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pdf
湖北荆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十五从军征,遥看是君家,中庭生旅谷,【甲】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松柏冢累累。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乙】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帙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 美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 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 讥 于 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丙】齐威王论宝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日:“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选自 资治通鉴 周纪)注释:【会田】会,相约;田,打猎。【檀子】人名。后文盼子、黔夫、种首皆为人名,【为寇】做贼,这里指入侵。【河】指黄河。6.下列关键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松柏冢累累【累累】众多的样子B.王之蔽甚矣【蔽】所受的蒙蔽C.时时而间进【间】指较短的时间D.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7.下列各项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吾妻之美我者 B.问之客曰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由此观之8.下 面 对 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主人公“从军征”时间之久,经历战事之残酷。B.心 中“家”与眼前“冢”相对照,突出主人公心理落差之巨大,内心情感之悲苦。C.“兔、雉、旅谷、旅葵”都是野生,“狗窦、梁上、中庭、井上”皆为家景,两相对照,突显人去屋空、家园荒芜的景象。D.“家中有阿谁”与“不知饴阿谁”前后照应,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存的复杂心态。9.下 面 对 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一个主题: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B.两个人物:邹忌是形貌风流、怡然自得、善于辩论、勤于政务的贤士;齐威王是知错能改、从谏如流、革弊鼎新的明君。C.三层结构:写家事一一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写王之蔽一一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海之内;写 赏 赐 一一上赏、中赏、下赏;写事态发展家事、国事、天下事。D.四个特点:全文类比设喻,以小悟大;叙事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语言亦庄亦谐,有重有变。1 0.下 面 对 齐威王论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魏惠王的珠宝的确是世所罕见,发出的光芒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的距离。B.齐威王与魏惠王对财宝的理解不同,魏惠王以珠宝为宝,齐威王则以人才为宝。C.齐威王心中的人才有檀子、盼子、黔夫等武将,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D.齐威王的人才观,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正确的,值得我们借鉴。11.请用三个“/”给 齐威王论宝一文画线处断句。(3 分)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千馀家。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参考答案】6、C 7,A 8、D 9(DB 都有错)D 10、C11.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12.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参考译文】【丙】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会猎。魏惠王说:“齐国也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虽然小,但是尚且有直径一寸左右的珍珠,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的珠子有十枚。像齐国这样大的国家怎么会没有宝贝呢?”齐威王说:“我所以认为的宝贝和大王你的不同。我的臣子有个叫檀子的,让他守南城,楚人就不敢为寇作乱,泗河旁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见;我的臣子有个叫盼子的,派他守卫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往东在黄河上打渔;我的官吏中有个叫黔夫的,派他守徐州,燕国人就会面对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就会面对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过来要求居住于齐国的有七千多家;我的臣子有位叫钟首的,派他防备盗贼,就会做到路不拾取丢失的财物。这四个臣子,能照耀千里,岂止十二辆马车呢!”魏惠王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2021湖北荆州)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己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骰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J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 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文帝遣冯唐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日:“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 我,独无间处乎?”对曰:“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其众。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文 帝 说 ,是 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节 选 自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注释:【众辱】当众侮辱。【间处】私底下。【飨(xiang)】用酒食款待。【椎牛】杀牛。【坐】定罪。【说】同“悦”,愉快。6.(2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上自芳军【劳】慰问 B.军士吏被甲【被】同 披”,穿着C.用无何【居】经过 D.使人杼谢【称谢】道谢7.(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己而之细柳军/行道之人弗受 B.天子包至/年耳九十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不知有汉 D,天子为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8.(2 分)下 面 对 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作先叙后议,上片叙写出猎盛况,下片则讨论军情、议论国事。B.上片首句中“狂”字为全词之眼,既是人物性格,也是全词风格。C.下片引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企盼得到重用、报效朝廷的愿望。D.词作选材、语言、情感及人物形象都展现出粗犷豪放的艺术魅力。9.(2 分)下 面 对 周亚夫军细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不得驱驰”“按辔徐行”与前面“直驰入”对比,写出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B.“不拜”与“将以下骑送迎”对比,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性格。C.文 帝“称善者久之”与“群臣皆惊”对比,表现出西汉初年君臣和谐的景象。D.全文从不同角度,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10.(2 分)下 面 对 文帝遣冯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和前文一样,都表现了汉文帝深明大义、有容人之量的品格。B.故事开头的“怒”体现文帝真性情,结尾的“说”显示文帝大胸襟。C.文帝责怪冯唐,并不是怪他对自己大不敬,只是怪他说话不分场合。D.冯唐认为魏尚爱兵善战,却因小错获罪,委婉劝谏文帝要知错能改。11.(3 分)请用三个“/”给 文帝遣冯唐一文画线处断句。臣 愚 以 为 陛 下 法 太 明 赏 太 轻 罚 太 重。12.(3 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参考答案】6.(2 分)D(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7.(2 分)B(A.动词,至 IJ、往/助词,的;B.同为副词,将,将要;C.连词,于是/副词,竞然;D.介词,被/动词,是)8.(2 分)A(上片记叙、描写,下片抒情,没有讨论军情、议论国事)9.(2 分)C(表现文帝有容人之量和识人之明)10.(2 分)D(“委婉劝谏”“知错能改”有误,应该是直言劝谏文帝要知人善任)11.(3 分)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12.(3 分)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行军礼的方式拜见您。”【参考译文】【文帝遣冯唐】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唉!我为何得不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陛下纵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禁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回答说:“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稿飨士卒,每几天就宰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我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赏赐太轻,刑罚太重。而云中郡守魏尚犯了记录斩敌首的战功差了六级之罪,陛下把他交给执法之吏治罪,削除他的官爵,并判他徒刑。所以我才这么说。”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后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都守。(2020湖北荆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富贵不能淫 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 元 九 书(节选)白居易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注释:仆虽不肖 我虽不贤。所守者道,所待者时 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陈力 尽全力。雾豹 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出处出,出仕;处,退隐。言而发明 用语言阐发清楚。6.(2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往送之门,以之日B.丈夫之冠也,父 之C.以顺为事者,妾妇之道也D.得志,与民申之 戒 告诫。命 教导,训诲。正 准则,标准。由 缘由,理由。7.(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一怒加天下惧/学财不思则罔B.公孙衍、张仪学不诚大丈夫哉/孤君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妾妇之 道 也/不闻天子之诏D.独 行 募 道/不独亲耳亲8.(2分)下 面 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地点写时间,写出了被放逐的无限悲凉和酸楚。B.颔联用典故,写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C.颈 联 以“沉舟”“病树”自比,语多愤激,格调沉郁。D.尾联紧扣诗题,点酬答之意,表感谢之情,有共勉之趣。9.(2分)对 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C.文 章 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D.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1 0.(2分)对 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B.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谕诗是表达“独善之义”.C.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D.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1 1.(3分)请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1 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参考答案】6.(2分)D(由:遵从)7.(2分)A (A前一个“而”表顺接,后一个“而”表转接。B都是表反问,难道;C都是结构助词,的;D 都是代词,自己。)8.(2分)C (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乐观豁达。)9.(2分)C (以“妾妇之道”作比,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准则,并非大丈夫。)1 0.(2分)B (作者写讽谕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闲适诗是表达“独善之义”。)1 1.(3分)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1 2.(3分)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参考译文】【乙】古人说:“不见用的时候就只顾自我修养,见用的时候就要为天下人造福。”我虽然不贤,也常常以这两句话为师。大丈夫所坚守的是圣贤的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时机到来,就是作云的龙,搏风的鹏,生气勃勃,勇往直前。时机不来,就是深山的豹,远空的鸿,安安静静地,引身而退。仕进退隐,往何处而不怡然自乐呢?因此,我的志向是在造福于天下,我的行为是在只顾自我修养。我所奉行并贯彻始终的是圣贤的大道,以言词表达出来的就是诗歌。所谓讽谕诗,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达的就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因此,读了我的诗,就知道我所坚持的圣贤之道了。(2 0 1 9 湖北荆州)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愚公移山(节选)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批,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 公 移 山 赋(节选)(唐)丘鸿渐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杜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注释:(困蒙)困于蒙昧。(遇蹇)遇到艰难。6ABCD7AC8ABCD9ABCD1ABCD(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年且九十曾不若孀妻弱子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河曲智叟亡以应且焉置土石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吾义固不杀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惩山北之塞虽我之死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分)下 面 对 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L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i.(2分)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I),.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遗 男“助之”与 智 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0.(2分)下 面 对 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L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11.(3分)用“/”给 愚公移山赋中划线句子断句。(限三处)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答: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参考译文】【愚公移山赋】世上的人这才知道愚公的目光之远大,不是可以预测的。夸娥氏(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大力神)有神力,是多么的了不起!要是没有遗男的相助,只听从了智叟的说法,就会困于蒙昧,长此以往遇到艰难,就会变成目光短浅之人。现在移山的事情既然已经成功,河冀之地也已经平了,这都是愚公的本事。客人有感而叹,说:事情虽然不一样,道理却是有相通,可以互相借用的地方。(2018湖北荆州)送东 阳 马 生 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6.(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B.无从致书以观致得至IJC.走送之走行走D.礼愈至至周到7.(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弗之怠C.益慕圣贤之道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9.(2分)下 面 对 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中/华-资*源%库A.文 章 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参考答案】6.C (C项中,走:跑的意思)7.B (B项中,“之”是代词,其他各项是结构助词“的”)9.C (C项用先达的态度与自己去学的态度对比,反映自己求学之诚恳)12.我站在旁边伺候,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抓住三个要点:援疑,质理,请。语句通畅即可)(2017湖北荆州)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 手 熟 尔 康 肃 笑 而 遣 之。注释:自矜 自夸。释担 放下担子。颔 点头。忿然 气愤的样子。(选 自 归田录卷一,有删节)1 0.(2分)下 面 对 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C.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1 1.(3分)用“/”给 卖油翁中画线句子断句。(划三处)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参考答案】1 0 .D (D项准确反映了文章中心意思)1 1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2 0 1 7湖北荆州)观沧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岳 阳 楼 记(节选)范仲淹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泥 古 者 愚(节选)纪 啊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池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日:“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陶日:“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I H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不注释:角:较量。列说:游说。干:求见。泣(x u):田间水道。(选 自 阅微草堂笔记)6.A.C.7.A.(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沙鸥翔集 集:集中,集合微斯人 微:没有B.D.去国怀乡幸甚至哉(2分)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其必日去:离开至:极点C.其真无马耶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2分)下 面 对 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C.全诗虚写、实 写 结 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9.(2分)下 面 对 岳阳楼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文语言骈散交替,音韵和谐,凝练,畅达,极具感染力。B.选文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C.选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情景交融,议论精辟。D.本文倡导“古仁人”寄情山水的君子之风和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10.(2分)下 面 对 泥古者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刘羽冲刻苦攻读古代兵书和水利书,成为了军事和水利专家。B.刘羽冲以自己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大胆怀疑是非常宝贵的品质。C.刘羽冲以失去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读书可以治愚”的道理。D.刘羽冲读古书却不知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变通,以致一事无成。11.(3分)用“/”给 泥古者愚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参考答案】6、A 7,C 8、C 9、D 10、D11.(3分)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对一处得1分)12.(3分)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参考译文】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失落,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得重病死了。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2016湖北荆州)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吞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苻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存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核 舟 记(节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记核桃念珠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萌树跌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驱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狡猊猿猱错杂期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或衣袈裟水田 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节 选 自 虞初新志)6.(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寤寐:睡觉的时候。C.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D.珠 可 历 历 数 也 历 历:分明可数的样子。7.(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B.左臂挂念珠倚之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先帝称之日能8.(2分)下 面 对 关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苓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9“(2分)下 面 对 核舟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选段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C.文 中 连 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D.核舟记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10.(2分)下 面 对 记核桃念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段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B.文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C.整个念珠有一百零八枚珠子,每.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数达五百之多。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特别喜欢,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11.(3分)用“/”给 记核桃念珠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栗梵相奇古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参考译文】【乙】得 到108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做成的,圆得像小樱桃一样,一枚念珠上刻着罗汉三四尊,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诵经的,有拄着禅杖的,有在佛龛中入定的,有在树阴下盘坐着说法的,有(几个人)环坐在一起用手比划着讨论(佛法)的,有赤着脚蜷坐着的,还有向南走去后面跟着。合计来看,一共有五百种。(这些刻画里)蒲团,竹笠,茶盒,挑东西的木杖,(化缘用的)瓶钵,经卷等等物件都有,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狡猊猿猱之类动物在中间错杂交坐。乍一看去,不很清楚,(但是)窗明几净: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颗粟米大小,而佛像很古奥,有的禅衣上织绣着绮丽的纹饰,有的穿着褐色的袈裟,而 且(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间,都非常潇洒,(这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了啊!(2015湖北荆州)【甲】木 兰 诗(节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乙】陈 涉 世 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警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日:“大楚兴,陈 胜 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丙】列子学射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日:“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日:“弗知也。”关尹子日:“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日:“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日:“知之矣。”关尹子日:“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 子 说符)注:中 射中箭靶。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6.(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C.然 足 下 卜 之鬼乎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7.(2分)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A.皆次当行(行:行军)会天大雨(会:恰逢)B.或 以 为 死(或:有 的 人)C.念 鬼(念:念 叨)楚 人 怜 之(怜:爱 戴)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D.卒 中 往 往 语(往 往:经 常)皆指目陈胜(目:看着)8.(2分)下 面 对 木兰诗赏 析 有 误 的 一 项 是()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 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D.全 诗 紧 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9.(2分)下 面 对 陈涉世家的 分 析 有 误 的 一 项 是()A.“会天大雨,道 不 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 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C.“陈 胜、吴广喜,念 鬼,日: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D.“旦 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10.(2分)下 面 对 列子学射理 解 有 误 的 一 项 是()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11.(3分)请 用“/”给 文 中 画 线 部 分 断 句(限两处)。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知 之。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可乎?【参考答案】6.D 7.B 8.C 9.C 10.A11.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1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吗?【参考译 文】【丙】列子学射箭,射 中 了(靶 心),于 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 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 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 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 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 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 道 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所以,圣人不考察事物存亡的现状而着重考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2013湖 北 荆 州)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又 何 闻 焉(参与)B.必 以 信(相信)C.虽 不 能 穿(明察)D.小 大 之 修(案件)11.(2分)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本能远谋 弗敢加也 B.衣食所案 案能辨我是雄雌C.虽不能察 老妪力里衰 D.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0.B11.A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上气己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13.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