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2年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 .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 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和伞藻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B.细胞内含有核酸的结构只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C.浆细胞进行DNA复制和表达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不同细胞内核糖核酸发生改变2.秀丽线虫细胞中有一类单链piRNA。它能使入侵基因序列沉默而无法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秀丽线虫细胞的内源基因中具有某种特殊的DNA序列,可帮助其抵御piRNA的沉默效应,从而实现相关基因表达。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特 殊 DNA序列识别piRNA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B.秀丽线虫细胞中piRNA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C.特 殊 DNA序列和piRNA中相邻碱基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D.piRNA作用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基因组的表达机制3.细胞中许多结构能产生 H 与 ATP下列关于 H 和 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内产生的 H 是还原型辅酶I(NADH),用于还原C3B.线粒体内产生的 H 是还原型辅酶II(NADPH),用于还原02C.适宜光照下叶绿体中ATP的转移途径是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D.叶绿体、线粒体内的ATP均可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4.下表是对某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后整理出的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亲调查的家庭数子女子女总数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正常患病正常患病第一组正常正常9526013第二组正常患病401405第三组患病正常321025第四组患病患病603047合计227710630A.研究课题是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B.可基本判定此病为伴X 隐性遗传病C.第 1 组母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D.利用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3%5.将植物细胞去壁后制成原生质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可能更易被克隆 B.更有利于导入外源基因C.细胞间融合更易发生 D.更有利于细胞渗透失水6.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一定不同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自然选择决定种群进化的方向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 小题7.(9 分)吸食毒品会导致人体相关生理功能障碍,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下表为研究人员对可卡因的吸食者进行相关激素及T 细胞检测的结果与健康人的对比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促性腺激素(IU/L)性激素(pg/mL)T 细胞亚群a(%)健康对照组4.76.543.8吸毒组1.4 4.1 35.6(1)由图可知,当多巴胺与 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而 可 卡 因 会 (填“促进”“阻碍”或“不影响,)多巴胺的回收。(2)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_ _ _ _ _ _ _ _ _ _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 所致;为了探究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可将吸毒者体内 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 毒 感 染 而 患 病 的 原 因 是.(4)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一端位于腰舐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用已被破坏大脑和暴露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后肢出现收缩现象。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_ _ _ _ _ _ 也不同。该 实 验 的 结 论 是。8.(10分)减数分裂时通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以增加配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交叉互换的情况因物种、个体等的不同而有差异。某昆虫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两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A/a、B/b,如图甲,其中一对基因位于互换区域)。其雌、雄个体减数分裂时交叉互换的情况和互换率的计算如图甲。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初级卵母细胞的互换率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数x.w初级卵母细胞的总数甲(1)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_期,该变异类型属于o 请在图乙中画出该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并标注发生了交叉互换后基因的位置示意图。(2)多只基因组成如图甲的雌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多只雄体杂交,得到四种基因型的子代AaBb、Aabb、aaBb、aabb,其比例为42%、8%、8%、42%,那么,雌 体 中 初 级 卵 母 细 胞 的 互 换 率 为%(3)如图甲所示基因组成的若干雌雄个体随机交配,雌体的初级卵母细胞互换率如题(2),那么,子代4 种表现型的比例为o(4)交叉互换的现象可以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荧光标记进行基因定位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利用荧光技术进行基因定位的思路是一9.(10分)2019年 6 月 1 7 日,新华社发布 屠呦呦团队放“大招”:“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屠呦呦团队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新进展。某课题组为得到青蒿素产量高的新品系,让青蒿素合成过程的某一关键酶基因fps在野生青蒿素中过量表达,其过程图如下:提取育蒿素iWl PC R 含fpg基 因 的 酶2、总RNA-CDNA,DN腑 段 二*畦 虬 重 组 质 粒 史 工 青蒿质粒a 取回答下列问题:(D 图中酶1 是,酶 2 分别是 o利 用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 0-9 5 C,目的是破坏了 DNA分子中的 键。在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 中。(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素基因组,可以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素基因组DNA杂交。理论上,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素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_ _ _ _ _ _ _ _ _(填较多或较少(3)据图分析,农杆菌的作用是 o 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素植株中的 o10.(10分)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 B V)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R N A)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增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RNA-侬 赖 RNA的-RNA聚合酶*mRNA 翻译 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结构蛋白 -RNA如装靛 侬 趣 RNA的-RNA聚合酶(1)过程和分别叫、O(2)请利用箭头和文字写出埃博拉病毒在宿主巨噬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RNA 蛋白质(3)EBV病毒感染机体后,引 发 的 特 异 性 免 疫 有.现在发现了 5 种埃博拉病毒,从该病毒遗传物质结构特点分析其易发生变异的原因是 o(4)已研制出针对埃博拉病毒的DNA疫苗,其流程是将埃博拉病毒基因经过逆转录后整合到质粒上,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导入人体皮肤。这种DNA疫苗相对普通疫苗具有 等优点;但若注射剂量高,可能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而引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安全性问题。(5)若制备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必须借助动物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11.(1 5 分)研究发现,植物的Rubisc。酶具有“两面性”,CCh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s与 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0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 0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 O 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0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请回答:(1)Rubisc。酶 的 存 在 场 所 为,Rubisco酶既可催化C5与 CO2反应,也可催化Cs与 反 应,这与酶的专一性相矛盾,其“两面性”可能因为在不同环境中酶 发生变化导致其功能变化。(2)在较高CO2浓度环境中,Rubisc。酶 所 催 化 反 应 的 产 物 是,该产物进一步反应还需要(物质)。(3)夏季中午,水稻会出现“光合午休”,此时光合作用速率明显减弱,而 CO2释放速率明显增强,其原因是 o(4)研究表明,光呼吸会消耗光合作用新形成有机物的1/4,因此提高农作物产量需降低光呼吸。小李同学提出了如下减弱光呼吸,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适当降低温度;适当提高CO2浓度;不 能 达 到 目 的 措 施 是 (填序号),理由是。(5)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细胞呼吸称为“暗呼吸”,从反应条件和场所两方面,列举光呼吸与暗呼吸的不同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6 分,共 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答案解析】1、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核糖体,成分是核糖体RNA和蛋白质。2、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题目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A 错误;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也含有核酸,B 错误;C、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不存在DNA的复制,C 错误;I)、造血干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和分化,在分化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内核糖核酸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2、C【答案解析】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 成 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题干中的信息:单链piRNA能使入侵基因序列沉默而无法表达,秀丽线虫细胞的内源基因中具有某种特殊的DNA序列,可帮助其抵御piRNA的沉默效应,从而实现相关基因表达。【题目详解】A、特 殊 DNA序列能特异性识别piRNA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A 正确;B、秀丽线虫细胞中piRNA是一类小R N A,由 DNA转录而来,故合成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B 正确;C.DNA中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是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相连,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单链piRNA相邻碱基之间通过核糖一磷酸一核糖连接,C 错误;D、研 究 PiRNA的作用模式,能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基因组的结构和表达机制,D 正确。故选C。【答案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题干中的该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调控的过程,结合教材基因表达的知识进行分析。3、C【答案解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 H 的比较光合作用过程中 H细胞呼吸过程中 H本质还原型辅酶II(NADPH)还原型辅酶I(NADH)来源光反应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去向暗反应阶段(还原C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题目详解】A、线粒体内产生的 H 是还原型辅酶I(N A D H),用于还原02,A 错误;B、叶绿体内产生的 H 是还原型辅酶n(N A D PH),用于还原C3,B 错误;C、适宜光照下叶绿体中ATP的转移途径是从产生部位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移到起作用部位叶绿体基质,C 正确;D、叶绿体内的ATP仅用于暗反应C3化合物的还原,D 错误。故选C。4、B【答案解析】分析题表可知,父母正常的家庭中有患病的子女,故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父亲正常,母亲患病的家庭中,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均未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为伴X 隐性遗传病。【题目详解】A、题中所示的调查的群体数不够大也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适合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A 错误;B、根据第一组父母均正常的家庭中有儿子患病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再根据四组中后代的正常或患病性状均与性别有关,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女儿均为正常可基本判定该病为伴X 隐性遗传病,B 正确;C、第一组中共9 个家庭,无法确定每个家庭母亲的基因型是否均为杂合子,C 错误;D、题中所示的调查的群体数不够大也不具有普遍性,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的遗传病人群发病的数据不可靠,D 错误;故选B。5、D【答案解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题目详解】植物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去掉细胞壁后细胞可能更易被克隆、更有利于导入外源基因以及细胞间融合更易发生,甚至将去壁的原生质体置于低渗溶液中可以吸水涨破,但对细胞渗透失水没有影响,综上分析,D 符合题意,A B C 不符合题意。故选D。6、D【答案解析】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昔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 N A 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甘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进化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 N A 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其中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可见。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题目详解】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 错误;B、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 错误;C、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表现型,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不一定不同,如 A A 和 A a 的表现型一致的话(完全显性),其适应性相同,C 错误;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选择适应环境的,淘汰不适应的个体,自然选择使得种群往某一个方向进化,D 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 小题7、受体 阻碍 低于 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促性腺激素 T 细胞减少,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传入神经 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答案解析】1、分析题图: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结构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称为胞吐;多巴胺能与结构特异性结合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由图可知,在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2、分析表格数据:上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此外吸毒者T 细胞减少。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题目详解】(1)由图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当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在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2)上表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为了探究这一推测,可将吸毒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若此时吸毒者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相同,说明吸毒者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否则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导致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T 细胞减少,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4)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传入神经也不同。在步骤二中,先刺激趾尖无反应,推测可能是传入或传出神经纤维被麻醉,后刺激腹部皮肤出现收缩,说明传出功能正常,从而推导出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被麻醉;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从而推导出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被麻醉。该实验的结论: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答案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神经兴奋传导的过程,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8、前(或四分体)基因重组32%71:4:4:21 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答案解析】根据图示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分布可知,AB连锁,ab连锁,雄性个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不发生交叉互换,所以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l:1,雌性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少部分初级卵母细胞会发生交叉互换,会产生Ab、aB 的重组型配子,而不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仍然只能产生AB、ab两种类型的卵细胞。【题目详解】(1)交叉互换是指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换,发生于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前期,该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互换后的基因位置如图:Y X 。(2)雌体与aabb的雄体杂交实际上就是测交,由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可以推出雌体减数分裂产生了 AB:Ab:aB:ab-42:8;8:42 的四种配子,又因发生交叉互换后的初级卵母细胞产生上述四种配子的比例是相等的,即 AB:Ab:aB:ab=8:8:8:8;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计算出初级卵母细胞的互换率为8%x4=32%。(3)雌配子4 种,AB、Ab、aB、a b 比例分别为42%、8%、8%、4 2%,雄配子两种(不交叉互换)AB、a b 各占50%,使用棋盘法或连线法计算出A_B_、A _bb、aaB_、aabb分别占71%、4%、4%和 21%。(4)利用荧光技术进行基因定位的思路是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答案点睛】此题考察的目的有4 个:一是考查对于减数分裂的交叉互换产生配子的分析;二是考查对测交原理的应用:三是考查基本的计算能力:四是从另一个角度加深对自由组合规律的理解。9、逆转录酶 限制酶 氢 T-DNA 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 较多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青蒿素产量【答案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题目详解】(D 据图示可知,酶 1促进逆转录的过程,故为逆转录酶,酶 2 用于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故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0-95-C,目的是破坏了 DNA分子中的氢键,构建重组T 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中。(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可用DNA分子杂交法,即将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基因组DNA杂交。由于产量增高,故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较多。(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由图可知,农杆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若产量增高,则说明达到了目的。【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10、翻译 RNA复制RNAM ix _ .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EBV的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突变 DNA分子结构稳定,便于运输和保存(不会诱发针对载体自身免疫反应等)破坏正常细胞功能等 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的、特异性免疫及其应用、生产单克隆抗体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需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图中数字所示生理过程,进而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分析图示可知,过程为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为以mRNA为模板合成-RNA的 RNA复制过程。(2)结合对(1)分析可知:埃博拉病毒在宿主巨噬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3A 蛙 蛋 门 殖。(3)EBV病毒为寄生生物,感染机体后可引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埃博拉病毒(E B V)的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突变。(4)与普通疫苗相比,利用基因工程研制的DNA疫苗具有DNA分子结构稳定、便于运输和保存等优点;但若注射剂量高,可能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而引起破坏正常细胞功能等(5)若制备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必须借助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11、叶绿体基质 空间结构 C3 H,ATP 气孔关闭,CO2浓度降低,。2浓度较高,光呼吸增强 温度降低,酶活性减弱,光呼吸减弱的同时光合作用也减弱,达不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光呼吸需要光,暗呼吸有光无光均可;光呼吸的场所为叶绿体和线粒体,暗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解析】1.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4H+Ch b.ATP 的生成:ADP+PiATP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Ch+Cs普 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普(CH2O)+C5+H2O【题目详解】(1)题意显示Rubisco醒能催化C5与 CO2反应,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故该酶存在场所应为叶绿体基质,Rubisco酶既可催化C5与 CO2反应,也可催化C5与 02反应,这与酶的专一性相矛盾,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可知,其“两面性”的原因可能是在不同环境中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2)在较高CO2浓度环境中,Rubisco酶催化Cs与 CO2反应生成C3,接下来进行C3的还原,该反应的进行还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ATPo(3)夏季中午,由于温度太高,气孔关闭,CCh浓度降低,02浓度较高,光呼吸增强,所以水稻会出现“光合午休”,表现为光合作用速率明显减弱,而 CO2释放速率明显增强。(4)适当降低温度,酶活性减弱,光呼吸减弱的同时,光合作用也减弱,达不到增产的目的,因此不能通过适当降低温度来达到增产的目的;而可以通过适当提高CO2浓度,Rubisco酶催化C5与 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进而提高了光合作用速率而到处增产的目的。(5)与光呼吸与细胞呼吸区别表现为两个方面,从反应条件来看,光呼吸需要在光下进行,而细胞呼吸(暗呼吸)有光无光均可;从反应场所来看,光呼吸的场所为叶绿体和线粒体,暗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点睛】熟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结合题干信息理解光呼吸的过程并能辨别光呼吸与暗呼吸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