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当下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凸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辽宁省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离不开其服务业的现代化改进。而集群化发展是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加快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进程,合理引导其良性发展,推进集群化的发展态势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以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的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查阅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本文研究的机理;其次,论述相关内涵以及现状,在综合分析之后提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再次,全文在以上理论讨论的基础上,选取辽宁省 14 个地区 2004-2013 年十年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集中系数、层次分析方法,从集群视角做进一步的综合评价。分析表明: (1)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式发展并不明显;(2)14 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很大;(3)现代服务业对该地区总体的经济实力有很强的要求;最后,本文分别从政府和市场协调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发挥科技创新与人才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通过这些对策和建议拟解决阻碍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问题,希望能够在充分发挥集群作用的基础上,促进辽宁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提高其在与全国各地区比较中的地位水平。 关键词:集群,现代服务业,集中系数,层次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industry, the northeast area revitalization plan an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in Liaoning depend on the improvement of its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But the clusterdevelopment is the mainstream not onl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also domesticdeveloped areas .Therefore,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lusterin Liaoning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lusteringsituation which should be guided reasonably. This paper takes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s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methods.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theories with reference to results at homeand abroad. Secondly, it discusses connot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utsforward a series of problem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Thirdly, it selects 14areas in Liaoning province about ten years of data during 2004 to 2013.It takes factoranalysis, concentration factor and hierarchical analysis for further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from the cluster perspec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1) 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luster in Liaoning is not obvious.(2) there is a great gapamong the 14 regions.(3)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requiresa mor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trength. Fourthly,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takesmeasures in the government and market coordinated function, strengthens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tc. At last, it give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whichare used to solve the further problems in industry structure and regional structure,hoping these measures can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industry in Liaoning. Key Words: cluster,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oncentration factor, analytic hier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 2 章 现代服务业及产业集群的内涵与分类 2.1 现代服务业及产业集群的内涵 2.1.1 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含义 2.1.2 产业集群与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内涵 2.2 现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的分类 2.2.1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2.2.2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分类及特征 第 3 章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状况分析 3.1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现状 3.1.1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平稳 3.1.2 现代服务业地位日益突出 3.1.3 吸纳就业能力强 3.1.4 固定资产投资增多 3.2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低 3.2.2 内部结构不合理 3.2.3 地区发展不平衡 3.2.4 外资利用率低 3.2.5 与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服务需求不匹配 第 4 章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综合评价 4.1 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评价方法选择 4.1.1 多指标评价方法简介 4.1.2 数据的采集和说明 4.2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条件 4.2.1 指标选取 4.2.2 因子分析 4.2.3 综合评价 4.3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经济效率 4.3.1 指标选取 4.3.2 因子分析 4.3.3 综合评价 4.4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水平 4.4.1 集中系数的产业集群测度方法 4.4.2 辽宁省各地区集中系数横向比较 4.5 辽宁各地区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综合评价 4.5.1 层次分析法 4.5.2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各元素权重系数的确定 4.5.3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综合得分的计算与分析评价 第 5 章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5.1 注重政府和市场角色的平衡 5.2 构筑集群发展的基础环境 5.3 加强集群内关联性 5.4 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的贡献 5.5 建立标准化的现代服务业信息系统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遍及全球且日益增强的劳动分工,接踵而来的产业结构升级,脱颖而出的现代服务业地位也在不断加强。其发展有利于发挥城市的经济功能,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这些突出功能不仅是优越于传统服务业的不同之处,更是成为在当今国际潮流发展趋势中的突出优势。 2012 年国家为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开设了一批综合性试点地区,其中就包括辽宁省,从此以后,辽宁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块。据 2013 年辽宁统计年鉴显示,其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 9.2%,增长速度实现三高,即高于其第二产业、其地区总值及全国服务业增长速度的百分点分别达到 0.3%、0.5%、0.9%;2012 年全省服务业占地区 GDP 比重 38.7%,比试点前提高了 1.6%,扭转了十年来占比持续下滑的趋势,一系列有关数据都表明了辽宁服务业的发展的数据显示其发展水平在快速提升。而在利用外资方面,辽宁现代服务业于 2014 年前三季度达到 5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32%,占全省的 24.39%;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占 52.84%,利用外资的比重超出其服务业近 3 个百分点,说明了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近些年备受外商的青睐。 1.1.2 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讲,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与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彼此相互关联1.研究一个地区某个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是在把握总体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更好地规划调整该地区产业的发展前景。本文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思考:第一,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显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集群成为其中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依据集群发展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 改变传统的二、三、一的模式,不断强化服务业,这不仅仅是缓解环境压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更是挖掘未来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现如今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对整体结构上,或者全国范围内某个行业的优化上,而类似本文的研究则较少。综上所述,充实区域单个产业的集群化研究是本篇论文写作的出发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支持因素即为市场规模,而且随着服务水平的提高,市场规模门槛的扩张会层叠式地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规模通常不是一个省市内部可以单独实现的,而是需要与之有地域上天然联系、能实现资源共享、易形成规模市场的相关地区的协同作用。辽宁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道路发展有利于整个辽宁区域继续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 1.2 国内外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服务业都在不断赶超第二产业,其核心地位的确定是在 1968 年被美国经济学家维克托福克斯称作服务经济时。现在较多认为的服务经济是指服务经济产值在 GDP 中的相对比重超过 60%的一种竞技状态2.西方国家对服务业多是有关其区位和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研究以及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研究3.并不断的形成有关现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的理论观点,主要概括为以下两点: 1、集群发展理论 首先是增长极理论,该理论是由弗朗索瓦佩鲁提出来的4.它主要传达的概念是:一个地区的发展总是会相应的产生一个或几个地区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大大加强政府的作用,为发展较快的地区或行业提供特殊的重点培育,力求形成这个地区的增长极5.这种增长极不仅具有其自身的规模优势,而且会产生连带效应,即支配或乘数等效应6.这种新的经济力量随着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同时又会产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其次是核心-边缘理论,该理论是 1966 年 J.R.Fridemna 正式提出的该理论。区域经济的崛起由于不同的原因,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一个经济核心区会在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由点到面的发展方式,被称为核心-边缘理论7.当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相互孤立、不关联的区域就会出现外围区的关联与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地区之间关联度的提高。然而,中心区域存在着自身的六大自我强化与反馈的效应,会对外围产生不利的影响。然而,他在 1991 年发表了递增收益与经济地理,这篇论文中新纳入了一些地理成分。核心-边缘理论的研究融入了地理因素的研究指出,该理论模式主要特点集中在三方面:交通费用的降低、规模效应的大小与 GDP 中制造业的贡献8. 接下来是新竞争经济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Porter 教授提出来,具体理论内容在其 1998 年发表的着作企业集群和新竞争经济学中做出了详细的说明介绍9.企业集群概念是指某特定区域内部相关企业和机构存在着业务上的相关联性。这种形式是其在竞争中优越于其远距离竞争对手且不能被替代或被掠夺的持续竞争力。这种优势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最大化的提高了集群区域内企业的规模效应,这种效应是不影响原有大企业发展水平的,因此,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这种集群是集群内部企业间在相互竞争与模仿的同时降低了操作成本并优化了操作方式。另一方面,企业集群内部的持续创新得到有效的保障,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进入企业的风险10.当集群形成了一定规模后,内部企业就可以通过集群内的相互联系,增加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2、现代服务业发展理论 美国的社会学家 DanielBell 是最早提出服务社会这一新观点的。他收集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等收入国家和工业国家,重点研究这些国家的城市化率与服务业增加值。他用实证证明了知识、科技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服务业在部门增长进程的促进作用,在当时社会引起了普遍对服务业发展、面向社会服务的关注11. 然而,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是源于上世纪末,Scott 对于该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城市中心与郊区发展上,并指出二者之间从点不断向周围扩散的现象,是伴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以及弹性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出现的。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促使企业发展呈现分散的趋势,从而加快了区域内部经济成果的分享以及外部经济成果的引进12.并指出对于 Front office 和 Back office这两种功能相反的现代服务业应该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而具有 Front office 功能应该保持其集聚优势,后者就应该采用不断从大城市中心区域向城市边缘转移的战略方针,这既有利于节约后者的成本,也减少了其前期的开发成本。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他继续提出了服务集群的概念,并重点指出最大限度的跟进日益变化的外部联系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网络是必不可少的13. 除此之外,更有学者提出,伴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最小化的交易成本不能作为其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集群化过程中产生的企业当地化以及经济外溢现象也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在对集群发展的研究中,不论是增长极、核心-边缘理论,还是钻石模型,均指出一个区域的发展进步不是均衡匀速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水平。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当然,发展较快地区对发展相对较慢地区会发挥重大的带动作用。同时,不论是创新水平的提高、竞争力的加强还是获益风险等方面,均提到了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国外学者在产业间的互动研究中,分析了集群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他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分析其与物流业发展、某地区对大区域产业的影响,以及旅游业对居民收入和就业方面的乘数效应,具体分析其在发展中的影响作用。 1.2.2 国内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研究现状 赵敏在 2010 年对上海现代服务业进行了的研究,这篇论文的研究很具有代表性,这主要是由所研究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所决定的。 这篇文章主要在讨论了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后,运用了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各个因素,并陈述了一系列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最后从增加投资、加大人才培养以及发挥支撑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这些对策有针对性的提出对促进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对后来学者的研究提出了参考。 沈鹏飞 2011 年对集群理论知识进行了简述后,又进一步对其集聚的演化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更深的解析。强调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后来又分别从创新、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引入政府规划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特色集聚区的措施,对于一个产业的研究,这篇文章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分析了服务业现代化发展中应该克服的困难,以及如何应对的相关性措施。 祝佳 2012 年以广东省为例提出当产业集聚越来越明显时,其对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促进就越大,而传统服务业的作用则较小。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6 大服务行业分别进行了估计后得出结论:广东省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一带,且不同行业的集聚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效应。最后还提出了珠三角在今后发展中应均衡性发展金融业、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新兴产业。 张贵先 2012 年则运用了互动分析的方式,研究对象集中在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关系上,通过实证分析和动力分析最后得出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互动作用。此外,还以重庆市产业园区和工园区等的建成及发展、解放碑和万达等商业中心的发展、以及原双桥区汽车城的形成和发展等案例研究得出了二者之间的互促模式15.文章中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式指出重庆市第三产业在推进城镇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强。 金梅 2013 年指出集群是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学典型特征之一。在对发展历程分析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之后对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的现实条件的陈述;再运用因子分析的方式分析了甘肃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发展条件、经济效率以及集中度水平,最终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服务业发展集群化道路中应该克服的困难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的分析主要集中在集群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集聚效应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以及其集群化过程中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上,也有将服务业发展定位在集群化发展道路上的研究。他们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指出走集群化道路在产业发展以及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集群化道路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不是在产业刚刚起步阶段就直接踏入集群化道路,而是要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具备其发展的条件之后再走集群化道路;也同样指出了产业集聚以及集群化道路中存在的具体障碍,不同地区均有着各具特色的障碍。 针对如今研究现状分析得知学者们对现代服务业集群化道路研究不多,说明本文研究存在必要性。但是专家们对服务业的集群化道路、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及其他相关行业的研究为本文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在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后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研究的现状,又陈列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最后是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部分是相关概述部分。主要包括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辨析及产业集群与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含义,并进一步指出彼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陈述了现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的分类及发展特征。 第三部分是状况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发展的现状进行定性的分析,指出其发展平稳、现代服务业地位日益突出、吸纳就业能力强等发展较突出的部分,之后指出其在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以及外资利用等各种问题。 第四部分是综合评价。在对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的发展条件、经济效率做因子分析以及辽宁省 14 个地区集中系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做了最后的综合评价,得出发展条件、经济效率、集中系数在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道路发展中各占的权重系数,并对得分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五部分是对策。承接第三章中定性分析指出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第四章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道路中各因素发挥的作用大小,提出克服障碍的对策。 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主要陈述了对本篇论文未来研究方向的一个期许。 下图为具体的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参考法、比较研究法、学科交叉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因为对于不同问题的研究出发点的不同,方法的选取也在不同程度上选用不同的结合。 本文的研究是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一个结合,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法是论文理论部分主要采用的方法;之后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接着采用定量分析,对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的发展条件和经济效率进行因子分析,对其综合水平进行层次分析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从集群视角研究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突破了传统的从集群视角对全国某个产业的研究,具体到辽宁省这个区域。同时,较以前对辽宁现代服务业研究的数据提高了精确度,采用辽宁现代服务业九大行业各个数据的加总,而不是第三产业数据进行的模糊估计值,使本文的统计结果更科学、更具有说服力。 1.4.2 不足 缘于数据统计口径的改变、辽宁现代服务业部分行业及辽宁省 14 个地区数据统计的有限性,部分数据难以采集,有些比较分析更是受时间序列的宽泛度影响,不能进行纵向比较,无法进行指标趋势分析,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研究的严谨性。 同时,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集群化尚不明显,集群数据采集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延续当前学者的研究思路,在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采用产业数据取代集群数据。 第 2 章 现代服务业及产业集群的内涵与分类 2.1 现代服务业及产业集群的内涵 2.1.1 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含义 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两部分。本文研究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扣除了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这两部分主要的传统服务业外的九大行业。它主要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科技信息密集化、知识密集化和劳动密集化的特点而产生的,为了能够向社会提供更高技术附加值、知识型的服务,从而对传统服务业进行的现代化改造,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应用,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16.总之,现代服务业是指将现代科技作为支撑,实现服务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化的新兴服务产业17. 2.1.2 产业集群与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内涵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是最早将产业集群概念化的学者,他指出外部环境对企业集聚的影响。1990 年波特提出,产业集群是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厂商与其他机构团体所共同构建的一个群体,这些群体在地理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既相互竞争又合作共赢,并形成不同程度纵深关系的集群,这是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同时,波特还提出这种程度上的产业集群在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也加大了知识外溢对集群外经济体产生的影响19. 然而在概念上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根据产业集群的广泛性应用以及其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得出现代服务业集群是指现代服务业组织结构的一种新表现,这种集群化能够带来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且该领域内产业之间密切联系是一种特定的空间联系20. 这种集群发展主要集中在其九大行业以及相关联的服务企业、支撑机构形成的空间集聚现象,而这种集群式的发展又不单单是空间上的集聚,而是以集聚为基础却又高于产业集聚。 2.2 现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的分类 2.2.1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尤其是信息软件、金融、租赁、计算机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逐渐取代部分传统服务行业,成为我国重要方式和支柱产业18.主要分为如下的九大类,每一类中有包含着不同的行业。其分类详见表 2.1. 2.2.2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分类及特征 关于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分类,目前暂无统一的分类标准,根据参考的文献,大概概括为以下几种: (1)、原生型集群 原生型集群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本区域内部的自然资源或内部力量等内部条件的先天优势,在这个长期的内生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企业间简单的集合,多表现在产业集聚,并非所有的集合都能产生集群的效果,因此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作为马歇尔式产业集群。该类集群主要集中于民营性的中小型企业,其本身之间就存在着相互的竞争,较多体现在批发零售业中。 (2)、嵌入式集群 嵌入式集群是介于原生型集群和外生型集群之间,又被称为优势集群,其发展是基于自身发展的一定的基础上,外加政府优惠政策或引导作用,通过资金、技术将其发展壮大,推动其成为该区域内的龙头企业,因此多集中于技术或者资金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对政府引导的依赖性较大,如:金融、软件等。 (3)、外生性集群 外生型集群则是在有限的要素禀赋的条件下完全依赖于政府的计划安排发展起来的,前提条件的要素禀赋多指当地的自然资源或者区位条件,该类集群最典型的代表即为保税区。 (4)、合作式集群 合作式集群是新兴的集群形式,该类合作是基于竞争性的合作,其区别于原生型集群的竞争,合作式集群更有效的促进技术的研发,提升集群内部企业的竞争力。在集群内部企业的发展形式凸显为多个中心企业并存发展,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沟通协调,实现共同发展。 (5)、带动式集群 带动式集群主要凸显在该集群内企业的发展主要围绕着一个特大型的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企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特征主要概括为以下: (1)以知识服务业为主;(2)具有衍生及吸聚效应;(3)促进优势产业和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4)具有良好的知识创新机制;(5)具有植根性21. 第 3 章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状况分析 3.1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现状 辽宁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始于 2010 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集聚区,建议全省内的各个城区都要建立一个服务业集聚区,且规模要超过 50 亿22.同时,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提出应该在生产性服务业、东北品牌旅游业、文化产业方面重点发展,还指出要支持沈阳铁西、长春净月开发区和哈尔滨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发展。 基于以上国务院推进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辽宁省 2014 年启动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四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举全省之力发展服务业,并下发了 1 号文件,在专项资金支持上增加到了 15 亿元。同时为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辽宁省集中支持 35 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使得 2013 年全省重点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增长了 21.2%.这种全面发展的大局面为辽宁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提供了背景。在全省推进服务业集群区建设四年行动计划中指出,辽宁省预计于 2017 年实现服务业聚集区 180 个,制定的计划政策中提到每个市都要建成一个大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还包括建成一个CBD中心和一个以上的会展中心,除此之外,还希望发展较好的县市也建成自己的会展场馆。 辽宁省 2015 年响应国家一路一带的发展,形成了一批高端服务业集群,主要概括为 8 个境外工业园和境外承包旗舰式企业。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十家境外承包项目的承包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项目向园区转变;单一向总集成总承包转变;单纯出口向投资贸易融合;简单的市场化工程向国家援外捆绑项目转变等。这些转变不仅是辽宁省对外合作、对外开放的突破,也是辽宁省产业形式的一种改善。 3.1.1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平稳 从总量上来看,根据可比口径的统计得知 1990 年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仅为 257.89 亿元,2000 年达到 1189.58 亿元,2010 年实现 4828.1 亿元,而 2013 年达到 7530.35 亿元,分别是 1990 年的 29.2 倍、2000 年的 6.3 倍、2010 年的 1.6倍。(为了对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纵向分析,此处选取数据是采用减法,这主要是在受数据采集限制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比较的唯一方法,与下文中通过加法采集的数据并不冲突。)从增长速度来看,经过可比数据的计算得出辽宁现代服务业在 1997-2013 年间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在 2007 年和 2011 年均达到了高峰,两年均实现 19%的增长率,相比来看 2012 年到 2013 年间仅实现了 11%的增长,体现了辽宁近两年其呈现着平稳放缓的发展趋势。具体的如图 3.1 所示: 3.1.2 现代服务业地位日益突出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贡献率来说,辽宁省依然是传统的二、三、一结构,第一产业的占比越来越小,自 2007 年开始就一直控制在 10%以内;第二产业则是在波动中缓慢地下降,但占比一直保持在 50%上下,仍占据首要地位;而与第二产业呈紧密相反变动趋势的第三产业则是在波动中有条理地爬升,所占比围绕在 40%,2005 年其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 3295.5 亿元,占比为 40.8%,以此最高点为界限,2005 年后辽宁省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地下降,2011 年又开始上升,出现新的拐点(参见下图): 通过上图的分析得知,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高于 50%,相比国际产业结构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可以得知辽宁转变发展势在必行。 然而,进一步分析得知,辽宁现代服务业占全省生产总值一直在 20%-25%之间,在 2013 年出现最高点 25.3%.虽然所占比重不高,但通过下图所示,其占全省第三产业的比值最高可达 65%,占据辽宁省第三产业的主体部分。 3.1.3 吸纳就业能力强 现代服务业的产值结构与其就业结构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统计数据得知,辽宁省 2013 年总的在岗职工人数达到 630 多万人,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人数所占比重各达到 3.6%、50.2%、46.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从事辽宁现代服务业人员达到 191 多万人,占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 30.3%,占辽宁省全部从业人员的 29.4%.具体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的数据分析得知,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等四大行业中,前三大行业的占比依次达到 29.6%、16.4%、13.4%,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比重;而代表着该行业未来主流趋势的金融业位居第四位,比重仅仅为 9.8%,为教育业对就业贡献的三分之一;同样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行业如: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科学研究和技术等的贡献则更低,说明未来其在增加就业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潜力。 3.1.4 固定资产投资增多 自 2012 年辽宁省颁布实施了 10 项服务业重点行业提速计划和服务业 9 项重点工作方案之后,辽宁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23.2014 年省政府下发了 1 号文件,本级政府用户用于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有了很大的提高,数据显示该部分的专项资金在 3.4 亿元的基础上上升到 15 亿元,除此之外还制定了各项支付奖励政策。2013 年辽宁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0949.78亿元,第一次突破万亿,较 2012 年增长了 1.3 倍24.占辽宁省固定资产最高的是房地产业,其所占比重达到了现代服务业总投资的 63.1%,接下来的行业所占的比重就比较小,主要为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金融;同时,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增长来看,仅上述的三大行业大于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水平。固定资产在现代服务业上投资力度应该得到不断增加,这不仅仅有利于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优化其产业结构,同时在优化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扩大相关服务产品消费规模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辽宁省三大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辽宁省第三产业起步晚,以及辽宁省作为中国特殊的重工业基地所决定的,现如今发展现代服务业显得尤为重要25.辽宁省能否充分依靠其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吸收大量固定资本,研发先进技术,引进优秀人才,仍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以上的陈述是针对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过程中发展积极的方面,然而,任何产业的发展并非是水到渠成,一帆风顺的,集群化发展还处于特殊的初级阶段,还是存在着部分相当棘手的问题,下文是影响其集群化发展较严重的问题论述。 3.2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低 根据前面有关发展现状的论述,虽然辽宁现代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的第一大主体,但是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仅仅徘徊在 25%左右。在中国产业结构不完善的大背景下,辽宁省的发展较相关省份区域的比较却显示出其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滞后性与缓慢性。 通过下图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的比较分析可知,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的发展在 2004 年与国家现代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保持持平,并且高于山东省和江苏省,但是远低于上海市的发展水平26.从辽宁省近十年来发展趋势来看,其现代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值一直保持着平稳下降的态势,与全国以及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的发展趋势相悖。 辽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于 2005 年实现了 1660.52 亿元,较 2004 年增加了8.3%;2013 年达到 6862.88 亿元,较 2004 年增长了 3.5 倍。然而,比较近十年来占比发现,其发展在 2004 到 2007 年间出现了离经现象,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自 2004 年的 23%下降至 2007 年的 19.5%,只是在近两年才出现了缓慢的上升,于 2013 年恢复到 25.3%.如上图 3.5 所示,全国现代服务业占 GDP 的比值在波动中上升,于 2013 年实现 34.3%的占比,较 2004 年上升了四个百分点27;而上升较快的江苏省由 2004 年的 22.9%上升到了 32.4%,上升了近十个百分点;发展最快的上海,其现代服务业在 2013 年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 44.4%,一直遥遥领先全国各大省份28. 近十年的数据比较,不仅显示出辽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上升较慢,同时也显示出其现代服务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较低,产业结构很不完善,对整体的拉动不足29. 3.2.2 内部结构不合理 本文研究的九大行业,具体的如上一章节图 2.1 所示。然而,现代服务业内部九大行业之间发展并不是均衡一致的,在拉动就业、吸纳固定资产方面都出现了集中性偏离30. 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各行业增加值的贡献比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如下表3.1 所示,2007 年辽宁现代服务业中占比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达到 29.48%,而其他行业均在 20%以下,与之发展差