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精华版教案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docx
-
资源ID:90566865
资源大小:2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精华版教案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docx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语文要素阅读: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评价。2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评价。教学准备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要求1自学课文,完成本课“预习卡”。2查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1谈话导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认识了喜欢航海和冒险的鲁滨逊、充满幻想的尼尔斯。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外国名著的脚步,去认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齐读课题。2关注导读,明确任务。(1)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2)指名交流反馈。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重在运用已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快速进入本课的情节梳理环节,继续运用小标题梳理故事情节,是对前面两篇课文知识点的再次强化。3.运用方法,梳理情节。(1)勾连已知,回顾方法。在学习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后,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小标题来梳理故事情节,请你用这样的方法梳理这篇文章的情节。自学要求:快速默读节选,边读边想:节选中写了哪些情节?抓关键词,用小标题梳理故事情节,并在课文旁边作批注。(2)学生默读批注,教师巡视。(3)指名交流,相机板书。哀悼失踪孩子迎接他们归来讲述山洞经历看哈克和贝琪(4)借助关键词,用小标题串联故事情节,归纳主要内容。二、聚焦汤姆言行,感受人物形象1明确学习任务,自主评价人物(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关注主人翁的言行。出示自学要求:再读第415自然段,边读边想:汤姆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填写学习单,看看你能写出汤姆的几个特征。学习单:(2)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汇报,多维度评价人物。交流“我眼中的汤姆”,并用关键词在黑板上写出汤姆的主要性格特征。预设:勇敢、爱冒险、会想办法、爱吹嘘、看重友情、有正义感要点:聪明。为了防止迷路,用风筝线作为探索各个通道的标志。勇敢。离开贝琪,独自去进行探险;带着身体虚弱的贝琪钻出小洞;招呼路过的船只,说服对方解救他们。爱护同伴。返回洞里,尽力说服贝琪愿意努力走出山洞。教师小结:瞧,我们抓住汤姆的言行,读出了汤姆·索亚那么多的性格特征。其实,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对象时,都可能表现出不一样的性格来。2联系生活实际,习得阅读方法。(1)欣赏电影片段。一位导演根据原著发挥想象,拍成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来,我们欣赏一段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电影片段吧。(播放汤姆诱惑小伙伴刷墙的电影片段)(2)联系生活实际。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和你们的生活有些相似呢?比较一下你们的生活和汤姆的生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在学习单中。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注等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借助思维导图罗列汤姆·索亚的性格特征,直观地呈现主人公立体、多面的形象,能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一步认识汤姆·索亚,激发学生走近主人公的兴趣。同时,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却有着生活的影子。通过联系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小说中的人物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与我们非常相似,读着小说中的人物,就会想起自己的生活,阅读的兴趣会更浓。学生独立完成“联系生活”学习单。学习单:我与汤姆小伙伴与汤姆结合学习单,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组内其他同学评一评你的认识是否合理、真实。小组内总结出我们与汤姆最相似的几个特征。班级交流。教师小结: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和你们年龄相仿,他的许多离奇的想法与行为,都有你们的影子。三、品味夸张语言,了解选文意义1品味夸张语言,感受人物形象。(1)刚才我们走进“讲述山洞经历”和“看望哈克和贝琪”两个情节,汤姆立体、多面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其他两个情节又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用“_”画出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用“”标出关键词语,并批注感受。(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预设1:描写撒切尔太太和波利姨妈悲痛万分的句子。提示:品味描写大人悲痛万分的语言,感受大人的绝望。对比汤姆回家后的言行,感受汤姆的勇敢机智、无拘无束。预设2:描写小镇上人们行为的句子。教师小结:是呀,两个孩子的归来,能够让整个小镇都像过节一样狂欢,的确太夸张了!当你读着这些夸张的描写时,有什么感觉呢?2交流阅读疑惑,激发阅读兴趣。(1)阅读选文后,我们能对汤姆的形象产生一定的认识,但是人物的形象还不够鲜明,还不够有吸引力,因为一本书是一个整体,节选的部分缺乏前因后果的联系,就显得孤立,或者让人看不明白。读了这篇,你看不明白的是什么?你产生的疑问有哪些?要点:汤姆和贝琪为什么会失踪?为什么会迷失在洞里?在洞里,他们经历了哪些事情?卡迪夫山事件是怎么一回事?那个“衣衫褴褛的人”又是怎么一回事?印江·乔埃是谁?为什么听到山洞被封的消息,汤姆脸色煞白?乔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2)节选的内容一定要放入整本书中才能看懂。要真正读懂这篇文章,就要带着问题去读整本书。3课件补充阅读资料领导才能初露三个“小海盗”勇敢的小证人,如果让你节选一篇收入教材,你会选择哪一篇内容?要点:每一篇都可以作为节选,因为每一篇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汤姆的人物形象。领导才能初露表现了汤姆活泼、淘气中带着智慧;三个“小海盗”表现了汤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勇敢的小证人则表现出了汤姆的勇敢与正义。4如果把这些章节和教材中的节选相比较,你会发现这三篇的情节更有趣,汤姆的形象更生动。那为什么教材不选择这些章节作为整本书的节选,而选择了汤姆和贝琪平安回归的章节?要点:节选的内容是作为引子,激发我们产生去阅读整本书的欲望,不同章节作为引子的作用有所不同。领导才能初露等,能让我们对汤姆这一人物产生期待:这么有趣的男孩,一定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汤姆和贝琪平安回归的故事情节,则能引发疑问,勾起我们的好奇:简短的片段中隐含了这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从而想了解这一章节前面的故事,也想了解故事的结局。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1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2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其他章节,并和朋友或家人交流阅读感受。板书设计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走失后,人们悲痛回来后,人们欢庆汤姆讲山洞历险汤姆看望伙伴敢于探险足智多谋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引导学生们体会汤姆·索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抓住精彩语段进行学习,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学习作者的文笔。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精彩语段,进行分析,注意合作交流,在学习中了解故事内容。通过精彩语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经历、身边同样事例的整合,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