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pdf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阅卷人、单选题(共7题;共14分)得分1.(2 分)为了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利用红外测温枪对出入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关于红外测温枪的说法正确的是()I/T*F,1中dA.红外测温枪接收到的是学生身体的热量信号B.体温越高,测温枪接收到的最强辐射频率越高C.红外线是光,不属于电磁波D.红外线属于电磁波,其波长小于紫外线的波长【答案】B【解析】【解答】A.红外测温枪接收到的是人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并非身体热量,A不符合题思;B.体温越高,测温枪接收到的最强辐射频率越高,B符合题意;C.红外线属于电磁波,C不符合题意;D.红外线波长大于紫外线的波长,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o【分析】外测温枪接收到的是人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红外线波长大于紫外线的波长。2.(2 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等于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B.10g 0的冰变为10g 0的水,内能变大C.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微粒的运动是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对固体微粒撞击的不平衡性D.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平均作用力可能不变【答案】D【解析】【解答】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等于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A 正确,不符合题意;B.lOgOC的冰变为10goe的水,需要吸热,所以内能变大,B 正确,不符合题意;C.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微粒的运动是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热运动,液体分子对固体微粒撞击的不平衡性导致花粉微粒的运动,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则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平均作用力一定增大,D 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10g0的冰变为10g0的水,需要吸热,所以内能变大。气体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则压强增大。3.(2 分)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点为平衡位置,在 A、B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0.5s时间内,振子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从零变为最大B.0.51.0s时间内,振子所受回复力方向向右,大小从零变为最大C.1.01.5s时间内,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从零变为最大D.1.52.0s时间内,振子的动量方向向右,大小从零变为最大【答案】D【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由图甲和图乙可知,00.5s时间内,振子由。向B运动,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从零变为最大,A 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意,由图甲和图乙可知,0.51.0s时间内,振子由B向0 运动,所受回复力方向向左,大小从最大变为零,B 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意,由图甲和图乙可知,5s时间内,振子由。向A运动,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从最大变为零,C不符合题意;D.根据题意,从零变为最大,由图甲和图乙可知,1.5 2.0s 时间内,振子由/向。运动,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右,大小则振子的动量方向向右,大小从零变为最大,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0 0.5 s 时间内,振子由。向B 运动,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从零变为最大,1.5 2.0s 时间内,振子由4 向。运动,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从零变为最大。4.(2 分)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位置“3处由静止释放后仅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下沿x 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 与两分子间距离x 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已知图中分子势能最小值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分子在位置型时,加速度为0B.乙分子在位置1时,其动能最大C.乙分子在位置外时,动能等于琦D.甲、乙分子的最小距离等于打【答案】A【解析】【解答】A B C.乙分子在在X 2时,分子势能最小,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分子力为零,故加速度为零,此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由于从X 3处(电势能不为零)静止释放后仅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下沿X 轴运动,故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为负值,因在X 2处电势能为-E o,则此时(X 2处)的动能小于E o ,A符合题意,B C 不符合题意;D.由于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为负值,当乙分子运动到X 2 左侧某位置电势能与X 3 处相等时,其分子动能为零,此时两分子的距离最小,而后向分子间距变大的方向运动,因此甲乙分子的最小距离一定大于x,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o【分析】分子势能最小,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静止释放后仅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下沿x 轴运动,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为负值。5.(2 分)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的原理图,单缝So、屏上的点均位于双缝Si和S2的中垂线上,当双缝与屏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屏上P 点处是P。上方的第4 条暗条纹的中心,屏 上 点 与 P 点间的干涉条纹间距为4/。已知入射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人空气中的光速近似为c,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L,则双缝Si和S2的距离为().LX D 4Z,A 小 7L4 9UA 砺 B-C.2Z%7 D,23%7【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题意,设相邻干涉条纹间距为4*,则有/勺=:4%1/,XL 7AL由公式4%=4。可得,双缝Si和S2的距离为d=k=而;。C L Z1X 1故答案为:Co【分析】由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得相邻干涉条纹间距离,代入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得,双缝S1和S2的距离。6.(2 分)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已知锌的逸出功是3.34eV,那么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n f/eVO O-05=0.544-0.853-1.512-3.401-13.6A.一群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8 种不同频率的光B.一群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其中有4 种不同频率的光能使锌板发生光电效应C.用能量为10.30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D.假设氢原子从n 能级向较低的各能级跃迁的概率均为工,则 对 个 处 于 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过程中辐射的光子的总数为2M个【答案】B【解析】【解答】A.一群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森=5X(;T)=io种不同频率的光,A 不符合题意;B.一群处于7 1 =5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其中只有从n=5能级跃迁到基态,从?1=4能级跃迁到基态,从7 1 =3能级跃迁到基态,从般=3 能级跃迁到基态,这 4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能量大于锌的逸出功,故有4 种不同频率的光能使锌板发生光电效应,B 符合题意;C.用能量为10.30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量为召=后1+=-13.661/+10.30eV=-3.30eV没有-3.30eV能量的激发态,故不发生跃迁现象,C 不符合题意;D.假设氢原子从n 能级向较低的各能级跃迁的概率均为工,则对N.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7 1 1直接跃迁到基态的氢原子有N31=若=4 忆!则对NA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兀=2能级的氢原子有N32=3=14则处于7 1 =2能级的氢原子还要继续跃迁到基态,则有N21=N32=NA跃迁过程中辐射的光子的总数为N=N31+N32+N21=|以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一群处于n=5 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假设氢原子从n能级向较低的各能级跃迁的概率均为工。7.(2 分)某加速度计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滑块可以在光滑的框架中平移,滑块两侧用两劲度系数相同的轻弹簧与框架连接,R 为滑动变阻器,其滑动片与滑块固定连接;两个电池的电动势均恒为E,内阻不计。按图连接电路后,电压表指针的零点位于表盘中央,此时两弹簧均为原长,滑动片恰好在变阻器的中间位置。已知滑动片与滑动变阻器任一端之间的电阻值都与其到这端的距离成正比,当a 端的电势高于b 端时电压表的指针向零点右侧偏转。若将电压表的表盘换成直接表示加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刻度盘,并将此加速度计按图示方式固定在一辆运动的汽车上,汽车沿弹簧方向向前行驶,发现指针向零点左侧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滑块车尾A.加速度表盘的刻度非均匀分布,指针向零点左侧偏转说明汽车在加速B.加速度表盘的刻度非均匀分布,指针向零点左侧偏转说明汽车在减速C.加速度表盘的刻度均匀分布,指针向零点左侧偏转说明汽车在加速D.加速度表盘的刻度均匀分布,指针向零点左侧偏转说明汽车在减速【答案】C【解析】【解答】当a 端的电势高于b 端时,说明滑动片由中间位置向右移动了,此时电压表的指针向零点右侧偏转。若发现指针向零点左侧偏转,则说明滑动片由中间位置向左移动了距离L,此时滑块向左移动了 L,左侧弹簧压缩L,右侧弹簧拉伸L,滑块受到的合力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kL=ma解得a=oc Lm加速度方向向右,说明汽车在加速。又由题知电压表的示数是滑动片从中间向两侧移动的距离的电阻的电压,由欧姆定律知,滑动片向左移动L 长度的电阻的电压为U=1RL=竿 4&s 乙故有a oc U所以加速度表盘的刻度均匀分布,ABD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o【分析】指针向零点左侧偏转,则说明滑动片由中间位置向左移动了距离L,电压表的示数是滑动片从中间向两侧移动的距离的电阻的电压。二、多选题(共3题;共6分)阅卷人得分8.(2 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的认识不断深入,使很多现象有了较为正确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单晶体B.给农田松土的目的是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使地下的水分不会被快速引上来而蒸发掉C.布制的雨伞伞面能明显看到线的缝隙,但雨伞不漏雨水主要是因为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作用D.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同性【答案】B,C【解析】【解答】A.用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云母是单晶体,A不符合题意;B.给农田松土的目的是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使地下的水分不会被快速引上来而蒸发掉,B符合题意;C.布制的雨伞伞面能明显看到线的缝隙,但雨伞不漏雨水是因为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作用,C符合题意;D.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C o【分析】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云母是单晶体。伞不漏雨水是因为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作用。9.(2 分)太阳辐射的总功率约为4 X 1 0 2 6 0,其辐射的能量来自于聚变反应。在聚变反应中,一个质量为?n i 的笊核(:“)和一个质量为徵2 的僦核(;口)结合为一个质量为6 3 的氢核(,He),并放出一个X 粒子,同时释放大约1 7.6 M e V 的能量,已知光速c =3.0 x 1 0 8m/s,leV=1.6 x1 0 T 9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粒子是中子B.X 粒子的质量等于m1 +血2 -血3C.太阳每进行一次核聚变反应亏损质量约为3 X 1 0-2 6/e gD.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约为4.4 x 1 0%g【答案】A.D【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X 粒子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则X 粒子是中子,A 符合题意;B.根据题意可知,核聚变过程中释放能量,则有质量亏损,则X 粒子的质量小于6 1+1 2-加3,B不符合题意;C.由质能方程E=/m c2可得,太阳每进行一次核聚变反应亏损质量约为4血=*3.13 x 10-29的C 不符合题意;D.根据题意,由公式W=Pt可知,太阳每秒辐射的能量的为4 X 1026/,由质能方程E=4mc2可得,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约为/血1 4.4 x 109kg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o【分析】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X 粒子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由质能方程E=2bnc2和公式勿=Pt求解。10.(2 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a-b-c-d-a 一次循环回到原状态,其体积随热力学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b、de均垂直于横轴,ad、be的延长线均过原点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状态a 时,单位时间内碰撞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数最少B.气体在状态b 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d 时的内能C.经历ab一 b-c-d-a 一次循环,外界对气体做负功【答案】A,B,D【解析】【解答】A.根据V-T图像可知,在状态a 时,气体的体积最大,故单位时间内碰撞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数最少,A 符合题意;B.根据V-T图像可知,理想气体在状态b 时的温度大于它在状态d 时的温度,故气体在状态b 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d 时的内能,B 符合题意;C D.经历abcda 一次循环,V-T图像所围的面积为气体做的功,从 a-b和 cd 不做功,在过程b-c 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小于在过程d-a 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所以整个过程外界对气体做负功,D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o【分析】在状态a 时,气体的体积最大,故单位时间内碰撞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数最少,V-T图像所围的面积为气体做的功,整个过程外界对气体做负功。阅卷入三、实验题(共2题;共8分)得分1 1.(3 分)如图甲所示,一验电器与锌片相连,在 O 处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后,验电器指针保持一定偏角。(1)(1分)现用一带少量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 验 电 器 指 针 偏 角 将 (选填“增大 减小 或 不变”);(2)(1分)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再用相同强度的钠灯发出的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无偏转。那么,若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可 观 察 到 验 电 器 指 针 (选填有 或“无”)偏转;(3)(1分)为了进一步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的两极,其 中 K 为阴极,A 为阳极。现接通电源,有示数,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缓慢向右滑动,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 中 A 和 K 为光电管用光子能量为9.3eV的光照射阴极K,电流计中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减小,当滑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0 V,则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eV。【答案】(1)减小(2)无(3)3.3【解析】【解答】(1)在A处用紫光灯照射锌板,锌板产生光电效应,光电子射出后,锌板带正电,用一带少量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会使锌板上带的正电荷减少,则验电器指针偏转角将减小。(2)产生光电效应需要入射光的频率达到截止频率以上,与光照强度无关。用相同强度的钠灯发出的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无偏转,说明黄光不能使锌板产生光电效应,即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红外线的频率小于黄光的频率,则红外线也不能使锌板产生光电效应,则验电器指针无偏转。(3)当滑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0 V,说明遏止电压为6.0 V o 则 最 大 初 动 能 为=eU=6.0eV由光电效应方程E k m =h v-W0可得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W o =hv-Ek m=9.3 e V -6eV=3.3eV【分析】(1)锌板产生光电效应,光电子射出后,锌板带正电,验电器指针偏转角将减小。(2)产生光电效应需要入射光的频率达到截止频率以上,与光照强度无关。(3)由遏止电压得最大初动能和结合光电效应方程可得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1 2.(5 分)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 a 和b b 。O为直线AO与a a 的交点。在直线OA上竖直地插上P i、P?两枚大头针,接下来插上大头针。3,使P 3 挡住P i 和 2 的像,插上大头针 4,使P 4 挡住P 3 和P l、P 2 的像。(1)(1 分)过P 3、P 4 作直线交防 于。,过。作垂直于b 的直线N”,连接0 0、测量图中角a和口的大小,则玻璃传的折射率n=;(2)(2 分)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多选,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入射角适当大些,可以提高精确度B.Pi、P 2 及 3、4 之间的距离取得大些,可以提高精确度C.P i、P 2 的间距、入射角的大小均与实验的精确度无关D.选择a a,和b 的距离更大的玻璃砖可以减小实验误差(3)(1 分)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将玻璃砖界面a a 和协,的间距画得过宽。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 _ _ _ _ _ _ _ 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准确值;(4)(1 分)该同学准确地画好玻璃砖界面a a 和防 后,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玻璃砖向下平移了一些,如图丙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 _ _ _ _ _ _ _ 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准确值。【答案】(1)陋(2)A;B;D(3)小于(4)等于【解析】【解答】(1)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燮s i n a(2)A入射角适当大,折射角也会大些,折射现象较明显,角度的相对误差会减小,A符合题意;B C 折射光线是通过隔着玻璃观察成一条直线确定的,大头针间的距离太小,引起的角度误差会较大,故P l、P 2 及P 3、P 4 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精确度,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玻璃砖的宽度越大,出射光线的侧移量越大,玻璃砖中折射光线的误差越小,D符合题意。(3)将玻璃砖界面a a 和防 的间距画得过宽但仍平行,而其他操作正确,导致a角偏大,由于n =陋,故折射率的测量值将偏小.s i n a(4)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将玻璃砖向下平移后实际的光路图,而实线是作图时所采用的光路图,通过比较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没有变化,则由折射定律得知,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分析】(1)根据折射定律代入题中数据即可。(2)A入射角适当大,折射角也会大些,折射现象较明显,角度的相对误差会减小。(3)a角偏大,由于几=陋,故折射率的测量值将偏小。(4)画s m a出光路图,入射角和折射角没有变化,则由折射定律得知,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阅卷人四、解答题(共3题;共4 0分)得分1 3.(1 0 分)2 0 2 1 年 1 2 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某同学在观看太空水球光学实验后,想研究光在含有气泡的水球中的传播情况,于是找到一块环形玻璃砖模拟光的传播,俯视图如图所示。已知玻璃砖内圆半径为R,外圆半径为2 R,光线a 沿半径方向射入玻璃砖,光线b 与光线a 平行,两束光线之间的距离 =gR,光线b 经折射后恰好与内柱面相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1)(5分)光在该玻璃中的折射率n;(2)(5 分)光线a、b 在该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差戊。根据折射率公式n=步s i n r代入数据解得n =V 3(2)解:光线在该玻璃材料中传播的速度为”=孕n 3光线b 在该玻璃材料中传播的为 =2等。sr=整光线a 在该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为4 =穹+父=(2+:V)R光线a、b在该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差a=%一 Q=【解析】【分析】(1)画出光在该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根据几何关系得出光在该玻璃中的折射率n。(2)由折射定律可得光线在该玻璃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求出光线a和光线b在该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14.(10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已知x轴上打=1m和牝=8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甲乙(1)(5分)若这列波的波长;I符合;2 2,则该波的波速多大?(2)(5分)若波速大小为2m/s,则波的传播方向如何?【答案】(1)解: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由题图可知t=0时1m处质点在平衡位置向y负向运动,8m处质点在波谷位置,则 两 质 点 平 衡 间 距 与 波 长 的 关 系 为 乃 n=0,1,2,3,.若4 x2-2 4,则n=l,代入上式可得;I=争加又由题图知周期T=0.4 s,所以波速为b=*1 4 m/s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 2-%i=(几+$2 n=0,1,2,3,.若A x2 _ xi 2 A,则n=l,代入上式可得入=4m又由题图知周期7=0.4 s,所以波速为“=*10zn/s(2)解:若波速大小为2m/s,则波长为2=vT=2 x 0.4m=0.8m波长与两质点平衡间距的关系为%2-勺=(8+所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解析】【分析】(1)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质点在平衡位置向y负向运动;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应一 无1 =5 +3 4,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2)波速大小为2m/s,求出波长与两质点平衡间距的关系,得出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15.(20分)如图甲所示,一端带有卡口的导热汽缸水平放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A 封闭在该汽缸内,活塞A 可沿汽缸壁无摩擦滑动且不漏气,开始时活塞A 与汽缸底的距离j =9 c m,离汽缸口的距离6=3cm。已知活塞A 的质量6=2 0 k g,横截面积S=100cm 2,外界气温为27,大气压强为l.Ox i()5 p a,重力加速度g=10m/s2,活塞厚度不计。现将汽缸缓慢地转到开口竖直向上放置,待稳定后对汽缸内气体逐渐加热。甲 乙(1)(5 分)使活塞A 缓慢上升到上表面刚好与汽缸口相平,求此时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2)(5 分)在对缸内气体加热过程中,活塞A 缓慢上升到上表面刚好与汽缸口相平,缸内气体净吸收%=370/的热量,求气体增加了多少焦耳的内能;(3)(5 分)在(2)问基础上,继续加热,当缸内气体再净吸收=474/的热量时,求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强;(已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4)(5 分)若汽缸水平放置时,在卡口内紧贴卡口放置一个活塞B(活塞B 除带有一轻质进气阀外,其余均与活塞A 相同),把汽缸分为I 和H两部分,II中充有同种理想气体,此时活塞A 位置未动,活塞B 恰好没有挤压卡口,如图乙所示。同样先将汽缸缓慢地转到开口竖直向上放置,稳定后通过活塞B 上的进气阀缓慢向II中注入同种理想气体,活塞A 距汽缸底端人=3cm时,停止注入气体,关闭进气阀。求注入II中的气体质量与I 中气体质量之比。【答案】(1)解:以气体为研究对象,由汽缸水平放置为状态0,到转到开口竖直向上放置稳定后为状态1,再到活塞A 刚好与汽缸口相平为状态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毕=毕=毕70 11 12由题知Pi=p2=p0+等=1.2 x 105PaVo=LiSV2=(L1+L2)ST0=T1=(27+273)K=300K联立解得&=480K(2)解:气体由状态1到状态2,体积增加对外做功,则有 =-m g i+G-?)由 热 力 学 第 一 定 律 知=W+Qi解得/=361/(3)解:在(2)问基础上,继续加热,当缸内气体再净吸收 2 2 =47 4/的热量时,气体体积不变,外界不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 体 内 能 增 加 了 为=Q2=47 4/根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则有 泮 左=溪 后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T 3 为A=7 1 6 K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毕=毕12 73因为1/2 =匕,解得压强为 3 =L 8 X l o pa(4)解:以 I 中气体为研究对象,由平放状态到活塞A距汽缸底端区=3 c m 时的状态,由玻意耳定律P o S =p 律S又有P =P +联立可解得pm =2.8 x 1 05P a设B与上端卡口接触,且上端卡口对B的压力为E 对 B的对气体I I 则有=po +粤f解得 F =1 8 0 0/V说明当活塞A距汽缸底端刈=3 c?n 时,活塞B已上升到最高处。根据同种理想气体在同温度下,压强与密度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k,则有P o =k p =kp0 k pa=kj 联 立 可 解 的 如=温 叱=祟小 团 巾E)4 5【解析】【分析】(1)汽缸水平放置为状态到转到开口竖直向上放置稳定,再到活塞A刚好与汽缸口相平,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联立方程求解。(2)气体由状态1 到状态2,体积增加对外做功,由恒力做功公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联立方程求解。(3)气体体积不变,外界不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联立求解。(4)同种理想气体在同温度下,压强与密度成正比。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68分分值分布客观题(占比)20.0(29.4%)主观题(占比)48.0(70.6%)题量分布客观题(占比)10(66.7%)主观题(占比)5(33.3%)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 值(占比)实验题2(13.3%)8.0(11.8%)解答题3(20.0%)40.0(58.8%)多选题3(20.0%)6.0(8.8%)单选题7(46.7%)14.0(20.6%)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难易度占比1普通(60.0%)2容易(40.0%)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知识点(认知水平)分 值(占比)对应题号1玻尔原子理论2.0(2.9%)62毛细现象和液体的表面张力2.0(2.9%)83电磁场与电磁波2.0(2.9%)14气体的变化图像P-V图、P-T图、V-T图2.0(2.9%)105测定玻璃的折射率5.0(7.4%)126简谐运动2.0(2.9%)37双缝干涉现象2.0(2.9%)58分子间的作用力2.0(2.9%)49光电效应3.0(4.4%)1110分子动理论2.0(2.9%)211核裂变与核聚变2.0(2.9%)912简谐运动的图象12.0(17.6%)3,1413固体和液体2.0(2.9%)814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20.0(29.4%)1515牛顿第二定律2.0(2.9%)716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20.0(29.4%)1517光的折射10.0(14.7%)1318布朗运动2.0(2.9%)219质能方程2.0(2.9%)920横波的图象10.0(1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