莓是从英语blueberry 直译而来,只是商品名称。而在学科上,blueberry的真正名称是越橘,是指越橘属中的一个蓝果类型,其它两个类型都是红色果实即红豆越橘和蔓越橘。蓝莓中国的生产可以追溯至 2000年,佟立杰先生在山东胶南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蓝莓生产园青岛蓝玫瑰果实有限公司。这是第一个规模化种植、生产、包装与鲜果销售的蓝莓农业企业,并且率先建立了温室、冷棚和露地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当时就实现了从四月中旬一直到七月底供应鲜果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确定的主栽培品种蓝丰和都克仍然是现在中国北方栽培的优良品种。中国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开始于 2009 年,在这一阶段,工商企业和金融资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投资大规模种植蓝莓。这其中包括大连来宝集团投资超过 3亿元建立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联想佳沃投资 20 亿元建立集种植、研发、加工、包装、销售等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江苏沃田在连云港建设大型生产基地等等。2000 年至今,全国 27个省份都开启了蓝莓产业化种植之旅,其范围相当广泛,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至西藏和新疆。种植模式是采用日光温室、冷棚和陆地相结合,实现了从 3 月中旬到 8月底向市场供应鲜果。数据显示,中国蓝莓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 4745公顷增长至 2015 年的 31210公顷,年复合增长率为 37%;蓝莓产量从 2009年的1773吨增长至 2015 年的 30000 吨左右,年复合增长率为 60%。2015年种植面积前三大省份是贵州、山东和辽宁,产量前三大省份是山东、辽宁和贵州。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蓝莓的种植特点。中国蓝莓的种植者目前主要包括四类:大型的蓝莓种植企业超过 10 家,每家种植规模超过 5000 亩;中型种植企业 50-100家,种植规模在 500-1000亩;种植大户超过 100 家,种植面积为 50-500亩;蓝莓专业合作社为 10 个,总体规模在 500亩以下。李教授还特别在讲座中提到了中国蓝莓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老化苗、僵化苗、半根苗和断根苗现象;树体老化和黄化问题非常严重;以及品种问题。前两个问题与种植者缺乏知识了解密切相关,而品种问题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李教授提到,新品种和专利品种并不绝对代表是好品种。公爵、蓝丰和雷格西这三个品种现在仍然是北美的主流品种。就蓝莓的栽培技术,李教授提到了几种技术供同行们借鉴:蛅木嫁接、合理密植、机械化种植以及水肥一体化,这些技术正开始应用于蓝莓种植,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我们蓝莓单产低以及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讲座最后,李教授对中国蓝莓未来生产的趋势做了分析。他认为,其一,中国目前蓝莓品牌众多,正在形成价格大战;其二,全产业链是行业的全产业链,而不是某个企业的全产业链,因此每个企业没有必要去做全产业链,各个企业应该一起整合,共同打造全产业链;其三,李教授推荐 100-300亩的种植大户和 30-50亩农户的种植形式,这两种种植模式具有最佳的性价比。李教授认为,从严格意义上看,以中国蓝莓目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还不能称之一个产业,中国蓝莓的产量要达到 100万吨,种植规模需要达到 100万-200万亩,才能称之为一个产业。整个产业的产值更是可能达到 1000亿左右,他对未来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